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容论文_王静,王涛,黄国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变电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变电容,有限元,微带,无源,静电,优化设计,发射机。

可变电容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王涛,黄国恒[1](2019)在《基于可变电容反馈技术的宽带VCO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展宽Colpitts压控振荡器(VCO)调谐范围(T_R)的技术。为了实现宽调谐范围,采用一种可变电容反馈技术,该技术同时可得到优于传统Colpitts VCO的相位噪声。且该结构采用动态正向衬底自偏技术,以实现VCO较低功耗、易于起振的特性。基于90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VCO,其相位噪声为-101.9 dBc/Hz@1 MHz,调谐范围为28.1%,考虑调谐范围的品质因数可达-192.2 dBc/Hz。芯片在1 V电压供电下,消耗了5.8 mW,芯片面积为0.45 mm~2。(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5期)

李乔,李明轩,杨斌,陈阳,麦瑞坤[2](2019)在《基于副边可变电容的IPT恒流恒压充电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基于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变补偿拓扑充电系统的开关器件和无源元件数量,同时保证系统恒压充电时有相对较高的效率,该文基于串/串并补偿拓扑,在副边电路增加一个交流开关和一个附加电容,通过切换开关的关断改变副边串联补偿电容,从而实现系统的恒流恒压切换。该方法无需原副边通信及复杂的控制电路,系统结构简单,所需元件较少。在恒流模式充电阶段系统输入阻抗呈感性,能实现零电压开关;在恒压模式充电阶段输入阻抗为纯阻性,几乎没有无功功率输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输出恒流和输出恒压在电池等效负载变化的同时有细微的波动,但实验结果仍然满足对电池充电的要求;此外,系统恒流时最高效率为92.2%,恒压时最高效率为94.2%。(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王小龙[3](2017)在《陶瓷真空可变电容机械寿命的统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COMET公司陶瓷真空可变电容的结构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电容器导螺杆和波纹管机械寿命的统计算法,并结合发射机中使用的电容器,分析了上述统计算法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信息》期刊2017年S1期)

王蓓蓓,郑琼林,张捷频,李艳[4](2015)在《无源无损软开关中压控可变电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源无损软开关中采用压控可变电容的方法来进一步减少IGBT的关断损耗,从而缓解其散热压力。该压控可变电容由两个缓冲电容和辅助MOSFET构成,其控制方法简单,可自动实现电容容值的变换。同时,辅助MOSFET由其串联支路上的电容电压和辅助电源控制。在IGBT关断之前,MOSFET由于其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而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当IGBT关断时,可变电容等效为两个电容并联,从而表现为大电容特性,减少其CE两端电压的上升斜率;当MOSFET的控制信号下降到关断阈值时,可变电容表现为小电容特性,从而快速达到IGBT的关断稳态。依据可变电容的理论波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该无源无损软开关回路中额外损耗进行理论计算。最后通过搭建Buck变换器的实验平台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宫香山,刘晓伟,何广平[5](2014)在《顶面驱动可变电容静电微电机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顶面驱动可变电容式静电微电机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一般解析物理描述模型,并给出了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在考虑电机结构尺寸和电机控制方法优化的同时,结合数值积分方法和遗传算法,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实现了静电微电机的快速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4年05期)

胡越,杨雪霞,卢忠亮[6](2014)在《一种地板加载可变电容的频率可重构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地板加载可变电容的频率可重构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在UMTS(1 920~2 170 MHz)频段内连续可调。在方形贴片背面的地板上开一个矩形槽,加载一对可变电容,可以有效增长贴片表面电流的路径。通过控制可变电容两端的直流电压,改变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可使天线的工作频率连续可调。由于矩形槽和可变电容不在辐射贴片上,无需设计直流隔离区和偏置电路,降低了天线结构的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天线在工作频段内的阻抗匹配良好,S11最低值小于–20 dB,各个工作频点的辐射方向图几乎不变,最大增益约为4.3 dB,可以应用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4年06期)

沈娇艳,陈立军,程新利,臧涛成[7](2014)在《MEMS热驱动可变电容的有限元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热致驱动MEMS可变电容器,其主要结构由固定于衬底的下极板和可上下活动的上极板组成;上极板由四个对称结构的热驱动器驱动,每个热驱动器主要包括两根冷臂和两根加热臂。通过输入电压,热驱动器发生形变,带动电容器的上极板向上运动,从而使电容值减小。有限元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在4 V驱动电压下,加热臂长为150μm时,电容值变为原先的0.3倍;而加热臂长为300μm时,电容值只有原先的1/10。(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陈立军,沈娇艳,雷鸣,陈杰,唐剑平[8](2013)在《一种MEMS热驱动可变电容的分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设计并分析了一个MEMS热驱动可变电容,它的下极板固定于衬底,上极板通过热致动器驱动。热致动器由冷臂和热臂组成,一端通过锚点固定于衬底,一端连接在电容器上极板。热驱动器通过电压驱动使MEMS电容器上极板上下运动。文中作者使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150~300μm加热臂长在0~4 V电压条件下的电容变化值和温度变化,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其电容变化率最大可达10倍。(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3年10期)

李延宁,阮勇,尤政,徐宏伟,黎玉刚[9](2013)在《叉指式高Q值可变电容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叉指式微机电系统(MEMS)可变电容设计方案,并从结构、电学特性、工艺叁方面进行了仿真设计。由仿真结果可知:驱动电压为67 V时,该设计理论电容可调率3.45,电容调节范围88.16~392.19 fF,谐振频率36 GHz,Q值223(1 GHz),反射衰减0.002 25 dB,插入损耗42.75 dB.与其他形式可变电容相比,该设计理论电容具有高Q值、高电容可调率和工艺简单的技术优势。(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刘晓伟,何广平[10](2012)在《可变电容静电型超微电机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电容静电型超微电机是一类最早出现的动态MEMS器件。针对其静电力十分微小,且动态性能非常有限,给出了侧面驱动可变电容静电型超微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对定子采用单相对称电极顺序通电方式进行驱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机的输出力矩有所增大,而且波动明显减小,有利于改善电机输出功率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2年12期)

可变电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少基于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变补偿拓扑充电系统的开关器件和无源元件数量,同时保证系统恒压充电时有相对较高的效率,该文基于串/串并补偿拓扑,在副边电路增加一个交流开关和一个附加电容,通过切换开关的关断改变副边串联补偿电容,从而实现系统的恒流恒压切换。该方法无需原副边通信及复杂的控制电路,系统结构简单,所需元件较少。在恒流模式充电阶段系统输入阻抗呈感性,能实现零电压开关;在恒压模式充电阶段输入阻抗为纯阻性,几乎没有无功功率输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输出恒流和输出恒压在电池等效负载变化的同时有细微的波动,但实验结果仍然满足对电池充电的要求;此外,系统恒流时最高效率为92.2%,恒压时最高效率为94.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变电容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王涛,黄国恒.基于可变电容反馈技术的宽带VCO设计[J].压电与声光.2019

[2].李乔,李明轩,杨斌,陈阳,麦瑞坤.基于副边可变电容的IPT恒流恒压充电系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王小龙.陶瓷真空可变电容机械寿命的统计算法[J].广播电视信息.2017

[4].王蓓蓓,郑琼林,张捷频,李艳.无源无损软开关中压控可变电容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5

[5].宫香山,刘晓伟,何广平.顶面驱动可变电容静电微电机的优化设计[J].微电机.2014

[6].胡越,杨雪霞,卢忠亮.一种地板加载可变电容的频率可重构天线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

[7].沈娇艳,陈立军,程新利,臧涛成.MEMS热驱动可变电容的有限元模拟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陈立军,沈娇艳,雷鸣,陈杰,唐剑平.一种MEMS热驱动可变电容的分析模拟[J].电子与封装.2013

[9].李延宁,阮勇,尤政,徐宏伟,黎玉刚.叉指式高Q值可变电容仿真设计[J].兵工学报.2013

[10].刘晓伟,何广平.可变电容静电型超微电机的优化设计[J].微特电机.2012

论文知识图

加载可变电容的超材料可调传输...的不同位置加载电容及其电磁相应...天线加工图变容二极管加载耦合线方案的Doherty...仿真的各个状态的反射系数图凹型结构RFMEMS可变电容的版图

标签:;  ;  ;  ;  ;  ;  ;  

可变电容论文_王静,王涛,黄国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