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组织,粉末,电子束,性能,力学性能,活塞环。
多元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吕雪飞,吕颖[1](2019)在《Ni-Cu多元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Ni-Cu多元合金的耐蚀性能,采用静态腐蚀试验、多功能光谱仪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Ni-Cu多元合金在NaCl溶液中不同腐蚀时间下的腐蚀产物、平均腐蚀速率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多元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发生变化。72 h后为Cu_2O;168 h后为Cu_2O和CuO的混合物;336 h后主要为CuO。腐蚀时间越长,平均腐蚀速度越小。多元铜合金的腐蚀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产生腐蚀产物膜的阶段,在铜合金表面形成致密腐蚀膜的阶段,以及铜合金表面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阶段。最终产物是Cu_2(OH)_3Cl,它不会破坏形成的Cu_2O致密钝化膜,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保护内部合金。(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8期)
马远辉,田进[2](2019)在《车用Al-Mg-Si系合金的多元合金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Al-Mg-Si系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综述了其多元合金化研究进展。介绍了Al-Mg-Si系合金的特性和多元合金化对该系合金组织、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不足,展望了Al-Mg-Si系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多元合金化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9年04期)
李蒙[3](2019)在《多元合金化大断面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大断面球墨铸铁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复合添加微量合金元素铜、锑、锡、钼对大断面球墨铸铁进行微合金化处理,借助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Sb-Sn-Mo复合微合金化大断面球墨铸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球墨铸铁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大断面球墨铸铁中添加铜、锑、锡、钼后优化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基体组织为珠光体+少量牛眼状铁素体;试样石墨组织细小、圆整,分布均匀。同时,合金元素的复合加入使得其抗拉强度达到800 MPa以上,硬度约为280HB,伸长率达到5%以上。拉伸断口分析表明,微合金化大断面球墨铸铁断裂模式以解理断裂为主,伴有少量的塑性变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刘明慧,张国锋,李林,李晨明,姚铮[4](2019)在《多元合金渗锌工艺在制备输电线路铁塔螺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先进的渗锌工艺制备输电线路铁塔用新型螺栓,该工艺锌层附着强度高,抗高、低温性能好,具有极强的耐酸碱腐蚀性、抗磨损与抗冲击等特性,金属标准件在中性盐雾中能够耐受600h而不出现红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因而在输电线路钢铁材料防腐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它以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出现在世人面前,再一次解除了铁塔行业防腐的危机,为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及高速公路等领域在野外设施中紧固件和钢构架的防腐又增加了一道安全锁。(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车朝杰[5](2018)在《Mg-Sm系多元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蠕变性能和变形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倡导节能减排的时代大背景下,镁合金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科技等领域。镁合金耐热性能差是限制镁合金应用的一个重大难题。在镁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热性能。钐(Sm)是一种价格相对低廉的稀土元素,在Mg中的最大溶解度为5.8wt.%,Mg-Sm系合金是稀土镁合金中研究较少的一个体系。因此本文以Mg-Sm系为前提,设计并研究了几种多元Mg-Sm系合金,希望能够获取低成本、中高耐热性能的稀土镁合金。本文内容可以划分为叁个部分:(I)美国研发的耐热镁合金体系中,EZ33(Mg-3.5wt.%RE-3.0wt.%Zn-1wt.%Zr)合金是一种应用成熟的合金。然而该合金中的RE元素是以Nd为主的混合稀土,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系合金的应用。此外,Zr元素是Mg-RE合金中常用的晶粒细化剂,由于价格昂贵,且利用率低,是限制稀土镁合金应用的另一个因素。研究表明Al加入Mg-RE合金后能形成Al2RE相,这种相和Mg基体具有较好的共格关系,并且原子间距错配度和晶面间距错配度较低,是合金凝固过程中有效的异质形核核心,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因此本文用Sm替代EZ33合金中的Nd元素,并用1wt.%Al和0.3wt.%Mn替代原合金体系中的Zr元素,设计了Mg-4Sm-Al-0.3Mn-x Zn(x=0,1,2,3,4wt.%)合金,并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其中铸态Mg-4Sm-Al-0.3Mn-Zn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室温下拉伸屈服强度为106MPa,只略低于T5态的EZ33合金(110MPa);挤压态合金中,Mg-4Sm-Al-0.3Mn-2Zn合金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69MPa,298MPa和16.7%。在本文所研究的Mg-4Sm-Al合金系中发现了一种奇异的、从未被报道过的Mg-Sm-Al叁元相。这种相在铸态组织中出现,固溶后不但没有回溶,反而大量析出。这是一种基面析出相,呈长条形,长1~10μm,宽20~50nm。研究结果表明:(1)这种相含有Mg、Sm、Al叁种元素,形成条件是:镁为主要元素,Al和Sm两种元素的原子比为1.4~1.9,实际的范围会略大于这个范围,但是不会超过0.93~2.8;(2)这种相晶体结构为六方结构,其中a=0.556nm,与镁基体的位向关系为[01-10]Mg-Sm-Al||[-2110]Mg,(0001)Mg-Sm-Al||(0001)Mg。Mg-Sm-Al叁元相在经过510°C/8h固溶处理,和200°C/64h时效处理后晶体结构保持不变。在镁合金中同时添加轻重稀土元素,会对镁合金产生明显的强化作用,但是重稀土元素资源储量低,且价格高,因此本文在Mg-4Sm-Al-0.3Mn-Zn合金中添加1wt.%Gd元素,探讨少量重稀土元素添加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wt.%Gd元素的添加能显着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并能提高铸态和挤压态Mg-4Sm-Al-0.3Mn-Zn合金的力学性能。(II)本课题组曾研究了Mg-4Sm-0.5Zr-x Zn(x=0,1,2,3,4)合金,来替代价格昂贵的EZ33合金,研究表明挤压态Mg-4Sm-4Zn-0.5Zr合金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本文在此基础上,在Mg-4Sm-4Zn-0.5Zr合金中添加少量的Gd元素(0.5wt.%Gd、1.0 wt.%Gd和1.5wt.%Gd),来探讨少量重稀土元素添加对铸态和挤压态Mg-4Sm-4Zn-0.5Zr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Gd的添加可以起到一定的细化晶粒的作用,随着Gd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依次为39μm、33μm、29μm;(2)铸态Mg-4Sm-4Zn-0.5Zr-1.5Gd合金力学性能最佳,室温下屈服强度为176MPa,明显超过了EZ33合金(110MPa)。(3)挤压态Mg-4Sm-4Zn-0.5Zr-1.5Gd合金具有最佳的室温力学性能,室温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55MPa、334MPa、23.2%。选取力学性能最佳的Mg-4Sm-4Zn-0.5Zr-1.5Gd合金进行热等温压缩实验,获取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本构方程计算。求得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为:(?)其中,(?)。(III)本课题组之前设计研究了稀土总含量接近的两种合金Mg-4.3Sm-3.6Nd-Zr和Mg-3.9Sm-3Nd-1.2Gd-Zn-Zr。后者在经过T6处理(525o C/8h+200o C/16h)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该合金在300o C拉伸时,抗拉强度达到了213MPa,延伸率为8.6%。与同稀土含量的Mg-4.3Sm-3.6Nd-Zr的合金相比,其耐热性能显着提高。前期工作中,对于该合金的耐热机理并未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该合金的耐热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讨论,并对峰值时效态的Mg-3.9Sm-3Nd-1.2Gd-Zn-Zr合金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此耐热机理为基础,本文设计了等稀土含量的Mg-4Sm-4Gd-Zn-Zr合金,并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此来验证这种耐热机制的普遍适用性。研究表明T6态Mg-3.9Sm-3Nd-1.2Gd-Zn-Zr合金中包含叁种类型的“析出相”:(i)沿基面析出的γ相(FCC,a=0.72nm);(ii)沿柱面析出的β′相(体心正交结构,a=0.642 nm,b=3.334 nm,c=0.521 nm);(iii)沿“锥面”分布的Zn Zr相,Zn Zr相在固溶处理时大量形成,其中一部分不沿镁基体基面分布,也不沿柱面分布,可以看做是沿镁基体“锥面”分布的相。这种合金的耐热机制可以归纳为:不同类型的“析出相”在高温下能同时抑制合金的基面滑移、柱面滑移和锥面滑移。对T6态Mg-3.9Sm-3Nd-1.2Gd-Zn-Zr合金高温拉伸蠕变行为研究表明温度和应力都是影响合金蠕变行为的重要因素。在200o C/60MPa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为1.134E-10s-1,低于T6态的WE43合金,说明该合金的耐蠕变性能与商用WE43合金相当。在175o C/60-100MPa条件下蠕变时,应力指数n=2.7,认为该条件下合金的蠕变机制以晶界滑移为主;合金在200-225oC/60-100MPa条件下蠕变时,应力指数处于3-7之间,该条件下合金的蠕变机制以位错滑移为主。T6态Mg-4Sm-4Gd-Zn-Zr合金呈现出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300o C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58MPa、191MPa、7.1%,其屈服强度要高于T6态Mg-3.9Sm-3Nd-1.2Gd-Zn-Zr合金。微观组织分析证明T6态Mg-4Sm-4Gd-Zn-Zr也包含叁种位于镁基体基面、柱面和“锥面”上的“析出相”。说明本文所提出的镁合金耐热机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李爱农,王帅,王华君,周文乐,况诗婷[6](2018)在《多元合金加入对Fe65粉末等离子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束等离子熔覆方法,在H13钢基体上制备了以自熔性合金粉末Fe65为基础成分、添加适量Al、W、V的正交实验熔覆层,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高温回火性能和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正交实验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中,奥氏体晶粒细小,短针状FeAl和Fe3Al金属间化合物沿晶分布,Cr7C3、WC、VC等碳化物呈枝晶分布,马氏体消失;与熔覆层后的空冷相比,经700℃高温回火后,正交组熔覆层的硬度提高,8H(Fe65-12%Al-4%W-1%V)熔覆层的硬度增加显着,抗高温回火性能最优,而参照组Fe65粉末覆层硬度明显下降,H13钢硬度则较低。在700℃高温氧化试验中,加入适量Al的正交组熔覆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大优于Fe65粉末覆层及H13钢,其中8H覆层的氧化增重仅分别为Fe65粉末覆层、H13钢的32%及8.5%,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0期)
熊志高,袁志钟,张伯承,翟艺璇,姚宏燚[7](2018)在《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等温淬火与回火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等温淬火与回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多元合金铸铁的显微组织及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元合金铸铁经等温淬火后,基体获得针状下贝氏体;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多元合金铸铁的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其硬度在570℃回火时最高;在此温度回火过程中,含有Ti、W、Nb等金属元素的碳化物从基体析出,产生了析出强化的效果,使得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抗弯强度达到1300 MPa,疲劳寿命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8期)
季业益,陆宝山,孙书娟,李有智,李强伟[8](2018)在《低碳钢表面钨极氩弧堆焊多元合金粉末涂层组织与耐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钨极氩弧焊接将AlCrNiMoFeSi多元合金粉末堆焊在20钢表面,研究多元合金粉末涂层的微观组织、强化相与硬度,并在回转式磨损试验机上进行销盘线接触磨损试验,评估多元合金表面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多元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主要由枝晶FeMoSi和枝晶间BCC结构组成。FeMoSi枝晶通过抵抗微切削提高耐磨性,BCC结构通过阻断裂纹扩展提高耐磨性。在高速滑动过程中,涂层表面易形成氧化膜,改善了表面摩擦条件,使表面的磨损量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晋勇[9](2018)在《Ni-W-Cr-P多元合金膜制备与表征综合型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用化学镀工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Ni-W-Cr-P四元合金镀层的综合型实验。通过多元合金膜材料组分的设计、制备,让学生学习固相反应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电化学性能分析等内容,系统地拓展了学生对当今材料科学的前沿认知。该实验条件简单,结果可靠,涉及材料科学、晶体学、电化学等知识。教学实践表明该综合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07期)
张阁阁[10](2018)在《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多元合金化层的组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磁控溅射和电子束辐照技术对M50钢进行表面合金化处理,以提高其在极端条件下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预镀层厚度、辐照电压及辐照次数等参数,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是磁控溅射沉积0Cr25Ni20预镀层的组织结构;第二部分为电子束辐照0Cr25Ni20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第叁部分为合金化层的性能分析。通过SEM和XRD分析0Cr25Ni20预镀层及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通过磁控溅射沉积的不锈钢预镀层表面均匀致密,没有明显的裂纹等缺陷。高倍电镜下观察预镀层表面呈现胞状凸起,薄膜内主要为柱状晶结构,主要物相为面心立方结构的(Cr-Ni-Fe-C)奥氏体相。当用电子束辐照预镀层时,会产生较多的熔坑,随着辐照电压的增大,熔坑密度呈下降趋势,表面趋于光滑平整。在辐照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经过预辐照的合金化层表面碳化物的数量有所减少。当采用较小的辐照电压和较低的辐照次数进行实验时,表面合金化层的元素含量与预镀层元素含量一致;当辐照电压较大或辐照次数较多时,表面的Ni元素挥发导致含量较少,表面预镀层由于应力作用而出现剥落。经电子束辐照后的合金化层主要物相为奥氏体相和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Fe-Cr固溶体相。不同预镀层厚度不影响合金化层内的相组成,且随着辐照电压的增大,奥氏体相的含量明显升高。经过合金化处理后,表面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了一定的变化,工艺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较大。经电子束辐照后的表面弹性模量均为250GPa左右,表面显微硬度在7-12GPa之间,当参数为预镀层厚度700nm、辐照电压25k V时,表面显微硬度达到峰值约12GPa。辐照后的合金化层主要由Fe-Cr固溶体相和残余奥氏体相组成,主要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并没有形成高硬度的金属间化合物,所以表面硬度均有所降低。当合金化参数为辐照电压10k V,辐照5次时,试样的耐磨性能最好,摩擦系数上升速率较为缓慢,合金化层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表面合金化处理后,腐蚀电位较原始M50钢试样有明显提升,自腐蚀电流有了明显的下降。根据盐雾腐蚀和盐水浸泡实验后的结果可以发现,合金化处理后的试样表面质量较原始M50钢增强,腐蚀失重减小,耐腐蚀性能增加。最终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50钢的综合性能,其中耐腐蚀性能有了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多元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Al-Mg-Si系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综述了其多元合金化研究进展。介绍了Al-Mg-Si系合金的特性和多元合金化对该系合金组织、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不足,展望了Al-Mg-Si系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多元合金化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吕雪飞,吕颖.Ni-Cu多元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研究[J].材料保护.2019
[2].马远辉,田进.车用Al-Mg-Si系合金的多元合金化研究进展[J].轻金属.2019
[3].李蒙.多元合金化大断面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分析[J].中国冶金.2019
[4].刘明慧,张国锋,李林,李晨明,姚铮.多元合金渗锌工艺在制备输电线路铁塔螺栓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9
[5].车朝杰.Mg-Sm系多元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蠕变性能和变形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李爱农,王帅,王华君,周文乐,况诗婷.多元合金加入对Fe65粉末等离子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7].熊志高,袁志钟,张伯承,翟艺璇,姚宏燚.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等温淬火与回火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8].季业益,陆宝山,孙书娟,李有智,李强伟.低碳钢表面钨极氩弧堆焊多元合金粉末涂层组织与耐磨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8
[9].晋勇.Ni-W-Cr-P多元合金膜制备与表征综合型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10].张阁阁.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多元合金化层的组织和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