1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2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城乡关系重新定位,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镇村产业空间结构变化,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应对生产力发展出现新特征。本文从现代乡村社区聚落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社区功能、聚落形态等方面分析现代乡村社区聚落演变过程,研究现代乡村社区聚落演变动因,探索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乡村社区聚落演变规律。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代乡村社区聚落;演变;
随着城乡统筹的深化,城乡融合为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发展带来新契机。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和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发展的内生动力发生根本性变革。现代乡村社区聚落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顺应乡村现代化发展的以乡村人口集中聚居、社区生产生活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生活空间。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功能不断置换,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发展。因此,研究现代乡村社区聚落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指导现代乡村社区聚落的规划建设。
1.小城镇的发展与乡村社区聚落的内在作用机制
按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小城镇是乡村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小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及相关决策,对其乡村腹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在镇村体系中,小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体现为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方针,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2]。村庄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和镇区城镇化加速,使镇村等级规模差异显著,聚落间综合实力差距拉大,空间格局与其经济实力之间呈现联动反应,经济实力较强的社区趋于集聚,经济实力较弱的社区面临解体。
(1)城乡一体化继续推进,传统城乡二元结构解体,走向城乡融合。
城乡一体化打破传统城乡二元体制,资源共享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融合,推动了现代化转型,适度缓解了广大农村人口加速城镇化对大城市的巨大压力,有力推动了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
(2)小城镇产业门类齐全,城镇工业、服务业现代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早期城镇工业一般从发展农用工业开始,制造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维修农业机械;现代小城镇工业加工农副产品原料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1]。小城镇工业发展对乡村农业产业的支撑体现在农机现代化、农技智能化、农资专业化。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小城镇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展销、分售、农机供应等。
(3)传统农业产业深刻变革,“大农业”快速发展,市场开放性增强。
传统农业产业以小农生产为主,农户经营分散,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单位劳动力效用,提供高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使传统的人地关系瓦解,人对土地的依附性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过剩,多余的农业劳动力不得不进行转移,且被其他产业所吸纳,因而各产业劳动力分配发生改变,带动产业进行结构调整[3]。“大农业”发展面向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生产方式现代化,以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由单一的基本粮食生产转向规模经营、全面发展以农业、林业、副业、渔业、工业、商业等集群式、联动式为主的产业。
传统乡村社区以集市经济为主,社区经济参与度有限,乡村市场封闭,产品种类单一,生产规模小。现代乡村产业专业化趋势明显,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增强,但其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实现相对分离,依赖性减弱,社区空间集中式独立自由布局成为大趋势。
2.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功能变化
乡村社区聚落功能由传统的政治、经济功能为主逐步拓展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功能各层面。突出表现为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交通条件改善,住宅与土地间距离缩短,生产方式多元化,机械使用率大幅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乡村社区聚落功能复合化趋势明显。如陕南地区山阳县下河社区,乡村社区聚落已实现居住与生产相分离,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已建设完善,社区居民已实现全部入住,社区中心功能由行政管理功能转变为行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相统一,社区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3.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形态演变
3.1影响聚落形态演变的因素
传统乡村社区聚落形态通常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城镇发展和外部环境改变,农业现代化转型,使影响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形态的因素增加。社区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流变趋势影响现代乡村社区聚落结构的形成。以山阳县伍竹园社区为例,传统社区空间布局通常沿河发展,呈带状分布特征。规划实践发现,乡村社区聚落依托交通干道发展的条件成熟,传统河道交通功能减弱陕南乡村社区争相趋向于利用最佳交通区位发展,乡镇企业和社区建设常利用重要道路出口或重要干道沿线密集生长。现代乡村社区由分散布局向相对集中布局演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均趋向于在城镇消化,劳动力家眷随迁小城镇,人口转移趋势呈现农村向城镇方向流动,社区聚落空间与生产相对分离,且短期内不会改变。
3.2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形态特点
以伍竹园社区为例,社区聚落形态受交通和河流因素影响,社区道路为南北向,社区聚落现状农宅多独栋形式,沿南北村道布置,多为一到二层平房,大部分住宅仍保持村庄原有肌理生长。但受城镇化影响,乡村社区聚落结构变化,住宅布局更为集中(如图1)。
图1伍竹园社区聚落建筑肌理
图片来源:《伍竹园社区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
社区聚落住宅翻盖现象明显,由原来的陕南民居改建为两三层乡村社区住宅。局部地区盲目扩大建筑面积,放弃老宅,寻找基底面积较大的新宅地重建住宅,原有村落中心“空心”情况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浪费土地。
4.结论
本文提出的主要结论为:(1)现代乡村社区聚落演变是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基于乡村社区经济基础和功能变化而发生的。(2)作为小城镇经济腹地,受小城镇产业选择的影响,其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是社区聚落形态演变的核心因素。(3)现代乡村社区聚落形态受自然、交通、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流变影响,住宅与土地相分离,社区聚落空间与生产相分离,由分散布局转向集中布局趋势明显。
参考文献:
[1]冯健.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李克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R].北京:国务院,2018.
[3]张欣欣.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大槐树镇镇村体系空间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
1.张欣欣(1990-)女,硕士,助教,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Email:546014109@qq.com
2.王倩楠(1990-)女,硕士,助理工程师,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