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部,主动脉,真菌,结构,多样性,细菌,菌根。
根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周家喜,王茂胜,喻理飞,刘京,邹晓[1](2019)在《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内生真菌是烟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根系是烟草内生真菌重要来源途径。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5个品种的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较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及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为主要菌群,肉座菌目Hypocreales、煤炱目Capnodiales和散囊菌目Eurotiales为优势真菌目,丛赤壳科Nectriaceae、小戴维霉科Davidiellaceae和发菌科Trichocomaceae为优势真菌科,未定义腐生菌和动物病原菌是主要的生态功能群,但不同品种之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分布差异显着。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利用烟草内生真菌资源,阐明烟草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孟庆龙,王浩,张茗卉[2](2019)在《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主动脉根部结构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利用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15例存在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为病例组,17例主动脉瓣结构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行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eSie Valves分析软件获得主动脉根部相关参数,同时获取病例组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主动脉根部各径线均增大。病例组中,术前发现升主动脉内径与窦部、窦管交界内径具有相关性,术后升主动脉未见明显回缩。病例组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夹角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能够利用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心内构型及解剖关系的变化,为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再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猛猛[3](2019)在《玛咖根部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玛咖虽然原产地是秘鲁,但我国自引种玛咖以来已成为世界上的玛咖主要出产国。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玛咖市场陷入了低谷。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玛咖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活性没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玛咖多糖作为玛咖的活性成分之一,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多以我国的玛咖为主,对于原产地秘鲁玛咖中多糖的结构解析和生理活性的探索还很缺乏。因此本文以秘鲁玛咖干根为原料,从中分离出两种多糖,对这两种多糖的基本结构和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作者首先研究了实验中所用的秘鲁玛咖中的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类等基本组成成分的含量。另外,采用水提法提取玛咖多糖,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玛咖多糖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为一次。最终使用最佳提取条件所得到的玛咖多糖的得率为6.13%。之后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出叁种玛咖多糖MC-1、MC-2和MC-3。选取MC-1和MC-2为后续实验的研究对象。MC-1和MC-2的多糖纯度分别为97.5%和98.3%。之后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和内毒素检测确认MC-1和MC-2中不含核酸、蛋白质和内毒素等杂质。通过TG-DSC发现MC-1和MC-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MC-2的热稳定性要好于MC-1。(2)然后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扫描、气相质谱、甲基化分析、核磁共振和刚果红实验等解析了MC-1的基本结构,发现MC-1的分子量11.3 kDa,主要是由阿拉伯糖(26.21%),甘露糖(11.81%)和葡萄糖(53.66%)和半乳糖(8.32%)组成,主要的糖苷键类型是(1→5)-α-L-Ara,(1→3)-α-L-Man,(1→2,6)-α-L-Man,(1→)-α-D-Glc,(1→4)-α-D-Glc,(1→6)-α-D-Glc and(1→6)-β-D-Gal。作者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为模型,研究了MC-1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MC-1可以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NO,TNF-α和IL-6的表达和分泌,说明MC-1具有显着的免疫调节活性。此外,MC-1在RAW 264.7细胞膜表面的识别受体为TLR2,CR3和MR。(3)作者用同样的方法对MC-2的基本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MC-2是一种分子量为9.83kDa的多糖,其主要由阿拉伯糖(20.9%),甘露糖(4.5%),葡萄糖(71.9%)和半乳糖(2.7%)组成。MC-2的主要糖苷键连接类型是(1→5)-α-L-Ara,(1→3)-α-L-Man,(1→)-α-D-Glc,(1→4)-α-D-Glc,(1→6)-α-D-Glc和(1→6)-β-D-Gal,而且MC-2具有叁螺旋的空间构象。在以RAW 264.7细胞为模型的免疫活性评价试验中,MC-2表现出比MC-1更高的对免疫调节活性。此外,MC-2不仅可以诱导M0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还可以使M2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1表型。尽管MC-2不能将巨噬细胞从M1型转为M2型,但它仍然可以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而MC-2是通过TLR2,TLR4,CR3和MR四种受体来激活巨噬细胞的。(4)在以Caco2细胞单层膜为模型的研究中,发现MC-1和MC-2难以被小肠吸收。但是MC-1和MC-2可以促进Caco2细胞分泌IL-8、IL-10、IL-12和INF-γ等细胞因子,并能够通过Caco2细胞单层膜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和NO等细胞因子。此外,MC-1和MC-2还可以通过调节TLR4受体的转录水平来调节ZO-1和occludin等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LPS导致的Caco2单层膜致密性的损伤。同时MC-1和MC-2还可以抑制LPS引起的Caco2细胞的TNF-α、IL-8和INF-γ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并提高IL-10等抗炎因子的分泌。(5)作者还对MC-1和MC-2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脂肪肝等生理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MC-1和MC-2拥有较弱的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但MC-1和MC-2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展现较强的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MC-1和MC-2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都很弱,但MC-1和MC-2能够很好的保护AAPH产生的自由基对红细胞和肝细胞的氧化损伤;MC-1和MC-2几乎没有抗HBV的活性,仅MC-2在较高浓度时对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C-1对于油酸和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没有缓解作用,而MC-2对此展现出了较好的改善能力。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MC-1和MC-2是一种新的玛咖多糖,其对巨噬细胞和肠道免疫系统具有显着的免疫调节活性,并且在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脂肪肝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这些结果为玛咖多糖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杨思琪,张琪,宋希强,王健,李意德[4](2019)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功能群的根部真菌可能会与植物差异性地互作,并进一步影响地下真菌与植物群落构建。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检测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常见植物的根部真菌;采用网络分析法比较了丛枝菌根(AM)真菌、外生菌根(ECM)真菌,以及所有根部真菌与植物互作的二分网络(bipartite networks)结构特性。从槭树科、番荔枝科、夹竹桃科、冬青科、棕榈科、壳斗科、樟科和木犀科等8科植物的根系中,检测到297,831条真菌ITS1序列,这些序列被划为1,279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其中子囊菌门748个、担子菌门354个、球囊菌亚门80个,以及未知真菌97个。核心根部真菌群落(420个OTUs)中,至少有叁类不同生态功能的真菌常见,即丛枝菌根真菌(40个OTUs,占总序列数23.4%)、外生菌根真菌(48个OTUs, 13.9%)和腐生型真菌(83个OTUs, 19.8%)。尖峰岭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性的指标普遍显着高于/低于假定物种随机互作的零模型期待值。在群落水平,不同功能型的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表现出不同或相反的结构特性,如丛枝菌根互作网络表现为比零模型预测值高的嵌套性和连接性,以及比零模型低的专一性,而外生菌根互作网络呈现出比零模型预测值低的嵌套性和连接性,以及比零模型高的专一性。在功能群水平,植物的生态位重迭度在AM互作网络高,而ECM互作网络低;真菌的生态位宽度在ECM互作网络窄,而在AM互作网络较宽。共现(co-occurrence)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ECM群落的物种对资源的高度种间竞争(植物、真菌高C-score),以及AM群落的物种无明显种间竞争(低C-score),可能分别是形成反嵌套ECM互作网络及高嵌套AM互作网络结构的原因。上述结果说明,尖峰岭山地雨林中至少有两种及以上的种间互作机制调节群落构建:驱动AM互作网络冗余(nestedness)及ECM互作网络的高生态位分化(专一性)。本研究在同一个森林内探讨了不同功能型的真菌-植物互作特性,对深入理解热带森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3期)
李英凯,高慧,徐泽升[5](2018)在《主动脉根部的结构及无创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用于测量主动脉根部的主要方法有超声心动图、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及心脏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可获得性高,但测量角度受限且易低估真实水平,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结合心电门控技术可在极短时间获得可靠图像,但后期重建人为因素的加入导致结果偏倚,心脏磁共振成像也可结合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心脏及大血管的测量,逐渐被广泛接受。主动脉根部测量尚无一致标准,国内也无参考数据,主要为主动脉窦直径、主动脉窦高度、冠状动脉开口高度的测量。主动脉根部形态结构数据涉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窦破裂封堵术、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支架精确定位等,故应重视主动脉根部的测量。(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孟娜,魏胜华[6](2018)在《喷施烯效唑调控大豆根部解剖结构缓解盐逆境伤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栽培品种"中黄13"为试材,检验大豆幼苗叶面喷施烯效唑(S_(3307))通过调控根部解剖结构变化缓解盐害作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_(3307)后,盐逆境下降低的株高、根长、根及地上部的干重和鲜重、相对生长速率、叶面积和髓部直径等参数均回升;而增加的Cl~-含量、根/冠比、皮层厚度和射线长度等参数均表现为下调至对照与盐逆境植株之间;变形、凹陷的表皮细胞恢复至对照水平,导管中没有发现侵填体;喷施S_(3307)通过降低皮层厚度的方式减少根系总新陈代谢的消耗,缩短水分通过皮层向维管柱运输的距离;髓部直径的增加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储存;射线长度降低能够缩短根系养分的横向运输距离,能够提高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效率;根部和地上部分Cl~-含量显着下调极大减少了盐逆境对大豆幼苗的氯毒害;喷施S_(3307)能够通过调控根部解剖结构缓解盐逆境对大豆的伤害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明晓杰[7](2018)在《支板模型根部流动结构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发动机内存在大量的支板,支板与轮毂或机匣形成交接区,交接区内的流动结构比较复杂,会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正确地理解交接区内的流动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叁维大涡模拟(LES)方法对翼型-平板的简化支板根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数值计算所得的湍流统计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验证计算网格的可靠性。运用动态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技术分析了翼型前缘对称面上的速度场。结果显示:处于湍流流动状态的交接区流动为多频流动现象,并提取了叁个主要的流动模态,即一个平均流模态和两个振荡模态,两个振荡模态的频率分别为66.7Hz和105.7Hz。对所得的振荡模态进行时域内的推进演化并与平均流模态进行流场重构,结果揭示了潜在的马蹄涡振荡规律。第一阶振荡模态的振荡规律为马蹄涡的卷并;第二阶振荡模态的振荡规律为马蹄涡的分裂和拉伸。为了充分地观察不同攻角下的交接区的尾流结构,本文数值模拟了0°、6°以及12°攻角工况下的支板根部湍流流动。对时均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到翼型周围流场中的叁维流动结构,包括马蹄涡、角涡及背涡等结构等,分析了它们生成的原因,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论述了支板根部流动结构随攻角改变的规律。最后,对交接区处于层流流动状态的马蹄涡系流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运用傅里叶模态分解(Fourier Mode Decomposition,FMD)技术对翼型上游对称面上的速度场进行模态分解,发现处于层流流动状态的马蹄涡系为倍频流动现象。将所得到的第1、2阶模态分别迭加到平均流模态进行模态重构并在时域上进行推进演化分析,研究了各主导频率所对应的振荡规律及其潜在的动力学信息。第1阶振荡模态为下游的涡拉伸卷入上游的涡,合并成新马蹄涡;第2阶振荡模态以上游脱落涡先卷入下游涡并诱发更复杂的涡分裂等流动现象。(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1-11)
田磊,石少华,张建峰,高强,田春杰[8](2017)在《长期化肥施用与秸秆还田对玉米根部相关AMF和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为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对中国农牧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30年玉米长期定位试验田开展,研究了不同化肥和秸秆还田对玉米土壤部分理化指标及玉米根相关AMF和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和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总氮具有显着的影响,秸秆还田可以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他指标也有一定的变化;相同施肥情况下,秸秆还田组可以显着提高根部相关细菌、AMF菌的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其中在施用磷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组细菌Shannon指数提高27.9%,丰富度高63.6%,AMF菌丰富度高40.1%,Shannon指数高35.7%;土壤不同理化特性影响着AMF、细菌的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其中有机质与根部细菌、AMF的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的相关性在0.7~0.9之间,相关性显着(p<0.05),碱解氮与根部微生物的相关性也是0.7~0.9之间,相关性检验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7年04期)
何小丽,罗佳柠,郑思俊[9](2017)在《不同生物质垃圾堆肥产品对夹竹桃根部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及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3种生物质垃圾(剩菜剩饭、果蔬垃圾及两者混合物)堆肥产品对夹竹桃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堆肥产品后,夹竹桃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均有所降低,但剩菜剩饭与两者混合物处理能促进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增加,且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属、芽孢杆菌(Bacillus)属等功能菌在两者混合物处理下的含量相对较高,说明剩菜剩饭或果蔬垃圾与剩菜剩饭的混合物更宜作为夹竹桃有机肥使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刘天增,李佳岭,张巨明[10](2017)在《坪床结构对结缕草根部入侵真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引Ⅲ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cv.‘Lanyin No.Ⅲ’)为试材,研究了在5种不同坪床结构(P:85%砂+15%泥炭;Z:85%砂+15%沸石;M:85%砂+7.5%泥炭+7.5%沸石;T5:100%砂+保水剂,保水剂铺设在表层下5cm处,T10:100%砂+保水剂,保水剂铺设在表层下10cm处)下,‘兰引Ⅲ号’结缕草根部入侵真菌的带菌率,并且利用形态学及分子学方法鉴定根部入侵真菌种类。结果表明:Z和M坪床结构处理的结缕草根段带菌率显着高于T10、T5、P处理(P<0.05)。从结缕草的根段中共分离培养得到入侵真菌12属14种,其中M坪床根段共带菌9属11种,P坪床根段共带菌7属8种,Z坪床根段共带菌8属9种,T10坪床根段共带菌7属8种,T5坪床根段共带菌6属7种。丝核菌(Rhizoctoniasp.)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分离率较高,在5种坪床结构处理中均能分离得到,而且是能引起草坪病害的潜在病原真菌。沸石会明显增加‘兰引Ⅲ号’结缕草根部的带菌率,在以后草坪建植时需考虑减少对沸石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11期)
根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利用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15例存在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为病例组,17例主动脉瓣结构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行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eSie Valves分析软件获得主动脉根部相关参数,同时获取病例组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主动脉根部各径线均增大。病例组中,术前发现升主动脉内径与窦部、窦管交界内径具有相关性,术后升主动脉未见明显回缩。病例组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夹角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能够利用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心内构型及解剖关系的变化,为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再评价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家喜,王茂胜,喻理飞,刘京,邹晓.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J].菌物学报.2019
[2].孟庆龙,王浩,张茗卉.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主动脉根部结构的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3].张猛猛.玛咖根部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杨思琪,张琪,宋希强,王健,李意德.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征[J].生物多样性.2019
[5].李英凯,高慧,徐泽升.主动脉根部的结构及无创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
[6].孟娜,魏胜华.喷施烯效唑调控大豆根部解剖结构缓解盐逆境伤害[J].生态学杂志.2018
[7].明晓杰.支板模型根部流动结构的数值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8].田磊,石少华,张建峰,高强,田春杰.长期化肥施用与秸秆还田对玉米根部相关AMF和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17
[9].何小丽,罗佳柠,郑思俊.不同生物质垃圾堆肥产品对夹竹桃根部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
[10].刘天增,李佳岭,张巨明.坪床结构对结缕草根部入侵真菌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