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表面论文_陈宇龙,张科,孙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石,表面,裂纹,表面活性剂,轮廓,方根,粗糙度。

岩石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龙,张科,孙欢[1](2019)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表面裂纹扩展过程细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页岩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借助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岩石在垂直和平行层理两个方向上的表面裂纹的扩展过程展开细观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对冻融循环作用的温度应力分布、裂纹扩展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深度、裂纹宽度和表面积比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部分颗粒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发生破碎和崩落。垂直层理的岩石表面的裂纹深度、裂纹宽度和表面积比的增幅较小,曲线较平缓。而平行层理的岩石表面的裂纹深度、裂纹宽度和表面积比的增幅较大,曲线较陡。层理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弱面特征。裂纹更容易沿着层理面扩展。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会导致应力场的重分布。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层理面与表面的交界处。表面裂纹大都发端于表面层的自由边界,而后向内部扩展。(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赵新文[2](2019)在《影响岩石比表面结果的因素及准确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石样品比表面的测量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检测结果。主要探讨样品的烘干温度、粉碎粒级对样品比表面值测量的影响,以及对岩石比表面仪测量结果准确性的评价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样品烘干的最适合温度为105℃;样品粉碎的粒级对于比表面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并通过对标准样品的重复测量校正,对其主要校准参数示值相对误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合理的评定,为岩石比表面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严密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姚同玉[3](2018)在《表面活性剂在油藏岩石孔隙表面的润湿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在叁次采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改变液液表面的性质,而且能改变液固表面的性质。为了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液固表面性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润湿热、粘附功和吸附焓变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它们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无论沾湿、浸湿还是铺展,润湿热始终小于粘附功;润湿热越大,吸附焓变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越容易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17期)

谷晓冬,郭连军,徐振洋[4](2017)在《岩石表面粗糙度的叁维定量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一种叁维定量描述岩石表面粗糙程度的方法,通过非接触式超景深叁维显微设备获取岩石表面叁维彩色等高图,提取并计算叁维彩色等高图上各像素点的坐标信息,提出"表面轮廓体积均方根"Vp描述岩石表面粗糙程度。研究结果表明:Vp值与标准轮廓曲线的JRC值、节理剖面系数Rp值均存在指数函数正相关,Vp值越大,粗糙度越大;Vp用于对比粗糙度差异性更直观,克服了粗糙度各向异性及不同方向上存在随机性的理论缺陷,设备及像素点统计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效性。(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林梅钦,华朝,李明远[5](2018)在《利用盐水调节油藏岩石表面润湿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石表面基团与有机物分子间的黏附模型,分析油藏岩石表面的化学基团与原油中不同组分之间的微观作用力以及岩石表面和原油-盐水界面处双电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盐水中H~+、OH~-和无机盐离子对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调节能力及其微观机制,并建立了油藏润湿性调节的新方法。原油中有机物质与岩石表面基团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库仑力和表面力相互作用,改变这些相互作用力,利用盐水调节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包括:化学基团转化、界面电势改变、注入水pH值改变、多组分离子交换及盐溶/盐析效应。对砂岩油藏,随着盐水中阳离子价态、盐水浓度降低或盐水pH值(对矿化度影响不大)增加,原油与岩石表面间相互作用变弱,岩石表面亲水性增强;对碳酸盐岩油藏,高矿化度CaSO_4、MgSO_4盐水有利于增强油藏岩石表面亲水性。因此通过调节注入水的离子组成可调控油藏岩石表面亲水性,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1期)

秦涛,张俊文,刘刚,蒋元男,刘振文[6](2017)在《岩石加载过程中表面变形场的演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法和声发射技术,开展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合岩石加载过程中数字散斑图像和声发射监测数据,分析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规律、岩石表面变形场演化与分区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试件加载过程中应力曲线与声发射振铃计算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加载过程中声发射参数特征可以较好的反映岩石加载过程内部损伤与裂纹扩展规律。数字散斑相关法可用于分析岩石加载过程中轴向与横向变形场分布和裂纹扩展规律。数字散斑计算的横向位移场、横向主应力方向对试件产生的影响更明显,说明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破坏,主要是由拉应力引起横向变形集中而产生的局部剪切破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朱各勇,梁金平,孟令豪,周蒙辉[7](2017)在《单轴拉伸下层状岩石表面纹裂的形成及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岩石的表面裂纹发端于表面自由边界,而后向着层与层之间的交界面扩展,最后止于交界面或沿着交界面继续扩展。为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表面裂纹扩展现象的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微裂纹从萌生、扩展、贯通、成核、填充到饱和的全过程,以及层间剥离现象。首先以表面预制裂纹的模型为例,对其进行单轴拉伸加载,发现不同预制裂纹间距的情况下两裂纹间的应力分布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新裂纹的产生模式,即裂纹是插入到表层(与已有裂纹平行),还是不再有新裂纹插入(裂纹饱和),是产生层间剥离,或已有裂纹向下扩展,导致模型破坏。数值计算得到的应变与裂纹间距之间的关系拟合结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1-14)

全齐全,李贺,邓宗全,王鑫剑,姜生元[8](2016)在《用于星球表面岩石采样的超声波钻进取心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超声波纵振原理提出一种可搭载在漫游车或机械臂末端的岩石钻进取心器。该装置利用高频纵向振动达到破碎岩石的目的,无需驱动钻具作回转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超声波钻进取心器具有较高的岩石钻进效率且断心取心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2期)

王珊珊,周可法[9](2016)在《岩石矿物表面光谱特征对地质高光谱遥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学家往往只对"新鲜"的岩石感兴趣,而对遥感学者来说,一个样品的表面层包含了该岩石的许多基本遥感信息。岩石矿物光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组成物质内部离子与基团的晶体场效应和基团振动的结果,但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被层的矿物质,其质地与新鲜岩石的矿物或是相似或是不同,虽然这类表面层的厚度仅有几微米到几毫米,但它们却控制了整个地面的反射光谱。同时,由风吹送的尘埃、干旱区广泛分布的沙漠漆、以及地衣等伴生附着在岩石表面形成的外层也是影响岩矿反射光谱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将岩石内部"新鲜"物质的光谱和它上、下表面的光谱区分开,建立在高光谱遥感影像和地面实际地质状况之间联系。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被层、风吹送的尘埃、岩矿表面形成的胶结物或附着物在岩矿表面形成的外层是影响地表遥感反射光谱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岩矿风化面和新鲜面、胶结物形成的沙漠漆和附着在岩面的地衣等进行了光谱特征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光薄片镜下观察。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大部分岩石表面有风化层覆盖,主要为物理风化,少部分岩石表面产生了化学风化;沙漠漆在在可见光波段改变岩石本来的波谱形态,但在短波红外波段只有对反射率大小发生了改变,并不影响对岩矿物质的高光谱探测;地衣的波谱特征完全改变了岩石表面的波谱形态,在高光谱识别矿物岩性时应该注意地衣对岩矿表面光谱的干扰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张万春,游利军[10](2016)在《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岩石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氟碳表面活性剂既能显着降低气-水表面张力,又能修饰储层岩石表面结构,在石油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岩石界面上的吸附研究较少。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氟碳表面活性剂(FW-134)最佳吸收波长,绘制了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在确定最佳浓度、最佳液固比、饱和吸附时间等试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浓差法测定了FW-134在岩石矿物表面上的吸附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pH值、矿化度、聚合物等作业环境因素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W-134最佳吸收波长为290nm,最佳浓度为10mg/L,最佳液固比为50∶1,最佳平衡吸附时间为120min;在岩石矿物表面上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现出典型的"L"型,饱和吸附量约为1.65mg/g;吸附结构主要为单层结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吸附量受pH值的影响较小,随矿化度的增加缓慢上升,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分子量高的聚合物对吸附量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6年28期)

岩石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岩石样品比表面的测量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检测结果。主要探讨样品的烘干温度、粉碎粒级对样品比表面值测量的影响,以及对岩石比表面仪测量结果准确性的评价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样品烘干的最适合温度为105℃;样品粉碎的粒级对于比表面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并通过对标准样品的重复测量校正,对其主要校准参数示值相对误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合理的评定,为岩石比表面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严密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宇龙,张科,孙欢.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表面裂纹扩展过程细观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赵新文.影响岩石比表面结果的因素及准确性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19

[3].姚同玉.表面活性剂在油藏岩石孔隙表面的润湿热力学研究[J].化工管理.2018

[4].谷晓冬,郭连军,徐振洋.岩石表面粗糙度的叁维定量分析方法[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7

[5].林梅钦,华朝,李明远.利用盐水调节油藏岩石表面润湿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

[6].秦涛,张俊文,刘刚,蒋元男,刘振文.岩石加载过程中表面变形场的演化机制[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

[7].朱各勇,梁金平,孟令豪,周蒙辉.单轴拉伸下层状岩石表面纹裂的形成及机制的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7

[8].全齐全,李贺,邓宗全,王鑫剑,姜生元.用于星球表面岩石采样的超声波钻进取心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王珊珊,周可法.岩石矿物表面光谱特征对地质高光谱遥感的影响[C].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10].张万春,游利军.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岩石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试验[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

论文知识图

轻微砂化白云岩特征不同电镀时间和不同PTFE添加量制备出...极低频电磁波仿真的建模空间示意图天然断层面形貌的能谱密度曲线(Pow...浅表层滑坡坡向、坡度密度图润湿性对wIS曲线的影响(自文献[40])

标签:;  ;  ;  ;  ;  ;  ;  

岩石表面论文_陈宇龙,张科,孙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