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横焊接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极性,等离子,铝合金,缺陷,力学性能,厚板,机器人。
横焊接头论文文献综述
王震,程方杰,张彦燊,邵珠晶,王东坡[1](2019)在《错边对钢悬链立管横焊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填丝TIG方法进行了不同错边量的立管环缝横焊试验,对其接头试样在80,120和175 MPa应力范围下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错边对横焊环缝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错边方式对横焊接头疲劳裂纹起裂位置有重要影响,"上错边"接头的疲劳裂纹主要从根部焊趾上侧起裂,无错边接头的疲劳裂纹主要从根部焊趾下侧起裂,而"下错边"接头的疲劳裂纹则全部从根部焊趾下侧起裂;在相同应力范围下,试样的疲劳循环周次随错边量的增大而降低,当错边量超过0.60 mm后,疲劳循环周次会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世烜,魏瑞刚,高彦军,呼啸,刁禹[2](2018)在《2219铝合金横焊接头的补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未来运载火箭立式装配横向焊接的工程化应用需求,以厚度8 mm的2219铝合金变极性TIG横焊接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在水平状态下对原始横焊接头进行一道补焊及二道横向补焊试验,在获得成形良好的补焊接头的基础上,研究了原始焊缝、一道补焊焊缝、二道补焊焊缝的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对原始横焊焊缝上端开槽进行一道、二道补焊之后,可消除焊缝内部连续超标的气孔缺陷;一道补焊及二道补焊后的接头上层均为柱状晶,下层均为等轴晶,一道补焊及二道补焊后接头力学性能比原始焊缝要低,主要与补焊后在接头熔合线附近产生大量的共晶组织有关;二道补焊接头比一道补焊接头弯曲性能好,显微硬度高,说明厚度8 mm的2219横焊接头缺陷补焊更适合于采用较小的焊接规范及两道焊(填充+盖面)工艺。(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8年06期)
孙世烜,高彦军,苏志强,毕煌圣,刘西伟[3](2017)在《2219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缺陷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厚度为8 mm的2219铝合金横焊过程中的高速摄像观察及典型接头金相分析研究,阐述了横焊接头典型咬边及气孔缺陷成形机理。结果表明,横焊过程中,小孔熔池形成过程中受力的平衡与稳定,是焊缝成形的前提与基础;焊缝背面受力失衡且金属流动性差是造成背面咬边缺陷的原因;在电弧力及熔池重力的共同作用下,金属湿润铺展受到阻碍是焊缝正面咬边缺陷的成因;重力向下,浮力向上,熔合线附近冷却速度较快,导致气孔来不及逸出而在焊缝上侧聚集。(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7年10期)
杨珂,李桓,朱宵阳,黄超群[4](2017)在《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热弹塑性理论,建立了中厚板机器人多层多道焊叁维热力学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头表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域内表现为拉应力,在远离焊缝的母材区域内表现为压应力,且开坡口一侧母材区域的残余压应力值高于未开坡口侧;对于横向残余应力,接头表面表现为拉应力,且焊缝区域附近拉应力较高,焊趾处出现应力峰值。对于接头横截面,沿板厚方向上,焊缝区表现为拉应力;沿板宽方向上,近焊缝上下表面区均为拉应力,焊缝中心区域则表现为压应力。将模拟结果与盲孔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吻合。(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孙世烜,高彦军,毕煌圣,呼啸,刘政[5](2017)在《2219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补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厚度8 mm的2219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进行TIG补焊,获得了成形良好的补焊接头,并对焊缝力学性能、微观组织、断裂模式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补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较高,达到母材强度60%以上,断后延伸率约为4%;补焊接头生成的共晶组织是造成补焊接头与原焊缝交界处开裂的主要原因;受组织及气孔的影响,补焊接头断裂路径和模式分为3种,断口韧窝多、深度浅,为韧性断裂。(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7年03期)
杨珂,李桓,朱宵阳,黄超群[6](2017)在《盲孔法测量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的残余应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盲孔法对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横向残余应力分布呈现为拉应力,且在焊缝区域附近应力值较大,焊趾位置应力值达到最大为235MPa,达到母材的屈服强度值;纵向残余应力分布呈现为拉应力,在焊缝中心区域达到最大值385MPa;远离焊缝中心位置时,应力值逐渐变小,但仍表现为拉应力。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多的焊接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07期)
张勤练,李钊,杨春利,范成磊[7](2017)在《铝合金TIG电弧横焊接头缺陷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运载火箭燃料贮箱要求对铝合金进行立式装配焊接,TIG电弧横焊是能够较好满足制造要求的方法之一.对铝合金TIG电弧横焊接头的成形特点和焊接缺陷进行分析,利用平板堆焊试验研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焊枪角度对焊缝正面偏移量的影响,最后研究焊接电流频率对气孔缺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焊接电流、较快的焊接速度有助于降低焊缝正面的不对称性,利用电弧分力可以抑制熔池下淌,焊接频率为100 Hz时气孔缺陷最少.结合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铝合金横焊缺陷的控制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孙世烜,高彦军,呼啸,李超,张晟[8](2016)在《厚板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横焊接头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厚度8 mm的2219铝合金为对象,采用变极性等离子弧工艺,获得了焊缝成形良好的横焊接头。通过分析对比焊接电流与离子气流量匹配关系,获得了横焊工艺规范窗口。同时,研究了横焊接头不同区域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焊接工艺窗口内的参数焊接的横焊接头,抗拉强度约为240~250MPa,延伸率在3.1%~3.5%之间,接头断裂位置主要发生在接头上部熔合线附近的气孔密集区。接头组织具有不对称性,上部组织更为细小,接头中心位置显微硬度最低,两端热影响区硬度逐渐增高。(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6年11期)
孙世烜,高彦军,李延民,褚晓宾,贾晓喆[9](2015)在《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变极性等离子弧对厚度6 mm的2219铝合金进行横焊工艺研究,详细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形貌、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增大喷嘴中心孔孔径,焊枪略微向上倾斜,工艺参数匹配合理时,变极性等离子弧能够获得形貌较好的横向焊缝。接头抗拉强度约为260~270 MPa,达到母材的59%,延伸率约为3.5%。在焊接电流较小,焊接速度较快时,接头可获得细小的等轴晶组织。(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5年12期)
皮亚东,王新升,王勤,檀朝斌,曾惠林[10](2015)在《16Mn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横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技术焊接16Mn钢,研究了横焊工艺对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影响区主要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焊缝区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以及少量的低碳马氏体;接头抗拉强度可达510 MPa,弯曲强度可达1 800 MPa,冲击吸收功可达60.5 J,但随着钢板的增厚,接头的韧性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横焊接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未来运载火箭立式装配横向焊接的工程化应用需求,以厚度8 mm的2219铝合金变极性TIG横焊接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在水平状态下对原始横焊接头进行一道补焊及二道横向补焊试验,在获得成形良好的补焊接头的基础上,研究了原始焊缝、一道补焊焊缝、二道补焊焊缝的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对原始横焊焊缝上端开槽进行一道、二道补焊之后,可消除焊缝内部连续超标的气孔缺陷;一道补焊及二道补焊后的接头上层均为柱状晶,下层均为等轴晶,一道补焊及二道补焊后接头力学性能比原始焊缝要低,主要与补焊后在接头熔合线附近产生大量的共晶组织有关;二道补焊接头比一道补焊接头弯曲性能好,显微硬度高,说明厚度8 mm的2219横焊接头缺陷补焊更适合于采用较小的焊接规范及两道焊(填充+盖面)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焊接头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震,程方杰,张彦燊,邵珠晶,王东坡.错边对钢悬链立管横焊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9
[2].孙世烜,魏瑞刚,高彦军,呼啸,刁禹.2219铝合金横焊接头的补焊性能研究[J].压力容器.2018
[3].孙世烜,高彦军,苏志强,毕煌圣,刘西伟.2219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缺陷机理研究[J].压力容器.2017
[4].杨珂,李桓,朱宵阳,黄超群.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焊接技术.2017
[5].孙世烜,高彦军,毕煌圣,呼啸,刘政.2219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补焊性能研究[J].压力容器.2017
[6].杨珂,李桓,朱宵阳,黄超群.盲孔法测量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的残余应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7
[7].张勤练,李钊,杨春利,范成磊.铝合金TIG电弧横焊接头缺陷及控制[J].焊接学报.2017
[8].孙世烜,高彦军,呼啸,李超,张晟.厚板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横焊接头性能分析[J].压力容器.2016
[9].孙世烜,高彦军,李延民,褚晓宾,贾晓喆.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横焊接头的影响[J].压力容器.2015
[10].皮亚东,王新升,王勤,檀朝斌,曾惠林.16Mn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横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J].焊接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