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试验论文_徐佳素,周云仙,杨大干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耐量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糖耐量,葡萄糖,糖尿病,血红蛋白,葡萄,血脂,白蛋白。

糖耐量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佳素,周云仙,杨大干[1](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脂变化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OGTT时血脂的变化。方法 T2DM组78例,对照组33例。其中,T2DM组按OGTT试验方式分为葡萄糖组25例和馒头组53例;按用药情况分为未用药组26例、仅用降糖药组37例和降糖降脂药组15例;按空腹血脂分为血脂正常组36例和异常组42例。受试者于0、1、2、3h时分别进行静脉采血,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葡萄糖(GLU)、叁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在化学发光仪上检测胰岛素(INS)。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时间点间的变化采用ANOVA检验,各组指标间差异采用SNK检验。结果 T2DM组和对照组在OGTT期间的GLU和INS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T2DM组的峰值出现在餐后2h,对照组的峰值出现在餐后1h,而两组OGTT期间血脂指标(TG、TC、HDL-C、LDL-C、ApoA1和ApoB)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OGTT试验方式、用药情况、空腹血脂水平是否异常分组后,4个时间点各项血脂指标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GTT试验方式、用药情况、空腹血脂水平是否异常等对OGTT期间血脂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莫春梅[2](2019)在《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妊娠糖尿病血糖异常点数量与孕妇体质量增长及围生结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点数量以及孕妇在妊娠期的体质量增强速度,围生期分娩结局之间的关联。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1项、2项-3项异常者,以及接受产前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5例分别作为甲组、乙组、对照组,跟踪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统计其诊断前后体质量变化。结果甲组、对照组妊娠前BMI均显着低于乙组(P<0.05);甲组、对照组妊娠期体质量增长量均显着高于乙组(P<0.05);乙组巨大儿发生率显着高于甲组、对照组(P<0.05)。结论了解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有助于判断其孕妇体质量增长程度,推测围生结局。(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韩芳[3](2019)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尿微量白蛋白(MAU)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志物,是肾小球灌注和超滤的有效标志物。微量白蛋白尿当前是肾损伤和肾小球病变的敏感指标。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具有与过去假想的“正常范围”有相同的早期预警作用。既往研究中,已有大量研究来探讨HbAlc与MAU的关系,FPG及2hPG与MAU的关系,但是很少有研究比较HbAlc、OGTT两种糖尿病诊断方法与MAU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糖尿病诊断方法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糖尿病早期筛查与防治临床医学研究平台建设与基层推广科技惠民示范工程”(项目编号:2014kjhm0112),于2015/5-2017/2在济南及周边城镇征集到的糖尿病高危的人群进行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横断面研究。所有入选受试者均填写统一格式调查问卷并进行体检,并行实验室检査HbAlc、FPG、1hPG、2hPG、TG、LDL-C、TC、ALT、AST、HDL-C、sUA、Cr、MAU,晨尿的尿微量白蛋白表示尿白蛋白排泄率(晨尿白蛋白浓度值检测快速方便,并且与24小时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有着很好的相关性)。OGTT检查被用于没有糖尿病病史的筛查者诊断糖代谢状况的金标准,并分析了解糖尿病在此次筛查的高危人群中的患病率;根据HbA1c诊断标准及OGTT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四组,1.仅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方法诊断的糖尿病人群组(1组HbA1c-DM),2.仅用OGTT诊断的糖尿病人群组(2组OGTT-DM),3.两种诊断方法都能诊断为糖尿病人群组(3组都阳的DM),4.两种诊断方法都不能诊断为糖尿病组即正常人群组(4组两者都阴的正常人群);比较两种不同糖尿病诊断方法诊断出的糖尿病人群在尿微量白蛋白间的差异。结果:1.调查人群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的比较:本次研究一共筛查完成了2822人,排除722人既往已确诊了的糖尿病人群,以及缺失了重要实验室的数据者,最终纳入研究者2100例,总体的平均年龄为53.01岁,用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标准,在未被诊断过糖尿病的人群中,糖代谢状态完全正常者,有1113人,大约占样本总体的53.00%,糖代谢异常的人数为708人,占33.71%,新诊断出的T2DM患者共有279人,约占样本总量的13.28%。2.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在该研究中排除了 23例存在大量白蛋白尿的受试者,剩余2063人。根据受试者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将2063名受试者分为两组,1.微量白蛋白组;2.无微量白蛋白组。统计分析显示无微量白蛋白组与异常组在Age、WHR、BMI、FPG、DBP、SBP、LDL-C、TC、2h-PG、HbA1c、Tg、均呈上升趋势,HDL-C呈下降趋势,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3.微量白蛋白尿在总人群中患病率及在各组糖代谢状态下的患病率:本次调查中大量蛋白尿者为23人,占总样本的1.1%;微量白蛋白者为277人,占总样本的13.31%;1组(仅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为DM组)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人数为15人,患病率为22.05%,2组(仅用OGTT诊断为DM组)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人数为24人,患病率为21.24%,3组(两种诊断方法都能诊断为DM组)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人数为55人,患病率为29.57%,4组(两种诊断方法都不能诊断为DM组即糖代谢正常人群组)存在微量白蛋白的人数为173人,患病率为10.19%。四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FPG、HbA1C与MAU的相关性分析:MAU与HbA1c之间pearons相关系数为0.268,为正相关。对相关系数的双侧的显着性检验的P<0.05,说明该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MAU与FPG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167,为正相关。对相关系数的双侧的显着性检验P值<0.05,说明该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MAU的相关性强于FPG。5.不同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及差异:本研究中受试者HbA1c<6.20%与≥6.20%者尿微量白蛋白中位数浓度分别为Ommg/L、10.8mg/L,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10.88%(197/1810)、30.83%(78/253),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7.00mmol/L与≥7.00mmol/L组中尿微量白蛋白中位浓度分别为Omg/L、11.8mg/L,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30.23%(52/172)、11.79%(223/1891),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下四组(HbA1c-DM、OGTT-DM、两者都阳、两者都阴)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HbA1c-DM组、OGTT-DM组及两种诊断方法都阳组在BMI)、年龄、wc、DBP、SBP、HbA1c、FPG、2h-PG、Cr、TC、LDL-C、Tg、HDL-C 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bA1c-DM组、OGTT-DM组、两者都阳组于两者都阴组在年龄、BMI、wc、FPG、HbA1c、DBP、SBP、2h-PG、LDL-C、TC、Tg、HDL-C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在HbA1c-DM组、OGTT-DM组、两种糖尿病诊断方法都阳性组及两种糖尿病诊断方法都阴性组四组之间进行一一比较,HbA1c-DM组、OGTT-DM组、两种糖尿病诊断方法都阳性组在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上没有统计学差异。HbA1c-DM组、OGTT-DM组及两者都阳组与两者都阴组在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值均<0.05,均与两者都阴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中高危人群中新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3.28%,糖尿病患病率高。(2)糖尿病人群尿微量白蛋白的患病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的人群。(3)HbA1c和OGTT两种诊断方法下的糖尿病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HbA1c和OGTT两种糖尿病诊断方法在对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上没有差异。两种诊断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预测具有相同的效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1)

孙伟丽,牟晓霞,冯海青,郑彩霞,杨振荣[4](2018)在《糖耐量试验静脉留置针采血与常规采血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耐量试验中静脉留置针采血与常规采血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糖耐量试验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留置针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采血法,留置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比较两组不同采血时间点血压、脉搏情况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采血后,观察组的LES和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服糖30、60、120、180 min后收缩压、脉搏均明显升高;留置针组各时间点收缩压、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糖30、60、120、180 min后收缩压、脉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采血会造成糖耐量试验者血压、脉搏升高,导致受试者产生焦虑情绪,对受试者心理状态影响较大。而静脉留置针采血则基本不会对受试者血压、脉搏及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有利于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9期)

建华[5](2018)在《说说糖耐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评估人体对其所摄入葡萄糖的调控能力,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或糖尿病。除此之外,通过测定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或C肽水平,结合血糖水平,还可以了解胰岛分泌功能,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的时相是否正常。诊断糖尿病、测胰岛功能,都离(本文来源于《江苏卫生保健》期刊2018年07期)

李枝瑞[6](2018)在《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笔者参加一次关于糖尿病治疗的学术讨论会,发现临床医生与公众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OGTT")的葡萄糖用量认识上还存在差异。糖耐量试验是糖尿病诊断的一种常用方法,葡萄糖用量的多少必然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有必要予以明确。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记载,糖耐量试验葡萄糖用量为"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本文来源于《江苏卫生保健》期刊2018年07期)

江文波,陈静,候海连,陈玉妹,林秋炜[7](2018)在《中期妊娠孕妇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孕妇糖耐量试验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进行糖耐量试验的中期妊娠孕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不良反应发生率4.5%低于对照组的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干预效果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中期妊娠孕妇糖耐量试验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梁晓霞,黎郁英,罗婵[8](2018)在《精细护理在口服糖耐量试验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对减少口服糖耐量试验血液采集过程中问题出现情况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3—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161例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服糖耐量试验采集,观察组患者在口服糖耐量试验采集时采用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采集过程中问题出现情况及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采集过程中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护理可减少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采集过程中问题发生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关廷均,许俏娴,尹燕,苏海文[9](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糖耐量试验的诊断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常见两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在诊断差异方面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0月确诊的全部1、2型的糖尿病患者中按一定的年龄段随机抽取75例。其中,有21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这两组作为观察组,另外挑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试验的对照组。测定和分析两实验组和一组对照组的糖耐量(OGTT)、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水平及差异。结果叁组研究对象的各个检测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两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在各个检测时间点1型同样也高于2型糖尿病组,检测结果显示明显不同(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对照组明显低于两实验组,同样的2型糖尿病组低于1型,此项区别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耐量在两实验组、一组对照检测时也存在较大区别,可以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调节能力;糖化血红蛋白在叁组研究对象的检测中也有很大区别,很好地反映两型DM患者所控制的血糖变化水平以及病情发展程度;两个分型的两个检测值有差异;对于1、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1期)

田恒文[10](2018)在《75g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高胰岛素血症人群的临床转归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75 g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高胰岛素血症(NGT-HINS)人群的临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我院门诊体检非糖尿病人群,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时化验空腹血糖(FPG)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选取空腹血糖(FPG)、2hp G正常而空腹胰岛素(FINS)>85ρmol/L者,总共116人为本次研究对象,据患者依从性随机分成2组,A组、B组各58人,A组给予控制饮食、运动,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B组未给予任何干预。结果 3年后,B组发展成为DM的比例(56.9%)明显高于A组(10.3%),而3年后A组人群的血脂、空腹INS下降程度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人群的体重、腰围等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对于NGT-HINS人群给予相对应的干预治疗,有利于降低DM发病率,防治DM应高度关注NGT-HINS人群。(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糖耐量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点数量以及孕妇在妊娠期的体质量增强速度,围生期分娩结局之间的关联。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1项、2项-3项异常者,以及接受产前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5例分别作为甲组、乙组、对照组,跟踪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统计其诊断前后体质量变化。结果甲组、对照组妊娠前BMI均显着低于乙组(P<0.05);甲组、对照组妊娠期体质量增长量均显着高于乙组(P<0.05);乙组巨大儿发生率显着高于甲组、对照组(P<0.05)。结论了解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有助于判断其孕妇体质量增长程度,推测围生结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耐量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徐佳素,周云仙,杨大干.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脂变化的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莫春梅.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妊娠糖尿病血糖异常点数量与孕妇体质量增长及围生结局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3].韩芳.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4].孙伟丽,牟晓霞,冯海青,郑彩霞,杨振荣.糖耐量试验静脉留置针采血与常规采血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5].建华.说说糖耐量试验[J].江苏卫生保健.2018

[6].李枝瑞.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J].江苏卫生保健.2018

[7].江文波,陈静,候海连,陈玉妹,林秋炜.中期妊娠孕妇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8].梁晓霞,黎郁英,罗婵.精细护理在口服糖耐量试验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

[9].关廷均,许俏娴,尹燕,苏海文.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糖耐量试验的诊断比较[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

[10].田恒文.75g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高胰岛素血症人群的临床转归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糖耐量试验中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一1实验大鼠的糖耐量试验结果糖耐量试验中的血糖变化糖耐量试验-图 几种典型的糖耐量曲线第4周(A,B)和第10周(C,D)时的各组口服~...

标签:;  ;  ;  ;  ;  ;  ;  

糖耐量试验论文_徐佳素,周云仙,杨大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