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威[1]2003年在《昆明会展旅游品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展旅游是当前一种热门的旅游形式,因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被称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目前旅游开发和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地区会展旅游因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而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的许多主要城市也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将旅游产品开发向会展市场倾斜,因而笔者选定了西部会展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的昆明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品牌建设为切入点,探讨昆明会展旅游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会展旅游的概述。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会展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而介绍和归纳了国内外会展旅游的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趋势,接着提出了会展旅游品牌在会展旅游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介绍了其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要素特征、系统结构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实证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昆明会展旅游品牌建设的经济产业背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地理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昆明会展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昆明城市会展旅游品牌形象的总体定位、品牌的五大支撑要素、品牌的主体和客体建设等内容。 结论部分点出了会展旅游的特质,对昆明会展旅游的品牌建设道路进行总结。
谢琛[2]2009年在《“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长沙会展旅游品牌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由于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研究,笔者发现,相对于会展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有关会展旅游品牌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中部崛起战略”为主要背景,以品牌为切入点,以长沙会展旅游为研究对象,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促进长沙会展旅游品牌发展,并探讨会展旅游品牌有关理论为目的。主要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正确把握会展旅游、会展旅游品牌等相关概念、全面了解长沙会展旅游及其品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会展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对长沙及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并根据上述研究分析结果,从会展旅游地品牌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会展旅游品牌发展环境优化叁个方面,对长沙会展旅游品牌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有:第一,在界定会展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品牌的定义以及一般特征,创新性的阐述了会展旅游品牌的概念,特征、塑造原则和意义。第二,利用会展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与模型,充分了解长沙会展旅游在中部省会城市中的竞争地位和优势,并在对长沙地方性、客源市场、城市特色、会展业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沙会展旅游地品牌定位为:中国中部文化娱乐会展旅游名城,品牌宣传口号为“魅力长沙,文化之都;激情长沙,娱乐之都”。第叁,对长沙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和会展旅游发展环境优化提出了对策思路和具体建议。
陈姣凤[3]2008年在《南宁会展旅游的品牌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会展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专项旅游产品,因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旅游业的新宠,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会展旅游成为各大城市竞相发展的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展旅游的强势品牌打造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本文选取我国西南部城市南宁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宁会展旅游的品牌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以现代品牌战略理论及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分析国内外会展旅游发展态势及竞争环境入手,运用PEST分析方法较深入地剖析了南宁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及发展现状,结合南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南宁会展旅游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在品牌战略构建的过程中,首先对南宁会展旅游品牌的目标进行设计,将之确定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性会展旅游品牌;其次对南宁会展旅游品牌进行科学定位,将南宁会展旅游品牌的基本目标市场定位为东南亚各国,将南宁城市形象定位为东盟会都、绿色之城、民歌之乡;再次,重点设计南宁会展旅游品牌系列产品:中国-东盟商贸会展旅游品牌、绿城观光会展旅游品牌、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品牌、“大地飞歌”会展旅游品牌、中越边境风情会展旅游品牌、邕州美食会展旅游品牌等;最后,在确定了会展旅游品牌的目标受众后,选择各种宣传方式进行品牌的推广,如口碑传播、公关推广、广告传播、人员推销、服务策略。本文的最后,为保障南宁会展旅游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包括强化会展品牌意识、优化品牌实施环境、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培养专业会展人才、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注重整体品牌营销。会展旅游是当前会展业与旅游业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选题与目前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一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是对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充实。同时,本文从品牌的角度对南宁会展旅游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新途径的探索,从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张力源[4]2005年在《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展旅游是当前一种热门的旅游形式,因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被称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会展旅游已是世界上一个巨大的产业,涉及建筑、设计、施工、运输、通讯、咨询、广告、餐饮、购物、游览和住宿等诸多部门。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 GDP 总和的 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 8%的水平。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 2800 亿美元。由此,会展旅游也成为目前旅游开发和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达到 20%以上,已初具规模。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地区会展旅游因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而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的许多主要城市也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将旅游产品开发向会展市场倾斜。由于会展旅游近年发展迅速,前景看好,理论研究氛围日浓。国内政府和学术领域开始重视对会展旅游业的研究,但是对会展旅游的一些概念问题还没有理清,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还比较松散,展馆的空间布局还不够合理,市场运作低效。本文以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会展旅游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会展旅游相关问题,以期能为成都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成都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从 1984 年举办的春季首届全国糖酒交易会以后,成都市会展业迅速发展,已经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大型展览 170 多个。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模式造成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会展硬件条件较差、会展专业人才匮乏、定位不明确、缺乏特色会展品牌等问题,使成都发展会展旅游存在一些障碍,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西部会展旅游中心,本文正是要从成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入手,为提高成都会展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成都良好迅速地发展会展旅游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围绕上述目的,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成都发展会展旅游进行了条件分析并提出了成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下篇则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措施和策略的建议。上下篇又各分叁章,上篇首先对国内外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及研究进程作了大致的扫描,同时也对本文选题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紧接着对成都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劣势条件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现存问题,文章后部分针对问题对成都会展旅游进行了定位及品牌研究,并对改善成都会展旅游软硬件环境及会展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措施。相对于会展旅游显着的经济意义,国外对此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国内更是在 2003 年才有了第一本会展旅游理论学术专着。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导致会展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使得会展旅游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象成都这样极具潜力的会展旅游城市更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大量成功的会展旅游城市的共性的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笔者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性的问题,那就是但凡是会展旅游发达的区域和城市,大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暂且就认为这些优势是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也可以说是使会展旅游能够成为一个地区旅游收入支柱产业的条件。根据实证资料,文章用因素分析法从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城市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条件、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对成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阐释。此外,通过加权打分法计算成都及其西部地区主要竞争对手重庆、昆明、西安的会展综合竞争力,并以由此得出的结论为依据对成都会展旅游的竞争态势和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 。成都发展会展旅游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成都会展旅游发展中还存在诸如对会展旅游的定位不准、会展旅游品牌质不高量不足、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无序、会展基础设施落后、会展旅游专业人才匾乏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分工协作体系,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为使成都会展旅游快速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成都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要求针对各种症结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成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实现其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形象定位。成都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先天优势,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在休闲时代即将到来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今天,我们将成都总体会展旅游品牌定位在“中国西部国际休闲会展旅游之都”。为突出“中国西部国际休闲会展旅游之都”品牌,形成独特风格,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成最佳会展旅游城市,在总定位下又可设立西部会展旅游中心、休闲会展旅游、千年商业古都会展旅游、美酒美食旅游会展旅游等等子品牌,子品牌支撑要素要与总定位相结合,总定位品牌又为子品牌支撑要素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有的休闲环境,它将在成都会展旅游品牌的形象整合—塑造区域性国际休闲会展之都方面发挥“黏合剂”的凝聚作用。另一方面,成都政府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进软环境优化。政府应为成都会展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制?
南宇, 窦开龙[5]2009年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创新品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应共同携手,在五省区范围内打破区域限制,相互开放市场,携手打造旅游强势品牌和精品线路,增强品牌整体竞争实力,共同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品牌。以丝绸之路品牌旅游区为核心,加强区域联合和区域协作,实现资源整合,提升陕、甘、宁、青、新地区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联合打造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旅游品牌和提升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竞争力。
崔佳山[6]2017年在《普洱茶会展对云南旅游品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国际茶叶普洱茶展览会也称普洱茶会展,是普洱茶交易的核心会展,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同时对云南旅游品牌的创建也大有裨益。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普洱茶会展对云南旅游品牌的作用,包括丰富旅游内容、打造旅游特色、彰显旅游文化,紧接着论述了强化普洱茶会展在云南旅游品牌构建中的策略,诸如开辟云南旅游展区、规划生态茶园路线、强化普洱旅游宣传等。
王珊珊[7]2007年在《旅途突围》文中指出21世纪,品牌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竞争力理论强调城市管理的竞争优势战略,使得城市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兴产业——城市旅游业在城市品牌竞争和形象塑造方面备受瞩目,定位于城市旅游业已成为诸多城市提升竞争力的依托之一。审视现代城市旅游规划领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但是城市景观规划师们大多只是在本学科领域范围内对旅游城市的审美形象、空间组织、旅游消费行为方式进行梳理,从商业管理、战略营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对城市旅游业进行景观规划的研究相对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交叉学科理论的运用和耦合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城市品牌的资源整合与设计领域相对脱节。诸如区域资源浪费、景区品牌打造根基性不强和城市旅游特色异质性不凸显等问题。同时我国的许多城市把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放在了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古迹、民俗风情上,但是,拥有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古迹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城市毕竟是少数,所以资源品牌范围很狭窄、景区地域特色挖掘力度不足。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竞争力研究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笔者在城市旅游规划设计的初始阶段引入品牌战略思想,规范景区开发的资源整合过程;将城市旅游品牌资源视角放开,从资源配置、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形成、旅游消费结构的影响、经济和环境的作用等方面详尽探讨城市旅游产业品牌化的管理与开发。同时文章注重研究内容的可操作性,文章以河南省许昌市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与实践研究为案例,作为实际操作平台展开研究。将城市竞争力品牌理论结合到实际操作中进行相应的延伸和演绎。
厉建梅[8]2016年在《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发挥文化遗产对旅游品牌的提升作用。这一问题,是在文化遗产对旅游品牌的提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和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文章具体以山东天上王城景区为个案,结合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对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从旅游产品的供给角度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存在着有效产品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仍是以传统游览观光产品为主,旅游产品单一化,体验性旅游产品不足;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创意,导致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同质化,低层次和重复性旅游开发。因此,旅游产业迫切需要加强与其它产业尤其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品牌的核心是文化,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主要还是体现在其地域文化魅力上。特色文化资源是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构建的基础,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表演、技艺以及古建筑、历史街区、遗址遗迹等在推动旅游目的地发展方面发挥着品牌效应。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品牌资源。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文化遗产已成为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本,成为区域的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许多旅游目的地已经认识到构建特色文化、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天上王城景区作为山东省沂水县新兴旅游景区,春秋纪国传说、岱崮地貌和崮文化、沂蒙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是其开发的优势,也是旅游品牌构建的灵魂。2012年春秋古墓考古发现之后,随着媒体的报道,景区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因此,此次考古发现对景区未来的旅游规划和文化主题定位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促进景区全面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考古发现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得天上王城这个民营新兴景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的潜力。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进行旅游品牌的塑造和提升都是天上王城景区的一个转折点。因此,结合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旅游品牌化发展战略,我们以天上王城景区为案例,以此次考古发现为启发,对景区的品牌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重点探讨了考古发现、文化遗产资源对景区品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景区品牌提升的战略和具体路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引入产业融合、文旅融合理论,并指出文旅融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然后对旅游品牌、旅游景区品牌、文化旅游品牌的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些理论的阐释,我们希望为文章进一步所要探讨的问题,提供深厚和坚实的理论资源和基础。第二,对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梳理,提出文旅融合是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并指出文旅融合趋势下文化旅游品牌化经营的必然性以及构建文化旅游品牌的原则。第叁,以山东新兴旅游景区——“天上王城”景区为案例,分析了这一景区旅游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在品牌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景区的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国内诸多类似景区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其它景区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第四,指出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文化遗产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后对天上王城景区的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的价值与意义,以及考古事件对景区文化品牌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认为,天上王城景区的文化遗产为景区的下一步的旅游规划和品牌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第五,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景区品牌提升战略。在文旅融合这一发展趋势下,文化遗产如何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和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何通过文旅融合的途径充分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从而提升景区的文化品牌。另外,在文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如何更好地通过文化营销和大数据传播文化品牌?最后,针对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特色文化和遗产是构建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在文旅融合视野下的文化旅游品牌战略是解决当前旅游产业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必由路径。旅游产业要不断促进和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品牌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在文旅融合的发展态势下,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则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深入研究如何塑造、营销、传播和管理景区文化品牌的理论及具体实践方法,是解决当下旅游景区发展面临同质化、低俗化等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山东天上王城景区作为中国旅游景区中的个案,有其自身特点,但也具有当前大部分景区的共性,存在着文化挖掘、旅游产品、营销传播等方面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具有个案意义,而且对其它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亦具有一定的借鉴。
于宁[9]2006年在《城市营销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案例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营销理论的前沿——城市品牌资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目前,虽然已出版了有关城市品牌问题的实战性书籍,但是尚未出现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城市品牌理论性论述,本文尝试在这一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借助市场营销学、品牌营销、关系营销、经营战略、政府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试图建构城市品牌的理论体系和架构,以便进一步推动城市品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丰富城市营销的内涵。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品牌资产的概念,并把它提升到增强城市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地位,对城市品牌化的核心问题——城市品牌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按照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与维护的研究思路,建构了本文的理论体系。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由论文的第一章构成,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此项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国内外的城市营销与城市品牌相关理论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文的理论架构,确定研究目标与方法,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城市品牌资产的理论基础部分,由论文的第二章和第叁章构成,其内容为全文的论述起铺垫作用。第二章论述了城市品牌资产与城市竞争优势的关系。目前,对城市品牌的相关概念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从产品品牌的研究视角着手,建构了城市整体产品体系,并对城市品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城市品牌的来源。在对城市品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品牌资产的概念,指出了其塑造主体和客体,研究了城市品牌资产的生成机制。最后,从城市品牌资产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参考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城市品牌资产的城市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第叁章是城市品牌的定位研究。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品牌化的核心,本章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诠释定位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归纳了城市品牌定位的形成因子,探讨了城市品牌定位的消费者心理基础;其次,对城市品牌定位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城市品牌定位需遵循的原则,探讨了城市品牌定位的分析结构;最后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借鉴企业营销的定位方法,提出了城市品牌的定位系统,并进一步指出了城市品牌的定位工具。第叁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论文的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组成,阐述了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和维护问题。第四章论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城市品牌资产开发问题。首先对城市顾客资产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对城市顾客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城市营销中应努力获取高质量的城市顾客资产,强调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开发和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应该坚持顾客资产导向。其次,提出了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矩阵,归纳出城市品牌资产开发的五种模式。最后,把构建城市品牌联盟作为城市品牌资产开发的一种方式,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城市品牌联盟的特征、动因和效应,然后从案例分析入手,对长叁角地区联合开发区域旅游品牌资产进行了案例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城市品牌资产的整合、营销、传播问题。指出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从信息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城市品牌的信息传播过程进行了梳理。进行了城市品牌传播的整合研究,指出了城市品牌传播的途径,对城市品牌的传播对象、传播手段、传播信息进行了整合研究。由于政府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章还分析了城市政府在传播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从关系营销的视角提出了城市品牌传播的关系模式。第六章论述了城市关系资本与城市品牌资产维护问题。提出了城市品牌关系理论和城市关系资本的概念,借鉴产品营销中的品牌关系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品牌关系的内涵,对城市关系资本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关系资本对于城市的营销意义。由于城市品牌存在衰退机理,既包括城市品牌的内在衰退机理,也包括一些外部成因,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对城市品牌资产进行维护。第四部分是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总结,由第七章和第八章构成。第七章是城市品牌案例分析部分,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大连市的城市品牌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扫描,从城市品牌的定位、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与维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大连市在城市品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八章是全文的结论与建议部分。通过本文的论证,得出城市品牌本质上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品牌关系,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竞争优势,其开发要以顾客资产为导向,不仅要深度开发,更要妥善维护,整合营销传播能够使城市品牌的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结论。同时,由于城市营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在移植创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移植后的不适应性,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对城市品牌资产的测评和实证研究方面。
殷桂仙[10]2011年在《四川遂宁旅游战略管理策划》文中提出旅游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产业的聚集化和规模化,给新时代旅游提出了新的任务。区域旅游的“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已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取而代之的是“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和大市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从职能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让城市旅游品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旅游景区不断创新升级。遂宁是一个新兴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且可开发性强,加之政府重视,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由于旅游起步晚、功能不完善、管理滞后、景区档次较低和城市旅游品牌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遂宁旅游机制不健全、市场不灵活、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产品优势不突出、客源少和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以管理学、品牌学和策划学理论为基础,重点从遂宁旅游企业战略管理、城市旅游品牌和景区升级叁个方面系统分析,通过自身发展的经验积累及借鉴其它发达地区的经验,并加以创造性的策划思维,为遂宁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对策。以实地调查和就地实习与理论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依照“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结论”的思路,对遂宁旅游战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第一部分为导论;分析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阐明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提出遂宁旅游概况及资源分析。第叁部分提出遂宁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策划思路;根据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战略制定、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创新)和叁种战略管理方法(内部增长、外部增长和战略联盟),对遂宁旅游企业战略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提出旅游品牌的提升策划(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品牌管理、品牌提升和品牌创新),通过品牌塑造、营销和管理的研究,为遂宁在旅游品牌体制、形象、传播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第五部分根据景区管理学提出,景区转型升级策划方案(产品转型升级、景区功能升级、景区跨产业升级和创A升级),景区升级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对遂宁景区提档升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六部分为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1]. 昆明会展旅游品牌研究[D]. 冯威. 云南师范大学. 2003
[2]. “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长沙会展旅游品牌发展研究[D]. 谢琛.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 南宁会展旅游的品牌战略研究[D]. 陈姣凤. 湘潭大学. 2008
[4]. 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研究[D]. 张力源.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5].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创新品牌研究[J]. 南宇, 窦开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
[6]. 普洱茶会展对云南旅游品牌研究[J]. 崔佳山. 长江丛刊. 2017
[7]. 旅途突围[D]. 王珊珊. 天津大学. 2007
[8].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 厉建梅. 山东大学. 2016
[9]. 城市营销研究[D]. 于宁.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10]. 四川遂宁旅游战略管理策划[D]. 殷桂仙. 昆明理工大学. 2011
标签:旅游论文; 会展旅游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成都旅游论文; 会展策划论文; 成都发展论文; 品牌理论论文; 品牌资产论文; 会展行业论文; 会展管理论文; 南宁旅游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 品牌概念论文; 旅游文化论文; 南宁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