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主意识论文-韩玉羚

女性自主意识论文-韩玉羚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自主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自主意识,教育

女性自主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韩玉羚[1](2019)在《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由此涌现出了许多不同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一方面促进了多元文化间的交融与互鉴,利于开放思想和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素质;另一方面,这也不断推动着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妇女的解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加深了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因此在整体把握女性社会现状的前提下,深入探究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影响及其启示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0期)

程霞[2](2017)在《《荆棘鸟》中的女性自主意识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开了克利克家族十余成员的不同人生,小说的作者是女性,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2期)

刘芳[3](2017)在《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大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牵涉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核心内容,最后研究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78期)

汪可欣[4](2017)在《盛可以女性意识的自主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可以作为一位女作家,在创作中提炼出了独特的主题——两性关系问题,爱情、婚姻、女性是她笔下的高频词,盛可以笔下的爱情和婚姻往往都呈现出千疮百孔,着重揭示了底层女性在婚姻上的悲剧命运,外出打工的女性内心渴望有一份感情上的寄托和归属感,但盛可以小说中大多都是有性无爱、支离破碎的婚姻,通过这些失败的婚姻,揭示出温情的家庭下人性的丑恶和自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3期)

丁洁[5](2017)在《浅析元代爱情剧中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是思想较为宽松的时代,女性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长期的弱势地位得到了文人的关注和同情。因而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也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元代最受大众欢迎的爱情剧,就清晰地展现出女性的自主意识,以及女性在追求幸福、把握命运这一方面表现出的叛逆与抗争。(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7年13期)

张瞿纯纯[6](2016)在《少数民族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女性社会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妇女流动》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女性社会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妇女流动"的核心成果——《女性社会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妇女流动》一书的问世,既是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流动历程的一次全面总结,又是少数民族妇女心声的真实呈现,将会对未来的少数民族妇女流动研究产生持续影响。少数民族妇女流动,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契机下,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形成的。该书作者杨国才教授把自己作为少数民族妇女流动人口中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闫园园[7](2016)在《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强盛,西周天子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礼崩乐坏的政治环境却为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女性自主意识是女性对事物及人物主观认识的具体表达。鉴于国内外学者对我国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研究的欠缺,笔者试探对其进行探究。本文撰写的资料主要以《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为主,其它文献记载的先秦史料为辅,再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全文共4章,第1章对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研究范围及历史溯源、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做了讨论。第2章,通过行政、外交、社会生活叁方面来论述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现象。在行政方面女性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参政和议政上,而参政比议政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外交方面女性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调节夫国和父国的关系上;在社会生活方面女性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选偶、结婚及婚外情的选择上。第3章主要讨论了女性自主意识的特点及原因,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在社会生活和行政方面体现最为明显是由于嫡长子继承制和礼制等制度遭到破坏的结果;在父权、夫权、子权上女性自主意识体现的层层激进,则源于父权制对女性婚姻的控制、夫权对女性身份的考量以及子权对母亲情感的顾及;齐国女性自主意识体现得最为明显与齐国政治地位较高、齐国社会风气开放以及齐国女性文化素养较好有关。第4章主要对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做的评价,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局限,被笼罩在礼制的藩篱之下;女性自主意识对女性自身、对国家、对社会风气都产生一定影响,对女性自身来说,导致其被物化社会地位下降;对父国来说,在维护父国利益的基础上,调节了父国与夫国的关系;对夫国来说,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对社会风气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祸国论”和“贞节观”的兴起。通过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男权统治下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并没有真正彻底改善女性的政治生存环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段玲玲[8](2016)在《《灿烂千阳》中女性自主意识的成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2007年其第二部着作《灿烂千阳》出版再次掀起一阵惊风骇浪。在《灿烂千阳》中,他以男性的手法描述了两位阿富汗女性的自我成长与救赎。本文将从女性的角度对《灿烂千阳》进行分析,借助于小说叙事技巧等的研究,有助于读者对故事内容与小说主题的全面理解,从而唤起读者对阿富汗女性的关注与同情。(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6年04期)

徐芳[9](2014)在《自由教育与女性自主意识的唤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从教育学、美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女性教育进行研究,试图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方法分析出自由教育、女性审美、自主意识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意义。论文直指女性的生存问题,结合马克思“社会形态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教育、生存与审美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作者摆出“自由教育是一场建构主义的自我审美教育”和“自主意识是女性审美主体意识的强势回归”的两个观点,并对自由教育这个来自于高等教育界的专业词汇进行了新的阐述。作者认为自由教育是关乎人的自由发展的教育,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个特殊的时段、某种学校或某个特殊的人群里。本文所关注的自由教育是针对女性的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女性的自由发展的教育。自由与美从来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而女性审美的主客体迁移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本文以中国女性审美意识的历史变迁为脉络来找寻中国女性教育在女性审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经历了原始发生、崩塌重建和自觉构建的叁个阶段。美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有对女性美有不同的价值定位,而统治阶级则将“美”的标准通过教育灌输给中国古代女性,而这种“美”究竟是真的美,还是只是男权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话语权的手段?按马克思“社会形态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在封建传统时代,根据社会形态学说,中国古代女性对掌握话语权的男人是一种依赖关系,这种依赖是基于人的最基本的生存,依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女性基于被男人囿于家庭不能自主谋生因此被迫在生存上依赖男性的客观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男性的话语权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女性的审美价值标准完全由男性决定也是在所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处在“模仿美”的阶段,就是模仿男性制定的审美标准去适应“美”。她们遵从着“叁从四德”的教化,认为“谦卑顺从”是女德的美,丝毫没有考虑到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更谈不上个体的发展;这种“美”是处在统治地位的男性以古代女性教育或社会文化养成的方式强行输入的审美价值观,无关乎女性的内心,这个时期的教育与促进人的整全发展的自由教育无甚关系,这个时期的“美”也与真正的来源于女性内心的美有相当大的距离。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西方民主思潮的侵入,人们在救亡图存的同时开始反省国家自身,包括反思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等等,按马克思“社会形态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这个时期的中国女性开始逐渐关注到人的社会性心理需求,她们对生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最基本的生理性生存需求上,也不再甘于被男人豢养在家庭之中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力,她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和社群,学习知识和技能,她们中的优秀者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奔走奉献,在这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评价标准进入了混沌的、撕裂的、犹疑的“反思美”的阶段,国人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进步人士和知识女性更是对传统女性审美价值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用心理学的镜子效应来分析,就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女性处于“反思美”的阶段,已经开始审视“究竟什么是美”,他们开始思考长期以来的被灌输被给予的美的价值标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美。这个时期西方自由民主以及女权主义的进入使中国女性教育有了崭新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的女性教育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等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以传统女德教养为唯一内容和目的,闺塾为唯一教学形式,开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从最早的教会女校到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女性自办的女校,再到1907年正式制定女子教育的章程开始官办女校,女子教育兴旺繁荣地发展,直到民国时期的男女并校,但并校并没阻止女子教育的发展,毫无疑问,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我国现代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起始期。在这个阶段自由教育开始萌芽,“国民之母”的呼声越来越激烈。中国的先进女性开始反观自己内心,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开始大刀阔斧地重新构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随后的革命抗战时期和文革时期都是在紧张的社会形势之下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扭曲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女性进一步“反美学”,觉醒在奇特的时代背景之下迂回曲折,女性审美转入了“铁娘子”的畸形审美阶段。尤其在偶像崇拜的时代,领袖毛泽东的一句“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点燃了广大女性以男性审美为审美唯一标准的热情,此时的教育是应时代和社会要求鼓舞女性作为革命或所谓经济建设一份子的需要,教育与审美在此阶段仍然与女性内心需求及人格完满的培养相去甚远,甚至可以理解为一段迂回下行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完全无视人性发展的阶段,是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说”的“自由个性”完全背离的阶段,是“自由教育”完全不复存在的阶段。女性教育进入了现代,随着社会进一步民主、文明、开化,各种价值观及审美需求共存,在这个阶段,社会上种种声音自说白话,对什么是中国女性的“美”人们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热情,批判、赞扬、归纳、演绎、重建,白说自话者众。总的来说,就是在当今越来越重视个性与人格独立的时代,教育的目的朝着人的全面发展和整全人格的培养而去,自由教育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饱含着浓重个性色彩的审美的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受到包容和尊重,这种种的价值观代表着女性从古代传统的纯客体的被审美身份已经开始进入了主客体共存的“树立美”的时代,中国女性的自主意识开始愈发觉醒,她们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用各自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社会文化沉淀自主地建构属于自身的审美标准。现代女性教育开始遵循自由教育的精神,注重女性的整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为女性的自我实现超越性的需求提供可能。自由教育如何在女性教育中得到实现?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潮,教育界人士和社会的对传统女性审美及传统价值重建热切期盼,女校在消失了近百年之后又重新归来,带来了一些回归传统的女教课程,如女工、戏曲、家政、舞蹈等等,但这些课程更多注重的是女性外在的美及技巧技能的培养,与女子德性的美关系不大,对唤起女性的自主意识和女性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也还暂时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但这可以理解为中国女性教育在重建女性美的道路上做出的努力。这种教育,可以理解为提倡公民培养和职业教育素质养成的赫胥黎的自由教育观的践行,但本文更注重的仍然是主流的古典人文主义培养自由人的自由教育观的实现。人文主义的回归是女性自由个性培养的重要基础,这种回归不是单纯的对古旧传统文化的全盘接受,尤其不会是对封建女德教育的复辟,而是一种结合自由人的教育的,尊重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的教育,是为中国女性最终能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条理想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现代女子教育的成果和经验,还仅仅只是开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社会这个母体在建构新的女性美的积累阶段。而上世纪末提出的文化女性主义是中国女性审美未来发展的方向,它重视女性特质,认为女性的最光辉的美德“母性”所代表的关怀、支持、包容、联结是能让社会更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社会文明进步所不能或缺的宝贵品质。它指向“自由个性”这种最高的社会形态,它代表着中国女性普遍地能够通过自由教育和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自由审美的最高可能。当然,这是这一种理想,也许就如同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这段指向未来,标志着中国女性将拥有真正自尊自信的“超越美”的审美时代的来临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我们已经而且一定会一直在路上。(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温苏珊[10](2014)在《论清初蕉园诸子的女性自主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出现的"蕉园诗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性诗社,女性作家从散落的个体及家族血缘小集团创作走向了有组织的群体联合。更有意义的是,蕉园诸子的结社、结集、契谊和作品,都有力地解构和挑战了传统的妇德,无不消解着男权的传统霸权,开启了女性觉醒意识的先河。(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4年01期)

女性自主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开了克利克家族十余成员的不同人生,小说的作者是女性,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自主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韩玉羚.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及其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9

[2].程霞.《荆棘鸟》中的女性自主意识之探析[J].北方文学.2017

[3].刘芳.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研究[J].考试周刊.2017

[4].汪可欣.盛可以女性意识的自主觉醒[J].青年文学家.2017

[5].丁洁.浅析元代爱情剧中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J].名师在线.2017

[6].张瞿纯纯.少数民族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女性社会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妇女流动》评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

[7].闫园园.春秋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8].段玲玲.《灿烂千阳》中女性自主意识的成长分析[J].西部皮革.2016

[9].徐芳.自由教育与女性自主意识的唤起[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温苏珊.论清初蕉园诸子的女性自主意识[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

标签:;  ;  ;  

女性自主意识论文-韩玉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