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关键词】穴位按摩;卒中;吞咽障碍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吞咽障碍是指当支配吞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及口腔咽喉等处病变时可造成吞咽功能障碍。这也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针对其这一常见危险因素,制定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降低发生率。我院近年来运用穴位按摩结合护理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O月脑卒中患者62例。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或MRI确诊。
1.2方法1.2.1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8.35士7.12岁。其中,吞咽障碍7级0例,6级5例,5级5例,4级8例,3级5例,2级5例,1级3例。对照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9.52±5.87岁。其中,吞咽障碍7级0例,6级5例,5级8例,4级7例,3级5例,2级4例,1级2例。两组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2吞咽能力评价标准采用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4]。7级:为正常;6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5级:口腔问题;4级:机会误咽;3级:水的误咽;2级:食物误咽;1级:唾液误咽。
1.2.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穴位按摩,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即开始,主穴选百会、大椎、翳风、廉泉、天突诸穴,每穴按摩3~5分钟。按摩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法采用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百会、大椎以按揉,翳风向咽喉方向,廉泉向舌根部方向,天突斜向内下方,沿胸骨柄与气管前方之间方向,以较大力点按5~10下,以分别出现咽喉麻胀、舌根麻胀及吞咽动作为佳。每日2次,每次按摩时间为20分钟。14日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穴位按摩时,操作者修剪指甲。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避免损伤患者皮肤。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辩证选穴。避免在患者紧张、饥饿、饱餐等情况下进行,以患者耐受为度。
1.2.4疗效评价入院及住院14d分别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吞咽障碍提高到7级,进食咽下无困难为痊愈;吞咽障碍提高3~5级,可进食咽下为显效;吞咽障碍提高1~2级,勉强进食咽下为有效;吞咽障碍无变化为无效。
2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比较见表1表1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的比较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18128389.2对照组315710970.9(P<0.05)。
3讨论3.1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誊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3.2西医护理目前多停留在调整进食体位、进食量、进食速度等,形式较单一,疗效欠确切。脑卒中患者常需鼻饲进食以增加营养,防止呛咳,但胃管的插入阻止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收缩和关闭,患者常有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现象而继发肺部感染。且长期留置鼻饲管不仅可造成胃食管黏膜溃疡及出血等,还给患者心理上带来极大的障碍[5]。
3.3正确的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减少后遗症。穴位按摩疗法是中医经络学内病外治原理的具体运用,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达到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6]。
4小结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探索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且穴位按摩法简便,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接触,疗效明显,可应用于临床,并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1]黄钰,足部按摩配合经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J].双足与保健,2001,(1):25-26.[2]谷敏,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11,11(4):39-40.[3]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4]李国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6):687-688.[5]窦祖林,万桂芳,王小红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4):166-170.[6]詹蕾,张玉娟,推拿与抗痉挛技术改善卒中患者肌痉挛的疗效[J].上海护理,2012,12(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