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对策

政府应对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对策

朱小蓉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四川成都610021)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32-03

摘要: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并危及到高校的安全,也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高校规模发展过快与政府投资过少,只有举政府之力、社会之力,才能应对和化解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

关键词:政府;高校;债务危机;分担责任

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并威胁到了高校的安全。高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高校当前不断恶化、升级的财务状况仅有关注与讨论是十分危险的,高校自身维持日常运转都举步维艰,化解当前的债务危机只能靠政府适时介入,履行投资主体的责任,政府再不作为或者在慢作为,债务危机严重的高校破产指日可待,中国高等教育也将坠入灾难的深渊。

一、高校当前不断恶化的债务状况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即喜也忧。喜的是从1949年到1998年半个世纪中,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有6%,高校不仅数量少,发展速度慢,在校学生规模小,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与发达国家差距大。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仅用了8年时间,使高校在校学生规模从1998年的340万增加到2006年的2100万,使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也从6%上升到21%,学生规模增长了6.17倍,居世界高等教育第一位,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比,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了60年,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了68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仅用了8年,就跃居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榜首,不可谓不喜。

中国高等教育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以高校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换来和苦苦支撑这片蓝天,高校规模急剧扩大与高校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近几年来高校向各大商业贷款和拖欠各方债务勉强维持高等教育发展态势。高等教育目前的债务是高校在替政府扮演投资者角色所欠下的,如果没有高校替政府向各方融资,高校二千多万人的学生规模如何实施教学与科研?据有关研究成果显示:中国高校当前的银行贷款规模约2000亿元,还有挪用、挤占、透支各项专项费用,欠各方债务等财务“黑洞”保守估算也达2000亿元。因此有学者认为高校当前的债务高达4000亿元。有的高校当前仅银行贷款就达30亿元,每天仅银行利息就需30万元,贷款较少的高校也有1亿元。高校校长感到最头痛的还不是银行贷款,而是各路供货单位、开发建设单位天天上门问债,向教职工借款到期应还本付息是无帐可奈,每天日常运转经费几万至几十万无钱可支,改善办学条件急需要的资金无法到位,甚至连支付教职员工每月的工资都无法确保,有的高校的债务已经到了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倒闭的边缘。高校当前这种十分恶化的财务状况,仅观望甚至批判都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有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高校的历史、高校的未来,只有高举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旗帜,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投资体制改革,才能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解决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才能真正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繁荣发展。

二、高校当前债务危机凸显的原因探析

高校当前巨额债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表明: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不是某校决策失误导致,而应当深刻反思高校教育发展政策、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宏观问题。只着眼于微观责难高校投资失当是不公正的。

(一)高校发展规模过快与实施办学水平评估是高校当前债务危机凸现的基本原因。

1998年前,中国高等教育在精英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小,在校学生保维持在200—300万人,发展速度慢,控制在5%以内,对高校办学条件又没有量化指标要求,高校几乎都没有欠债,更没有债务风险。从1999年至2006年,高校学生增长速度年均保持在27.3%,学生规模从340万猛增到2100万,净增学生规模达1760万人。教育部在实施高校扩招过程中,又颁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对高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诸多量化考核指标,对办学条件不达标者予以“黄牌”、“红牌”警示,甚至取消办学资格。高校为应对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和迎接评估达标需求,千方百计尽自身之力融资,并在无奈之下向各方欠债来改善办学条件。据有关研究成果显示:从1999年至2004年,全国高校新建学生公寓7200万㎡,新建学生食堂1200万㎡,是建国前50年建设面积总和的三倍。还有研究成果显示:全国普通高校近几年校舍总面积平均年增长率达33.9%,占地面积平均年增长率达34%,高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55%,全国高校近几年为投入建设与发展资金达5000亿元。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高校当前的巨额债务主要是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之需,而这些办学条件本应属于国家财政拨款建设,国家在近几年实施高校扩招过程中,虽然对高校财政拨款总数有所增加,但与扩招速度相比,增幅太小,数额太少。近几年高校为满足办学之需,总投入近5000亿元,而同期国家财政只投入了500亿元,其它投入都是高校贷款、欠款,收取学费解决的。因此,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的基本原因不能不说与扩招评估有直接关系,反过来说,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教育部实施的评估的量化要求,是高校当前债务危机凸显的基本原因。

(二)政府投资不足是高校当前债务危机凸显的根本原因。

公立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在《高等教育法》中已有明文规定,都是政府,而高校则是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高校学生的学费标准由国家物价部门核定,是严格规定的“高压线”,学生的学费收入只够高校办学成本的三分之一,按此逻辑,高校办学支出的其余三分之二应由国家根据完成招生计划匹配。但近几年办学实践表明,政府并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投资责任,使得普通高校不得不向各方举债办学。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鄔大光认为:“高校贷款主要是用于基本建设,正是经过几年大规模建设,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有5000亿元,是财政拨款不足背景下高校替政府向银行的一种求助,高校成了政府借款的替身。高校贷款实际上是我国高校扩招的总体背景下,面对财政投入不足以及还历史欠账,高校不得不采纳的一种‘无奈选择’,高校只能把融资渠道从政府转向银行,来作为高校的一种融资手段。”鄔教授还例举财政对高校投入的数据预以说明:自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近几倍,财政预算增加不到2倍,按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条件,财政拨款应增加5800亿元,但政府投入不到2000亿元,缺口近4000亿元。鄔教授的观点十分鲜明,例举高校的投入与政府拨款的数据足以说明政府对高校投入不足是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凸显的根本原因,或者说高校实施扩招,政府没有尽到办学主体的义务,更没有履行好投资者的责任。

三、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严重性、普遍性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破产”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高校当前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令国人堪忧,令世界注目。

(一)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建设水平。

高校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脊梁,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最核心的基地。而高校当前严重的债务危机怎能担当如此重任,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建设水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教授2007年1月在政协甘肃省九届五次会议上疾呼:“由于投入不足与教育规模的加剧扩大,我省高校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成为高校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完全保证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并强调:“如果高校因为债务压力不能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那么因此而引发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当前高校无力偿还贷款时,可能会压缩正常的教学及科研经费,甚至取消一些正常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也可能会压缩一些学术交流活动的开支,导致教育资源的不足。”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人才,通过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大学建设的水平。来自高校的管理者说因为债务恶化取消、减少教学与科研的正常活动,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必将越来越“水”,中国高等教育必将走向规模繁荣与质量缩水的恶性循环的深渊。

(二)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加剧必然危及到大学的安全。

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不但没有遏制,反而随着还款付息高峰与接受教育部评估高峰期的到来使债务危机更加凸显。商业银行诉讼高校,各路债权人问债高校,评估压力直逼高校,日常运转经费尤其是教职工每月工资更是逼得高校财务处长喘不过气来,有的高校甚至动员校内中层干部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再转借学校用以发放工资。高校当前这种八方问债,四面“楚歌”的局面到底能维持多久?债权人对高校欠债的容忍程度到底有多大?高校教育资源与债权人执行抵押高校应怎么办?教职工在危机中观望,恐惧还能维持多久?学校因资不抵债破产谁来收拾残局?学校教职工因学校欠债不还或工资到期不发而罢教应当如何处理?高校学生因学校教育教学严重“缩水”,破产倒闭而罢课、罢学、游行示威等问题由谁来承担责任?这些困难、问题、矛盾不及时处理引发学校动荡与不安全,责任应追究谁?高校当前的破产问题考察政府是否大作为、小作为、甚至不作为、乱作为必须要去面对的现实问题,能否交出满意的答卷对历史与未来负责也考验着执政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四、政府应对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对策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政府举得最高的理论旗帜和既定的建设目标。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已经不是高校自身能消除危机,只有政府着手全局,着眼未来,才能遏制危机,消除债务危机于发端之中。

(一)全面调研学校当前的债务危机状况。

当前讨论高校债务的文章虽多,但仅仅只是个人观点,其权威性、可靠性、科学性还有许多质疑。国家应组织相关部门,全面调研高校当前债务结构、债务数量、债务来源等基本状况仔细调研,既要弄清高校教育资源的家底,又要搞准高校当前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矛盾。只有先弄清问题,才能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学校当前的债务危机的普遍性与严重性,说明高等教育体制性弊端存在严重问题,说明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的制度设计、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不匹配、不适应,说明计划经济理念与管理体制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先导,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宏观调控功能,积极强化地方政府对所属学校应承担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责任与义务,积极鼓励全社会捐资助学热情,积极培育高校自身发展的融资功能,积极倡导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积极建立和完善保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倡导依法办学与依法治校,只有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化解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才能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真正繁荣。

(三)全力化解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对策思考。

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越来越严峻,消极观望,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只有主动应对,高等教育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才能降到最低程度。政府应审时度势,适时介入,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1.建立高校中长期信贷制度,缓解高校当前还本付息矛盾

高校是人才培养非营利教育机构,但生产的虽然是准公共产品,但并不能为高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且其投资成本又高,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效益。高校与企业完全不同,企业追求利润,回报周期短。因此,高校贷款有其特殊性,金融机构应根据高校的特殊性,建立5年期、10年期、20年期等不同的高校专门信贷制度,即可缓解高校当前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又能利用其缓冲时间,切实研究完善有利于高校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

2.建立高校建设专项贷款利率,降低高校办学成本

高校是国家规定的基础性公益教育机构,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等属性,国家应根据高校这一特殊性,制定低于企业的低息贷款专门利率,可有效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有助于高校化解当前的债务矛盾。

3.建立高校特困发展基金,扶持特困高校度过难关

高校贷款虽然具有普遍性,但贷款额度大小不同,债务危机程度不同,融资能力也不相同。211工程高校,985高校是“国”字号有“太子系”之称,国家对其投资政策有诸多倾斜,困难相对较小。地方省属重点高校,既是老牌大学,又是地方政府“嫡系”,也享有地方政府的诸多关照,困难也不是很大。当前困难最大,矛盾最为突出的是一部分新建高校,又不具有地域优势和办学特色优势的地方高校,基础差,底子薄,又得不到地方政府特别关照,债务危机深重。因此,国家设立特困发展基金,可酌情救助当前最为困难的高校,帮助度过难关是极为有益的。

4.降低高校建立教育基金会的门槛,增强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

教育基金会是发达国家高校筹措办学经费的重要渠道,美国的一些高校中的教育基金会能为学校筹措10%—20%不等的办学经费。中国高校虽然也可以设立教育基金会,但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校设立教育基金会的准入条件太多,门槛又太高,又没有指导高校教育基金会规范、健康发展的相关制度。因此,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规范高校建立教育基金会的相关措施,放宽其准入条件,增强高校自身的融资功能是十分有益的。

5.政府出台化解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方案

高校当前的巨额欠款债务仅靠高校是根本无力解决的,观望只能对高等教育造成更大的损失,也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早解决早主动,早松绑早发展。高校的巨额债务实际上是政府对高校的历史欠账,是政府没有履行好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的职责,是没有把建设和发展高校的制度设计好,改革好,建设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政府买单是理所应当。但由哪一级政府买单都有困难,实施分级承担较为公平。可实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欠债高校三方按60%、30%、10%分担债务是合法合理又合情。中央政府之所以承担大部分,是因为中央早在199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批准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CNP/GDP的比例达到4%的方案。但15年过去了,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然是时增时降,但始终也没有达到4%的比例。[8]这是全国高校欠账最根本的原因。中央政府分担60%的债务既是弥补历史欠账,又是兑现承诺,落实重视人才兴国战略的最好明证。地方政府之所以要承担30%,地方政府所在高校,从招收生源,学生就业,学生消费等诸多问题都为地方作了贡献,地方是最大的收益者,地方理所应当承担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对高校的评估,有很大部分指标尤其是办学条件的量化指标应当是对地方政府的评估,应当把办学条件合格与不合格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是否重视教育的标准来考评干部。在近几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高校办学条件的投入虽有,但投入量过小,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在高校购置土地过程中反而抬高价格,没有把高校建设与发展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重要部分予以倾斜,弄得一些高校与地方政府矛盾较大。因此地方政府分担高校债务30%是完全应该的。剩下的10%的债务由高校自己承担即合情又合理。高校也有能力承受,债务危机也能及时有效化解。

高校当前债务危机表明:计划经济的思维观念和管理模式已经严重背离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思想和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敲响了计划经济在高校最后堡垒的丧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不能只说,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更需要投入,尤其是对高校实施评估,只强调考量高校的责任和义务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要明确政府和高校责任和义务,尤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当前面临破产,不仅是高校生死存亡,更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兴衰荣辱、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大事。各级政府不能漠然视之,社会不能以冷嘲热讽的态度待之,高校的兴衰是国家之事,人民之事。只有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妥善处理高校当前的债务危机,才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既要看到高校当前债务危机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的严重性、危害性,又要正确认识和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与繁荣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既要客观分析高校当前债务危机普遍性的原因,又要研究、制定解决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可行性对策。只有抓好高等教育的制度和体制最顶层的设计与改革,才能逐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的市场化、法制化、制度化,只有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中国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善发,王礼彬《高校贷款现状及其科学融资探析》,《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23卷1期。

[2]陈学飞主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理论集》上册P59-61,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4年版。

[3]特稿《中国高校贷款规模愈4000亿之隐患凸现》,《陕西教育》2007年第4期。

[4]杨崇龙《我国高校扩展政策的提出和终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5]邬大光《高校贷款的理性思考和解决方略》,《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6]张韦韦《大学贷款潜在威胁加剧》,《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0期。

[7]李士伟《4%,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朱小蓉,女,1967年9月—,山西新绛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  ;  ;  

政府应对高校当前债务危机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