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碳聚合物杂化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聚合物,材料,颗粒,多孔,丙烯酰胺,石墨。
纳米碳聚合物杂化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陈哲明,王峰,高冲,刘鹏,陈娟[1](2019)在《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可综合不同组分材料的优势,实现性能优化,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材料的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本课题组近几年来在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聚合物负载光催化剂和聚合物光稳定与光降解两方面内容。(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伟[2](2018)在《具有pH及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释方向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含有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选用常见的羧甲基壳聚糖和聚乙二醇为基底,同时引入多功能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 pH响应性的智能复合水凝胶(CMC-rGO/PEG)。羧甲基壳聚糖上氨基和官能化聚乙二醇上醛基反应,形成希夫碱,赋予水凝胶可注射性、pH响应性和降解性。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复合水凝胶提供了近红外吸收特性。808nm激光照射下,CMC-rGO/PEG复合水凝胶的温度迅速从25℃升高至64℃,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盐酸阿霉素被负载到了复合水凝胶中,观察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在pH7.4时,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率达到约64%;pH为6.5时,药物可达到完全释放。细胞实验表明,该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综上所述,CMC-rGO/PEG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pH响应性,降解性和光热效应,有望实现化疗和光热治疗相协同的癌症治疗法。第二部分,通过将温度响应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多肽固定的荧光金纳米簇相结合,制备了新型荧光纳米复合微球(PNIPAM/AuNCs)。首先,合成羧基化的PNIPAM-COOH纳米微球,其亲水-疏水相转变温度约为32℃。利用功能性多肽制备AuNCs,其具有均一的尺寸分布,明亮的红色荧光和优异的癌细胞靶向能力。最后,将AuNCs和PNIPAM-COOH以酰胺键形式结合。该复合微球同时具备了两种底物的所有优异特性。同时实验表明,在25℃和37℃下,载药纳米复合微球的释放率分别为6%和77%。细胞实验证实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成像能力。由此可见,该纳米微球具有优异的温度响应性,红色荧光和细胞靶向性,可以作为潜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并同时实现可控药物释放、生物成像和靶向治疗。(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李丽[3](2018)在《一类聚合物功能化的碳点及其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点(CDs)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质、低毒、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在不同的领域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杂原子掺杂不仅可以改善碳点的光学性质而且为其进一步表面修饰提供了丰富的官能团。受海洋贻贝的启发,人们发现聚多巴胺的邻苯二酚官能团对不同基底表面都具有粘附作用,这种简单、绿色的方法也适用于对碳点的表面修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报道了利用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聚合物等修饰到碳点表面,从而改善碳点的性能,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本论文在利用贻贝化学构筑聚合物功能化的碳点及其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首先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碳点,然后合成端基含有邻苯二酚基团的聚合物,并通过贻贝化学合成聚合物修饰的碳点,聚合物赋予了碳点不同的性能,拓展了碳点在发光二极管(LED)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工作:一、利用柠檬酸为碳源,叁羟甲基氨基甲烷为氮源,合成了蓝光发射的水溶性氮掺杂的CDs。通过传统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分别制备了端基含有邻苯二酚基团的疏水性聚苯乙烯(PS)和亲水性的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PEGMA)。在弱碱条件下,利用贻贝化学将聚合物接枝到氮掺杂的碳点表面,从而成功地构筑了CD@PPEGMA和CD@PS杂化材料。我们主要研究了聚合物修饰对碳点光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疏水聚合物(PS)的修饰对碳点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态下聚合物修饰的碳点表现出了更好的光学性质,而且疏水聚合物(PS)的引入,可以成功地将亲水性碳点转入到非极性有机溶剂中。我们利用CD@PS为蓝光组分,5-(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甲基)-8-羟基喹啉(MQ)配位的CdSe/ZnS QDs量子点为绿光和红光组分,通过在苯乙烯中原位聚合制备透明的白光体相杂化材料,并应用于构筑白光二极管(WLED),其CIE坐标为(0.32,0.31),相应的色温是6250 K。这种廉价、易得的冷白光LED在室内外照明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二、我们通过一种简单、方便的贻贝化学方法来制备热响应聚合物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功能化的碳点稳定的金纳米粒子(Au@CD@P),并应用于高效的催化还原反应。我们首先采用贻贝化学方法制备了热响应聚合物PNIPAM功能化的碳点(CD@P),然后利用原位还原法制备了CD@P稳定的金纳米粒子。此外,我们还以CD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在没有任何外加光照和还原剂的条件,制备了Au@CD纳米杂化材料。我们还研究了Au@CD@P和Au@CD纳米杂化材料对硝基苯酚异构体的催化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合成的Au@CD@P和Au@CD纳米杂化催化剂在水溶液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对硝基苯酚异构体的还原反应展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由于温敏性聚合物的引入,Au@CD@P纳米杂化材料可以作为温度响应开关,从而调节其催化活性。Au@CD@P还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循环能力,这为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制备高性能的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贺馥[4](2018)在《弱还原性聚合物制备双功能磁性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加速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去除水中污染物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学位论文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聚合物的各自优势,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环境友好,去除效率高的双功能杂化材料。并借助SEM,TEM,FTIR,XRD和BET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双功能磁性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将所得的杂化材料对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探究各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其去除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多巴胺还原制备双功能磁性中空Fe~0@C@MnFe_2O_4及其对四溴双酚A的催化降解研究多巴胺还原Fe~(2+)制备磁性中空Fe~0@C@MnFe_2O_4纳米颗粒。在双氧水和盐酸羟胺的辅助下,Fe~0@C@MnFe_2O_4被用作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降解水中四溴双酚A。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是通过吸附和催化协同作用去除四溴双酚A。pH=7,催化剂用量0.3 g L~(-1),双氧水浓度0.17 g L~(-1),盐酸羟胺0.035 g L~(-1)是批量实验下的最佳降解条件,120 min后,90%的四溴双酚A(10 mg L~(-1))被去除。同时发现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最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反应速率常数k=0.0089 min~(-1)。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Fe~0@C@MnFe_2O_4能够从反应介质中有效被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十次后,依旧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ESI–MS结果分析表明,纳米级零价铁(nZVI)的还原脱溴、β-裂解是降解四溴双酚A的主要过程。2、双功能磁性核-壳型聚乙烯亚胺/ZIF-8杂化颗粒的制备、表征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利用静电作用将Zn~(2+)和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负载到柠檬酸钠改性的磁性CoFe_2O_4-COO~-颗粒表面,再将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ZIF-8自组装到CoFe_2O_4表面得到一种大比表面积的磁性PEI/ZIF-8杂化纳米颗粒。当该材料作为吸附剂,染料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时,180 min后最大吸附容量达到58.38 mg 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和单层吸附为主,主要是通过静电作用去除甲基蓝。当过一硫酸盐(Permonosulfuric acid,PMS)存在时,该材料可作为催化剂活化PM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对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通过批量降解实验可知,该磁性杂化颗粒具有较广的pH(2-10)应用范围,能够在20 min内催化降解初始浓度为200 mg L~(-1)的甲基蓝。同时,该材料具有广泛地应用范围,可以高效催化去除甲基蓝,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罗丹明B和四溴双酚A在内的五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王冬梅[5](2017)在《温度响应性配位聚合物稳定的金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杂化材料由于可以集多种材料的性能于一体,因此在光电、生物医药、能源、环境和催化等领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金纳米粒子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也被广泛地引入到纳米杂化材料当中。而众所周知金纳米粒子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在溶液介质中的胶体稳定性。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利用聚合物来稳定金纳米粒子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金纳米粒子在溶液中的胶体稳定性。金纳米粒子杂化材料是将金纳米粒子上修饰不同的材料,利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提高纳米杂化材料现有性能、赋予其新的性质并改进材料某些性质上的不足,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将氧化石墨烯、磁性Fe_3O_4材料与金纳米粒子复合构筑的纳米杂化材料更是备受大家青睐,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环境响应性”材料也被应用到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中。“环境响应性”材料是指一类能够对外界刺激(温度、pH、磁场、光照等)做出智能响应从而改变自身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材料。这类材料无论在性能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选择金纳米微粒为构筑基元之一,利用具有配位作用的含环硫单元的热响应聚合物大分子配体为稳定剂,并集成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磁性Fe_3O_4材料于一体,旨在构筑一类组装形态可控、具有热敏响应以及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集成的新型金纳米杂化材料体系并研究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工作:一、首次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方法将含有环硫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环硫丙酯(ETMA)和具有热敏性质的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以及水溶性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共聚制备了温敏性嵌段共聚物P(NIPAM-co-ETMA)-b-P(PEGMA)(P),并研究了它们的胶束组装行为。以嵌段聚合物中的环硫基团为配体,通过原位(in-situ)还原法在配位胶束中制备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金纳米微粒(Au NPs@P)。我们还探究了聚合物对原位合成金纳米微粒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并以NaBH4还原对硝基苯酚为模型反应探究所构筑的Au NPs@P杂化材料的催化性能。主要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还原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分子配体P的引入改善了Au NPs@P杂化催化剂的稳定性,对NaBH4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并且催化活性随着杂化催化剂中Au NPs尺寸的增大而提高。此外,所利用的热敏性大分子配体还赋予金纳米微粒在催化还原硝基苯酚时具有热“开关”的智能可控特性。二、发展了一种用于有机催化反应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_3O_4@Au NP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Au NPs@GFDP)的构筑新方法。我们首先通过一步法化学合成了RGO/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杂化材料(RGO@Fe_3O_4),然后利用贻贝灵感化学通过多巴胺在弱碱性水溶液中的自聚合在RGO@Fe_3O_4表面修饰上聚多巴胺(PDA)层得到RGO@Fe_3O_4@PDA复合物(GFD)。我们还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合成了含有环硫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环硫丙酯(ETMA)和具有热敏性质的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共聚物配体P(NIPAM-co-ETMA)(P),然后通过简单的迈克尔加成反应(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成功地将共聚物接枝到GFD表面(GFDP)。最后利用共聚物中的环硫基团作为配体,通过在GFDP的溶液中原位还原HAuCl4构筑了Au NPs/GFDP纳米杂化材料(Au NPs@GFDP)。Au NPs@GFDP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我们研究了Au NPs@GFDP对不同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实验。结果表明:Au NPs@GFDP作为催剂在NaBH4还原硝基苯酚的反应过程中展现了较高的催化性能;更重要的是,由于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Au NPs@GFDP纳米杂化材料很容易进行磁性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并且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的效率较理想。由于Au NPs@GFDP催化剂表面带有温敏性的PNIPAM链段,因此在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温度响应行为。本工作所发展的构筑温度响应性纳米杂化材料的方法对于各种工业催化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武[6](2016)在《荧光碳纳米颗粒接枝智能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碳纳米颗粒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具有制备方法多样,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它的荧光与传统的无机纳米颗粒相比,其荧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光漂白性、低毒性和较的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因而使得荧光碳纳米颗粒在光催化、信息存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当下,开发和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荧光碳纳米颗粒,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可以显着的提升荧光碳纳米颗粒的某方面的性能,如加工成型性能和环境响应等等。本论文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的方法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来修饰荧光碳纳米颗粒,制备出系列的荧光碳纳米杂化材料,具体的内容如下:1.利用RAFT法将苯乙烯和螺吡喃的共聚物修饰荧光碳纳米颗粒,制备出一种具有荧光可逆调控性能的纳米杂化材料。由于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将其制备成荧光薄膜和一维纳米纤维。在可见光/紫外光的照射下,该材料的荧光都可以在蓝绿和红色荧光之间转换,表现出很好的荧光可逆调控性能。可应用于光学开关、信息存储和防伪材料等领域。2.通过RAFT的方法成功的在碳纳米颗粒表面接枝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螺吡喃共聚物。制备得到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荧光纳米杂化材料。它的水溶液在可见光/紫外光的照射下,其荧光可以在蓝绿和红色荧光之间转换,具有良好的荧光可逆调控性能。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将聚丙烯酰胺基苯硼酸采用RAFT的方法成功的接枝到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得到一种尺寸处于3~4 nm之间的荧光碳纳米杂化材料。该纳米杂化材料在p H处于9.6~12.0具有较好的荧光响应性能。除此之外,此种类型的p H传感器还具有很好的荧光稳定性和抗离子干扰性,能够较好的应用于碱性环境中p H的检测。4.通过RAFT将丙烯酰胺基苯硼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1,3-丙二醇共聚物接枝到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一种可以在7.45~12.01之间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的p H传感器,在检测范围内,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性为0.9932,其p H检测范围较广,在生物和环境等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30)
钟爱青[7](2016)在《有机多孔聚合物及导电聚吡咯/金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金纳米粒子(Au NPs)的重要性被发掘以来,广大研究工作者们将重心转移到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和应用等方面。目前,各种各样的金纳米粒子通过物理和化学等方法逐渐被合成出来,并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应用于催化、电化学、光热治疗、生物药学等领域。尽管金纳米粒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金纳米粒子的表面能极高,以致非常容易聚集而失去其优异的性能。另一方面,对于金纳米粒子的研究仍然存在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索新型的材料来合成金纳米粒子,解决其易聚集失活等科学问题,改善其在催化等方面的性能,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金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结合我们课题组对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研究基础,我们分别利用有机多孔聚合物和导电聚吡咯合成了金纳米杂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以及有机多孔聚合物和导电聚吡咯的相关背景。第二章研究了一种合成兼具微孔、介孔及大孔的新型有机多孔聚合物/金纳米杂化材料(Au/SH-OPPs)的新方法。我们采用功能化核-壳瓶状分子刷(PGM-g-(PLA-b-PPDE-b-PS))为软模板,通过傅克超交联反应,制备了功能化有机多孔聚合物(SH-OPPs),并同时利用巯基功能基团与金的强作用,用原位还原法合成了金纳米粒子杂化材料。通过氮气吸附测试、TEM、TG、XRD等表征了Au/SH-OPPs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Au/SH-OPPs是一种刚韧的有机中空纳米管网状结构,且兼具微孔、介孔及大孔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705 m2/g(微孔面积为100 m2/g,介孔面积为605 m2/g),孔体积为0.88 cm3/g。金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1.0 nm,高度分散在有机纳米管结构中,负载量高达18%。通过苯甲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证明了Au/SH-OPPs具有高催化活性,循环使用7次后仍可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第叁章研究了具有温敏性和光热效应的双功能聚吡咯/金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新方法。我们利用由温敏性的PNIPAM和还原性的PPMS组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M-b-PPMS)同时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以水作溶剂,还原氯金酸,一步法合成了金纳米粒子。通过调控聚吡咯的共轭长度,合成了Au@PNIPAM-b-PPMS和Au@PNIPAM-b-PPy两种杂化材料。通过TEM测试,金纳米粒子尺寸分别为2.3±0.5nm和15.0±2.0 nm, DLS测试证明了聚合物包裹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由PNIPAM修饰的Au@PNIPAM-b-PPMS的水溶液随温度变化而出现透明-浑浊的可逆变化。说明杂化材料仍具有良好可逆的温敏性能。利用808 m近红外激光仪验证了Au@PNIPAM-b-PPy不仅具有高效的光热转换效应,而且具有可逆的溶解-沉积变化。该材料在温控开关及高效光热剂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冯玉军,郭赞如,瞿美臻[8](2014)在《智能开关型聚合物/单壁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壁碳纳米管(SWNTs)作为智能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需解决两个基本问题:SWNTs结构不被破坏地分散在溶液环境中,分散后的SWNTs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响应。采用四类含芘基的四类智能聚合物通过π-π叠合修饰了SWNTs,并赋予了其不同的环境刺激开关特性:CO2开关——利用含脒基聚合物修饰SWNTs,当向杂化体系的水溶液中循环地通入和排出CO2时,脒基交替地产生质子化一去质子化作用~([1]),从而带动聚合物/SWNTs杂化体(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期刊2014-10-12)
何本钊[9](2014)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简称UCNPs)表面的聚合物功能化研究是当今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UCNPs表面的聚合物结构、组成和含量等参数的自由调控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难点。本文结合原位聚合技术和活性/可控聚合技术,制备聚合物/UCNPs纳米杂化材料,并针对制得的材料的特点探索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溶剂热法以蓖麻油酸为稳定剂一步制备了表面具有活性羟基的UCN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UCNPs为β相结构且平均粒径为20nm的球形颗粒。荧光性能研究表明,其具有强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A)分析表明UCNPs表面包覆有蓖麻油酸分子。用十二酰氯改性表明UCNPs表面羟基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为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结合UCNPs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优点,制备出具有荧光温度响应性的PAAm/PNIPAM-UCNPs水凝胶。由于PNIPAM聚合物的存在,使得水凝胶的荧光强度对外界温度具有刺激响应性。研究发现该水凝胶荧光温度敏感度在33℃达到最大值为26.5%/℃。五次加热-冷却循环实验发现,该凝胶的荧光温度响应性是可逆的。同时,通过简单的吸附罗丹明B(RB)分子,可以方便的制得同时具有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的多功能水凝胶。研究表明,该多功能水凝胶在近红外光和紫外光激发下都具有很好的荧光温度响应性,其在980nm和550nm激发下的最大荧光温度敏感度分别为24.3%/℃和39.1%/℃。(3)采用“接出来”的策略,利用原位阴离子开环聚合的方法,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接枝到了羟基化的UCNPs的表面,制得了UCNPs-g-HPG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调节单体与UCNPs的加料比可以控制HPG的接枝率。利用FTIR、TGA、核磁共振谱(NMR)和TEM对制得的UCNPs-g-HPG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学评价实验表明,所制得的UCNPs-g-HPG具有低的生物毒性,高的荧光对比度和高的穿透深度,在生物成像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利用UCNPs-g-HPG表面的羟基与RB荧光分子进行DCC缩合反应,可以制得同时具有上转换和下转换双荧光性的UCNPs-g-HPG-RB。(4)采用“接出来”的策略,利用原位阳离子开环聚合的方法,分别将聚己内酯(PCL)和HPG接枝到UCNPs的表面,制得了UCNPs-g-PCL和UCNPs-g-HPG纳米杂化材料。考察了加料比对PCL接枝率的影响。利用TGA、FTIR和TEM对所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此外,以RB为药物模型,研究了UCNPs-g-HPG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UCNPs-g-HPG具有良好的药物输送性能。(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期刊2014-03-20)
李丹丹[10](2014)在《聚合物氧化硅杂化材料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Au纳米颗粒的催化氧化性能与其尺寸密切相关。但将尺寸可控的Au纳米颗粒负载在活性炭或聚合物载体上的研究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浸渍和沉积—沉淀等技术很难应用在碳基载体上。本文以具有规则介孔孔道结构的巯基化聚合物杂化材料为载体,利用配位作用结合煅烧或液相还原方法得到单分散金纳米催化剂;在高温炭化过程中,利用介孔碳骨架的限阈作用,保持尺寸可控纳米Au颗粒;并在硝基苯酚选择性还原反应中展现初步应用前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孔材料的分类,介孔材料合成的方法以及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以具有规则介孔孔道结构的巯基化聚合物杂化材料为载体,利用配位作用得到金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有序二维六方孔道,比表面积高(679m2/g),孔体积大(0.74cm3/g),孔径均一(6.6nm),金粒径分布均一(2.7nnm)等特点。第叁章的重点是获得不同尺寸的纳米Au催化剂。其中,调节的变量总共有叁个:Au/S比值;还原温度;和煅烧时间。结果表明,随着Au/S比增加,金纳米粒径逐渐变大。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纳米Au颗粒尺寸影响较小。即使经过600℃高温炭化还原,金的粒径几乎保持不变,且能保持良好的二维六方结构。这可能主要与碳骨架的限阈作用有关。第四章中采用NaBH4液相还原获得了小纳米粒子金催化剂,在硝基苯酚选择性还原反应中呈现较高活性。且该合成方法同样可以得到尺寸小的钯纳米催化剂。第五章为全文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0)
纳米碳聚合物杂化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含有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选用常见的羧甲基壳聚糖和聚乙二醇为基底,同时引入多功能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 pH响应性的智能复合水凝胶(CMC-rGO/PEG)。羧甲基壳聚糖上氨基和官能化聚乙二醇上醛基反应,形成希夫碱,赋予水凝胶可注射性、pH响应性和降解性。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复合水凝胶提供了近红外吸收特性。808nm激光照射下,CMC-rGO/PEG复合水凝胶的温度迅速从25℃升高至64℃,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盐酸阿霉素被负载到了复合水凝胶中,观察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在pH7.4时,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率达到约64%;pH为6.5时,药物可达到完全释放。细胞实验表明,该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综上所述,CMC-rGO/PEG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pH响应性,降解性和光热效应,有望实现化疗和光热治疗相协同的癌症治疗法。第二部分,通过将温度响应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多肽固定的荧光金纳米簇相结合,制备了新型荧光纳米复合微球(PNIPAM/AuNCs)。首先,合成羧基化的PNIPAM-COOH纳米微球,其亲水-疏水相转变温度约为32℃。利用功能性多肽制备AuNCs,其具有均一的尺寸分布,明亮的红色荧光和优异的癌细胞靶向能力。最后,将AuNCs和PNIPAM-COOH以酰胺键形式结合。该复合微球同时具备了两种底物的所有优异特性。同时实验表明,在25℃和37℃下,载药纳米复合微球的释放率分别为6%和77%。细胞实验证实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成像能力。由此可见,该纳米微球具有优异的温度响应性,红色荧光和细胞靶向性,可以作为潜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并同时实现可控药物释放、生物成像和靶向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碳聚合物杂化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陈哲明,王峰,高冲,刘鹏,陈娟.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9
[2].刘伟.具有pH及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释方向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李丽.一类聚合物功能化的碳点及其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贺馥.弱还原性聚合物制备双功能磁性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兰州大学.2018
[5].王冬梅.温度响应性配位聚合物稳定的金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7
[6].王武.荧光碳纳米颗粒接枝智能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7].钟爱青.有机多孔聚合物及导电聚吡咯/金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8].冯玉军,郭赞如,瞿美臻.智能开关型聚合物/单壁碳纳米管杂化材料[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2014
[9].何本钊.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4
[10].李丹丹.聚合物氧化硅杂化材料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