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桥[1]2005年在《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其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成为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严峻课题,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前列腺一词,而是统称于“精室”、“精窍”、“精道”之中。目前许多名老中医专家把前列腺归为奇恒之俯,因为其亦藏亦泻,兼具脏和俯的主要功能,同时又异于脏和俯。有规律的藏与泻,是前列腺正常功能体现,也是前列腺健康重要条件。另外,前列腺又有调尿的功能,这和藏与泻功能密切相关。故认为前列腺功能隶属于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精:藏精和泄精,相互协调产生正常的生理功能。2、调尿:即调节尿液,指前列腺具有调节尿液储藏和排泄的作用。3、开窍于前阴:即前列腺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从外生殖反应出来。前列腺通过肾与其它脏俯功能密切相关,其它脏俯功能失常会影响前列腺,如肝失疏泄影响前列腺藏泻而出现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影响储尿和排泄功能可致小便不利。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没有单独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尿频、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为特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文献中所描述的“癃闭”、“淋证”的范畴有密切联系。,结合中医精室解剖概念,又创立了一个新名词“精癃”,以其更准确。 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90年代初期,湿热,肾虚,痰瘀,肝郁,肺热,脾虚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症较常见的病因,对BPH的基本病因病理尚未明确,。近年来,深入的临床研究表明,肾气虚是本病的发生基础,肺脾肝的病变均可成为BPH病情加重的因素,病理性产物如湿热,痰瘀,败精均可成为BPH伴随证或变证的诱因。肾虚血瘀作为BPH的主要病因病理,越来越多的临床相关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辨证分型是病因病理的具体体现。目前临床上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分型方法各异。各种不同的临床分型多达近20种。最常见的证型有湿热下注型、水道瘀阻型、肝郁气滞型、肺热壅盛型、脾气亏虚型、阴虚火旺型、肾阳不足型、肾阳衰惫型、脾肾阳虚型、肺脾气虚型、邪毒攻心型、中气不足型、脾气亏虚型等,这反映人们对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基本病因病理尚不十分明确,因而证型繁多,各证型之间缺乏逻辑性和相关性,治疗的效果波动很大。 该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证候表现,进一步明确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病因病理,探讨证型规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以提高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所有病例来源于2003年7月-2005年3月广州中医
彭炎[2]2004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orphy以下简称BPH)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探索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拟应用于临床,指导辨证及治疗。 方法: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通过对60例BPH患者辨证分型,分为肺热失宣证、湿热下注证、中气下陷证、肾阴亏虚证、肾阳虚损证、气滞血瘀证六个证型。中气下陷、肾阴亏虚和肾阳不足为虚证,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和肺热失宣为实证。并记录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肌酐、尿素、并发症、内科伴发疾病等各临床相关资料,应用SPSS进行统计,卡方检验,(P=0.05);方差分析,t检验。 结果:病情轻的以湿热下注为多,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肾阴亏虚发病逐渐增多,病情重的以气滞血瘀为多,说明久病则瘀。BPH患者前列腺体积和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虚证者前列体积偏大,实证者前列腺体积偏小。残余尿和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虚证者残余尿较多,实证者残余尿较少。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者,以气滞血瘀证居多;当最大尿流率为小于10ml/s时,肾阴亏虚更为多见。BPH患者并发症与中医证型分布中可见合并2个并发症及以上的以湿热下注、肾阴亏虚最多。 结论:本课题将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没有典型的主症,常易发生主观性偏差,或者当临床对BPH辨证分型产生矛盾时,结合BPH的临床相关因素,为辨证分型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王权胜[3]2009年在《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症状评分、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欧美等泌尿外科学会制定的BPH诊疗指南结合主观症状以及客观因素的结果,如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结果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综合判断。IPSS评分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而中医证型的核心因素就是患者的主观症状,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进而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必要的研究。BPH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部分患者最终需要外科治疗来解除下尿路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所致的影响和并发症。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则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处理上存在独特的优势(缓解患者术后的下尿路症状,防治术后并发症,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中医证型与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术后病理类型结合起来,解决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IPSS、最大尿流率、病理类型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同时还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以后中西医结合学会推出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断治疗指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Ⅰ:回顾性研究1.系统整理BPH中医证型文献资料,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年龄介于50岁至85岁之间。(2)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标准。(3)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1997)。中医证型为(肺热失宣证、膀胱湿热证、中气下陷证、肾阴亏虚证、肾阳虚损证、血瘀下焦证六个证型)的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标准。2.研究指标系统整理BPH中医证型文献资料,总结历史病例资料,我院课题组最后确立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Ⅱ前瞻性研究1.纳入病例标准(1)年龄介于50岁至85岁之间。(2)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标准。(3)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1997)。中医证型为(肾气亏虚、血瘀下焦、膀胱湿热3种证型)的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标准。(4)行TURP或前列腺摘除术,术后标本作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2.观察指标:2.1入选病例术前观察(1)术前IPSS(2)中医证型(3)尿流率测定(4)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5)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6)超声测定膀胱残余尿2.2术后1周病例观察(1)术后1周IPSS(2)中医证型(3)尿流率测定(4)病理分型结果1.回顾性研究结果我们根据BPH围手术期的这一特定阶段的病因病机特点:肾虚血瘀湿热,膀胱决渎失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大多数医家在BPH的围手术期中医治疗中,基本治法是以补益肾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6年BHP病例资料324例,其中肾阴亏虚证60例、肾阳虚损证36例、中气下陷证40例共136例占总的中医证型约42%,充分说明了肾虚是BPH的主要因素:血瘀下焦证76例占总的中医证型约23.5%,充分说明了血瘀下焦证是BPH的常见证型;膀胱湿热证96例占总的中医证型约29.6%,充分说明了膀胱湿热证是BPH的常见证型。我们最后认为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按虚实分类,虚证主要为肾气亏虚证,实证常见为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最为常见,基本反映了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病因及主要的病理变化。2.前瞻性研究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资料138例,其中膀胱湿热证42例、血瘀下焦证39例、肾气亏虚证57例,其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6例不进入统计分析,术后1周6例患者仍留置尿管未能作IPSS研究和尿流率检测,经统计学处理纳入结果分析。入选病例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最大尿流率研究结果:PSA均值最大的为肾气亏虚证,膀胱湿热证PSA异常均值相对较低;肾气亏虚证前列体积偏大,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前列腺体积偏小:膀胱湿热证者残余尿相对较多,最大尿流率血瘀下焦证最高。3.前瞻性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IPSS、病理分型的研究结果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CATMOD过程计算结果汇总显示(SE:标准回归系数,OR:优势比值) P<0.05,OR>1,具有统计学意义,即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结果为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与IPSS评分密切相关。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CATMOD过程计算结果汇总显示(SE:标准回归系数,OR:优势比值) P<0.05,OR>1,具有统计学意义,即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结果为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为肾气亏虚证患者病理学表现以腺体成分增生为主,临床表现前列腺体积较大,IPSS评分较低,中药则以补益肾气为主治疗更有效。研究发现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为血瘀下焦证患者病理学表现以间质增生为主,平均最大尿流率最高,中药则以活血祛瘀治疗能较快改善尿道刺激症状。研究发现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为膀胱湿热证患者病理学表现以前列腺增生并慢性炎症,临床IPSS评分最高,较易发生急性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最大。结论1.根据BPH围手术期的这一特定阶段的病因病机特点,回顾性分析、前瞻性研究证实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按虚实分类,虚证主要为肾气亏虚证,实证常见为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最为常见,是促使患者住院手术的主要证型,基本反映了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病因及主要的病理变化。2.研究发现BPH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为血瘀下焦证患者组织病理学表现以间质增生为主,西药治疗上以应用抑制平滑肌收缩的α1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好,中药则以活血祛瘀治疗能较快改善尿道刺激症状、提高尿流率。3.BPH围手术期常见中医证型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与IPSS、病理类型的密切相关,将有助于提高BPH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从而发挥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处理上存在独特的优势,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进展。
张亚大, 卢子杰, 顾晓箭, 张平, 徐彦[4]2004年在《5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0 0例 5 1~ 80岁BPH患者 ,根据《中医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血瘀下焦、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和肺热气闭等 5种证型 ,并对患者的证型与病程、病情轻重、前列腺体积、病理学表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的中医证型以血瘀下焦证和肾阴亏虚证多见 ;BPH患者如病程较短、病情轻、前列腺体积小 ,同时组织学上以间质增生为主的往往有利于血瘀下焦证的诊断 ;当病程较长、病情重、前列腺体积较大 ,组织学上以腺体增生为主的往往有助于肾阴亏虚证的诊断。疾病初期以实证多见 ,久病则易出现虚实夹杂。实证患者前列腺体积偏小 ,但排尿梗阻症状较明显 ,在组织学上以间质增生为主 ,可伴有炎细胞浸润 ;虚证患者前列腺体积偏大 ,排尿常表现为无力 ,在组织学上以腺体增生为主。结论 临床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BPH中医辨证的准确性 ,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张咸宁[5]2018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患者100例,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中医症型为肾气亏虚、湿热下注、瘀浊阻滞、肝郁气滞、脾气虚弱、肺热气闭,且肾气亏虚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湿热下注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较后者前者IPSS评分较高,患者的临床因素残余尿量、前列腺质量、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中医证型关系紧密。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患者的中医证型具有明显的区别,且临床症状表现不同,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治疗提供指导方向。
史朔扬[6]2011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中医辨病辩证的基础上观察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伴前列腺结石(prostate calculi)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各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依据《中医病证诊治疗效标准》(国家标准)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的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病例中医辨证为四个证型进行辩证分型;同时记录其年龄、病程、评估排尿刺激症状、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重量、尿流率、膀胱残余尿、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等相关因素;对手术获得的前列腺组织标本记录病理报告,同时结石标本分析结石成分。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的43个病例中,湿热下注20例,占46.5%;瘀浊阻塞8例,占18.6%;肾气亏虚15例,占34.9%;肝郁气滞0例,占0%。证型分布从高到底依次为湿热下注>肾气亏虚>瘀浊阻塞>肝郁气滞。证型分布与年龄的分析中卡方检验P=0.006,方差分析P=0.006(P<0.05),湿热下注证与肾气亏虚证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4(P<0.05)。证型分布与病程的分析中卡方检验P=0.001(P<0.05),方差分析P=0.000(P<0.05),湿热下注证与瘀浊阻塞证相比无差异(P=0.489),与肾气亏虚证型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0),瘀浊阻塞证与肾气亏虚证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7)。证型分布与前列腺重量的分析中卡方检验P=0.005(P<0.05),方差分析P=0.04,湿热下注证与肾气亏虚证型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8),瘀浊阻塞证与肾气亏虚证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46)。证型分布与IPSS评分卡方检验P=0.036(P<0.05),方差分析P=0.000,湿热下注证与肾气亏虚证型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0)。证型分布与尿流率的分析中卡方检验P=0.028(P<0.05),方差分析P=0.041(P<0.05),证型分布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分析中卡方检验P=0.043(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的中医病机病理特点是湿热、瘀浊和肾虚,湿热证、肾虚证为B3PH伴CP的主要证型,湿热、肾虚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肾虚与客观指标有相关性。
刘波[7]2009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病理学改变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中医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观察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Hyperplasia,BPH)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理学改变相关性,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临床资料和参考数据。旨在有助于提高BHP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判断临床预后,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126例BPH患者。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肺热失宣、湿热下注、中气下陷、肾阴亏虚、肾阳虚损和气滞血瘀六个证型,辨证治疗,了解各证型演变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理学改变及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前列腺体积等临床各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结果:①BPH中医证型中以气滞血瘀证发生率最高,肾虚证和湿热下注发生率其次,与其它证型之间有显着性差异,中气下陷证发生率最低。提示BPH患者中医病机以肾虚、血瘀为主;②BPH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学改变具相关性:病理组织学以间质增生为主的多辨为血瘀实证,以腺体增生为主的多辨为肾虚证;PIN为主的多辨为实证、气滞血瘀证,以不典型增生为主的多辨为虚证、肾阴亏虚证,而高级别PIN、低级别PIN在气滞血瘀、肾阴亏虚、湿热下注叁种中医证型中分布无差异性;增生伴炎症证型中以湿热下注证发生率最高,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发生率其次,中气下陷证发生率最低,与其它证型之间有显着性差异,提示BPH伴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患者中医病机以湿热、肾虚、血瘀为主;③证型与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之间大多有密切相关性。结论:BPH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疾病,肾气不足是基本病因,血瘀是其病理结果。各证型大部分与病理学改变之间及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有密切相关性。临床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及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刘利华[8]2004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BPH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相关性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按照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100例临床诊断为BPH的患者中医辨证为六个证型,同时分析其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症状评定等相关因素。对手术获得的前列腺组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态学(结节状增生、不典型增生、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前列腺癌)观察。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卡方检验。 结果 ① 肾虚证、血瘀证和湿热证叁型患者共占总数的81%,与其余两证型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u=8.768,P<0.01。② 血瘀证患者的年龄与肾阴亏虚证、中气下陷证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37,0.002),血瘀证前列腺重量与中气下陷证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8)。另外,前列腺重量与年龄有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6,p=0.021。③ 组织形态学与年龄的P为0.01,认为PIN(前列腺上皮内肿瘤)组的年龄与结节状增生和不典型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IN组与结节状增生组的前列腺重量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3)。结果表明,气滞血瘀证和PIN在年龄、前列腺重量两方面在与各自组别的比较中均有显着性差异,而气滞血瘀证中PIN的百分比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据此认为本组资料BPH中的PIN可能与气滞血瘀证相关。 结论 本组资料BPH中的PIN可能与气滞血瘀证相关。但临床上两者是否有密切相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张保华, 吴景川, 安德光[9]2015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BPH伴P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BPH伴PC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6例BPH伴PC患者中湿热下注96例(46.60%),瘀浊阻滞38例(18.45%),肾气亏虚72例(34.95%),肝郁气滞0例(0%);证型分布与尿常规红/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湿热下注证年龄偏小,病程较短,IPSS评分较低,肾气亏虚证年龄较大,病程较长,IPSS评分较高。结论:BPH伴PC的主要证型为湿热下注、肾气亏虚、瘀浊阻滞、肝郁气滞,其中湿热、肾虚证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
张亚大, 张犁, 卢子杰, 张平, 顾晓箭[10]2008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慢性前列腺炎(CP)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方法手术后经病理报告证实的92例51~91岁BPH伴CP患者,根据《中医病证诊治疗效标准》术前分为肺热失宣、湿热下注、中气下陷、肾阴亏虚、肾阳虚损和气滞血瘀6种证型,并对患者的证型与前列腺质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组织形态学等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PH伴CP的证型分布依次以湿热下注证、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肾虚证、气滞血瘀证与客观检验指标明显相关,肾虚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前列腺质量较大,尿流率较低,PSA较高。湿热证与临床客观指标间尚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BPH伴CP中医辨证中的"湿热"与其微观组织形态学中的"炎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临床客观指标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BPH伴CP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D]. 邱云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 彭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3].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中医证型与症状评分、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研究[D]. 王权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4]. 5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 张亚大, 卢子杰, 顾晓箭, 张平, 徐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5].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J]. 张咸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D]. 史朔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7].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病理学改变相关性研究[D]. 刘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 刘利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9].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结石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J]. 张保华, 吴景川, 安德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分析[J]. 张亚大, 张犁, 卢子杰, 张平, 顾晓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标签:中医学论文; 中医论文; 前列腺增生症论文; 前列腺论文; 湿热下注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前列腺肿瘤论文; 病理报告论文; 血瘀的症状论文; 肾气不足论文; 膀胱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