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之争”是怎样的“笔墨官司”

“兰亭之争”是怎样的“笔墨官司”

一、“兰亭论辨”是怎样的“笔墨官司”(论文文献综述)

姜寿田[1](2020)在《世上已无启元白——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文中研究说明启功于2005年6月去世,在书坛及文化界造成极大震动,人们发自肺腑地哀悼这位仁厚长者。毕竟在大师零落的当代,启功的道德文章给予了人们以斯文犹在的文化慰藉,启功也成为当代书坛道德文化的象征。斯人骤逝,泰山其颓,人们怎能不感怀欷歔!

杨江泽[2](2020)在《“兰亭论辨”中的低音 ——以许伯建为中心》文中认为许伯建为20世纪重庆诗人、书法家。由于地域、身份等因素的局限,当代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们没有对他给予应有的关注。所谓“低音”即容易被忽略、看似不重要或边缘化的人或事。本文将重新对“兰亭论辨”进行考察,以期发掘出这件事情更复杂的细节和对文人学者们、尤其像许伯建这样比较边缘化的文人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个部分通过考察在“兰亭论辨”中部分学者不太为人所知的活动或想法,探讨对于“兰亭论辨”进行微观视角研究的可能性。第二个部分第一节分析许伯建的论辨文《王谢墓志不足证兰亭帖出于伪托》,将此文与同时期其他学者相比较,考察其得失。第二节考察“兰亭论辨”对许伯建的影响,并由此文揭示其中或隐或显的《兰亭序》情结。第三个部分通过考察潘伯鹰、沈尹默、章士钊与李天马等人的《兰亭》观及其与许伯建的交游情况来看他们对于《兰亭》观的共识态度。第四个部分根据许伯建对《兰亭序》的临摹、对“二王”帖学的研究与取法及参与文人雅集来看他的《兰亭序》情结。通过这四个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在“兰亭论辨”这一复杂事件的影响下文人学者们都呈现出何种态度,以及《兰亭序》本身在新的时期又产生其别样的非凡意义。尤其通过对许伯建这个个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兰亭序》不仅仅作为一个书法范本,而且还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符号,在许伯建的生命历程中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刘磊[3](2019)在《论“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及其引发的“兰亭论辨”》文中研究说明引言本文所述"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即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学者汪中(字容甫,1744―1794)所收藏的一件"定武本《兰亭序》"。汪中于乾隆五十年(1785)收得此帖,为之作了一篇近2000字的跋文,名为"修稧叙跋尾";汪中去世后,此帖历经多家收藏,并最终于20世纪十至三十年代流入日本,至今是否存世尚不得而知,至今仍存世的,仅见有清代同治初年扬州钟

刘磊[4](2019)在《思想史视域下的“兰亭论辨”及《兰亭序》文本真伪问题研究 ——以“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学者汪中所收藏的一件“定武本”《兰亭序》。在20世纪60年代的“兰亭论辨”中,“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郭沫若借用清代学者李文田在“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中的一段题跋,作为其质疑《兰亭序》最重要的立论依据之一,并进而引发50余年来学界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大讨论,但时至今天,这场讨论依然还没有定论。“兰亭论辨”中《兰亭序》真伪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一方面因为《兰亭序》在原件失传的情况下又出现了诸多不同面貌的临摹本和刻本,使人莫衷一是;另一方面更源于《兰亭序》与《临河叙》之间的文本差别,《兰亭序》全文最早着录于唐修《晋书·王羲之传》,而《临河叙》着录在成书于南朝的《世说新语》,从时间来看,《临河叙》显然早于《兰亭序》,因此也理应比《兰亭序》更为可靠。按照李文田的说法,《兰亭序》系“隋唐间人知晋人喜好老庄”而依据《临河叙》“妄增”而成,《临河叙》才是“原本”,那么在《兰亭序》文本出于后人篡改的情况,《兰亭序》的书法便更不可能出于王羲之。本研究尝试引入观念史的研究视角来重新审视“兰亭论辨”和《兰亭序》真伪问题,发现它们其实并不难回答,李文田对于《兰亭序》的质疑也无法成立:首先《世说新语》曾经被宋代人的删改、整理,《临河叙》于是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兰亭序》“原本”,而这一点对于李文田那里并不明确;其次李文田提出“兰亭三疑”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一定的时代思潮和观念背景的作用下对于“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当中的汪中、赵魏等人题跋的回应,而非真的要否定《兰亭序》;再次,李文田质疑《兰亭序》源于汪中为其自藏“定武本”《兰亭序》所写的题跋(“修稧叙跋尾”),而“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也正因此成为李文田质疑《兰亭序》的基本语境。不了解这一基本语境,今天的学人们也便无法回应“兰亭论辨”并解答其中的《兰亭序》真伪问题。本研究以“兰亭论辨”为背景,运用观念史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为研究起点和核心文本,尝试为学界研究“兰亭论辨”和《兰亭序》真伪问题探索新的可能:通过对“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及其相关史料和问题的系统梳理和研究,可以看到汪中在“修稧叙跋尾”一文中对其自藏《兰亭序》的赞誉和评价一方面来自于宋元以来士大夫阶层对于“定武本”《兰亭序》的推崇,另一方面在论证方式上也明显受到清代考据学的治学方式和时代观念的影响,与《兰亭序》本身的真伪并无直接关系;同时,李文田对于《兰亭序》的质疑一如宋元以来人们对《兰亭序》的赞誉一样,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思潮背景下的产物,也与《兰亭序》真伪问题没有直接关系。《兰亭序》文本的真伪需要回答《兰亭序》与《临河叙》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在进一步对比“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与宋本《世说新语》之间的观念差别的过程中确定了《临河叙》源自对《兰亭序》的删改,不仅李文田对于《兰亭序》的质疑不能立论,而且“兰亭论辨”以来的有关《兰亭序》与《临河叙》之间关系的诸多讨论大多也是未及“要害”的。经研究发现,虽然尚无法在书法层面确定《兰亭序》的可靠性,但在文本和思想的层面上,《兰亭序》无疑是一篇可靠的魏晋文献,在观念形态上其符合魏晋玄学的思想特征,而与隋唐思想和宋明理学存在着关键性的差异。

马亚楠[5](2017)在《出入数百年 纵横数百家——高二适章草研究》文中提出高二适书法诸体兼擅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则是专注于其章草书学一隅引而论之,从其对章草的价值评析与推尊,到宏篇巨制《新定急就章及考证》的编撰,以及章草精湛书艺的展现等方面进行剖析与研究概述,以期对当代章草书学的实践与发展能有所启迪。

吴文东[6](2014)在《要是王羲之还活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闲来无事,突发奇想。继而,在脑际时常不断地萦绕着"要是王羲之还活着……"这样一个既幼稚又可笑的命题。众所周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其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其作品丰富而凸显个性,备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兰亭序》与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合称

尹树人[7](2014)在《一士谔谔,胜于千夫诺诺 高二适与兰亭论辨(附年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默默)以亡。"说的是三种表现:谔谔,直言争辩;诺诺,卑恭顺从;默默,沉默不语。1965年,郭沫若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发表后,知识界的反应多为诺诺或者默默,高二适则率先表示译诺,奋然提笔,写出《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向郭沫若发起挑战。

毛万宝[8](2014)在《现当代书家研究“讳短”现象之忧思》文中研究说明在现当代书家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一种极明显的"讳短"现象。"讳短"现象是典型的造神思维之表现,必须尽快纠正,唯如此,方可把现当代书家研究一步步引向全面和深入。

金丹[9](2013)在《由《木方墨迹》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兼议“兰亭论辨”及驳郭沫若说》文中研究说明近来笔者在图书馆发现一张《木方墨迹》图版,不由得眼前一亮,由此联想起四十多年前郭沫若得知《王兴之夫妇墓志》的出土而发表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否定了王羲之书《兰亭序》的可能。

尹树人[10](2013)在《一士谔谔,胜于千诺——高二适与郭沫若兰亭论辩》文中指出1965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文,引康生、陈伯达言论,对传世名帖《兰亭序》真伪提出质疑。此论一出,一片哗然,但多不敢言。唯江苏省文史馆馆员高二适撰文给予驳辩。在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最高指示下,一场震惊全国、影响深远的"兰亭论辩"拉开序幕。然这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论辩,最终却在"文革"的号角声中草草收场……40多年后回眸这场论辩,我们仍不禁掩卷深思。

二、“兰亭论辨”是怎样的“笔墨官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亭论辨”是怎样的“笔墨官司”(论文提纲范文)

(2)“兰亭论辨”中的低音 ——以许伯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对“低音”的定义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重访“兰亭论辨”
    2.1 “兰亭论辨”的回顾与省思
    2.2 对于“兰亭论辨”研究的思考
第3章 许伯建与“兰亭论辨”
    3.1 许伯建《王谢墓志不足证兰亭帖出于伪托》一文分析
    3.2 “兰亭论辨”对许伯建的影响
第4章 许伯建书法交游圈中主要学者的《兰亭》观
    4.1 主要学者的《兰亭》观及与许伯建的交游
        4.1.1 潘伯鹰
        4.1.2 沈尹默
        4.1.3 章士钊
        4.1.4 .李天马
    4.2 许伯建交游圈与《兰亭》观的共识
第5章 许伯建的《兰亭序》情结
    5.1 许伯建临摹《兰亭序》考察
    5.2 许伯建对“二王”帖学的研究与取法
    5.3 从文人雅集看许伯建的《兰亭序》情结
第6章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许伯建墨迹选录
附录2 :在校期间成果

(3)论“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及其引发的“兰亭论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产生“兰亭论辨”的“导火索”
    (一)“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是“李文田跋文”的基本语境
    (二)“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与清代中期以来的“兰亭”质疑
二郭沫若在“兰亭论辨”中对“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三处“误读”
    (一)误读一:李文田题跋时,“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究竟由谁收藏?
    (二)误读二:郭沫若究竟如何见到了“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珂罗版?
    (三)误读三:郭沫若“隐瞒”“赵魏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
三“兰亭论辨”:新、旧“观念”之辩
    (一)“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研究“兰亭论辨”的“参照系”
    (二)“兰亭论辨”的起因
四结语

(4)思想史视域下的“兰亭论辨”及《兰亭序》文本真伪问题研究 ——以“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视角与方法
        1、“汪中旧藏《定武兰亭》”:解答《兰亭序》文本真伪问题中的核心史料
        2、关于“李文田跋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研究的视角:以思想史的视角看待艺术史的问题
        4、研究方法
    二、学界有关研究综述
        1、学界有关“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研究综述
        2、学界有关“兰亭论辨”的综述
        3、学界有关“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相关研究综述
        4、学界有关《兰亭序》与《世说新语》及《临河叙》的研究综述
    三、论文各章节概观
第一章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版本与流传
    一、“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版本概况
        1、珂罗版影印本概况
        2、“钟摹本”概况
        3、其他有关的重要史料
    二、“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流传与递藏
    三、“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独特研究价值
        1、可为当前的“《兰亭序》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史料
        2、有助于澄清“兰亭论辨”中未曾涉及的若干盲点
        3、能够呈现清乾嘉以来人们对于《兰亭序》的认知以及时代思潮情况
        4、为进一步讨论《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能性
第二章 、汪中“定武兰亭观”的来源——以唐人以来的《兰亭》观念流变为核心
    一、学界现有研究现状及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汪中对《兰亭序》叙事与意向的观念来源
        1、“右军”如何成为“第一”?
        2、《兰亭序》如何成为“第一”?
        3、《兰亭序》以“定武本”为第一
        4、“定武本”以“此本”为第一
第三章 、汪中“修禊叙跋尾”的思想主旨及其相关问题
    一、汪中“修禊叙跋尾”版本略述
        1、文本文献中所见到“修禊叙跋尾”
        2、碑帖文献中所见“修禊叙跋尾”
        3、拍卖中所见一件“修禊叙跋尾”墨迹
    二、汪中“修禊叙跋尾”的思想主旨
        1、《定武本》“最优”说
        2、《兰亭序》“真迹”说
    三、“修禊叙跋尾”的历史定位
        1、“修禊叙跋尾”与赵孟頫题跋《兰亭序》
        2、“修禊叙跋尾”与李文田“兰亭三疑”
第四章 、李文田与其“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
    一、研究的视角: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个案
    二、“李文田跋文”的篇章及观念结构
        1、李文田的生平及思想概况
        2、“李文田跋文”的提出与释疑
    三、以碑证史、重视文献:李文田题跋碑帖的一般态度
        1、李文田有关《兰亭序》的其他讨论
        2、李文田对其他碑帖的题跋
    四、学术与观念的变迁:“李文田跋文”中所隐含的时代思潮
        1、“碑学”兴起与清人“兰亭”观念的变迁
        2、理学复兴与晚清“考据”观念的变迁
    五、李文田缘何依据《临河叙》否定《兰亭序》?
        1、光绪年间《世说新语》研究的兴起
        2、晚清思潮的走向:由考据学到理学中兴
        3、光绪年间在“理学中兴”背景下对《世说新语》的重视和研究
    六、“辟异端、正人心”:“李文田跋文”的写作目的
第五章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与“兰亭论辨”
    一、“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产生“兰亭论辨”的“导火索”
        1、“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是“李文田跋文”的基本语境
        2、“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与清代中期以来的“兰亭”质疑
    二、郭沫若在“兰亭论辨”中对“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三处“误读”
        1、误读一:李文田题跋时,“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究竟由谁收藏?
        2、误读二:郭沫若究竟如何见到了“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的珂罗版?
        3、误读三:郭沫若“隐瞒”“赵魏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
    三、“兰亭论辨”:新、旧“观念”之辩
        1、“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研究“兰亭论辨”的“参照系”
        2、“兰亭论辨”的起因
第六章、《临河叙》研究与《兰亭序》文本的真伪考辨
    一、《临河叙》研究:一件曾被删改的史料
    二、《兰亭序》文本的真伪考辨
        1、《兰亭序》与《临河叙》的文本结构
        2、《金谷诗叙》与《兰亭序》和《临河叙》的比较
    三、《兰亭序》:一篇可靠的东晋文献
结论:拨开“迷雾”见“月明”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民国珂罗版本图像
    附录2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清代摹刻本全图版、局部对比
    附录3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清人双钩本全图像
    附录4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与相关《兰亭序》版本单字、分行对比
    附录5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相关研究史料初编
    附录6 读《丛帖目》记
后记

(10)一士谔谔,胜于千诺——高二适与郭沫若兰亭论辩(论文提纲范文)

不作寒蝉
笔墨官司, 有比无好
康生组织围攻
兰亭论辩的判决
巍然一硕书

四、“兰亭论辨”是怎样的“笔墨官司”(论文参考文献)

  • [1]世上已无启元白——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J]. 姜寿田. 中华书画家, 2020(07)
  • [2]“兰亭论辨”中的低音 ——以许伯建为中心[D]. 杨江泽. 四川美术学院, 2020(03)
  • [3]论“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及其引发的“兰亭论辨”[J]. 刘磊. 新美术, 2019(09)
  • [4]思想史视域下的“兰亭论辨”及《兰亭序》文本真伪问题研究 ——以“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为中心[D]. 刘磊.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5]出入数百年 纵横数百家——高二适章草研究[J]. 马亚楠. 中国书法, 2017(20)
  • [6]要是王羲之还活着……[J]. 吴文东. 书法, 2014(12)
  • [7]一士谔谔,胜于千夫诺诺 高二适与兰亭论辨(附年谱)[J]. 尹树人. 中国文化, 2014(02)
  • [8]现当代书家研究“讳短”现象之忧思[J]. 毛万宝. 书法, 2014(02)
  • [9]由《木方墨迹》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兼议“兰亭论辨”及驳郭沫若说[J]. 金丹. 荣宝斋, 2013(05)
  • [10]一士谔谔,胜于千诺——高二适与郭沫若兰亭论辩[J]. 尹树人. 江淮文史, 2013(03)

标签:;  ;  ;  ;  ;  

“兰亭之争”是怎样的“笔墨官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