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岸边带新型氨氧化微生物分布及相互关系

湿地岸边带新型氨氧化微生物分布及相互关系

论文摘要

湿地生态系统具备水陆交错带良好的特性,是氮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区,对氨氮有很好的截留效应。对氨氮去除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comammox、anammox、AOA和AOB。至今,四种氨氧化微生物对氨氮去除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所以,测定comammox、anammox、AOA和AOB的丰度以及种群结构,探明湿地岸边带生态系统中影响comammox、anammox、AOA和AOB分布和发生的环境因子对于评价湿地岸边带生态系统中氨氧化过程以及氨氮去除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湿地岸边带生态系统中comammox的发生、分布和贡献。与厌氧氨氧化和传统氨氧化相比,对comammox在湿地岸边带生态系统中氨氧化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在不同季节和空间分布下采集芦苇根际和非根际样品,根据分子生物学方法、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高通量测序、克隆文库以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手段。具体得到如下结论:(1)在湿地岸边带土壤/沉积物样品中,基于amo A功能基因的comammox细菌丰度为1.04±0.22×108-3.19±0.39×108拷贝g-1,基于amo A功能基因的AOA的丰度为7.34±0.15×108-2.39±0.31×109拷贝g-1,而基于amoA功能基因的AOB的丰度为6.33±0.40×106-5.13±0.27×107拷贝g-1。此外,基于nxr B功能基因的Nitrospira细菌丰度为2.43±0.88×108-1.10±0.52×109拷贝g-1,基于hzsB功能基因的anammox细菌丰度为9.93±3.14×103-1.49±0.24×107拷贝g-1。另外,anammox细菌活性为0.00±0.00-6.55±0.61 nmol N g-1h-1。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岸边带沉积物A点anammox细菌丰度和活性均最高,而且从岸边带沉积物A点到岸边带中间土壤D点,anammox细菌丰度和活性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无论季节还是土壤类型,AOA的丰度最高,其次Nitrospira、comammox、AOB和anammox细菌,表明它们在岸边带湿地生态系统中共存并且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推测氨氮的去除可能主要由AOA主导,同时comammox细菌在氨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乃至整个氮循环过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anammox细菌在岸边带沉积物中起主要的作用。(2)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comammox和Nitrospira细菌丰度与NO2-、NO3-和NH4+浓度无显著相关性,推测comammox细菌可能在底物浓度低至一定阈值后,其物种丰度不受底物浓度的调节。Anammox细菌丰度和活性与含水率(WC)均显著正相关而与TC浓度显著负相关,而anammox细菌丰度和活性与底物NO2-和NH4+浓度无显著相关性,推测anammox细菌在岸边带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贡献可能受含水率的影响。AOA的丰度与TC和TOM显著正相关。而AOB的丰度与TN和TC显著正相关。可见,底物不是决定comammox、Nitrospira、anammox、AOA和AOB细菌发生与分布的唯一因素,而是受其他关键环境因子(WC、TN、TC和TOM)以及微生物的驱动。(3)Comammox细菌丰度与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的相对丰度显著正相关,而且与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和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osa二者相对丰度之和也显著正相关,推测comammox细菌丰度对Nitrospira细菌丰度有很大的贡献。Nitrospira细菌丰度与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的相对丰度以及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和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osa二者相对丰度之和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和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osa二者在comammox和Nitrospira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岸边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anammox细菌活性与anammox细菌丰度显著正相关。Anmmox细菌丰度和活性均与comammox细菌丰度呈显著负相关,推测anammox和comammox细菌在岸边带湿地生态系统中共存并且可能是竞争的关系。总之,我们证明了comammox存在完全硝化作用,以及comammox对湿地岸边带生态系统中自养硝化作用的调解的重要作用且以前未被认识到的贡献。这些结果将极大地促进对广泛分布的岸边带生态系统中的comammox过程的理解。本研究首次研究了comammox的发生与分布以及研究comammox、anammox和传统氨氧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氨氧化是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填补当前这一知识的空白是非常的重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全程氨氧化过程
  •     1.2.1 全程氨氧化的发现
  •     1.2.2 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及其反应原理
  •     1.2.3 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     1.2.4 全程氨氧化菌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     1.2.5 全程氨氧化菌的生态位分化
  •   1.3 厌氧氨氧化过程
  •     1.3.1 厌氧氨氧化的发现
  •     1.3.2 厌氧氨氧化菌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     1.3.3 Anammox与 comammox的关系
  •   1.4 传统氨氧化过程
  •     1.4.1 氨氧化细菌/古菌的发现
  •     1.4.2 氨氧化微生物的生态位分离
  •     1.4.3 典型的硝化微生物与comammox关系
  •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
  •     2.2.2 样品理化指标的测定
  •     2.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2.2.4 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测定
  •     2.2.5 数据分析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全程氨氧化和硝化螺菌属细菌分布及发生规律
  •   3.1 前言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及分析
  •     3.3.1 理化分析
  •     3.3.2 丰度和种群结构分析
  •     3.3.3 丰度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布及发生规律
  •   4.1 前言
  •   4.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及分析
  •     4.3.1 理化分析
  •     4.3.2 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分析
  •     4.3.3 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分析
  •     4.3.4 丰度活性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传统氨氧化菌分布及发生规律
  •   5.1 前言
  •   5.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及分析
  •     5.3.1 理化分析
  •     5.3.2 系统发育树分析
  •     5.3.3 丰度分析
  •     5.3.4 丰度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史国帅

    导师: 白莉

    关键词: 全程氨氧化,厌氧氨氧化,氨氧化微生物,芦苇根际,岸边带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吉林建筑大学

    分类号: X172

    总页数: 100

    文件大小: 3874K

    下载量: 209

    相关论文文献

    • [1].完全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8)
    • [2].厌氧铁氨氧化在三类污水中对氨去除的探索[J]. 净水技术 2017(09)
    • [3].超声波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氨氧化菌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02)
    • [4].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2)
    • [5].铁氨氧化:新型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及其生态意义[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6].河口生态系统氨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2(18)
    • [7].适用于低氨污水的高效氨氧化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氨氧化特性[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1)
    • [8].畜禽养殖废水来源的自养氨氧化菌筛选及氨氮去除效果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9)
    • [9].完全氨氧化菌及其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05)
    • [10].长期定位施肥对中性紫色土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5)
    • [11].纯种氨氧化菌短程反硝化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4)
    • [12].从典型硝化细菌到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发现及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4)
    • [13].环境因素对城市氮污染河流水体氨氧化作用的影响效应[J]. 上海环境科学 2018(06)
    • [14].磁性壳聚糖凝胶球固定厌氧铁氨氧化菌对废水氨氮去除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10)
    • [15].云南地区热泉中氨氧化菌丰度对环境条件的响应[J]. 微生物学报 2010(01)
    • [16].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4)
    • [17].东太湖水产养殖对沉积物中氨氧化原核生物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09)
    • [18].亚硝化过程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试验研究[J]. 应用化工 2018(01)
    • [19].两株好氧氨氧化菌(AOB)的分离纯化及菌属鉴定[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0].长期施肥下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及氨氧化菌研究进展[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2)
    • [21].有机碳对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影响[J]. 江苏水利 2019(01)
    • [22].奇人趣事[J]. 环球人物 2014(16)
    • [23].浅水湖泊(阳澄湖)沉积物氨氧化菌的分子证据[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1)
    • [24].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扰动对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4(06)
    • [25].辽河口芦苇湿地氨氧化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盐分的关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6].污水处理工艺对氨氧化菌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6)
    • [27].羟胺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竞争性选择[J]. 环境科学 2020(08)
    • [28].不同溶解氧环境下氨氧化菌的氧半饱和常数比较[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23)
    • [29].2类氨氧化菌的生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30].重庆紫色水稻土中“全程”和“半程”氨氧化微生物的垂直分异[J]. 微生物学报 2019(02)

    标签:;  ;  ;  ;  ;  

    湿地岸边带新型氨氧化微生物分布及相互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