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醛酸,挥发物,小麦,线虫,嗅觉,根肿病。
抗性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莉,黄秋兰,李林,邓光兵,梁俊俊[1](2019)在《PAL正向调控易变山羊草对禾谷孢囊线虫(CCN)的抗性反应并提高面包小麦对CCN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禾谷孢囊线虫(CCN)是麦类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生物,近年来CCN在全世界的危害已越来越严重。易变山羊草1号是小麦近缘物种,具有CCN抗性。我们前期工作发现易变山羊草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表达受CCN诱导显着上调。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参与了诸多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反应。但是PAL在植物与CCN互作中的作用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AeVPAL1通过调控水杨酸(SA)和下游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调控CCN抗性反应。沉默AeVPAL1会降低根部SA含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并导致根部侵染的CCN数目显着增加。同时,外源SA处理会显着提高CCN抗性。另外,我们发现PAL和色氨酸脱羧酶(TDC)所在的代谢途径存在明显相关性。当AeVPAL1或AeVTDC1被沉默后,AeVPAL1和AeVTDC1的表达以及它们下游的代谢产物都呈现出一致的下调变化。以上结果表明,AeVPAL1协调AeVTDC1通过调控下游次生代谢产物及SA的含量进而调控CCN抗性。此外,过表达AeVPAL1可以显着提高面包小麦对CCN的抗性,并且对小麦的生长以及产量相关性状无显着负面影响。以上结果表明,AeVPAL1对于小麦的抗CCN育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温娟娟,王超楠,华德平,张红,徐营莉[2](2019)在《不同大白菜材料对根肿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及抗病位点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主栽的大白菜以及大白菜育种材料与根肿菌生理小种之间的抗性关系,以现有4,7,10和11号生理小种为菌源,用注射法进行接种,对25份供试大白菜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材料中所含的根肿病抗性位点。结果表明:供试大白菜中,山地王2号等8份试材对4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德高CR117等7份试材对4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感病,C1等4份试材对2个生理小种感病,华抗301等6份试材只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所有试材均含有Crr1抗病位点,德高CR117等11份试材含有Crr2抗病位点,仅在京春CR3中检测到Crr3抗病位点,除德高CR铁甲1号和大地CR118外,其他试材中均检测到了CRk抗病位点,有21,16份试材中分别检测到抗病位点CRa和CRb,而CRc抗病位点仅在星光和CR75中存在。总之,不同大白菜材料对同一生理小种抗性反应不同,同一个材料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不同;所有生理小种中4号生理小种最强,其次为7号生理小种;大白菜材料抗病位点多一定抗病性强;Crr1抗病位点对材料抗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哲,王优信,郭燕,于春美,王伊瑾[3](2019)在《小麦品种对人工接种吸浆虫的抗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红吸浆虫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虫害反应的差异显着。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对人工接种下虫害反应的差异,本研究以高抗和高感吸浆虫小麦品种为材料,用吸浆虫幼虫存活率为指标,比较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人工接种虫卵、初期幼虫和中龄幼虫的反应。结果表明:吸浆虫被人工接种至不同小麦品种穗部时,能够以不同比率存活下来,但感虫小麦品种中的幼虫存活率较高;当以不同虫龄(卵)进行接种时,以直接接虫卵的效果较好,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鉴定小麦不同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文波,何其光,蔡加挺,靳鹏飞,林春花[4](2018)在《转hpalXoo基因棉花在棉花炭疽病侵染下的过敏性反应检测及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研究了转hpal_(Xoo)基因棉花对棉花炭疽病的抗性水平与其应用潜力。【方法】采用棉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ossypii)侵染转hpal_(xoo)基因的棉花材料和普通棉花,将棉花炭疽菌接种于转基因棉花(出发品种为陆地棉品种854)和普通棉花(854)的叶片上,分别于接种后0、12、24、48、72 h取样,进行叶片H_2O_2含量和H_2O_2DAB定位检测,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及对棉花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接种棉花炭疽菌后48 h,转hpal_(xoo)基因棉花的H_2O_2含量及其定位检测可显示出峰值,随后又下降到和0 h相当的水平;POD与PAL活性也显示出类似的变化趋势。然而普通棉花叶片在接种后24 h,H_2O_2含量及其定位检测可显示出峰值;POD酶活性只有在72 h才略微上升。抗性相关基因荧光定量检测显示,在接种后24 h转hpal_(xoo)基因棉花中防卫基因hsr203J表达高于普通棉,而在72 h转基因与普通棉花两者几乎都没有表达;另外,在接种后0~48 h转基因植株中NPR1基因的表达一直低于普通棉花,但其表达量比普通棉花增长速度快,在72 h两者的表达量相同。在接种后0~12 h转基因植株中PR-1b基因就有微弱的表达,在24 h表达量最大,后续逐渐减弱,而普通棉花一直处于低表达。在受到棉花炭疽菌侵染时,hpal_(xoo)基因能够诱导寄主产生高水平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说明hpal_(xoo)编码的Harpin_(Xoo)表达赋予转基因棉花对棉花炭疽菌的抗性。【结论】转hpal_(xoo)基因棉花为某些防卫基因超水平表达提供了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转茸[5](2018)在《超表达OsPGIP2提高油菜菌核病抗性及其防卫反应机理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油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真菌性病害。核盘菌通过向寄主植物分泌细胞壁降解酶CWDEs、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s和病原菌相关的分子PAMPs等与寄主植物建立侵染关系。为了抵御病原菌的侵染,植物进化出一类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来抑制PGs的活性。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7-5(低抗)、P61-5(高感)和T45(高感)材料中超表达水稻的Os PGIP2基因,通过分子鉴定和抗性鉴定筛选出了16个菌核病抗性显着提高的T1代转基因家系,之后继续对转基因家系的T2、T3和T4代进行分子鉴定、菌核病抗性鉴定、种子品质性状和千粒重的考察,最终获得了菌核病抗性显着改良且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油菜种质资源。此外,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家系核盘菌侵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提出转基因甘蓝型油菜中由Os PGIP2介导的抗病调控网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基因家系中Os PGIP2的拷贝数鉴定和表达量分析对16个转基因家系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7-5B、7-5C、7-5D、7-5G、7-5H、7-5J、T45B#1、T45B#2和T45C为单拷贝插入植株,7-5A、P61-5A、P61-5B#1和P61-5B#2为双拷贝插入植株,7-5M含有5个拷贝。q PCR检测发现,在不同转化事件的转基因家系中,Os PGIP2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转化事件中,Os PGIP2基因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在含有5个拷贝的7-5M家系中,Os PGIP2基因的表达量最低。同时,T2和T3代抗病性鉴定显示,除了7-5M家系,其它转基因家系菌核病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都提到了显着提高。这些结果表明Os PGIP2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Os PGIP2基因的低拷贝插入事件能够增加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而多拷贝插入事件易导致目的基因沉默。2.Os PGIP2转基因家系的抗病性鉴定与种子千粒重和品质性状分析T4代转基因家系离体叶片接菌72 hpi的菌斑面积都显着小于非转基因家系;喷菌丝存活率实验显示转基因家系具有良好的苗期抗性;成株期模拟极端疾病压力实验证明转基因家系的发病率低于非转基因家系;在离体茎秆接菌和田间茎秆接菌实验中,转基因家系菌斑长度都显着小于非转基因家系。成株期接种核盘菌后,转基因家系种子中芥酸和蛋白质的含量与非转基因家系相比无显着差异,而转基因家系种子千粒重和含油量都显着高于非转基因家系。以上结论证明,转化Os PGIP2基因能够改良甘蓝型油菜7-5、T45和P61-5的苗期和成株期菌核病抗性,同时能够保证种子的千粒重和品质性状更少的受到菌核病影响。3.解析Os PGIP2介导的防卫反应途径RNA-seq结果显示,Os PGIP2介导的抗病反应主要依赖于调节与RLKs(receptor-like kinases)、细胞内钙和离子转运、过氧化物产生和H2O2清除相关基因、JA/ET及生长素、转录因子、疾病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细胞壁重建、CYP/GSH/Histone、碳源代谢和转运等相关的植物先天免疫反应路径。DAB staining和q PCR结果显示,Os PGIP2转基因家系中H2O2的积累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都显着高于非转基因家系。Os PGIP2转基因家系茎秆细胞壁单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油菜茎秆中阿拉伯糖、木糖、纤维素、甘露糖和木质素的含量随花期的发展逐渐增加,在终花期Os PGIP2转基因家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甘露糖的含量都显着高于非转基因家系,说明转入Os PGIP2可能影响细胞壁糖类组成相关途径来提高油菜的菌核病抗性。4.Ss PGs和Os PGIP2互作分析油菜叶片提取物培养核盘菌发现,核盘菌在加入Os PGIP2转基因叶片提取物的培养基上生长显着延缓,菌丝排布紧密,而对照中核盘菌生长快,菌丝排列松散。q PCR检测接菌茎秆中的核盘菌致病基因Ss PGs的表达量显示,Os PGIP2转基因家系中Ss PGs的表达显着低于对照。比较Os PGIP2与核盘菌PGs之间互作的亲和性发现,Os PGIP2与Ss PG3和Ss PG6的亲和性高于Os PGIP2与Ss PG1和Ss PG5的亲和性。利用Splite luciferase(LUC)互作实验进一步证实Os PGIP2能够与Ss PG3和Ss PG6互作,而不与Ss PG1和Ss PG5互作。综上所述,在油菜中超表达Os PGIP2能显着增强甘蓝型油菜的苗期和成株期菌核病抗性,而不损害种子的千粒重和品质性状。Os PGIP2转基因家系的叶提取物能延迟病原菌侵染,从而增强其对核盘菌的抗性。组成型表达Os PGIP2可增加活性氧的产生,提高茎秆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甘露醇的含量,并影响油菜先天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Os PGIP2蛋白能与核盘菌Ss PG3和Ss PG6发生互作,表明Os PGIP2在转基因甘蓝型油菜防卫反应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仁宗[6](2018)在《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反应的转录组分析及红光诱导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以及连年重茬,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给西瓜生产带来的损失不断增加。因此,探究西瓜抗南方根结线虫机制,寻求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比较南方根结线虫在抗、感西瓜中的侵染过程,对其进行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御调控机制,为抗病基因挖掘、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支撑。另一方面比较了红光处理对抗、感西瓜植株生长及根结线虫侵染的影响,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了红光诱导西瓜植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机制,为利用红光诱导作物产生抗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西瓜抗病材料‘红籽瓜’和感病材料‘M16’不同时期的根结及线虫发育情况发现,接种线虫后2 d,南方根结线虫在抗、感材料中均建立取食位点;到接种后6 d,抗、感材料根结大小及根结线虫的发育均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后8 d至30 d,‘M16’的根结直径及线虫体宽均显着高于‘红籽瓜’;‘M16’在接种后30 d时完成整个发育史,而‘红籽瓜’仅发育到叁龄和四龄幼虫阶段。说明抗病材料‘红籽瓜’是通过抑制根结线虫的发育来减轻危害,其抗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深入挖掘。2.通过对24个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不同时期的抗、感西瓜根系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平均每个样本共得到45,386,159个Clean reads,对其进行组装后进行Unigene的功能注释,共有20,156个Unigene被注释到GO、KEGG、COG等功能数据库。通过对抗、感西瓜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分析,共获得了2,942个与响应南方根结线虫相关的DEGs,其中在‘红籽瓜’中特异表达的有1194个,在‘M16’中特异表达的有958个。对这些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涉及线虫抗性的相关过程有活性氧清除、纤维素、木质素、丁布合成以及ABA信号传导等。在这些过程中,许多关键基因的表达与抗南方根结线虫呈正相关关系,如在线虫侵染的早期,‘红籽瓜’中纤维素、木质素、苯丙烷合成相关基因便立即启动表达,使细胞壁加厚,有效抑制了线虫的侵染;在线虫定殖的关键期及后期,‘红籽瓜’中转录及蛋白调控过程、ABA信号及活性氧清除过程的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参与了对线虫的抗性;‘M16’中,在线虫侵染后,关键抗虫次级代谢物丁布的合成相关基因被持续抑制,使植株易感病。还有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与抗南方根结线虫呈负相关关系,如‘M16’在线虫侵染后,其光合作用过程相关基因大量表达,此过程可能被线虫劫持利用,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及植株感病。用qRT-PCR方法对转录组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两个结果的一致性。3.通过比较红光处理对抗、感西瓜植株生长及根结线虫侵染的影响发现,红光补光后,被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抗、感西瓜植株从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等指标上均超过了对照植株,也降低了侵染植株的根结指数。对西瓜根系抗性相关保护酶活性的测定发现,抗、感材料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均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降低,但抗病材料‘红籽瓜’的PAL、POD、SOD活性变化幅度均比感病材料‘M16’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红光处理激活了西瓜体内抗性相关保护酶,抑制了南方根结线虫的正常发育,减轻了南方根结线虫对西瓜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6-01)
田厚军,林硕,陈勇,陈艺欣,赵建伟[7](2018)在《氰戊菊酯抗性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小菜蛾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与抗性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昆虫Y形嗅觉仪,测定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小菜蛾和敏感品系小菜蛾均对5种绿叶气味(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正己醇和正己醛)以及苯甲醛、桉树脑的趋向反应率显着高于石蜡油(P<0.05,χ2检验),表明这7种物质对小菜蛾雌蛾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在8种萜烯类物质中,敏感小菜蛾雌蛾分别对2种物质(牻牛儿醇、D-柠檬烯)的趋向反应率与石蜡油间无显着差异(P>0.05,χ2检验);而抗性小菜蛾雌蛾分别对4种物质(牻牛儿醇、(R)-(-)-香芹酮、里那醇、(1R)-(+)-α-蒎烯)的趋向反应率与石蜡油均无显着差异。抗性品系小菜蛾停留在Y形管主臂上的比例均少于敏感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在较低的氰戊菊酯抗性种群水平下(6.52倍),并没有显着改变小菜蛾雌蛾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趋势,但是抗性水平下却加剧小菜蛾趋向反应的比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施璇,李磊,郑彤,骆孟,李韬[8](2018)在《小麦类过敏反应突变体对氮素的响应及对白粉病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类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like,HRL)是一类在没有病原物侵染情况下就能自发产生类似病原菌侵染后的过敏反应症状,这类突变往往导致小麦的抗病性增强和防御相关基因的组成性表达。本实验以携带HRL性状的宁7840为材料,对其进行EMS诱变和连续选择,筛选到14个比野生型的HRL表型更为明显的突变体。同时,对这14个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四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每盆分别施尿素0、3、6和9g),结果表明,宁7840野生型在低氮(施每盆0g和3g尿素)条件下,能够诱导HRL性状的提早表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HRL性状延迟显现并逐渐消失(non-HRL),白粉病也随之加重,表现为氮依赖型;但在高氮(每盆施6g和9g尿素)条件下,有2个突变体(NMu-HRL~(-1)和NMu-HRL-2)依旧表现HRL性状,为非氮依赖型。通过比较13个氮依赖型(包括宁7840野生型)和2个非氮依赖型的HRL突变体氮肥吸收利用情况,发现两种类型突变体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与施氮量都呈负相关,同一氮肥水平下,非氮依赖型突变体穗部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都显着高于氮依赖型突变体。低氮条件下,非氮依赖型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显着低于氮依赖型突变体;高氮条件下,两种类型突变体植株内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着。在同一氮肥水平下,这两种类型的突变体之间白粉病严重度存在极显着差异,氮依赖型突变体在高氮条件下白粉病严重度极显着高于非氮依赖型突变体,非氮依赖型突变体在高氮条件下仍然高抗白粉病。(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梅磊,李玲,Daud,MK,陈进红,何秋伶[9](2018)在《棉花对重金属胁迫的应答反应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对重金属以及其它类型非生物逆境耐性较强的作物。虽然重金属胁迫对棉花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但因棉花自身具有较完整的应对重金属胁迫的适应保护机制、且棉花主产品非食用的特点,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物。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就国内外对镉、铬、铅、砷和汞5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源对棉花生长发育的毒害机理以及棉花应对和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田厚军,林硕,陈勇,陈艺欣,赵建伟[10](2017)在《氰戊菊酯抗性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小菜蛾雌成虫对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明确抗氰戊菊酯品系与敏感品系小菜蛾对植物气味的反应差异与抗药性之间的关系。采用昆虫Y型嗅觉仪,观察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小菜蛾雌蛾对萜烯类和绿叶气味等15种植物挥发性物质为行为反应,每个处理测试2日龄小菜蛾雌蛾15头,重复5次。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小菜蛾和敏感品系小菜蛾均对5种萜烯类物质[(+)-3-蒈烯、里那醇、D-柠檬烯、(-)-α-蒎烯和α-萜品烯]的行为反应数量均显着低于石蜡油(P<0.01),表明这5种物质对小菜蛾雌蛾均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而对另外3种萜烯类物质[(R)-(-)-香芹酮、香叶醇、桉树脑]和5种绿叶气味(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正己醇和正己醛)以及苯甲醛和庚醛的行为反应数量均显着高于石蜡油(P<0.01),表明这12种物质对小菜蛾雌蛾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抗性品系小菜蛾停留在Y型管主臂上的数量均少于敏感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在较低的氰戊菊酯抗性种群水平下(6.52倍),并没有显着改变小菜蛾雌蛾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趋势,但是抗性水平下却加剧了小菜蛾趋性反应的数量,尤其是对(+)-3-蒈烯、里那醇、D-柠檬烯、(-)-α-蒎烯和α-萜品烯的行为反应,停留在Y型嗅觉仪主臂上的数量较敏感品系更少。本研究可为筛选昆虫性信息素增效剂提供试验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抗药性进化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抗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主栽的大白菜以及大白菜育种材料与根肿菌生理小种之间的抗性关系,以现有4,7,10和11号生理小种为菌源,用注射法进行接种,对25份供试大白菜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材料中所含的根肿病抗性位点。结果表明:供试大白菜中,山地王2号等8份试材对4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德高CR117等7份试材对4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感病,C1等4份试材对2个生理小种感病,华抗301等6份试材只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所有试材均含有Crr1抗病位点,德高CR117等11份试材含有Crr2抗病位点,仅在京春CR3中检测到Crr3抗病位点,除德高CR铁甲1号和大地CR118外,其他试材中均检测到了CRk抗病位点,有21,16份试材中分别检测到抗病位点CRa和CRb,而CRc抗病位点仅在星光和CR75中存在。总之,不同大白菜材料对同一生理小种抗性反应不同,同一个材料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不同;所有生理小种中4号生理小种最强,其次为7号生理小种;大白菜材料抗病位点多一定抗病性强;Crr1抗病位点对材料抗性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性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莉,黄秋兰,李林,邓光兵,梁俊俊.PAL正向调控易变山羊草对禾谷孢囊线虫(CCN)的抗性反应并提高面包小麦对CCN的抗性[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温娟娟,王超楠,华德平,张红,徐营莉.不同大白菜材料对根肿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及抗病位点检测[J].华北农学报.2019
[3].张哲,王优信,郭燕,于春美,王伊瑾.小麦品种对人工接种吸浆虫的抗性反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刘文波,何其光,蔡加挺,靳鹏飞,林春花.转hpalXoo基因棉花在棉花炭疽病侵染下的过敏性反应检测及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
[5].王转茸.超表达OsPGIP2提高油菜菌核病抗性及其防卫反应机理的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
[6].赵仁宗.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反应的转录组分析及红光诱导防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7].田厚军,林硕,陈勇,陈艺欣,赵建伟.氰戊菊酯抗性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8
[8].施璇,李磊,郑彤,骆孟,李韬.小麦类过敏反应突变体对氮素的响应及对白粉病的抗性[J].麦类作物学报.2018
[9].梅磊,李玲,Daud,MK,陈进红,何秋伶.棉花对重金属胁迫的应答反应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18
[10].田厚军,林硕,陈勇,陈艺欣,赵建伟.氰戊菊酯抗性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