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场论文_郑庆宇,车凯,云昆,焦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浓度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污染物,采空区,数值,预热器,自然,正压。

浓度场论文文献综述

郑庆宇,车凯,云昆,焦阳[1](2019)在《SCR烟气脱硝系统NO浓度场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燃料种类、炉膛结构、受热面布置、过量空气量、炉膛气流分布等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控制好喷氨均匀性及氨加入量是保证出口NO浓度场均匀性、脱除率及逃逸氨的关键所在。以某发电厂660MW机组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种控制氨逃逸的优化调整方法,主要根据脱硝系统入、出口NO浓度分布情况调整喷氨系统,以使喷氨分布均匀。优化调整后脱硝系统出口NO浓度场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出口NO浓度偏差值降低,供氨量和出口氨逃逸平均浓度显着下降。该方法能有效改善脱硝系统出口NO浓度分布,降低喷氨量和氨逃逸浓度。减小SCR脱硝工艺对空气预热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保证NO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本文来源于《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王国磊,张秀娟,田贯叁[2](2019)在《室内LPG泄漏后浓度场变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比重大于空气的液化石油气(LPG),本文利用顶部开有通风口的小室对LPG在室内泄漏后的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得出了LPG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泄漏后的浓度场分布规律,表明LPG泄漏后的浓度场分布具有重气扩散效应,而且泄漏很短的时间房间内即可到达爆炸极限,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室内可燃气体危险事故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张杉,秦跃平,刘伟,高鹏[3](2019)在《采空区流场及氧浓度场模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空区自然发火是多场耦合作用的复杂过程,研究流场及氧浓度场模型是进行采空区高温预测预报的前提。首先建立了动坐标下流场及氧浓度场的数学模型,然后研究了模型的无因次形式,并定义了无因次压力、无因次速度、无因次氧扩散系数、无因次耗氧速度系数等无因次准则。通过分析可得,遗煤厚度是采空区氧浓度场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遗煤厚度下氧浓度场的分布图,进而得出随着遗煤厚度减小氧气在采空区的分布更广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凯霖[4](2019)在《明槽交汇区水动力特性与污染物浓度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河流、人工河道以及城市给水排水管路中普遍存在着支流汇入主干道。由于两股水流交汇后会在交汇处附近产生顶托效成,从而改变下有原有的水流结构。研究交汇区的水力特性以及污染物浓度场有利于港口的航道工程建设及解决环境工程中污染物排放所涉及的问题。本研究采川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明槽交汇区实验详细分析了交汇角、汇流比和宽深比的变化对交汇区水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分析了交汇角、汇流比、宽深比和支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交汇区污染物横向扩散程度、纵向扩散程度、污染物衰减系数等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项研究成果:(1)在交汇口前段有明显的顶的顶托现象,影响着干支流文汇区水位。水位最低区域主要出现在交汇口下游段,高水位区域出现在交汇区上游段,与汇流比、交汇角以及宽深比的改变没有太大关联,就交汇区整体而言,交汇口上游段水深明显深于交汇口下游段。沿着主槽水流方向的纵向速度u始终最大,水深方向的垂向速度w一直在0cm、s附近波动。(2)污染物的混合主要发生在混合层中两股合流的界面上。混合层的位置与剪切流有关,其形态呈凸面状,顶点的位置大约在z/h=0.6附近。当支流刚汇入主流时,混,合层的位置史加靠近交靠近交汇口,且宽度较小。随着两股水流来断交融,混合层逐渐向远离交汇口一侧移动,并且混合层的宽度也变大,但当污染水与纯净水混合接近均匀时,混合层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交汇区域内的污染物扩散在叁维方向上都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3)交汇区不同断面的时均流速随汇随汇流比的减小而受到顶托效应的影响而变大。交汇口区域各断面垂线的时均流速汇流比的减小而减小越小,越靠近交汇口的区域受到的汇流比的影响越大。随着汇流比的减小,分离区的面积会增加,会逐渐迥远离交汇口一侧移动。汇流比较小时,主槽上断面时均流速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理论经验公式,汇流比的增加会加剧污染物在交汇口的散趋势。对比不同汇流比下同一平面的Dev(x),发现随着汇流比的增加,所有平面的Dev(x)越来越小,不层平面的下降趋势大于底层平面,汇流比越大,靠近交汇口的Dev(x)越小,且交汇口处的Dev(x)降低趋势越明显。(4)交汇角的改变对交汇区下游不同断面的流速分布影响较大,交汇角较小时,在靠近交汇口处有较少的断面位于分离区内,随着远离交汇口,越来越多的断面位于分离区内。交汇角越大,在靠近交汇口出形成的分离区面积大于远离交汇口出的面积。交汇角较小时,支槽水流对于主槽水流沿着y轴方向动量输入较少,导致交汇区水流偏向y轴方向的程度较小,使得交汇区产生的分离区区域较小。交汇角越小,污染带横向宽度较小,污染物纵向扩散距离越长,在交汇区出现的污染带越长,出现混合均匀的位置越远离交汇口。(5)随着宽深比的增大,分离区的区域面积没有明显变化,交汇口下游的断面时均流速分布特征大致上还是明槽水流的分布形态。在靠近交汇口处,宽深比越小,污染物浓度值的锐减趋势越平缓;而相反的,远离交汇口处时,宽深比越大,污染物浓度值的锐减趋势越平缓。低浓度的支槽来水汇入到主槽后扩散的速率小于高浓度的支槽来水汇入主槽的扩散速率,但随着x'的增加,相比于高浓度污染物,低浓度污染物扩散的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陈凯霖,冯民权,张涛,滕素芬[5](2019)在《明槽交汇区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槽交汇水流存在于很多水力系统中,交汇区水流结构十分复杂,对干、支流交汇浓度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能突破空间单点流速测量局限的PIV技术,观测在不同交汇角及污染物浓度等条件下非对称型交汇明槽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分析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支槽来水刚汇入主槽水体时,交汇区的表层污染物的扩散较其他水平面更为均匀,但随着两种水体不断混合,其他水平面的污染物比表层污染物混合得更加均匀。交汇角越小,使得支流中污染物进入主流后在交汇口下游支流侧形成较长的污染带;相反交汇角越大,形成的污染带在横向偏移上越突出;污染物浓度越大也会使得污染带变长。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混合层的位置及宽度影响较大。PIV技术能良好地观测交汇区污染物扩散规律,可应用于明槽交汇区的浓度场试验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朝阳,陈鸿伟,程凯,王广涛,刘啸东[6](2019)在《双变截面SCR脱硝系统速度场及浓度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电厂1 000 MW塔式锅炉SCR脱硝系统首层催化剂速度场和浓度场相对标准偏差系数较大的问题,建立了其SCR脱硝系统的叁维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系统双变截面烟道处导流板的布置方式对流场的影响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导流板方案下的结果,对其烟道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了最佳的导流板布置方式,确定了喷氨格栅的合理尺寸。结果表明:通过分区喷氨的方式将首层催化剂的氨气浓度相对标准偏差系数降至2.32%,保证了催化剂各孔道反应物的均等分布,提高了脱硝效率。(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一力[7](2019)在《“Y+高抽巷”工作面采空区瓦斯与氧气浓度场分布规律及其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Y+高抽巷”的通风方式以其优越的瓦斯治理效果逐渐被广泛应用。Y型通风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与降低回风流瓦斯浓度有显着效果。高抽巷抽采降低采空区向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避免瓦斯超限。但“Y+高抽巷”型通风带来更为复杂的采空区漏风,增加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险性,且采空区若存在高浓度瓦斯,则有可能发生遗煤自燃引爆瓦斯的复合灾害。上述采空区灾害需要有适宜浓度范围的气体环境,因此研究“Y+高抽巷”通风系统工作面采空区内气体浓度分布规律,并对影响气体分布规律的通风和抽采参数进行优化对煤矿安全开采十分重要。在现采空区铺设束管,监测工作面推移过程中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利用气相色谱仪测量各组分气体浓度,得出随工作面推进采空区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通过插值分析定量的划分出“Y+高抽巷”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叁带和遗煤自燃引爆瓦斯复合灾害危险区域范围。根据相似理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缩小搭建采空区叁维流场实验台。利用流场实验台模拟现场“Y+高抽巷”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流场,研究高抽巷不同布置空间位置与抽采负压下采空区瓦斯浓度与流场压力分布规律。研究高抽巷不同布置、抽采参数对采空区多孔介质中瓦斯浓度与流场的影响,确定“Y+高抽巷”通风条件下能够减小漏风、高效抽采采空区瓦斯的高抽巷布置的合理层位。在有效治理瓦斯的同时降低采空区漏风强度,将高抽巷对采空区自燃发火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改变流场实验台高抽巷抽采负压,研究其对沿空留巷风量、高抽巷混量及瓦斯浓度的影响,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高抽巷的合理抽采参数。应用COMSOL数值模拟研究“Y+高抽巷”通风方式采空区气体浓度场,改变工作面风量得到相应采空区气体浓度场分布图。研究不同供风量对“Y+高抽巷”通风方式采空区氧气、瓦斯分布影响。随着风量增大,“自燃叁带”的氧化升温带边界向采空区深部发展且范围面积扩大;随着风量增大,邻近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显着降低,高浓度瓦斯向采空区深部转移。通过对采空区底板层位符合发生复合灾害条件的气体浓度场进行迭加,划分出遗煤引爆瓦斯复合灾害危险区域。得出复合灾害危险区域面积与风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确定防治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危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减小工作面风量。本文以高河煤矿W131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实测数据、运用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判定划分灾害危险区域。研究适应于“Y+高抽巷”综放工作面防治采空区灾害的合理风量与高抽巷空间布置位置,对工作面采空区灾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于喜伟,孟大伟,李琼[8](2019)在《正压型防爆电机吹扫过程多组分瞬态浓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台6.5 MW正压型防爆电机为例,首次将多组分流体理论应用于正压型防爆电机,采用了有限元法对电机的安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完成了"模拟爆炸环境瞬态仿真计算"和"吹扫瞬态仿真计算",得到了吹扫过程中爆炸性气体及清洁空气各组成成分的浓度变化云图,通过各部位的浓度云图能够得知电机内部是否存在吹扫死角,增强了安全性能。仿真结果经过防爆试验验证,计算数据满足精度要求。进一步优化了进气管道的布置方案,通过合理的调整进气管道开孔的位置、数量及大小提高了吹扫效率,节约了试验成本,同时也可以使电机快速启动,更好的服务工况。(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思琪,王瑜,陈宗琪[9](2019)在《基于CFD技术的典型印刷车间污染气体浓度场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某大型印刷厂车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CFD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车间气流组织以及印刷机挥发的污染气体运动轨迹进行研究。预测了车间内自然通风和安装集气罩强制通风工况下的速度场,分析了集气罩对厂房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自然通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染气体的运动,但是集气罩的负压抽吸作用可以极大地改善污染气体的散发情况。在实际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集气罩的吸收效率,可在集气罩周围加设喷嘴搭建气幕,包裹印刷机组,抑制污染气体的逃逸。该研究结果可为印刷车间污染物处理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傅璇,谢溆翔,欧阳翰朴,黄萍[10](2019)在《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烟气流场与浓度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十叁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火灾是地下综合管廊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本研究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利用理论研究和微缩尺寸模型等手段探究地下管廊火灾的燃烧特性与烟气流动特性,为地下管廊的安全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通过构建火灾实验平台、燃烧实验数据分析、计算机建模等方式,得出地下管廊电缆火灾中烟气流场和浓度场规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事前设计及事后处理方面的建议,在预防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探索火灾过程和灾后处理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浓度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比重大于空气的液化石油气(LPG),本文利用顶部开有通风口的小室对LPG在室内泄漏后的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得出了LPG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泄漏后的浓度场分布规律,表明LPG泄漏后的浓度场分布具有重气扩散效应,而且泄漏很短的时间房间内即可到达爆炸极限,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室内可燃气体危险事故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度场论文参考文献

[1].郑庆宇,车凯,云昆,焦阳.SCR烟气脱硝系统NO浓度场优化试验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9

[2].王国磊,张秀娟,田贯叁.室内LPG泄漏后浓度场变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低碳世界.2019

[3].张杉,秦跃平,刘伟,高鹏.采空区流场及氧浓度场模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工程.2019

[4].陈凯霖.明槽交汇区水动力特性与污染物浓度场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陈凯霖,冯民权,张涛,滕素芬.明槽交汇区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规律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9

[6].王朝阳,陈鸿伟,程凯,王广涛,刘啸东.双变截面SCR脱硝系统速度场及浓度场优化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9

[7].周一力.“Y+高抽巷”工作面采空区瓦斯与氧气浓度场分布规律及其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于喜伟,孟大伟,李琼.正压型防爆电机吹扫过程多组分瞬态浓度场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9].王思琪,王瑜,陈宗琪.基于CFD技术的典型印刷车间污染气体浓度场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

[10].傅璇,谢溆翔,欧阳翰朴,黄萍.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烟气流场与浓度场规律研究[J].轻工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位置A的1号钻场瓦斯抽采数据+I型通风方式下采场瓦斯叁维空间分...射频SiGeHBT纵向结构风速降至0.1m/s,甲烷爆炸前后气体~#...和IMVS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已安装叁维FBG温度场准分布式监测系...

标签:;  ;  ;  ;  ;  ;  ;  

浓度场论文_郑庆宇,车凯,云昆,焦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