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声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建筑,噪声,秦岭,评价,混响,声学。
建筑声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彭佳辉,周建民[1](2019)在《PKPM软件在医院建筑声环境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就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显得更加重要。声环境是评价绿色公共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医院对声环境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使用PKPM绿色建筑系列软件中的声环境模块对上海市某医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该医院的声环境进行评价,继而提出改善医院声环境的具体措施,并用软件验证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张龙,范国志,饶紫云,王凡,陈庆[2](2019)在《不良建筑声环境下扩声方案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良好的室内建筑声环境是保证扩声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对于某些高大公共空间,由于体型的限制往往混响时间过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音质缺陷[1]-[5]。若该空间需满足会议、演出等特殊的使用要求,则需根据相应的建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扩声方案设计,保证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频率特性、传声增益等客观指标满足要求[6]-[8]。本文以某大空间展厅扩声设计为例,在不良建(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胡园园,张学勇[3](2019)在《“建筑声环境”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究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声环境"是具有建筑特色的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本文在该门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并对其成效进行了总结。论文工作可为其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陈静,马蕙[4](2019)在《大空间建筑声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空间变大,室内声场的声能衰减与常规声场不同,以客观声场变化下的主观感受为出发点,通过对3类8个大空间建筑的室内声环境进行实测和问卷调查,探究了大空间建筑的室内声环境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功能的大空间建筑在声环境主观评价上既存在差异,也具有共性特征,但总体上不理想,需进一步改善;交通建筑和体育建筑中应首先改善声环境的协和度,会展建筑中应首先考虑声环境的空间感,以上结论为不同功能大空间建筑的声环境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宋明标[5](2019)在《住宅建筑声环境品质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说明了住宅声环境设计标准,然后分析了住宅声环境污染的来源,最后详细阐述了住宅建筑声环境品质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07期)
吕凤娇[6](2018)在《城市交通噪声对临街建筑声环境的影响研究——以石家庄市某城市主干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噪声预测软件Noise System预测交通干线两侧不同高度临街建筑受交通噪声影响程度,并对其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交通噪声与道路设计速度、临街建筑距道路边界线的距离关系,给出临街建筑不同声环境功能区达标分析结果,并结合道路实际情况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7期)
马廷之[7](2018)在《秦岭河谷型乡镇临街建筑声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噪声已经打破了乡镇往日的平静,在乡镇快速发展的今天,噪声污染被严重地忽视。尤其是伴随着交通的日渐发达,乡镇沿街住宅建筑的声环境状况以变得较为恶劣。但现阶段对于噪声污染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城市范围,并未拓展至乡镇,所以加大对乡镇声环境的研究就变得迫在眉睫。在论文写作前,对秦岭40多个河谷型乡镇进行了走访调研,最终选取了6个乡镇进行重点调研。对6个重点乡镇的临街建筑声环境采用发放问卷的主观调查同监测噪声数据的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首先,对收回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了乡镇居民的个体特征,并知晓了当地居民对临街建筑室内声环境现状的主观评价。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受访者中认为室内声环境吵闹的人数占47%,并且共有59%的受访者希望改善临街建筑室内声环境现状。对监测得到数据进行分析,6个重点乡镇的等效声级均超过了60dB。其次,对秦岭河谷型乡镇声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问卷结果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各个乡镇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并拟合出了各乡镇的等效A声级同主观舒适性之间的回归曲线。通过对比现行的声环境评价标准,提出适宜该地区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并利用噪声模拟软件,对各个乡镇的代表性区域进行了噪声模拟分析。依靠所设立的模型对噪声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最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并且结合研究的成果,从乡镇的声环境功能分区、道路交通规划等宏观层面,建筑围护结构、平面设计对噪声的控制,和设置声屏障、绿化带等微观层面提出了适宜于秦岭河谷型乡镇临街建筑声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籍仙荣,王亚平,陆凤华[8](2018)在《计算机模拟在建筑声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建筑声环境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应用模拟软件分别对住宅小区的室外声环境和阶梯教室的室内声环境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筑优化措施,并和实测值对比,进一步阐述计算机模拟在建筑声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罗文婧,裘知,张子琪,王竹[9](2017)在《老幼共生背景下的建筑声环境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老龄化严重以及二胎开放政策带来的儿童、老人看顾困难等问题,兼顾老幼群体具有相似性,本研究提出老幼共生的可行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考察了该议题下的几大方面,包括目前养老院声环境的特点及问题、老人与儿童的声环境需求、老幼共生建筑研究与实践等,通过文献梳理与综述探索该研究议题下的空白点,以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08期)
孙燕,段勇[10](2017)在《开启声音之门:建筑声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背景和进展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声景及声景学,对声景的描述、评价、设计和声景学应用作了概述。指出研究声景使人们拥有了更有利的手段能动地保护、创造美好声音环境;指出以声景建设为着眼点进行开放式小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规划具有的完整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7年05期)
建筑声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0引言良好的室内建筑声环境是保证扩声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对于某些高大公共空间,由于体型的限制往往混响时间过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音质缺陷[1]-[5]。若该空间需满足会议、演出等特殊的使用要求,则需根据相应的建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扩声方案设计,保证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频率特性、传声增益等客观指标满足要求[6]-[8]。本文以某大空间展厅扩声设计为例,在不良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声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彭佳辉,周建民.PKPM软件在医院建筑声环境模拟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19
[2].张龙,范国志,饶紫云,王凡,陈庆.不良建筑声环境下扩声方案可行性探讨[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3].胡园园,张学勇.“建筑声环境”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究及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4].陈静,马蕙.大空间建筑声环境分析[J].南方建筑.2019
[5].宋明标.住宅建筑声环境品质的控制[J].居舍.2019
[6].吕凤娇.城市交通噪声对临街建筑声环境的影响研究——以石家庄市某城市主干路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8
[7].马廷之.秦岭河谷型乡镇临街建筑声环境研究[D].长安大学.2018
[8].籍仙荣,王亚平,陆凤华.计算机模拟在建筑声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18
[9].罗文婧,裘知,张子琪,王竹.老幼共生背景下的建筑声环境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7
[10].孙燕,段勇.开启声音之门:建筑声环境[J].中外建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