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规律论文_韩伟波,高丹红,刘宗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流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缝,孔隙,规律,页岩,微观,筒仓,油层。

渗流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韩伟波,高丹红,刘宗奇[1](2019)在《煤体中瓦斯和水微观层次的渗流规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T扫描获得长焰煤切片数据图像,用Avizo对其进行叁维重构,截取大小为60μm×80μm×120μm的目标区域,经处理获得具有真实孔隙结构的煤样模型,使用CFX流体仿真模拟建模的方法,设置其进出口压差为3 MPa,进行低压瓦斯和水渗流模拟,对比分析其渗流特性。结果表明:瓦斯和注水渗流的压力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其流速以及质量流量也一致,xy切面的最大平均流速都出现在渗流出口附近,为第114个切面,最大质量流量都出现在进口切面,相比而言,瓦斯渗流的流速远大于水的,而水的质量流量远大于瓦斯的。(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董鑫旭,冯强汉,王冰,杨勃,张永洁[2](2019)在《苏里格西部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孔隙类型下的气水渗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苏里格西部致密砂岩储层的渗流规律,选用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资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水相渗测试以及可视化真实砂岩模型进行气水驱替及泄压实验,模拟气藏成藏及开发过程中不同孔隙类型的渗流规律和流体分布。依据不同孔隙的相对含量将孔隙组合类型分为溶孔-粒间孔、晶间孔-溶孔、溶孔-晶间孔、晶间孔4类,并对4类孔隙类型代表样品的孔喉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类型储层的渗流规律分异明显,随着储层物性越来越好,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减小,束缚水处的气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大,两相共渗区不断加宽,渗流能力增强,气水相互干扰逐渐减弱;可视化气驱水驱替类型随孔隙类型变好逐渐由指状驱替过渡为驱替程度较大的均匀驱替,在同等生烃条件下有利于天然气充注构成有效储层;泄压实验结果表明,孔隙类型好的样品泄压所需的时间短,压力下降的幅度大,采出程度高;孔隙类型较差的样品残留水过多,使得气相相对渗透率减小,采出程度较低。根据压汞结合相渗测试,确定研究区储层束缚水转变为可动水的节点生产压差为7 MPa,为苏里格西部气井降低产水风险、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焦华喆,靳翔飞,陈新明,杨亦轩,王金星[3](2019)在《全尾砂重力浓密导水通道分布与细观渗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浓密床层导水通道分布特征及通道内部的细观渗流机制是影响全尾砂重力浓密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连续浓密试验与CT扫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剪切作用对床层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将扫描结果导入COMSOL软件进行床层内部液体逆向渗流规律模拟,揭示剪切作用对排水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给料浓度为10%,絮凝剂浓度为0.01%时,无/有剪切作用下连续浓密平均浓度分别为50.10%和55.82%;内部孔隙率分别为49.90%和44.18%。无/有剪切作用下导水通道数量分别为6和2,剪切作用使导水通道的数量降低了66.7%;流出通道数分别为6和1,流出通道数量降低了83.3%;通道内液体最大渗流速度分别为9.574×10-6m/s和2.592×10-6m/s,出口最大流速分别为5.372×10-6m/s和1.468×10-6m/s;孔隙表面最大压力值随着液体逆向渗流逐渐降低。剪切前导水通道呈开放连通状态,排水后孔隙体积减小,导水通道闭合,床层浓度进一步提高。导水通道数量的降低说明剪切作用实现了床层的强化排水,为膏体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杜利,赵磊,乔勇,聂法健,刘浩成[4](2019)在《裂缝方位和注入速度对裂缝热储回灌水微观渗流规律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灌技术为开采裂缝热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回灌水在裂缝热储中渗流过程和规律复杂,回灌水如何在裂缝中渗流及回灌水的注入方向和注入速度对回灌水的微观渗流规律影响如何,对裂缝热储的回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裂缝热储地层的特点,由于地层水回灌进入岩心物理模型中,无法直观地观察回灌水的流动方向和研究其波及面积,因此,采用一种基于染色示踪技术监测地热回灌水微观渗流规律方法,研究了裂缝方位和注入速度对裂缝热储回灌水的微观渗流规律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热回灌水的注入方向与地层中裂缝的夹角增加,回灌水的波及面积增加。当回灌水注入方向与裂缝夹角相同时,随着注入速度的提高,回灌水的波及面积有明显提高,当回灌水注入方向与裂缝夹角90°时,回灌水的波及面积最大且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索永录,刘颖凯,肖江,张刚,李凡[5](2019)在《废弃石油井周围煤层中油层气扩散-渗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煤矿废弃石油井周围煤层内油层气流动的压力与影响半径的变化规律,基于煤体孔隙裂隙二重介质假设,考虑孔隙率与渗透率动态变化,结合煤体变形特征,建立了油层气流动的扩散-渗流耦合模型,针对油层气组分的特殊性,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流动过程中,煤层各处油层气压力的增加速度都先加快后减慢直至趋于稳定,距离废弃石油井越近,油层气压力短时间内变化越快,压力也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气影响半径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井内压力恒定时,影响半径增加速度一直衰减,井内压力线性增加时,影响半径增加速度先增后减;第30年时,当井内压力线性增加至15 MPa时,影响半径为310 m.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耦合模型合理,该研究为受废弃石油井威胁的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军文,施安峰,王晓宏,刘志峰[6](2019)在《多孔介质结构对渗流惯性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局部展开算法研究了多孔介质中排列结构对非线性渗流规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规则排列结构的渗流标度律和渗流方向相关,然而非规则排列结构的渗流标度律不依赖于渗流方向而只依赖于多孔介质的几何结构.伴随着排列结构的非规则程度增强,不同方向的渗流阻力变化规律的差异性减小.当流场输运区域较为复杂且不存在较宽直通道时,渗流阻力在较宽雷诺数范围内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标度律特性.周期性强非规则排列结构中不同区域大小的模型却具有相似的渗流阻力的标度律特性,同时标度律特性与孔隙度的大小相关性不大.阻力非线性标度律由多孔介质结构的不同而取值为2至3之间.(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明,陈军斌[7](2019)在《人工裂缝宽度对页岩气渗流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裂缝宽度是水力压裂后产生的评价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人工裂缝宽度对页岩气渗流规律的影响,建立了基质—裂缝系统双重介质气体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页岩气在储层渗流过程中的压力进行求解,揭示在定产量条件下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人工裂缝宽度对储层压力及井底压力的影响及其渗流规律,并优化人工裂缝宽度。结果表明:人工裂缝宽度对储层压力影响较小,增加人工裂缝宽度,基质和裂缝系统的压降未产生明显差异,但提高了压力波及范围。当人工裂缝宽度为7 mm时,页岩气的泄气面积最大,基质系统吸附气解吸量最大,压力波及范围最广且传播到井底的速度最快,气体渗流效果最佳;人工裂缝宽度增加对井底压力影响较小,但井底压力有小幅上升趋势且下降速度逐渐减慢。当人工裂缝宽度为7 mm时,井底压力最高,基质向裂缝方向压力波传播速度最快,基质系统吸附气解吸量最大,裂缝与基质沟通效果最优。综上,在裂缝宽度研究范围内,人工裂缝宽度为7 mm时为最优裂缝宽度。因此,压裂时应充分考虑人工裂缝宽度对页岩气渗流规律的影响,通过储层压力展布及井底压力变化有效指导压裂开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6期)

林庆祥,文强,何剑,尹浩然[8](2019)在《大庆西部斜坡稠油渗流规律和增产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性能实验设备基础上,通过流变性实验和岩芯流动实验,确定了西部斜坡稠油油藏地层流体的非线性渗流特征,但采取降粘措施后转变为线性渗流特征。结合降粘实验参数,采用CMG的STARS数值模拟器建立稠油油藏模型,评价化学降粘增产工艺的增产潜力,最终确定不同类型储层的增产潜力范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可以指导增产改造工艺优选。(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乔支昆,要焕成,刘哲,尹新伟,李亚超[9](2019)在《气体渗流对储煤筒仓煤体温度场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温热源存在时储煤筒仓内松散煤体温度场受到气体渗流的影响,通过搭建小型储煤筒仓模型,在试样台上进行了松散煤体温度场实验分析煤体温度场分布情况以及其体渗流对温度场的影响,同时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实验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存在高温热源时松散煤体温度场分布和变化情况,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得出由于气体渗流引起对流换热的强度。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对流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竖直方向上由于存在气体渗流,对流换热对温度场的影响较大,上方煤体相较于下方煤体温度普遍偏高。(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王浩,姜旭[10](2019)在《页岩气储层人工裂缝优化及渗流规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研究内容的相关文献调研,对目前水力压裂研究现状、人工裂缝优化研究现状、渗流机理及渗流模型研究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并得出:(1)页岩气的特殊赋存方式及其储层结构特征造成达西方程对页岩气渗流的描述过于浅显;(2)在人工裂缝优化研究中,考虑因素较为单一,仅从人工裂缝方面,忽略压裂后,基于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及基质耦合下,研究裂缝相关参数对气井渗流规律及产能的影响;因此,在研究页岩气储层人工裂缝优化及渗流规律时必须考压裂后的储层特征、渗流机理和渗流模型。(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渗流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苏里格西部致密砂岩储层的渗流规律,选用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资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水相渗测试以及可视化真实砂岩模型进行气水驱替及泄压实验,模拟气藏成藏及开发过程中不同孔隙类型的渗流规律和流体分布。依据不同孔隙的相对含量将孔隙组合类型分为溶孔-粒间孔、晶间孔-溶孔、溶孔-晶间孔、晶间孔4类,并对4类孔隙类型代表样品的孔喉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类型储层的渗流规律分异明显,随着储层物性越来越好,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减小,束缚水处的气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大,两相共渗区不断加宽,渗流能力增强,气水相互干扰逐渐减弱;可视化气驱水驱替类型随孔隙类型变好逐渐由指状驱替过渡为驱替程度较大的均匀驱替,在同等生烃条件下有利于天然气充注构成有效储层;泄压实验结果表明,孔隙类型好的样品泄压所需的时间短,压力下降的幅度大,采出程度高;孔隙类型较差的样品残留水过多,使得气相相对渗透率减小,采出程度较低。根据压汞结合相渗测试,确定研究区储层束缚水转变为可动水的节点生产压差为7 MPa,为苏里格西部气井降低产水风险、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流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韩伟波,高丹红,刘宗奇.煤体中瓦斯和水微观层次的渗流规律对比分析[J].煤矿安全.2019

[2].董鑫旭,冯强汉,王冰,杨勃,张永洁.苏里格西部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孔隙类型下的气水渗流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3].焦华喆,靳翔飞,陈新明,杨亦轩,王金星.全尾砂重力浓密导水通道分布与细观渗流规律[J].黄金科学技术.2019

[4].杜利,赵磊,乔勇,聂法健,刘浩成.裂缝方位和注入速度对裂缝热储回灌水微观渗流规律影响研究[J].山东化工.2019

[5].索永录,刘颖凯,肖江,张刚,李凡.废弃石油井周围煤层中油层气扩散-渗流规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6].刘军文,施安峰,王晓宏,刘志峰.多孔介质结构对渗流惯性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J].力学季刊.2019

[7].王晓明,陈军斌.人工裂缝宽度对页岩气渗流规律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林庆祥,文强,何剑,尹浩然.大庆西部斜坡稠油渗流规律和增产潜力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9

[9].乔支昆,要焕成,刘哲,尹新伟,李亚超.气体渗流对储煤筒仓煤体温度场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10].王浩,姜旭.页岩气储层人工裂缝优化及渗流规律研究综述[J].石化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渗漏水化学析出物Fig3.36Thechemica...电位差法原理试样安装Fig.2-11Installationofasp...煤岩裂隙示意图试件1注入压力8MPa下,煤岩破坏前后...原始煤岩试件不同截面CT扫描图片

标签:;  ;  ;  ;  ;  ;  ;  

渗流规律论文_韩伟波,高丹红,刘宗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