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草地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地,牧草,群落,毒草,养分,综合治理,微生物。
草地退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1](2019)在《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退化现状、恢复措施、效应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寒区属于独特而典型的高原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寒区生态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青藏高寒区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因此该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国家生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恢复手段,但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总结和论述。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现状,总结了高寒区各生态类型分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明确了不同集成技术与模式的适用区域和范围,同时对这些技术、措施和模式的恢复效果和恢复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未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维系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乌鲁木山·布仁巴依尔,乌鲁木山·乌龙巴依尔[2](2019)在《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不光是畜牧生产的基础物资保障,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生态屏障。而草原自身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们应对其加强重视。当前,新疆部分地区由于过度放牧等因素,草地出现退化,影响到牧草的多样性,土壤的肥力也有所下降,地表受到一定的侵蚀,最终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退化草地的恢复工作成为新疆部分地区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将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进行分析,为新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草地生态的维护尽一份力。(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黄梅,尚占环[3](2019)在《青藏高原毒草型退化草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毒草型退化草地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毒草型退化草地的毒草丛生、蔓延及其危害已成为草地利用和畜牧业生产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亦是退化草地治理和植被恢复中不容忽视的研究论题。物理、化学、生物防除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毒草治理技术。本文以青藏高原藏北棘豆型、祁连山狼毒型、川西北甘南黄帚橐吾型、青海湖海西醉马草型、叁江源黑土滩次生毒草型这5类典型的毒草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综述了青藏高原毒草的基本情况及危害、毒草入侵及扩散机制、青藏高原毒草治理技术,集成了毒草型退化草地恢复技术,以期使毒草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被重视,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君祥,雷雄,叶明清,张惊乐,杨颖[4](2019)在《生物有机肥对川西北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天然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对生物有机肥的响应,本试验以川西北天然退化草地(轻度退化、重度退化)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植物群落物种数、植株高度、盖度和频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品质,探究生物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植株高度、盖度,增加草地植物群落中物种数量,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提高群落稳定性;有机肥使轻度退化草地牧草产量提高了2.05倍(P<0.01)、粗蛋白含量和总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6.32%和69.89%;使重度退化草地(沙化地)牧草产量提高1.83倍(P<0.01),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3.23%和22.73%,且在两种退化草地中均显着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提高了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云,姚拓,马亚春,张慧荣,路晓雯[5](2019)在《祁连山中段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各异且差异显着(P<0.05)。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7971条有效序列,219017条优质序列和2004个OTUs。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多样性指数为轻度>重度>中度,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间差异为轻度>重度>中度。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77.25%、84.27%和78.66%;乳球菌属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属,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14.29%、38.84%和7.39%。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细菌群落的组成具有影响,其中土壤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谢文栋,旦久罗布,何世丞,严俊,次旦[6](2019)在《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及其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了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建议。藏北高寒草地是西藏畜牧业的主产地,也是重要的放牧区和生态安全保护屏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频繁与聚集,加之其他环境因素,目前,藏北草地出现大范围严重退化,导致草地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针对以上所述的严峻形势,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草地补播、围栏封育、施肥、灌溉、政策扶持等高寒草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旨在能有效遏制藏北草地逐年退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9年08期)
马源,李林芝,张德罡,肖海龙,陈建纲[7](2019)在《高寒草甸根际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地退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并获得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信息,本研究以祁连山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采集优势植物根际土(0~2 mm)和非根际土(0~1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C、N、P浓度和比例,土壤中可提取的C、N、P(Ext-C、Ext-N、Ext-P)的浓度和比例,参与C、N、P循环的胞外酶(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亮氨酸基肽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比例,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的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植物根际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养分.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的C∶N∶P发生重大改变,表现出C∶N的严重失调,表明草地退化程度越高受到N的限制越严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中,经过对数转化的根际C-、N-和P-胞外酶的比例均偏离了在全球生态系统分析中获得的1∶1∶1比例,表明高寒草甸退化主要受到强烈的N限制,P次之.高寒草甸地区土壤全量养分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较低,成为阻碍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卓艺,王晓光,魏海伟,张志委,杨国姣[8](2019)在《氮素补给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过度利用导致我国草原的生产功能严重衰退,适量补充关键性养分元素是提升牧草产量的关键.以往研究表明,氮素输入可提升牧草产量,但对牧草品质的影响鲜有涉及.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退化草地为对象开展控制试验,旨在明确氮素补给如何通过改变不同植物类群的牧草品质和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群落水平上的牧草品质.结果表明:氮素输入显着提升了牧草产量达23%,主要得益于根茎禾草类群的贡献;氮素输入对其他植物类群的生产力无显着影响.不同植物类群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氮素输入显着提高了根茎禾草、丛生禾草、豆科植物、苔草类植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根茎禾草的粗脂肪含量,而对所有类群的粗纤维含量均无显着影响.在群落水平上,氮素输入显着提高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这对于理解氮素补给对草甸草原牧草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丽娜,罗久富,杨梅香,张利,刘学敏[9](2019)在《氮添加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脆弱,对环境因子的改变响应敏感。本试验以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在2015-2016年每年返青期,以尿素作为氮源在野外开展控制试验,4个氮处理分别为CK(0 g·m~(-2)·a~(-1))、N_5(5 g·m~(-2)·a~(-1))、N_(10)(10 g·m~(-2)·a~(-1))、N_(20)(20 g·m~(-2)·a~(-1)),分析了氮添加下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探讨若尔盖高寒草地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旨在为脆弱生境草地的治理与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氮添加的敏感性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逐渐降低。氮浓度20 g·m~(-2)·a~(-1)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趋势发生显着变化:轻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中度草地>重度退化草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速效磷、硝态氮、全氮、全磷、有机碳具有显着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养分状况。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发生变化,尤其在N_(20)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其他理化因子间无显着相关关系,需要进一步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方面解释其原因。氮浓度变化显着改变土壤微生物C/N:CK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着高于其他3个退化样地。N_5和N_(10)条件下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C/N无显着差异,而N_(20)处理下未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C/N与CK比显着提高33.7%,而重度退化草地与CK比下降了62.5%,说明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燕,李世雄,尹亚丽,赵文,王玉琴[10](2019)在《基于Biolog指纹解析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州野牛沟乡、果洛州大武镇及玉树州巴塘乡3个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黑土滩退化草地毒杂草化,优良牧草成为群落偶见种。3个地区植被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大武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为16.25,野牛沟次之,巴塘最小;植被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野牛沟>大武>巴塘;地上生物量和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均为大武地区最大,巴塘次之,野牛沟最小,叁者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大武和巴塘地区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显着大于野牛沟地区(P<0.05)。(2)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在0-1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酯类和胺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19%以上;在10-2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和酯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22%以上。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酸类、氨基酸类和酯类。(3)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H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物种重要值、多样性及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AWCD变化的共同解释率为88.42%。综上,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黑土滩退化草地利用D-半乳糖酸γ内酯、L-精氨酸、D-半乳糖醛酸、L-天冬酰胺酸、D-甘露醇、L-丝氨酸、N-乙酰基-D-葡萄胺等的功能微生物显着富集,利用i-赤藻糖醇、2-羟苯甲酸、L-苏氨酸、α-丁酮酸、α-D-乳糖等的功能微生物显着分异。(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草地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地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不光是畜牧生产的基础物资保障,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生态屏障。而草原自身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们应对其加强重视。当前,新疆部分地区由于过度放牧等因素,草地出现退化,影响到牧草的多样性,土壤的肥力也有所下降,地表受到一定的侵蚀,最终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退化草地的恢复工作成为新疆部分地区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将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进行分析,为新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草地生态的维护尽一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地退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退化现状、恢复措施、效应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9
[2].乌鲁木山·布仁巴依尔,乌鲁木山·乌龙巴依尔.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3].黄梅,尚占环.青藏高原毒草型退化草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19
[4].宋君祥,雷雄,叶明清,张惊乐,杨颖.生物有机肥对川西北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9
[5].李海云,姚拓,马亚春,张慧荣,路晓雯.祁连山中段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J].草业学报.2019
[6].谢文栋,旦久罗布,何世丞,严俊,次旦.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9
[7].马源,李林芝,张德罡,肖海龙,陈建纲.高寒草甸根际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地退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8].刘卓艺,王晓光,魏海伟,张志委,杨国姣.氮素补给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9].王丽娜,罗久富,杨梅香,张利,刘学敏.氮添加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10].刘燕,李世雄,尹亚丽,赵文,王玉琴.基于Biolog指纹解析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