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移植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原位,小鼠,细胞,胃癌,前列腺,血管。
原位移植瘤论文文献综述
冯子芳,唐仕华,郭莉佳,何玲,杨瑞宾[1](2019)在《白术多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抑制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白术多糖(polysaccharide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PAM)对小鼠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荧光酶标记的1×107个结肠癌细胞(HT-29)注射到小鼠结肠浆膜层,建立结肠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待瘤体积达到约230 mm3时,小鼠采用连续10 d灌胃给药30 mg/kg PAM(PAM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肿瘤活体成像技术检测PAM对小鼠体内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AM对瘤体组织中粒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MHCII以及IL-12的表达、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CD4~+和CD8~+细胞分泌IFN-γ功能的影响。结果:PAM可显着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结肠癌细胞生长(P<0.01)。PAM可通过增加MHCII和IL-12在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P<0.01),PAM可显着增加瘤体组织中CD8~+细胞、NK细胞、CD44~+/NK细胞和CD44~+/CD4~+细胞比例以及提升单位组织体积中CD8+细胞和NK细胞细胞数量(均P<0.01),PAM可显着增加CD4~+及CD8~+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均P<0.01)。结论:PAM可通过激活结肠癌模型小鼠原位移植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来抑制肿瘤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大印,刘淳,陈栋,王媛,曹雪霞[2](2019)在《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卵巢癌生长特点和转移范围,构建卵巢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1×10~7个人卵巢黏液性腺癌3AO细胞种植于BALB/C(nu/nu)雌性裸鼠右卵巢实质内,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及肿瘤生长、浸润转移情况,移植后3~8周解剖裸鼠,对双侧卵巢和各脏器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人卵巢黏液性腺癌3AO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86.67%。移植后3周可见移植侧卵巢稍增大,逐渐形成团块,并转移至对侧卵巢、肠管、肝脾、肺、淋巴结等器官,有无色透明腹腔积液形成,1~3 mL。光镜下观察,移植瘤和转移瘤的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黏液性腺癌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糖类抗原CA125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着色部位定位于细胞浆。结论人卵巢黏液性腺癌细胞株3AO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该模型与人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可以作为进行人卵巢癌研究的体内模型。(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小慧,贺曼曼,郭明海,冯运章,张伟[3](2019)在《RNAi沉默SDF-1基因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NAi-SDF-1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SDF-1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建立其原位移植瘤模型,8周后处死裸鼠解剖尸体,检测原位移植瘤生长、凋亡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DF-1沉默对通路蛋白Akt、p-Akt、NF-κB、p-NF-κB以及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MMP-7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RNAi-SDF-1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与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1)。尸体解剖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肿瘤组织中Akt、p-Akt、NF-κB、p-NF-κB、MMP-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RNAi-SDF-1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MMP-7的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薄其付,李胜男,李桂庆,刘玉玺,刘峰[4](2019)在《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瘤组织块原位移植法建立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前列腺癌的生长转移机制及其药物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5只6~8周龄C57BL6雄鼠中选出4只,将RM-1前列腺癌肿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0.1 ml。待瘤组织块生长至1 cm3时剥离出肿瘤组织,并裁剪为合适大小后,借助注射器种植到30只同周龄小鼠的前列腺内,建立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第8天,从30只荷瘤鼠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6只,采用3.0T MR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出瘤组织,将游标卡尺与MRI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1周后,29只实验小鼠可触及下腹部肿块;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T2WI呈中等信号,肿瘤向前膨出,将包膜挤出一定角度和高度提示包膜受累;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瘤细胞呈条索状或散在成团杂乱分布于前列腺体间质中,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核质比增大,可见异常病理性核分裂象。此模型成功率为96.7%(29/30),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96.7%(29/30),腹水形成率为96.7%(29/30),肝转移发生率为93.3%(28/30),肾转移发生率为0.33%(1/30),肉眼未见明显肺部转移,小鼠平均生存时间(12.7±1.8)d。MRI与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种方法建立的前列腺癌原位模型操作简单、建模周期短、移植瘤成功率高,且其影像学表现与人类前列腺癌相似,可作为观察人类前列腺癌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范婉[5](2019)在《叁种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增殖、转移的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将肿瘤细胞植入裸鼠口腔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癌的研究。但在某些研究中为了快速评估某些新型靶向药物对头颈部肿瘤体内增殖抑制的初步效果,需要快速构建以成瘤时间短、肿瘤生长速度快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另一方面,在某些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研究中,需要构建以淋巴结转移率高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然而以往有关比较不同细胞系构建的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形成时间、增殖速度、转移水平等方面差异的总结报道相对较少,探索使用何种口腔癌细胞系可短时间内构建以增殖速度快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或者是以转移率高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是提高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效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不同口腔癌细胞系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形成、增殖及转移等方面具有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使用在口腔癌研究中使用较多的CAL27、SCC9及SAS叁种人舌癌细胞系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比较叁组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形成时间、增殖速度、转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并对与肿瘤原位增殖及转移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旨为提高移植瘤模型构建的效率,并为需要构建符合研究目的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的研究者提供选择性参考。方法:(1)预实验中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调节CAL27、SCC9及SAS细胞至5×10~6个/ml、1×10~7个/ml和2×10~7个/ml 3个不同细胞浓度,分别于每组裸鼠舌部注入50ul细胞悬液,观测裸鼠舌部成瘤情况,选出合适的细胞浓度用于后续实验研究。(2)将15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于舌部注射2×10~7个/ml细胞浓度的人舌癌细胞CAL27、SCC9及SAS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3)每日观察,确定原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形成后隔日测量原位肿瘤体积,评估移植瘤体内生长速度。(4)舌组织HE染色判定原位肿瘤形成情况,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染色判定肿瘤细胞体内增殖水平。(5)下颌下淋巴结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染色判定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水平。(6)细胞计数法观测CAL27、SCC9及SAS叁组细胞系体外增殖情况。(7)划痕实验比较叁组细胞体外迁移能力。(8)RT-PCR检测叁组细胞系中增殖、转移相关生物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CD4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等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使用CAL27、SCC9、SAS细胞成功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当注射细胞浓度为2×10~7个/ml时,叁组细胞诱导构建移植瘤模型成功率较高,CAL27、SAS组移植瘤模型舌部植入肿瘤细胞后约3天可见肿瘤形成,成瘤率100%;SCC9组移植瘤模型舌部植入肿瘤细胞后约4周可见肿瘤形成,成瘤率80%。(2)2×10~7个/ml细胞浓度下成功构建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叁组移植瘤生长速度由快到慢、原位肿瘤体积由大到小依次为SAS组、CAL27组、SCC9组。(3)叁组移植瘤中Ki67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AS组(65.13%±5.24%)、CAL27组(21.02%±2.50%)、SCC9组(5.24%±3.42%)(P<0.05)。(4)叁组细胞体外增殖情况、细胞中EGFR mRNA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AS组、CAL27组、SCC9组,细胞中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SAS组、CAL27组、SCC9组,结果与移植瘤模型肿瘤增殖情况趋势一致。(5)HE染色示叁组移植瘤模型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CC9组(90%)、SAS组(40%)、CAL27组(20%)(P<0.01)。(6)叁组移植瘤模型下颌下淋巴结中CK阳性转移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CC9组(51.73%±17.59%)、SAS组(19.64%±9.66%)、CAL27组(8.79%±4.51%)(P<0.05)。(7)叁组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细胞中MMP9、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CC9组、SAS组、CAL27组,结果与叁组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趋势一致。(8)叁组细胞中CD44、cyclin D1和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叁组细胞构建的移植瘤模型肿瘤增殖及淋巴结转移水平趋势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CAL27、SAS细胞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生长速度快,成瘤时间短,适合需要快速建模,探讨原发肿瘤增殖的研究使用。(2)SCC9细胞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成功率高,更适用于肿瘤转移相关的研究。(3)CAL27、SCC9、SAS叁种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移植瘤增殖水平可能与口腔癌细胞体外增殖水平、细胞系中EGFR mRNA的高表达、N-cadherin mRNA的低表达有关;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细胞中MMP9、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淋巴道转移有较强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敏远,徐锦波,王兆洪,胡万乐[6](2019)在《大黄素抑制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胰腺癌SW1990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组)、大黄素低剂量组(20mg/kg,E20组)、大黄素中剂量组(40mg/kg,E40组)以及大黄素高剂量组(80mg/kg,E80组)。各组均采取腹腔注射给药,每周3次,共2周,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CD3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及血管内皮生产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末次用药后1周,大黄素组MVD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MVD与大黄素用药浓度呈负相关(P<0.05);大黄素组Ang-1、Ang-2、Tie-2及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大黄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大黄素改变新生血管相关的Ang-1、Ang-2、Tie-2及VEGF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何华琼,饶红,郑君,陈德森[7](2019)在《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SCID小鼠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CID小鼠64只,均采用前列腺腺体背外侧包膜内注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悬液的方法构建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然后分为移植瘤组、10 mg·kg~(-1)组、40 mg·kg~(-1)组和80 mg·kg~(-1)组,除移植瘤组灌生理盐水对照外其它3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淫羊藿苷治疗5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和磷酸化AR(p-AR)表达,采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前列腺瘤体雄激素受体(AR)和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前列腺体肿瘤瘤体LNCaP前列腺癌细胞在肿瘤瘤体增殖周期。结果:40 mg·kg~(-1)组和80 mg·kg~(-1)组治疗后AR mRNA为(0.25±0.02,0.27±0.03)、pAR为(1.45±0.22,1.64±0.24),PSA为(0.31±0.02,0.38±0.05),两组PSA、p-AR和AR mRN治疗后相对表达量均低表达,而PTEN mRNA高表达(0.91±0.07,0.95±0.09),与治疗前和移植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抑瘤率分别为(41.59±4.51)%和(42.76±5.13)%,瘤质量为(86.34±9.07,84.73±7.58)mg、瘤体积为(11.83±0. 84,10.27±1.14)mm2,均较同组治疗前和移植瘤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G0/G1期比例降低[两组G0/G1分别为(34.97±4.52,35.03±3.97)%、且S期比例明显提高[两组S期比例分别为(39.59±5.03,40.27±4.82)%],与同组治疗前和移植瘤组比较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淫羊藿苷抑制LNCaP增殖的机制应与其抑制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中AR的磷酸化并增强PTEN表达而将癌细胞增阻滞于S期有关。(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范婉,于涛,陈雪茹,梁飞新[8](2019)在《不同细胞浓度下两种舌癌细胞系诱导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SCC9和CAL27细胞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所需细胞浓度的差异。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3只,调节SCC9和CAL27细胞至1×106个/mL、2×106个/mL、5×106个/mL、1×107个/mL和2×107个/mL 5个不同浓度,分别于每组裸鼠舌部注入0.05 mL细胞悬液,观测裸鼠舌部成瘤情况。结果 SCC9细胞诱导裸鼠舌部成瘤最低细胞浓度为2×107个/mL,CAL27细胞诱导裸鼠舌部成瘤最低细胞浓度为1×106个/mL。结论与SCC9细胞相比,CAL27细胞诱导裸鼠舌部成瘤所需细胞浓度低,更适用于构建舌肿瘤模型。(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董智平,彭炜,钟薏,陆磊,张静喆[9](2019)在《白鹤方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MP-9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裸鼠建立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方组、5-氟尿嘧啶(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白鹤方组给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 5-FU组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同时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予0.9%NaCl溶液0.5 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结束实验,观察各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测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情况。结果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分别为48.65%、47.64%和54.39%;电镜下观察发现,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胃癌细胞均出现凋亡表现;白鹤方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低于5-FU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移植瘤组织MVD,抑制微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表达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田同德,岳立云,田同良,岳文莉,杨督[10](2019)在《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活体荧光观察及肿瘤分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胃癌细胞MGC-803原位胃癌移植瘤模型,并运用可视荧光活体成像技术探讨原位移植瘤分期。方法: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株进行质粒转染,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MGC-803-GFP细胞株,皮下注射细胞成瘤后,分割成小块并手术移植到胃壁内,建立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原位移植瘤术后裸鼠的一般情况,活体成像技术下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每周分批处死原位移植瘤祼鼠,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测确定病理分期,分析术后时间、肿瘤荧光面积与病理分期之间的联系,拟以原位移植瘤术后生长的各个时间段,对肿瘤分期进行大致判定。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GFP的人胃癌细胞MGC-803原位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可视荧光技术可以活体追踪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且随着术后时间及荧光面积的增加,肿瘤病理分期越晚,而以术后3、5周为界,可初步在活体情况下将原位移植肿瘤分为早、中、晚期。结论:通过建立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荧光技术可以再现肿瘤的临床演变过程,并以移植术后时间为节点可确定肿瘤的大致分期,为进一步对抗肿瘤药物疗效判定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原位移植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人卵巢癌生长特点和转移范围,构建卵巢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1×10~7个人卵巢黏液性腺癌3AO细胞种植于BALB/C(nu/nu)雌性裸鼠右卵巢实质内,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及肿瘤生长、浸润转移情况,移植后3~8周解剖裸鼠,对双侧卵巢和各脏器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人卵巢黏液性腺癌3AO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86.67%。移植后3周可见移植侧卵巢稍增大,逐渐形成团块,并转移至对侧卵巢、肠管、肝脾、肺、淋巴结等器官,有无色透明腹腔积液形成,1~3 mL。光镜下观察,移植瘤和转移瘤的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黏液性腺癌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糖类抗原CA125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着色部位定位于细胞浆。结论人卵巢黏液性腺癌细胞株3AO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该模型与人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可以作为进行人卵巢癌研究的体内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移植瘤论文参考文献
[1].冯子芳,唐仕华,郭莉佳,何玲,杨瑞宾.白术多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抑制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原位移植瘤的生长[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2].赵大印,刘淳,陈栋,王媛,曹雪霞.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刘小慧,贺曼曼,郭明海,冯运章,张伟.RNAi沉默SDF-1基因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4].薄其付,李胜男,李桂庆,刘玉玺,刘峰.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5].范婉.叁种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增殖、转移的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6].陈敏远,徐锦波,王兆洪,胡万乐.大黄素抑制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J].浙江医学.2019
[7].何华琼,饶红,郑君,陈德森.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
[8].范婉,于涛,陈雪茹,梁飞新.不同细胞浓度下两种舌癌细胞系诱导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的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9].董智平,彭炜,钟薏,陆磊,张静喆.白鹤方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MP-9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10].田同德,岳立云,田同良,岳文莉,杨督.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活体荧光观察及肿瘤分期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