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隐身论文_王海露,刘飞,袁承勋,李泽斌,周忠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离子体隐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技术,时域,电磁波,目标,密度,反射率。

等离子体隐身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露,刘飞,袁承勋,李泽斌,周忠祥[1](2018)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地面重要军事目标上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雷达电磁波自适应伪装方面具有极高的潜在军事应用价值,一直是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急需发展突破的核心技术。它在隐身领域的应用目前正从航空领域逐渐向舰船以及地面目标拓展,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初期应用。本文从军事需求出发,讨论和总结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用于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可能存在的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最后提出当前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并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一种闭式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解决方案,以期为推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工程化进程和提高地面目标伪装防护水平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防护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王海露,刘飞,袁承勋,周忠祥,黄魁[2](2018)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作为一种新概念、新原理隐身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和潜在的军事应用价值,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国防决策机构和军事专家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复杂性、前瞻性和高度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使其已成为学术界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大量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相关文献及发展过程,从等离子体特性描述出发,分析总结了隐身用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隐身机制、国内外现状和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人们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认识水平,为地面目标伪装防护提供新的伪装隐身思路。(本文来源于《防护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孙中浩[3](2017)在《飞秒等离子体丝阵列电磁波隐身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秒等离子体丝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及应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础上,推导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丝内传播的传播常数与衰减常数,建立等离子体丝阵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模型仿真。分别研究了无目标存在和有目标存在时,阵列对电磁波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及吸收系数,并分析其应用于目标隐身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表明,无目标存在时,等离子体丝阵列对电磁波的影响只有一次。当电磁波的偏振方向与等离子体丝的夹角越小,阵列对电磁波的影响越大。增大电子数密度、降低电子温度、增大等离子体丝直径、减小等离子体丝间距时,阵列对电磁波的反射增强,透射减弱。飞秒等离子体丝阵列可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当电子数密度、电子温度及电磁波频率满足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丝中传播的趋肤深度略大于等离子体丝直径时,吸收系数最大,如电磁波频率为10GHz,等离子体丝直径为200μm,间距4mm时,当趋肤深度为208μm时,吸收系数最大可达0.46。当阵列对电磁波有效间距(等离子体丝间距在垂直于入射方向上的投影)达到某值时,如等离子体丝直径为150μm,有效间距为1.65mm时,阵列对10GHz电磁波的吸收系数最大可达0.45。增加阵列层数,反射系数几乎不变,吸收系数增大,透射系数减小。目标存在时,电磁波首先被等离子体丝阵列反射、吸收,透射波入射到目标上会发生反射、绕射,目标的反射波又一次通过飞秒等离子体丝阵列,再一次被反射、吸收,最终仅有20%以下的能量到达接收端。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将飞秒等离子体丝阵列应用于目标隐身是可行的。通过飞秒等离子体丝控制技术在要防护的目标前形成一层或多层等离子体丝阵列。通过控制阵列的参数,在确保阵列对雷达波具有较高吸收系数的情况下,将电磁波反射到其它方向,使接收点接收不到回波,无法获得目标的信息,从而实现目标“隐身”。本文的研究可以对飞秒等离子体丝阵列在军事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进一步研究飞秒阵列的电磁波传输特性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将开展研究单层阵列结构对电磁波传输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及阵列结构遮蔽目标时对雷达波回波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26)

陈俊霖,徐浩军,魏小龙,陈增辉,吕晗阳[4](2018)在《感性耦合夹层等离子体隐身天线罩电磁散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石英夹层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CP)隐身天线罩模型,采用有限元与Z变换时域有限差分(ZTFDTD)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ICP放电的流体模型,得到不同气压及功率下与电磁散射相关的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Z变换时域有限差分法模型,对石英夹层等离子体隐身天线罩的宽频段后向散射进行计算,同时利用微波干涉法及XFDTD软件对算法及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感性耦合等离子体可产生较高密度等离子体,能有效实现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在气压为2Pa时,碰撞衰减较弱,等离子体密度分布较均匀,衰减带宽集中在等离子体振荡频率附近,功率增加会使衰减峰值向高频方向移动,气压为20Pa时,碰撞衰减增强,且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有较大梯度,衰减带宽有效增加,同时RCS曲线的波动特性加强。(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徐浩军,魏小龙,宋志杰,陈俊霖,陈增辉[5](2017)在《飞行器局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源(ICP)具有振荡频率动态范围宽,径向覆盖面积广,天线结构多样等优点,在飞行器局部等离子隐身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本文设计了平面型ICP吸波腔结构,开展探针和波干涉联合诊断获得了氩气、氧气ICP的空间电子密度分布随功率和线圈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流体模型获得了气压、气体电负性和电子密度、碰撞频率分布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电子密度随着氧气摩尔比例的升高而快速降低,同时核心区内的均匀性显着提高。采用COMSOL联合ZT-FDTD方法建立了ICP散射参量计算模型,研究了气体电负性、功率等外部放电因素对电磁波衰减率的调节规律,结果显示氩气ICP和氧气ICP的衰减曲线出现交叉点,氩气对5~11 GHz衰减作用较强,而氧气的有效衰减主要集中在2~4 GHz。开展了薄层ICP透波腔覆盖S弯进气道的微波衰减测量实验,并建立相关FDTD数值模型对比研究了进气道入口处60°范围内的衰减率,结果显示进气道内部加装ICP吸波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进气道的腔体散射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07-26)

刘洋,苏言杰,李炳辰,李道儒,张亚非[6](2016)在《管状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隐身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究封闭式等离子体管在电磁隐身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利用数学仿真工具MATLAB依据电磁学领域内的准经典方法-WKB(wenzel,kramers,brillouin)法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系统研究了电磁波垂直入射封闭式等离子体管时,电磁波衰减系数与管内等离子体温度、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开放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相比,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参数对等离子体隐身性能有更加显着的作用,存在等离子体层厚度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使得电磁衰减达到最优。同时,着重探讨了电磁波入射角度对等离子体隐身性能的影响,发现大角度入射的电磁波在一定的波段范围内,其衰减系数基本维持不变并且有较好的电磁吸收性能,同时存在最优入射角使得电磁衰减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孙法义,梁弘[7](2016)在《电磁建模在舰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等离子体在实现舰船隐身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基本机理和对电磁波衰减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研究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应用特点,并利用这种方法对舰船进行电磁建模分析,给出SAR的计算公式。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等离子体对电磁波能量的折射和碰撞吸收衰减特性,表明等离子体应用于舰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技术在舰船隐身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陈文波,龚学余,黄国玉,廖湘柏,冯军[8](2015)在《基于FDTD方法的THz电磁波反等离子体隐身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建立了非磁化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一维模型,然后结合该模型采用辅助差分方程时域有限差分(ADE-FDTD)方法对太赫兹(THz)电磁波在等离子体覆盖层中传播时的衰减系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电子密度以及密度分布对不同频段THz电磁波吸收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覆盖层对处于太赫兹频段范围内的入射电磁波衰减很小,THz探测技术可以作为对抗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亚春,何湘,沈中华,陈建平,倪晓武[9](2015)在《进气道内衬筒形等离子体隐身性能叁维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机进气道等离子体隐身问题,建立了叁维筒形进气道模型,采用有限元求解波动方程,计算了腔体内壁覆盖均匀等离子体时的雷达散射截面。研究表明:腔体内覆盖等离子体时可以有效吸收入射电磁波能量;吸收随电磁波频率增加而减弱,但由于腔体结构作用,会存在几个吸收峰;吸收随电子数密度增加而增强,但电子数密度过高时,吸收效果会变差;最佳碰撞频率虽然与电磁波频率和电子数密度有关,但其值可约为9GHz;吸收随等离子体厚度增加而变大,但在较大电子数密度时,由于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与空气交界面处反射导致厚度增加,从而使得吸收变小;选取合适的入射角度和等离子体数密度可以在1~3GHz频段实现明显的隐身效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5年05期)

朱家柱,刘伟,崔驰,王翔,黄玉安[10](2014)在《~(90)Sr/~(90)Y放射性激发等离子体隐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90Sr/90Y的β衰变电子能谱分布,并考虑空气中电子扩散与复合规律,计算出不同活度的放射源致空气电离的电子密度分布;再利用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方法计算了涂覆90Sr/90Y的无限大金属板激发等离子体对不同入射角度、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反射率。当放射源的活度为3.7×1010Bq·cm-2和3.7×1011Bq·cm-2时,对垂直入射的1.5GHz电磁波的反射率分别为-2.2 dB和-7.45 dB。在1–100GHz范围内,反射率随入射电磁波频率的上升单调上升,随入射角度的上升单调下降。(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4年03期)

等离子体隐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作为一种新概念、新原理隐身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和潜在的军事应用价值,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国防决策机构和军事专家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复杂性、前瞻性和高度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使其已成为学术界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大量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相关文献及发展过程,从等离子体特性描述出发,分析总结了隐身用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隐身机制、国内外现状和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人们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认识水平,为地面目标伪装防护提供新的伪装隐身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离子体隐身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露,刘飞,袁承勋,李泽斌,周忠祥.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地面重要军事目标上的应用分析[J].防护工程.2018

[2].王海露,刘飞,袁承勋,周忠祥,黄魁.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研究进展[J].防护工程.2018

[3].孙中浩.飞秒等离子体丝阵列电磁波隐身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4].陈俊霖,徐浩军,魏小龙,陈增辉,吕晗阳.感性耦合夹层等离子体隐身天线罩电磁散射分析[J].航空学报.2018

[5].徐浩军,魏小龙,宋志杰,陈俊霖,陈增辉.飞行器局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探索性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2017

[6].刘洋,苏言杰,李炳辰,李道儒,张亚非.管状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隐身性能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孙法义,梁弘.电磁建模在舰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6

[8].陈文波,龚学余,黄国玉,廖湘柏,冯军.基于FDTD方法的THz电磁波反等离子体隐身特性分析[J].低温物理学报.2015

[9].张亚春,何湘,沈中华,陈建平,倪晓武.进气道内衬筒形等离子体隐身性能叁维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

[10].朱家柱,刘伟,崔驰,王翔,黄玉安.~(90)Sr/~(90)Y放射性激发等离子体隐身研究[J].核技术.2014

论文知识图

1 弹头等离子体隐身位形SAR等离子体隐身信号处理流程图等离子体隐身前第50次蒙特卡罗...机械扫描式雷达大线等离子体隐身1.15在微波段首次实验验证基于散射相...等离子体隐身天线

标签:;  ;  ;  ;  ;  ;  ;  

等离子体隐身论文_王海露,刘飞,袁承勋,李泽斌,周忠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