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大学英语阅读问题研究

玉溪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大学英语阅读问题研究

朱黎勇[1]2004年在《玉溪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大学英语阅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要掌握一门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其中阅读是最有效、最直接地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阅读成为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构成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重要研究。从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不同角度,探讨阅读的本质。在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界,占支配地位的阅读理论是以古德曼(Goodman)和史密斯(Smith)为代表的“阅读心理语言模式”,如“图式理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综合交互方式”等有关阅读心理语言模式的相关理论。这些阅读心理语言模式,进一步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阅读理解过程的实质。为我们广泛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云南省属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英语阅读教学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严重阻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 玉溪师范学院是云南省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之一,笔者在该校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升我院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使更多的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本课题欲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认真调查了解玉溪师院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问题,勘查学生使用的阅读技巧和策略,诊断阅读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对策,为师院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指导。并为同类院校的阅读教学提供实践经验的借鉴与参考。

杨玉[2]2013年在《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文中提出民族语言是民族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民族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传承文化和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媒介,它能促使民族成员之间在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产生同质性和一致性。因此,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语言来增强自己的民族认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紧密相关。语言态度主要指人们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将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少数民族成员。同时,他们的语言态度又常常受民族认同、目的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可以发现民族认同、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内不少研究都以某一特定少数民族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例,来调查他们的语言使用、民族认同现状及语言态度情况。但是很少有研究来调查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和民族认同,并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云南是中国西南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省份,除回族外,其余24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同时他们还要学习汉语,甚至第叁语言(如:英语)。作为多种语言的使用者,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将会影响其民族语言的发展及民族认同感的保持,进而影响到民族团结与稳定。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因此本论文立足于云南民族和谐发展的背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和民族认同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研究从民族认同及语言态度的界定及构成要素入手,选取昆明地区叁所高校(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及云南民族大学)及玉溪市一所高校(玉溪师范学院)的592名云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哈尼族)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搜集资料,并利用SPSS16.0和AMOS20.0进行数据分析,力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来解读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的关系。本论文包括四个研究问题:研究问题1: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认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民族、性别、年龄,年级、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差异?研究问题2: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会使用什么语言?他们对应的语言水平如何?研究问题3: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语的语言态度如何?和对普通话及英语的态度是否存在差异?有哪些影响语言态度的因素?研究问题4: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两者和语言水平是否有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程度较高,有着明确而又积极的民族认同,对自己的民族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并认为自己的命运和本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紧紧相联。性别、年级、家庭生活背景、父亲民族、母亲文化程度、上大学前学习模式及少数民族朋友的多少都影响其民族认同。(2)在被调查对象中,将近一半的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先学会的语言是本民族语,其中白族大学生中会使用白语的比例最高。同时,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家里本民族语使用频率最高,但存在代际差异;在学校大多选择用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来交流,但是在书面阅读和写作方面,则基本使用汉语,听歌曲或看电影时大多会选择汉语,但偶尔也会选择本民族语、英语和泰语等。(3)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普通话、本民族语和英语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前途等都持有较为肯定的看法和态度,但是程度不一,普通话程度最高,本民族语次之,英语最低,性别、年级、民族都影响语言态度。(4)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认同和对本民族的语言态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与本民族语水平也呈显着的正相关,因此,本论文构建了以语言水平为观察变量,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为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经过修正和验证,该模型的拟合指数达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标准要求,拟合度良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语言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语言态度,语言态度也影响民族认同。论文最后部分主要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探讨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及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启示,并提出强化民族认同的策略和建议。

黄炜[3]2005年在《云南省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对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对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特定区域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等,均具有重大影响。结合云南省普通高校分布与云南省各地区人口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高校分布的不平衡性,即高等学校大部分集中在昆明,各地州高校数量较少,层次低。云南省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这些院校大多由原各地州、市的全日制师范专科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师范学校合并为一体,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本科师范类院校。主要有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红河学院。这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建立,目的是要满足当地(州)人们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发挥学科门类较齐全以及师范教育的优势,成为培养基础教育及社会经济建设人才的高校,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这些新建院校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已成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应该看到,这些新建师范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起点要求高,而师资力量较弱,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反映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对新建师范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是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要求,是新建师范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要求,是适应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陈雅玲[4]2017年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文化生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从2008年高中增设《文化生活》以来,学校和老师们都比较重视这门课程,因为作为一本全新的教材,其教学方法、内容等都是需要着力探究的。寻甸县民族中学作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直辖高中,每年都招收一部分少数民族定向生,学校形成了“精细的管理特色”和融入“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特色。在这种环境氛围和学校制度之下,为《文化生活》教材的讲解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本文以寻甸民族中学《文化生活》教学现状为个案,开展问卷调研和座谈交流会,首先总结出寻甸民族中学《文化生活》教学取得的成就:学校高度重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为《文化生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的教研教改有声有色;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学情与特色要求,立足学生的学情,学校十分重视分层教学,学校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同时,也看到了在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努力和配合下,《文化生活》教学虽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理想与现实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文化生活》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仍然任重而道远。同时,笔者采用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教学个案分析。挑选了两名教师的两个教学案例作为个案分析,一个是A老师(中学高级教师)成功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案例,一个是B老师(中学初级教师)未能成功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案例,把交流的心得和感受写成教学个案并进行分析总结,收获启示。在基于教学个案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民族地区中学《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困难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文化生活》课程教学的主要对策:进一步提高对高中《文化生活》课程的重视力度;深入研究教材,理清结构体系,完成知识储备;凝练和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校本教育方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文化生活》课程教学“叁贴近”;提升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和知识转化加工能力,打造更强师资队伍。

陈明[5]2013年在《云南省旅游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了叁十多年,这叁十年里旅游院校或者是以培养某一领域的旅游人才为重点,或者是培养满足市场职业需求的人才。云南是具有显着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热点地区,可以说旅游就业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旅游本科人才的就业问题在日益发达的旅游业中却日显严重,云南旅游从业人员中同时具备素质高、学识高、能力强的人员少之又少。除此之外,云南旅游本科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匹配;旅游热点地区缺少本科院校;旅游本科教育的专业方向比较单一,从而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旅游本科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因此,讨论如何使旅游本科人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如何找到目标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论作为出发点,对人才的类型进行了深度剖析,试图找出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以及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第二部分是对云南省旅游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首先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阐明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云南旅行社、景区、酒店对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情况,重点选择酒店业作为本次社会调查的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10家酒店107名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对主要的管理者进行了非标准化访谈。以此为基础对云南星级酒店员工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云南省酒店业对人才提出的八大要求。第叁部分是对云南省当前的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包括专业建设布点、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专任教师情况、就业情况。第四部分是建立在以上叁部分基础上的,总结了云南省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政策和微观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上提出建议,提出以学校自身特色办旅游专业、以工科的教学思维主导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技术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将医学专业的实习方式引入到旅游专业实习中去等主要观点。

栗艳[6]2010年在《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团体心理干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验证Holw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叁因子模型的构念效度,以便证实其跨文化的适用性;(2)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1、用偶遇抽样的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选取了389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Holw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进行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3份,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该问卷的构念效度。2、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医科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30名作为干预组,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要求报名的同学各自邀请一名同专业、同性别、英语成绩等与自己各方面情况都较为接近的同学作为其空白对照。要求60名同学的大学英语平均成绩集中分布在70至80分。干预内容贯穿了对自我的澄清,对自己口语焦虑原因的认知、通过突破原有逃避行为来重建对英语的积极情感、主动建立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自信行为训练这六条主线。3、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60名同学进行施测。采用Holw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个人评价量表(PEI)、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施测。通过比较团体辅导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值,来判断干预的效果。结果:1、FLCAS跨文化适用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数基本达到了测量学标准,其中x 2/df为2.84<3,RMSEA=0.079<0.10, NNFI=0.92>0.90, CFI=0.92>0.90,且模型中大部分条目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40,均表明模型拟合非常好。2、干预效果的评价2.1量性评价(1)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的总分(P<0.001)、口语交流焦虑(P<0.001)、测验焦虑(P<0.001)、害怕负面评价(P<0.001)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都显着降低。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干预组个人评价得分(P<0.001)与干预前相比有显着的提高,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组干预后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P<0.001)、社交回避分(P<0.01)、社交苦恼分(P<0.01)与干预前相比都显着降低。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干预组干预后解决问题因子分(P<0.001)、求助因子分(P<0.001)与干预前相比有显着的提高,自责因子分(P<0.001)与干预前相比显着降低。而幻想因子分、退避因子分和合理化因子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在应付方式量表的各项因子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外语课堂焦虑总分(P<0.001)、口语交流焦虑(P<0.01)、测验焦虑(P<0.01)、害怕负面评价(P<0.001)、个人评价总分(F=9.714,P=0.003)、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F=8.266,P=0.006)、解决问题因子分(F=4.149,P=0.046)的差异显着,而在苦恼因子分、退避因子分、求助因子分、自责因子分、幻想因子分、合理化因子分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与对照组同学在外语课堂焦虑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改变量(P<0.001)、个人评价改变量(P<0.001)、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P<0.001)及因子分的改变量(P<0.01)、应付方式中解决问题因子分改变量(P<0.01)、自责因子分的改变量(P<0.05)上均有显着性差异。而两组在应付方式的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的改变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P>0.05)。2.2质性评价(1)合计80%以上的干预组同学认为自己在口语学习态度、对口语焦虑原因的了解、自信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进。(2)合计80%以上的同学对每一节活动内容的评价在一般以上。结论:(1)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有较好的构念效度,具有较好的跨文化适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中。(2)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自信、社交回避与苦恼方面以及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和自责因子的改善有显着的效果。

刘禀诚[7]2004年在《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标题语法,比较显性的当属偏正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等短语类标题。而主谓式标题,从表层形式上来说,主语、谓语都不欠缺,与自然语句相比,句法结构似乎毫无二致,亦即标题性不太明显;但是若从其内部形式(包括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和语用效果(包括受众选择、修辞效果、标题应用)综合来考察,则有许多不同于自然语句的地方。本论文试图运用目前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研究盛行的结构理论、变换理论、空语类理论、配价理论、认知理论、语用理论等诸多理论,并且借助联系、比较的方法,对鲜为人发掘的主谓式标题(主要是报刊标题)及其相关结构,在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方面,作出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并试图揭示出其存在的理据性,为报刊电台等媒体的标题创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东西。 本论文立足于翔实的标题材料,采取先总体把握后分类阐述的框架:第一章论述主谓式标题的含义、特征及分类,第二章进行主谓式标题的典型格式考察,兼及相关结构的考察,第叁章考察主谓式标题的制约因素及制作中易犯的错误,用以体现语言研究的实用性、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玉溪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大学英语阅读问题研究[D]. 朱黎勇. 云南师范大学. 2004

[2].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 杨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云南省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D]. 黄炜. 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文化生活》教学研究[D]. 陈雅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7

[5]. 云南省旅游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 陈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6]. 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团体心理干预试验研究[D]. 栗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10

[7]. 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D]. 刘禀诚. 广西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玉溪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大学英语阅读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