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习服论文-柯贤锋,何根林,董华平,吴刚,徐刚

高原习服论文-柯贤锋,何根林,董华平,吴刚,徐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原习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习服,高原脑水肿,预防

高原习服论文文献综述

柯贤锋,何根林,董华平,吴刚,徐刚[1](2019)在《热习服对大鼠高原脑水肿的预防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热习服对大鼠高原脑水肿的预防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C)组、热习服(HA)组(34℃,30 d)、缺氧(H)组(7 600 m,1 d)、热习服+缺氧(HHA)组(34℃30 d+7 600 m 1 d)。各组处理结束后,取脑组织比较其湿干质量比,对脑组织HE染色、FJB染色后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取血液标本检测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4.50±0.07)相比,H组脑组织湿干质量比(4.62±0.08)显着升高(P<0.05);HHA组脑组织湿干质量比(4.52±0.06)显着低于H组(P<0.05)。与C组相比,H组脑组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核明显固缩、破裂、溶解,细胞空泡化明显,FJB染色提示神经元变性增多;与H组相比,HHA组细胞损伤、神经元变性和凋亡程度显着改善。与C组相比,H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显着降低(P<0.05);与H组相比,HH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进一步升高,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显着升高(P<0.05)。与C组相比,H组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与H组相比,HHA组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与C组相比,H组脑组织MDA含量和AQP4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H组相比,HHA组MDA含量和AQP4蛋白表达显着降低,HSP70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结论热习服可以有效预防大鼠高原脑水肿的发生,其机制与提高氧气供应、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细胞损伤等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谢慎威,陈波,刘秉林,李娜,马志刚[2](2019)在《不同海拔高原习服汉族与世居藏族的血常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海拔高原的习服汉族与世居藏族人群血常规各个指标的差异。方法募集海拔3850 m和4350 m的高原习服健康汉族青年男性551例和世居藏族健康青年男性229例,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习服汉族血液淋巴细胞数较同海拔世居藏族偏高,海拔越高,淋巴细胞数越多。随着海拔增高,习服汉族红系造血显着增强,两个海拔汉族的红细胞增生指标均显着高于藏族。同时,4350 m汉族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同海拔藏族和3850 m汉族。在不同海拔汉藏族间,血小板数量和体积也存在显着差异。结论与世居藏族相比,习服汉族人群红系造血更活跃,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多,血小板的生成特点也有不同,上述差异与海拔高度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刘艳骄,高和,吉宝民[3](2019)在《阶梯递进与高原适应(习服)中的睡眠——从古代马帮和使者行走高原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军事和旅游的角度,介绍了阶梯递进与高原适应(习服)中的睡眠问题。内容包括:阶梯递进与非阶梯递进的概述、阶梯递进方法、高原适应(习服)与高海拔睡眠、高原适应与低海拔睡眠(脱习服)、高原习服及脱习服研究方法、以及预防高原睡眠障碍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唐绪刚,张学森,姜大春,薛林[4](2019)在《高原习服与既往高原暴露对急性高原病预防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原习服者与既往高原暴露者再上更高海拔时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生情况,比较高原习服与既往高原暴露哪种方式更利于AMS的预防。方法根据所接受的不同的高原暴露方式及过程,受试者分为两组:高原习服组(A组)和既往高原暴露组(B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在海拔500m出发前、3658m及4500m暴露48h后的静息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pulse oximeter saturation,SpO_2),受试者完成AMS问卷表。结果急性3658m高原暴露2天后,A组HR较平原明显上升(P<0. 01),而SpO_2明显下降(P<0. 01)。经1周习服后再次快速暴露于4500m海拔2天,A组HR、SpO_2较3658m海拔时变化不明显。快速暴露于4500m海拔2天后,B组HR明显高于A组(P<0. 01),而SpO_2明显低于A组(P<0. 01)。与3658m高原暴露2天后比较,A组快速暴露于4500m海拔2天后AMS发病率明显下降(P<0. 01),并且显着低于B组(P<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原习服者相比,既往高原暴露者更易发生AMS(OR=13. 086,95%CI:4. 682-36. 576,P<0. 01)。结论与既往高原暴露相比,高原习服后再上更高海拔能更有效的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9年03期)

崔宇,李晓栩,黄缄[5](2019)在《叁七和银杏叶片对高原脱习服大鼠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七、银杏叶片和红景天对高原脱习服大鼠心功能和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高原脱习服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在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压氧舱内常规喂养3个月后随机分为叁七组、银杏叶组、红景天组、未用药组(脱习服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常氧下喂养3个月作为未缺氧组。叁七组、银杏叶组及红景天组分别按200 mg·kg-1剂量给予叁七、银杏叶片和红景天混悬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10 d,未用药组则在出舱后常规喂养。10 d后通过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PAP)、左右室收缩压(VSP)和舒张压(VEDP)等。测压结束后,分离右心室(RV)、左心室加室间隔(LV+IVS),并依次称重,计算RV/(LV+IVS)比值即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采血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SOD和MDA。结果:与未缺氧组相比,未用药组、红景天组、叁七组和银杏叶组RVHI、RVSP、RVEDP、m PAP及血清中IL-6、IL-10含量均有所增高(P<0.05或<0.01),未用药组、红景天组SOD均显着降低(P<0.01),MDA、TNF-α显著升高(P<0.01);与未用药组相比,叁七组、银杏叶组、红景天组MDA、TNF-α降低(P <0.01),SOD升高(P <0.01);与银杏叶组、红景天组相比,叁七组RV、RVHI、RVSP、RVEDP、LVSP、LVEDP、IL-10、TNF-α指标均有所降低或升高(P<0.05或<0.01)。结论:叁七、银杏叶片和红景天可有效增强高原脱习服过程中心室功能、抑制高原脱习服大鼠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赵清华,阿旺曲扎,旦增罗布,巴桑,平措[6](2018)在《内地生源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指标跟踪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进入西藏大学学习一年的内地汉族学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肺活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为促进高原习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于2016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检测入藏1年后的西藏大学2015级的121名汉族学生血压、肺功能、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生理指标,以同年入学的147名世居藏族学生作为对照;同时于2017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再次检测汉族学生寒假回内地返藏后的上述生理指标。结果:与藏族学生相比,在西藏学习一年的内地汉族学生的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无显着差异,但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汉族学生在寒假期间回内地返藏后用力肺活量(FVC)和血压较入藏1年后的数据显着增高(P<0.05)。结论:平原汉族学生在高原居住第2年所检测的高原习服相关生理指标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与世居藏族学生无显着差异;然而假期平原生活引起的脱习服使汉族学生再次进入高原后引起FVC和血压的调节性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罗朝忠,格桑罗布,达娃次仁,古桑拉姆,张令军[7](2018)在《急性高原习服过程中经皮手指SPO_2测定对预测高原肺水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急进高原后经皮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降低情况对预测高原肺水肿的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6月~8月进藏后就诊我院的高原适应不全者90例,采用脉搏血氧仪,测定右手中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按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SPO_2≥80%)、B组(SPO_270~79%)、C组(SPO_2<70%),每组各30例。比较叁组的高原肺水肿发病率及不同进藏方式(火车/飞机)与高原肺水肿发病关系。结果 90例高原适应不全者患肺水肿52例(57.78%),其中A组10例、B组17例、C组25例,C组的高原肺水肿发病率较A、B组高(P<0.05);A组、B组乘飞机进藏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较乘火车进藏高(P<0.05),C组两种入藏交通方式对高原肺水肿发病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经皮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对预测高原肺水肿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崔宇,吴佩锋,徐钢,崔建华[8](2018)在《高压氧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大鼠主要脏器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大鼠心、脑、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9只,44只在模拟海拔5 000m的低压氧舱常规喂养3个月,在低压舱内死亡9只,将35只成活大鼠出舱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出舱后即刻)、HBOⅠ组(HBO治疗后7d)、HBOⅡ组(HBO治疗后1个月)、HBOⅢ组(HBO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每组5只。HBOⅠ、Ⅱ、Ⅲ组给予HBO治疗7d;对照组Ⅰ、Ⅱ、Ⅲ组出低压氧舱后同步在常压常氧下喂养,与HBOⅠ、Ⅱ、Ⅲ组同步处死;余下5只在常氧常压下喂养作为平原对照组。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内快速处死取出额叶脑皮质、心、肺组织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低氧引起脑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线粒体和周围结构水肿;心肌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肌丝排列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肺泡隔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HBO治疗后,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对照组明显改善,HBOⅡ组恢复明显好于HBOⅠ组,HBOⅢ组明显好于HBOⅡ组,2个月完全恢复到平原水平。结论 HBO治疗具有改善缺氧大鼠脑神经损伤、促进细胞的功能恢复,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14期)

韩麒智[9](2018)在《陆军部队高原脱习服症状现况调查及防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近几年高原使命课题训练,部队每年驻高原训练不少于4个月,而驻训地与驻守地均位于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形复杂且灾害多,影响交通运输;训练任务重,容易增加官兵心理压力,影响官兵返回平原身心健康,为使生理和心理症状得到快速恢复,对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并制定出针对高原驻训官兵脱习服的方法,为高原驻训部队开展保健工作提供完整的健康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以驻训高原某炮兵旅与驻守高原某边防团官兵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干预措施下脱习服症状及心理调查情况,共分四部分,历时叁年收集了2500份有效问卷,所有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第一部分对某炮兵旅驻训脱习服症状和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第二部分分叁个阶段(集结期、驻训期间和返回平原)给予某炮兵旅汽车兵健康教育、肺脑功能训练和减压训练,了解干预措施下返回平原脱习服症状和心理状况,并分析同期未进行任何干预的修理兵脱习服症状和心理状况原因以及规律;第叁部分对同年某边防团驻守官兵进行综合疗养措施干预,检测并分析脱习服症状和心理状况,作为驻训部队脱习服保障模式制定的依据;第四部分对驻训高原某炮兵旅与驻守高原某边防团官兵脱习服症状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专家咨询、文献分析以及回顾性调查等方法,由专人负责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17.0进行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LSD(L)、配对T检验方法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一、某炮兵旅官兵脱习服调查分析抽取某炮兵旅2014年赴高原驻训的官兵(260人)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高原驻训10d、30d和90d和返回平原30d的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驻训30d时,观察发现较10d时心理症状有所缓解,但随着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当90d时部队完成一次远程机动科目训练,再次发放问卷,症状较30d时有所加重,当部队返回平原驻地30d所有症状评分较在高原生活好,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建制营一连100名高原返回平原脱习服症状反应人数在10天时相应增加,这与部队驻训后返回营区工作整理物资、整治装备有关,随着返回营区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不正常人数减少,官兵返回后10d与3d相比,主要症状如疲劳、头昏和精力不集中症状加重,返回20d与10d加重症状比较均缓解,与有关文献报导除疲乏、头昏、嗜睡受海拔高度影响外,其他脱习服症状明显受劳动强度影响一致。二、某炮兵旅官兵高原适应性训练调查分析通过对汽车兵持续肺脑功能训练和减压的训练,在驻训结束返回驻地由疗养院继续施以疗养措施干预,同时给予习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汽车兵10d时头昏、疲倦、乏力、嗜睡、失眠、胸闷症状较3d时未减轻反而有所升高,但症状好于修理兵,说明高原期间的耐缺氧训练及返回驻地后的疗养措施有效果,15d时两者症状均缓解,但修理兵症状好于汽车兵,可能与汽车兵返回平原后的劳动强度有关。对汽车兵症状量表调查除躯体化、敌对症状在返回平原15d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理兵在返回平原15天时除恐怖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子、总分及随返回平原脱习服时间的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驻训返回平原15d时SCL-90阳性项目数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除返回15d时躯体化因子外)均显着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以往调查表明高原驻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本研究说明高原驻训返回平原脱习服15d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基本良好。叁、某边防团驻守官兵脱习服调查分析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分析来看,在综合疗养措施下心理研究结果,疗养15d与疗养前比较,症状表现不明显,效果不显着,结果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就各因子得分来看还是有所下降,说明综合疗养措施对高原官兵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不同海拔高度的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预示着海拔越高,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对长期高原驻守官兵返回平原进行脱习服症状检测而言,其返回平原时间越长,高原脱习服症状表现越轻,通过综合疗养措施疗养10d后,官兵头昏、失眠、昏昏沉沉较入院脱习服症状明显减轻(P<0.05),疗养15d疲劳、头昏、精力不集中、心慌、失眠、胸闷、昏昏沉沉、眩晕、手足麻木症状变化显着(P<0.01)。四、驻训和驻守官兵脱习服进行对比分析对某高炮旅高原驻训返回平原无干预条件下,脱习服主要症状如头昏、疲乏、嗜睡、精力不集中在10d时不同程度有所上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d时得到缓解;针对汽车兵给予集结期、驻训期和返回平原脱习期叁期综合疗养措施干预发现,10d时同样存在脱习服主要症状的上升如头昏、疲倦、乏力、嗜睡,15d时头昏和胸闷症状汽车兵好于修理兵,其余症状二者缓解程度无过多差异,修理兵在高原驻训期间训练、保障强度没有汽车兵任务繁重,说明给予汽车兵的干预有效果;而某边防团驻守进行疗养的官兵,在综合疗养措施干预下脱习服主要症状头昏、失眠、昏昏沉沉在10d时已有所改善,随着疗养时间的延长到15d时脱习服症状缓解,说明综合疗养措施针对高原驻训和驻守有效。结论和建议通过脱习服症状调查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对驻训官兵及驻守官兵进行分析,对存在着高原特殊环境带来的不同心理问题均随脱习服时间的延长而得到缓解,为更好的缩短脱习服症状时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次试验提出并制定相关建议,充分考虑到驻训官兵的需要,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制度相关的保健策略。一是制订完善的驻守和驻训官兵的健康管理措施;二是做好高原驻训集结期、驻训期、脱习服期的适应性训练各项准备工作;叁是高官兵高原短期驻训期间的医疗保障;四是关注高原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五是高原驻训某炮兵旅官兵促进脱习服措施;六是重视高原人员返回平原后官兵身心健康的保障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海威,张津津,李良,翟红霞,夏云峰[10](2018)在《不同习服方法对军人急进高原急性高原反应的干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阶梯习服训练、间歇式低氧预适应训练对军人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平原(海拔1000 m以下)地区青年士兵100例,按习服方法分为A、B组,每组50例。A组为阶梯训练组,B组为间歇式低氧预适应训练组。观察2组进入训练基地前、后平静状态下心率、血氧饱和度(SaO_2)指标,及训练后AM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进入训练基地后(3000 m、4000 m及预订海拔高度),随着进驻或模拟高度的增加,2组心率和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渐进式习服训练后,进驻预订海拔高度1 d,2组A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低氧预适应训练组能等效生理高度的高原习服训练效果,均能提高部队军人的缺氧耐力,促进高原低氧习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高原习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不同海拔高原的习服汉族与世居藏族人群血常规各个指标的差异。方法募集海拔3850 m和4350 m的高原习服健康汉族青年男性551例和世居藏族健康青年男性229例,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习服汉族血液淋巴细胞数较同海拔世居藏族偏高,海拔越高,淋巴细胞数越多。随着海拔增高,习服汉族红系造血显着增强,两个海拔汉族的红细胞增生指标均显着高于藏族。同时,4350 m汉族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同海拔藏族和3850 m汉族。在不同海拔汉藏族间,血小板数量和体积也存在显着差异。结论与世居藏族相比,习服汉族人群红系造血更活跃,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多,血小板的生成特点也有不同,上述差异与海拔高度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原习服论文参考文献

[1].柯贤锋,何根林,董华平,吴刚,徐刚.热习服对大鼠高原脑水肿的预防效应及其机制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2].谢慎威,陈波,刘秉林,李娜,马志刚.不同海拔高原习服汉族与世居藏族的血常规比较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

[3].刘艳骄,高和,吉宝民.阶梯递进与高原适应(习服)中的睡眠——从古代马帮和使者行走高原说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

[4].唐绪刚,张学森,姜大春,薛林.高原习服与既往高原暴露对急性高原病预防的作用[J].西南军医.2019

[5].崔宇,李晓栩,黄缄.叁七和银杏叶片对高原脱习服大鼠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

[6].赵清华,阿旺曲扎,旦增罗布,巴桑,平措.内地生源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指标跟踪调查[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

[7].罗朝忠,格桑罗布,达娃次仁,古桑拉姆,张令军.急性高原习服过程中经皮手指SPO_2测定对预测高原肺水肿的意义[J].西藏医药.2018

[8].崔宇,吴佩锋,徐钢,崔建华.高压氧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大鼠主要脏器超微结构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

[9].韩麒智.陆军部队高原脱习服症状现况调查及防制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

[10].陈海威,张津津,李良,翟红霞,夏云峰.不同习服方法对军人急进高原急性高原反应的干预效果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

标签:;  ;  ;  

高原习服论文-柯贤锋,何根林,董华平,吴刚,徐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