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气味,分子,动力学,竞争,翅果,食心虫。
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郭冰,郝恩华,王菁桢,陆鹏飞,乔海莉[1](2019)在《入侵害虫松树蜂气味结合蛋白与其相关信息化学物质的分子对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入侵我国的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松树蜂Sirex noctilio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与其相关信息化学物质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采用Swiss-model在线服务器对松树蜂触角中高表达的4种OBP序列进行同源模建,采用Procheck、Verify_3D和ERRAT程序对模建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Autodock软件对OBP模型和相关信息化学物质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在松树蜂触角中高表达的4种蛋白为SnocOBP4、SnocOBP6、SnocOBP9和SnocOBP12,其同源模建所得模型质量较好:均满足拉氏构象图中氨基酸位于最佳合理区的数量大于90%的条件;叁维结构与一级结构的兼容性评分大于0.2;所得ERRAT值分别为85.71%、95.10%、98.15%和91.82%。分子对接显示,与松树挥发物α-蒎烯和β-蒎烯结合最好的蛋白是SnocOBP12,结合能分别为-5.36 kJ/mol和-5.48 kJ/mol;与雌性信息素成分顺-9-二十九烯结合最好的蛋白是SnocOBP4,结合能为-5.42 kJ/mol;与雄性信息素成分顺-3-癸烯醇和顺-4-癸烯醇结合最好的蛋白是SnocOBP9,结合能分别为-4.37 kJ/mol和-4.45 k J/mol;而3-蒈烯、顺-7-二十七烯和反-2,4-癸二烯醛等气味分子与SnocOBP6的结合能较低,结合能最低的是顺-7-二十七烯,为-6.08 k J/mol。雄蜂主要信息素成分顺-3-癸烯醇与其同分异构体反-3-癸烯醇相比,与SnocOBP9的结合能较低;但是反-3-癸烯醇能以较强的氢键竞争SnocOBP9结合位点。研究表明这4种松树蜂OBP与相应植物挥发物或雌雄信息素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参与了松树蜂对不同信息化学物质的识别过程。(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都,牛长缨,李峰奇,罗晨[2](2019)在《斑翅果蝇气味结合蛋白OBP56h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气味结合蛋白56h(odorant binding protein 56h,OBP56h)基因,诱导表达斑翅果蝇OBP56h重组蛋白(DsuzOBP56h),研究其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方法】通过RT-PCR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斑翅果蝇OBP56h ORF全长,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相似度高的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以NdeⅠ和XhoⅠ为酶切位点,将OBP56h连入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扩大培养阳性菌株,并用IPTG诱导表达DsuzOBP56h重组蛋白。收集菌液,通过超声波破碎细胞得到蛋白,利用Ni-NTA柱纯化蛋白,进行Tris-HCl透析,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用50 mmol·L~(-1) Tris-HCl(pH 7.4)稀释至终浓度2μmol·L~(-1),配基用色谱级甲醇稀释至终浓度1 mmol·L~(-1),以4,4′-二苯胺基-1,1′-联萘-5,5′-二磺酸二钾盐(4,4′-dianilino-1,1′-binaphthyl-5,5′-disulfonicacid dipotassium salt,bis-ANS)荧光探针为报告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检测DsuzOBP56h蛋白与18种候选小分子化合物配基的结合特性。【结果】克隆获得了斑翅果蝇OBP56h的ORF全长,共405 bp,N-端含有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符合OBP的典型特征,与其同属的黑腹果蝇OBP56h进化关系最近。成功连入pET-30a(+)表达载体,在1 mmol·L~(-1) IPTG、28℃条件下诱导DsuzOBP56h蛋白表达,并过柱纯化得到目的蛋白。荧光光谱试验显示,荧光探针bis-ANS与DsuzOBP56h的解离常数为0.9568μmol·L~(-1),适合作为本试验中竞争性荧光结合试验的报告子;进一步的荧光竞争结合试验表明,在18种候选配基中,苦味物质盐酸小蘖碱和香豆素与DsuzOBP56h的结合亲和性较强,解离常数分别为12.16和17.93μmol·L~(-1),柚皮素与DsuzOBP56h的解离常数为25.32μmol·L~(-1),草莓叶片产生的一种对斑翅果蝇具有吸引作用的挥发性气味物质β-环柠檬醛也能与DsuzOBP56h结合,其解离常数为31.37μmol·L~(-1)。【结论】斑翅果蝇气味结合蛋白OBP56h能与测试的多种植物苦味物质和挥发性气味物质结合,表明DsuzOBP56h很有可能参与斑翅果蝇对食物味觉和嗅觉的识别行为,研究结果可为理解斑翅果蝇的取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展斑翅果蝇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赵新民,李滔滔,彭晓赟,刘石泉[3](2019)在《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同源建模及与乙酸-顺-3-己烯酯的分子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与寄主植物挥发物乙酸-顺-3-己烯酯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调控光肩星天牛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建模预测AglaOBP12叁维结构,虚拟氨基酸突变构建两个突变子,利用Molegro Virtual Docker程序进行分子对接研究AglaOBP12与乙酸-顺-3-己烯酯的结合模式。模型的合理性评价采用GMQE、QMEAN、ramachandran图和Verify-3D。【结果】AglaOBP12的叁维结构由6个α-螺旋构成且形成锥形疏水口袋结构。6个保守半胱氨酸在螺旋结构之间形成稳定结构的3个二硫键。AglaOBP12的C端疏水性氨基酸位于结合口袋的出口并对口袋形成一定的遮挡。乙酸-顺-3-己烯酯位于疏水口袋中与疏水性氨基酸发生作用,而亲水头部羰基氧原子则与Asn123产生氢键。在与突变子N123A的对接中,乙酸-顺-3-己烯酯更接近疏水口袋的出口,乙酸-顺-3-己烯酯与C端Phe135形成氢键。而在与突变子F135E/L136E/V137E的对接中,乙酸-顺-3-己烯酯位于疏水口袋较深处,但未发现与Asn123氢键作用,相比野生型,两个突变子的对接空间能和范德华尔能增大,结合稳定性下降。【结论】乙酸-顺-3-己烯酯位于AglaOBP12疏水口袋并通过氢键与Asn123形成稳定的复合物,AglaOBP12的Asn123和C端疏水氨基酸对结合乙酸-顺-3-己烯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相伟芳,李敏,林艳平,王静,张新玥[4](2018)在《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OBP1与寄主挥发物的分子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为重大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8个主要在白蛾周氏啮小蜂雌性触角中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然而目前,对这些OBPs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仍不清楚。因此,选取一个在雌性周氏啮小蜂触角特异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BP1,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寄主挥发物与OBP1的结合情况。【方法】通过Swiss-Model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CcOBP1进行同源建模,获得该蛋白的叁维结构。从Pubchem下载γ-丁内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萘等11种小分子的叁维结构。用Schrodinger Suites 2015-2中的maestro10.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11种挥发物中,有3种与CcOBP1结合特性较好的小分子物质,分别是γ-丁内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萘。【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CcOBP1与γ-丁内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萘结合特性较好,CcOBP1的功能可能与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趋避效应相关,该结果初步探明了白蛾周氏啮小蜂OBP1的功能,可为白蛾周氏啮小蜂嗅觉分子机制的研究积累数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秀琳,苏丽,陈丽慧,李怡萍,仵均祥[5](2018)在《梨小食心虫Minus-C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克隆、表达谱及结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克隆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的Minus-C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并测定其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重组蛋白对气味配体的结合能力,推测其嗅觉生理功能。【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雌虫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T-PCR克隆MinusC OBP基因的完整编码区;qPCR测定该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翅]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和纯度;运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蛋白与35种气味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成功克隆了梨小食心虫的一个Minus-C OBP基因,命名为GmolOBP14(GenBank登录号:MF066361)。GmolOBP14开放阅读框长411 bp,编码136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GmolOBP14在雌雄成虫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雄成虫翅和雌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同性别的其他组织。重组蛋白GmolOBP14与气味配体的结合谱较窄,仅能与16种配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结合活性,其中与梨酯和十二醛的结合能力较强,解离常数Ki分别为6.92和12.74μmol/L;与癸醛、十四醛、顺-3-己烯-1-醇、苯甲醇和己酸丁酯有中等程度的结合活性,Ki分别为25.54,20.61,24.35,23.44和23.33μmol/L;GmolOBP14对性信息素组分没有结合活性,提示该蛋白不参与对性信息素的感受和识别。【结论】根据GmolOBP14基因的组织表达特点及其重组蛋白的结合特性,推测GmolOBP14除具有选择性结合和运输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作用外,还参与与嗅觉无关的生理过程。(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亚伟[6](2018)在《枣实蝇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及其信息素的鉴定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气味分子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功能以及嗅觉作用机制,通过头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获得枣实蝇嗅觉蛋白(olfactory protein);运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收集并鉴定枣实蝇成虫及其寄主挥发物;结合触角电生理EAG反应,筛选出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挥发物;克隆表达及纯化气味分子结合蛋白OBP,完成了该蛋白与EAG反应活性挥发物结合亲和性研究;同源建模获得了枣实蝇OBP3分子模型。主要结果如下:通过对枣实蝇成虫头部转录组测序及序列拼装,共得到64662个unigenes,总长度为57187525 bp,平均长度约884 bp;其中有29298个unigenes(约占总unigenes的45%)能够被注释到不同的GO分类中,包括10382个unigenes注释到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 一项中,9516个unigenes注释到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s 一项中,9400个unigenes注释到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s一项中。首次从枣实蝇头部中鉴定并注释了 15个OR基因片段和22个GR基因片段,2个SNMP基因,2 个 CSP 基因;鉴定并注释了 6 个 OBP,其中 CvesOBP1、CvesOBP3、CvesOBP4、CvesOBP6属于“Classic”家族,CvesOBP2 和 CvesOBP5 属于“Minus-C”家族成员。运用SPME收集和GC-MS鉴定挥发物的方法,首次从枣实蝇雄性成虫中收集并鉴定出一种挥发物壬醛nonanal,该化合物能激起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触角EAG反应。从枣实蝇寄主枣果中收集并鉴定出5种挥发物,分别为花柏烯Chamigrene、石竹烯Caryophyllene、坎烯Camphene、乙酸叶醇酯(Z)-3-Hexen-1-ol acetate和罗勒烯Ocimene,这5种寄主挥发物也能够引起雄性和雌性成虫触角EAG反应。此外,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ta的两种信息素物质乙酸香叶酯geranyl acetate和法呢烯α-famesene也能够同时引起枣实蝇雄性和雌性成虫触角EAG响应。林间诱捕效果表明,枣实蝇6种信息素物质诱捕效果好于黄板,其中壬醛引诱效果最佳。半定量PCR分析表明,枣实蝇6个OBP基因在头、胸、腹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vesOBP1、CvesOBP2在翅中有表达,但表达量相对较低;CvesOBP1、CvesOBP5、CvesOBP6在足中也有表达。表达并纯化了 6个枣实蝇OBP蛋白,其中2个OBP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OBP蛋白与EAG反应活性挥发物之间的结合特性,其中CvesOBP5和6表现出对低分子量化合物较强的结合亲和性,CvesOBP2能够结合(Z)-3-hexenhexen-1-ol acetate,CvesOBP1和4表现出对caryophyllene和chamigrene的结合能力,CvesOBP3对a-famesene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geranyl有结合亲和性。在枣实蝇OBP蛋白高级结构研究中只有CvesOBP3找到与之匹配度高的模板,能够建立叁维模型。对模型评估发现,仅有5个氨基酸构象不合理,第66苯丙氨酸对构象稳定性影响最大。OBP3叁维结构显示,存在6个a螺旋,结构非常紧凑,并且形成了结合囊腔,亲水性氨基酸残基位于囊腔外,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位于囊腔内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吴健,张贺贺,杨燕川,陈湜,杨建全[7](2018)在《一种桔小实蝇Minus-C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克隆和结合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嗅觉识别中的作用,并明确其与寄主挥发物的结合特性,本研究克隆了一个"Minus-C"OBP基因Bdor OBP1a。BdorOBP1a基因长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其N端含有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去信号肽氨基酸序列中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Bdor OBP1a与21种寄主挥发物进行结合特征的测定,结果表明Bdor OBP1a可以与15种寄主挥发物结合,其中结合能力最强的是β-紫罗兰酮和苯甲醛,解离常数分别为31.1、31.8μmol/L。行为反应表明桔小实蝇对β-紫罗兰酮,乙酸异戊酯,苯甲醛和己酸乙酯都具有趋性。由此推断,Bdor OBP1a具有选择性识别和结合各种配基的特性,并在桔小实蝇对寄主植物气味的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喻广强[8](2016)在《昆虫花绒寄甲气味结合蛋白DhelOBP21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嗅觉系统能够感知外界环境中瞬息万变的气味信号,对于生命体的觅食、求偶、避险、繁殖和警戒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在气味的识别和结合过程中,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首先探测、结合、区分并转运气味小分子,然后呈递至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等下游蛋白并最终产生嗅觉。因此研究气味结合蛋白和常见气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理解气味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花绒寄甲气味结合蛋白DhelOBP21进行了同源模建,获得了其叁维结构。发现它符合Minus-C类OBPs的特征: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并形成2个二硫键用于稳定蛋白的叁维结构;结合腔相对疏水,利于结合疏水性气味小分子。其后的分子对接则初步获得了蛋白DhelOBP21与18个小分子的结合构象,用于后续的动力学模拟。随后的常规动力学和恒定pH动力学模拟则首次观测到了气味结合蛋白的N端在无规卷曲和Alpha螺旋之间的转变,我们据此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设:对于MinusC类的OBP,它们的构象同时受环境pH和小分子的调节。当pH由酸性增高到中性时,蛋白的远离结合腔并且为无规卷曲的N端逐渐向结合腔靠近,并转变成规则的Alpha螺旋,利于小分子的结合和转运;而当pH由中性降低为酸性时,蛋白的N端由Alpha螺旋逐渐解旋为无规卷曲并逐渐远离结合腔,利于小分子的释放。此外,蛋白结合腔内部的部分氨基酸残基对18个小分子(17个常见挥发物和荧光探针1NPN)的结合活性都很高,它们为“基础性氨基酸”,可能决定蛋白结合小分子的杂泛性;而另外一些氨基酸残基对于18个小分子的结合活性各不相同,它们为“选择性氨基酸”,可能决定了蛋白结合小分子的选择性。本研究对Minus-C类的气味结合蛋白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设,并从蛋白的角度解释了气味结合蛋白结合小分子的杂泛性和选择性的原因,为昆虫的气味识别和宿主定位等难题提供了新的洞察和理解。(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田振[9](2016)在《苹果蠹蛾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研究及活性气味分子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蠹蛾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果树害虫,每年都会对水果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关于利用气味分子来调节苹果蠹蛾的行为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目前虽然也有诸多研究,但都收效甚微,只发现了寥寥数种对苹果蠹蛾有诱集效果的气味分子,已经商品化的仅有苹果蠹蛾性信息素Codlemone一种。传统的气味分子筛选手段主要依赖于昆虫对气味分子的行为反应,不仅费时费力,还严重制约了气味分子的筛选范围。参照新药研发的策略,有学者提出了“Reverse Chemical Ecology”的概念,主要是以气味分子与嗅觉相关蛋白的亲和度来筛选对昆虫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气味分子。这一概念的核心是气味分子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该部分可通过分子模拟来实现,主要手段是基于嗅觉相关蛋白结构模型的气味分子高通量筛。这一方法能加快气味分子的筛选过程,大批量的筛选出对苹果蠹蛾有生理活性的气味分子。在昆虫的嗅觉相关蛋白中,气味结合蛋白(OBPs,Odorant Binding Proteins)是研究最透彻的,适合用于气味分子的筛选。本研究基于“Reverse Chemical Ecology”的理念,在分析苹果蠹蛾2种信息素结合蛋白CpomPBP1(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 1)和CpomPBP2(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 2)的生化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模拟,建立了有效筛选气味分子的新方法,并对这2种苹果蠹蛾信息素结合蛋白与气味分子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及关键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苹果蠹蛾CpomPBP2的功能及其与气味分子的结合模式研究构建了一个由31种备选化合物组成的气味分子集合,主要包括苹果蠹蛾性腺提取物以及寄主植物苹果和梨的挥发物。基于虚拟筛选和结合实验,建立了一种可以快速筛选气味分子的方法,虚拟筛选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为了更好的指导气味分子筛选,我们还对CpomPBP2与气味分子之间的结合模式及结合自由能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参与CpomPBP2与气味分子互作过程的氨基酸,并通过丙氨酸突变扫描技术进行了验证。此外,结合模式和结合自由能分析结果还显示,氢键和疏水作用是CpomPBP2与气味分子的关键相互作用。能对这两种作用方式造成干扰的因素如能形成氢键的官能团以及气味分子碳链的长短等,均会影响CpomPBP2与气味分子的亲和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对CpomPBP2 C-端的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pH条件下CpomPBP2和TPBP2(去掉C-端的CpomPBP2)与气味分子的结合能力可发现,C-端不仅在低pH条件下阻碍CpomPBP2与气味分子的结合,还影响气味分子的上载过程(uploading process)。2.苹果蠹蛾CpomPBP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采用简并PCR和RACE相结合的手段,克隆得到了CpomPBP1的ORF序列,对其进行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可发现该蛋白具有昆虫OBPs的典型特征。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触角免疫荧光检测等技术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对CpomPBP1的组织分布进行了描述,发现CpomPBP1属于触角特异性蛋白。使用重组CpomPBP1进行竞争结合实验,发现了3种可与CpomPBP1结合的气味分子,且这3种气味分子均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也体现了昆虫嗅觉系统的特异性。对CpomPBP1的C-端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可发现,C-端去除后得到的TPBP1,其结合能力虽然没变化,与气味分子的结合却变得对pH不敏感,表明C-端在低pH条件下会阻碍气味分子与蛋白的结合。综合内源荧光检测的结果可以推测,pH会引起CpomPBP1的构象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体现在C-端上。3.CpomPBP1与信息素Codlemone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研究采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构建了CpomPBP1以及CpomPBP1/Codlemone复合物的叁维结构图,并通过分子动力学以及结合自由能计算对该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描述。通过对结合自由能能量分项的分析确认了Codlemone结合CpomPBP1的主要能量驱动力为范德瓦斯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而Codlemone的-OH与Trp37形成的氢键作用是稳定CpomPBP1/Codlemone复合物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对各氨基酸残基的总能量贡献和侧链能量贡献进行分解,最终选取了侧链能量贡献大于0.5kcal/mol的Phe12、Phe36、Trp37、Ile52、Ile94和Phe118等6个残基位点进行丙氨酸突变扫描和生物学定点突变,最终确认了Phe12和Trp37为CpomPBP1结合Codlemone的关键位点。(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汪宇,孙浩,朱家颖,赵宁,杨斌[10](2015)在《云南切梢小蠹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对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参与其嗅觉识别过程的机理,基于气味结合蛋白、绿叶挥发性物质的叁维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云南切梢小蠹OBP与3个绿叶挥发性物质可能的结合方式和结合能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E)-2-己烯醇较其他2个小分子而言更容易与云南切梢小蠹OBP结合,形成稳定的氢键。(E)-2-己烯醇与Tyun OBP2结合能最低,更容易与Tyun OBP2结合,Tyun OBP2与小分子物质的结合,可能通过占有该蛋白与寄主气味结合的空间或者通过改变Tyun OBP2叁维结构,导致Tyun OBP2难以识别寄主松树散发的气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克隆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气味结合蛋白56h(odorant binding protein 56h,OBP56h)基因,诱导表达斑翅果蝇OBP56h重组蛋白(DsuzOBP56h),研究其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方法】通过RT-PCR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斑翅果蝇OBP56h ORF全长,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相似度高的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以NdeⅠ和XhoⅠ为酶切位点,将OBP56h连入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扩大培养阳性菌株,并用IPTG诱导表达DsuzOBP56h重组蛋白。收集菌液,通过超声波破碎细胞得到蛋白,利用Ni-NTA柱纯化蛋白,进行Tris-HCl透析,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用50 mmol·L~(-1) Tris-HCl(pH 7.4)稀释至终浓度2μmol·L~(-1),配基用色谱级甲醇稀释至终浓度1 mmol·L~(-1),以4,4′-二苯胺基-1,1′-联萘-5,5′-二磺酸二钾盐(4,4′-dianilino-1,1′-binaphthyl-5,5′-disulfonicacid dipotassium salt,bis-ANS)荧光探针为报告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检测DsuzOBP56h蛋白与18种候选小分子化合物配基的结合特性。【结果】克隆获得了斑翅果蝇OBP56h的ORF全长,共405 bp,N-端含有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符合OBP的典型特征,与其同属的黑腹果蝇OBP56h进化关系最近。成功连入pET-30a(+)表达载体,在1 mmol·L~(-1) IPTG、28℃条件下诱导DsuzOBP56h蛋白表达,并过柱纯化得到目的蛋白。荧光光谱试验显示,荧光探针bis-ANS与DsuzOBP56h的解离常数为0.9568μmol·L~(-1),适合作为本试验中竞争性荧光结合试验的报告子;进一步的荧光竞争结合试验表明,在18种候选配基中,苦味物质盐酸小蘖碱和香豆素与DsuzOBP56h的结合亲和性较强,解离常数分别为12.16和17.93μmol·L~(-1),柚皮素与DsuzOBP56h的解离常数为25.32μmol·L~(-1),草莓叶片产生的一种对斑翅果蝇具有吸引作用的挥发性气味物质β-环柠檬醛也能与DsuzOBP56h结合,其解离常数为31.37μmol·L~(-1)。【结论】斑翅果蝇气味结合蛋白OBP56h能与测试的多种植物苦味物质和挥发性气味物质结合,表明DsuzOBP56h很有可能参与斑翅果蝇对食物味觉和嗅觉的识别行为,研究结果可为理解斑翅果蝇的取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展斑翅果蝇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郭冰,郝恩华,王菁桢,陆鹏飞,乔海莉.入侵害虫松树蜂气味结合蛋白与其相关信息化学物质的分子对接[J].植物保护学报.2019
[2].李都,牛长缨,李峰奇,罗晨.斑翅果蝇气味结合蛋白OBP56h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赵新民,李滔滔,彭晓赟,刘石泉.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同源建模及与乙酸-顺-3-己烯酯的分子对接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9
[4].相伟芳,李敏,林艳平,王静,张新玥.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OBP1与寄主挥发物的分子对接研究[J].生物安全学报.2018
[5].陈秀琳,苏丽,陈丽慧,李怡萍,仵均祥.梨小食心虫Minus-C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克隆、表达谱及结合特性分析[J].昆虫学报.2018
[6].李亚伟.枣实蝇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及其信息素的鉴定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7].吴健,张贺贺,杨燕川,陈湜,杨建全.一种桔小实蝇Minus-C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克隆和结合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
[8].喻广强.昆虫花绒寄甲气味结合蛋白DhelOBP21的分子模拟[D].华中农业大学.2016
[9].田振.苹果蠹蛾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研究及活性气味分子的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0].汪宇,孙浩,朱家颖,赵宁,杨斌.云南切梢小蠹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对接[J].江苏农业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