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密度论文_孔婷婷,刘爱华,张静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分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分,密度,人工林,生长,杉木,大青山,土壤。

林分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孔婷婷,刘爱华,张静文[1](2019)在《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就海拔、坡度、树高、胸径、枝粗和枝方位等6个因子对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小吉丁虫的虫口密度在海拔1 350~1450 m显着高于1 150~1 250 m和1 250~1350 m,坡度10°~20°显着高于20°~30°,胸径>30 cm的野苹果树显着高于胸径<30 cm。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与海拔、坡度呈显着负相关,与野苹果树胸径、枝粗呈显着正相关。利用海拔、胸径这2个关键因子与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期为苹果小吉丁虫的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杨桂娟,胡海帆,孙洪刚,张建国,段爱国[2](2019)在《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对杉木人工林个体大小分化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林分生长过程中个体大小分化规律以及个体分化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通过培育措施调整改变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5种造林密度(20 m×30 m、20 m×15 m、20 m×10 m、10 m×15 m和10 m×10 m)的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对林分个体大小分化的影响以及个体分化与林分生产力的数量关系。【结果】Gini系数(个体大小分化)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大,林分发生自然稀疏时Gini系数降低,但在林分自然稀疏进程中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程度再次增大。造林密度越大,林分生产力越高;林分发生自然稀疏时林分生产力下降,但自然稀疏后生产力增加速度大于自然稀疏前;林分生产力与个体大小分化呈负相关。【结论】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个体间分化程度增大,林分生产力增加;发生林分自然稀疏时,个体间分化程度降低,林分生产力下降;在随后的林分生长进程中,个体间分化程度不断增大,林分生产力也继续提高。林分自然稀疏可改变林分种内竞争强度,进而改变个体分化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轨迹。(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海东,卜玉强,于楠楠,王爱清,田有亮[3](2019)在《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青山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2 000~4 000株/hm~2密度内不同林分密度对不同坡向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坡和东坡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趋势一致,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冠长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分密度对高径比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北坡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大于东坡,建议在此地区进行抚育时,北坡和东坡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忠敏[4](2019)在《论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的"林分密度"其实指的是在当前森林工程作业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林区的分布状况,对树种的栽植数量进行有效确认,以此来确保树种生长效率和生长速度的重要手段,从某方面来讲在当前森林覆盖面积急剧减少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将"林分密度"作为各区域营林的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当前森林覆盖率短缺现状,此外在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实现林业的生态效益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主要阐述了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应用的意义,并对其具体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在保证营林技术有效选择的基础上,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梁燕,葛忠强,李宗泰,吕雷昌,杜振宇[5](2019)在《鲁中石灰岩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东中部石灰岩山区林龄50 a左右的侧柏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3块样地,研究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指标和冠型指标的影响。所调查样地侧柏林林分密度主要分布于2 400~4 000株·hm~(-2);侧柏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冠幅、冠层高与林分密度之间均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随着林分密度增大,侧柏单株长势显着变弱,冠层呈狭长型变化;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均与林分密度显着负相关(P<0.05)。调查发现,林龄50 a的侧柏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值均在林分密度2 800株·hm~(-2)时出现,可作为营林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明星,鄢前飞,李明诗[6](2019)在《100倍圆法和角规测定林分株数密度的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平均直径100倍圆法在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的同时,还能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与角规相比较而言,两者的精度如何,两者测定每公顷株数可靠性如何,能否反应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等都有待验证和评价。对12块马尾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通过内业分析发现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为92.28%,角规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为86.23%,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高于角规约6个百分点。同时,100倍圆法野外测量效率更高一些,也更能反应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分布规律的特点。此方法是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应用,可使今后的测树工作更加精准方便。(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光智,段爱国,张建国[7](2019)在《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欧建德,康永武[8](2019)在《造林密度对乳源木莲人工林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10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观测资料,分析造林密度2 500、3 000、3 600、4 500株/hm~2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着影响着乳源木莲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密度显着影响着乳源木莲的圆满度、通直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等5个形质性状,密度显着影响着乳源木莲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树高、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等生长形质指标以及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性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对乳源木莲的造林保存率、胸高形数无显着影响。造林密度显着影响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综合表现,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乳源木莲大中径材的合理造林密度宜为2 500~3 600株/hm~2。(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志康,许晨阳,耿增超,刘莉丽,侯琳[9](2019)在《基于扣除根系体积新方法的秦岭辛家山2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秦岭辛家山林场云杉和红桦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估算结果,检验新方法通过扣除根系体积而提高的估算精度。【方法】分别估算矿质土层(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和有机土层(凋落物的未/半分解层和完全分解层)的有机碳密度。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扣除林木根系体积含量来提高矿质土层有机碳密度的估算精度。各层林木根系体积含量的估算方法为:首先,使用前人提出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单株林木根系生物量,乘以林木生长密度得到单位面积林地的根系总生物量;其次,通过采集部分根系样品测定其生物量和体积,并计算出根系样本的密度以代表整体根系的密度;然后,通过单位面积林地的根系总生物量除以根系的密度计算出单位面积林地的根系总体积;最后,利用前人研究得出的根系沿深度的分布规律,将单位面积根系总体积分配到各土层,计算出根系体积含量。对有机土层有机碳密度的估算,使用林木平均地径估算林木根基部所占面积,将有机土层中含有的林木体积扣除。此外,由于有机土层的各组分分布极不均匀,本研究依据来源器官和物理形态对凋落物(有机土层)中的不同成分进行了细致的分组,分别测定各组分的有机碳密度。【结果】云杉林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的厚度分别为19.10、14.20和31.03 cm,红桦林则分别为18.57、15.13和28.13 cm;云杉林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4.56±3.72)、(25.63±1.77)和(10.79±2.28)g·kg~(-1),红桦林的分别为(34.11±5.46)、(19.06±4.95)和(11.02±3.86)g·kg~(-1); 2种林分有机土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差异显着(P<0.05),凋落物中枝条、根系、云杉球果和苔藓的有机碳含量均大于600 g·kg~(-1),叶片次之,云杉林和红桦林分别为(458.90±46.81)和(420.72±55.66)g·kg~(-1),其余难以分辨的细颗粒含量最低均小于300 g·kg~(-1);在矿质土层,云杉林各层每公顷根系体积(及体积比例)分别为表土层66.81(3.5%)、心土层20.69(1.5%)以及底土层9.18(0.3%)m~3,红桦林则分别为50.57(2.7%)、31.75(2.1%)和17.22(0.6%)m~3;使用改进公式估算的云杉林矿质土层有机碳密度为16.58 kg·m~(-2),有机土层有机碳密度为4.26 kg·m~(-2),完全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分别占84%和16%,矿质土层和有机土层有机碳密度分别较原方法降低2.13%和0.73%;使用改进公式估算的红桦林矿质土层有机碳密度为14.06 kg·m~(-2),有机土层碳密度为3.49 kg·m~(-2),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分别占90%和10%,矿质土层和有机土层有机碳密度分别较原方法降低1.61%和0.48%。【结论】去除根系体积含量后,云杉林与红桦林的土壤总有机碳密度估算值分别降低1.85%和1.39%,这意味着目前预测的林地土壤碳储量可能普遍偏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杨飞,郑智礼,杨延青,郭斌,赵娟[10](2019)在《杨树林分密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杨树造林密度方面的文献,从林分密度与生长量、树冠结构、木材性质、耐荫性、耗水、病害发生等方面关系,综述了国内外杨树林分密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杨树造林实践中,选择适宜造林密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杨树林分密度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林分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林分生长过程中个体大小分化规律以及个体分化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通过培育措施调整改变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5种造林密度(20 m×30 m、20 m×15 m、20 m×10 m、10 m×15 m和10 m×10 m)的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对林分个体大小分化的影响以及个体分化与林分生产力的数量关系。【结果】Gini系数(个体大小分化)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大,林分发生自然稀疏时Gini系数降低,但在林分自然稀疏进程中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程度再次增大。造林密度越大,林分生产力越高;林分发生自然稀疏时林分生产力下降,但自然稀疏后生产力增加速度大于自然稀疏前;林分生产力与个体大小分化呈负相关。【结论】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个体间分化程度增大,林分生产力增加;发生林分自然稀疏时,个体间分化程度降低,林分生产力下降;在随后的林分生长进程中,个体间分化程度不断增大,林分生产力也继续提高。林分自然稀疏可改变林分种内竞争强度,进而改变个体分化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轨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分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孔婷婷,刘爱华,张静文.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与林分因子的关系[J].中国植保导刊.2019

[2].杨桂娟,胡海帆,孙洪刚,张建国,段爱国.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对杉木人工林个体大小分化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9

[3].张海东,卜玉强,于楠楠,王爱清,田有亮.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李忠敏.论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5].梁燕,葛忠强,李宗泰,吕雷昌,杜振宇.鲁中石灰岩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特征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9

[6].刘明星,鄢前飞,李明诗.100倍圆法和角规测定林分株数密度的性能对比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7].郭光智,段爱国,张建国.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9

[8].欧建德,康永武.造林密度对乳源木莲人工林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9].王志康,许晨阳,耿增超,刘莉丽,侯琳.基于扣除根系体积新方法的秦岭辛家山2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J].林业科学.2019

[10].杨飞,郑智礼,杨延青,郭斌,赵娟.杨树林分密度研究综述[J].山西林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播种造林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更新密度植苗造林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更新密度林分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一5林分密度点值图(每个点代表10...1 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关系比根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标签:;  ;  ;  ;  ;  ;  ;  

林分密度论文_孔婷婷,刘爱华,张静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