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平衡论文_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氧分压,相图,黏土,合金钢,相平衡,氧化物。

热力学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1](2019)在《碳酸钴分解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清碳酸钴的热分解行为和性状遗传特性,对Co—C—O体系的稳定区和碳酸钴在不同气氛下的分解平衡进行了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在无氧状态下CoCO_3主要分解为CoO,分解反应是在温度高于200℃时进行;在有氧状态下CoCO_3极易发生氧化并分解生成Co_3O_4,在含氧体积分数为1%的氧气-氮气混合气氛中温度为930℃时Co_3O_4开始分解为CoO和O_2,且分解温度随着系统中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oCO_3的热分解试验证实了热力学分析结论,同时表明CoCO_3的热分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性状遗传性,Co_3O_4的形态依赖于CoCO_3的原始形态,分解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产物结块收缩,使CoO颗粒增大。(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贺志,余敏,王琼[2](2019)在《多格点相互作用对横向磁场作用下XY型自旋链中非平衡态热力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封闭系统中非平衡热力学性质,特别是自旋链中经过一个淬火过程后的平衡热力学性质已经成为了量子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之一.研究了横向磁场作用下含XZX+YZY型叁体相互作用的XY自旋链中的非平衡态热力学性质.具体考虑了当XY型链中横向外磁场发生一个突变(淬火)时链中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分别对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功、功涨落和不可逆熵产生等热力学量的影响.研究显示: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可能对平均功的增加起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关键取决于初始外磁场强度的取值.接着,还发现:通过调节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强度可以很有效地抑制功涨落.最后,考虑了不可逆熵产生在不同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下随外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不可逆熵产生在临界磁场附近会出现特殊的尖峰特征,并且尖峰值随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的增加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4期)

尤田[3](2019)在《吸收器在非平衡定态下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对吸收式制冷系统内的吸收器进行研究,得到非平衡定态吸收过程在有温差存在时的可能性和当时所处的状态、非平衡定态下吸收剂和制冷剂间的化学势差,并求出了相应的吸收熵和吸收热。推导出定态吸收过程的吸收熵变化量和吸收热变化量,并与平衡热力学理论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用平衡热力学得出的结果只与温差有关,而用非平衡热力学得到的结果除了与温差有关外,还与吸收过程所处的状态有关。原因在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把制冷剂降温过程和吸收剂吸收过程看成同时发生的一个整体,考虑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根据传统的平衡热力学理论,则把定态吸收过程分成两个独立的过程,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刘振楠,陶东平,姚春玲,范兴祥,张凇源[4](2019)在《钛微合金钢炉外精炼相平衡研究与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钛微合金钢炉外精炼过程中Ti元素在渣-钢间的平衡分配行为及走向,应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通过规范子二元系活度标准态和优化模型参数,建立了CaO-Al_2O_3-FeO-TiO_2熔渣活度计算模型,并预测渣中各组元活度;在含钛钢炉外精炼条件下,应用MIVM和Wagner公式研究了Ti在精炼渣CaO-Al_2O_3-FeO-TiO_2与含钛钢液Fe-Al-Ti-O间的平衡分配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渣中FeO的活度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9%;Ti在渣-钢两相间平衡分配比的计算值与工业数据符合较好;分配比随钢液中Al含量的降低、温度的升高和渣中CaO与Al_2O_3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该规律与实际生产相一致。因此MIVM对多元含钛熔渣体系组元活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所设计的相平衡研究方法合理可行。本研究可为含钛合金钢化学冶金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左磊,张起,代圣超,ADU-MENSAH,Derick,梅德清[5](2019)在《应用热力学相平衡预测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低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基于热力学相平衡模型,计算了该叁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同时对比了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探究了乙醇对该二元燃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析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叁元燃料PHC5E5、PHC10E10、PHC15E15、PHS5E5、PHS10E10和PHS15E15的析晶点分别降低了4.5、5.7、6.1、4.3、5.3、6.1 K,所对应叁元燃料在不同温度下析晶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初始析晶温度下,叁元燃料中的乙醇与生物柴油同时开始析晶,这说明乙醇以共晶方式与高熔点组分同时析出,改变了高熔点组分在晶核形成、生长过程中的结晶趋向和结晶形态,延滞了叁元燃料在低温过程中的析晶趋势;未结晶的乙醇大量分布在燃料液相以及网状和片状晶体间隙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已结晶组分在基液中的溶解度。这两者共同改善了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该研究为优化加氢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徐呈亮[6](2019)在《CoSb_3基热电材料体系Ce-Co-Sb/Fe叁元系的相平衡测定及热力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电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使用热电材料制作的温差发电和制冷器件具有污染低、维护简单、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业余热发电、航天、微电子及制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热电材料的性能可用无量纲的热电优值ZT衡量,而ZT值的高低由材料的塞贝克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决定。高性能的热电材料要求同时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高的电导率和低的热导率。方钴矿CoSb3化合物是一种具有笼状结构的窄带半导体材料,由于同时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及较高的电导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高效中温热电转换材料。但是CoSb3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导致热电优值ZT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热电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当前的研究手段主要使用掺杂和取代的方法降低CoSb3化合物的热导率,其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金属原子(如Fe、Ni等)置换CoSb3中的Co位,以及使用稀土原子(如Ce、Yb等)填充CoSb3晶格中的笼状间隙位置(晶格孔洞),一方面增强电子或空穴的迁移,提高电子导电率;另一方面形成热声子的散射,降低晶格热导率,最终提高热电转换率。本文主要研究的热电材料体系(Ce,Va)(Co,Fe)4Sb12具有晶格孔洞填充和框架原子取代的双重效应,可以认为是由VaCo4Sb12和CeFe4Sb12形成的化合物固溶体,通过填充和取代的组合优化,实现电子和声子输运的协同调控,显着降低晶格热导率,提高电子导电率,提高热电性能。因此,本文针对由此构成的Ce-Co-Fe-Sb四元体系所包含的Ce-Co-Sb和Ce-Co-Fe叁元基础体系,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EPM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实验方法,进行了相平衡关系和相转变温度的实验测定。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CALPHAD方法,对上述两个叁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参数的优化评估,建立了相关体系的热力学数据库,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首先,考虑到CoSb3基热电材料体系中的主要组成元素Sb及其代位元素Ge都是易挥发元素,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其相平衡关系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很大。本文参考描述凝聚态相压力修正因子的Murnaghan方程和描述真实气体相压力修正因子的逸度系数模型,在充分考虑相平衡关系(常温常压和高温高压下相平衡的压力-温度关系)、热化学性质(常压和高压条件下的热容-温度关系)、热物理性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压力-体积关系)等数据自洽合理性的基础上,对纯组元Sb和Ge的热力学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评估,建立了含压力修正因子的高温高压Sb/Ge纯组元热力学数据库。针对Sb和Ge的摩尔体积、热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计算了Sb和Ge的压力(P)-温度(T)相图、摩尔体积(Vm)-压力(P)关系图、热容(Cp)-温度(T)曲线等。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报道的数据有着较好的匹配度。纯组元Sb、Ge的热力学数据库为与气相分压有关的方钴矿热电材料制备烧结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相关基础数据,本文采用的优化方法也为其他纯组元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第二,综合运用XRD、SEM、EPMA及DSC等实验方法,本文对Ce-Co-Sb和Ce-Co-Fe两个叁元系的等温截面、液相面投影图等相平衡实验信息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Ce-Co-Sb叁元体系,实验测定了823K和673K等温截面图,同时采用铸态组织凝固分析方法,首次建立了Ce-Co-Sb叁元系的液相面投影图。对于Ce-Co-Fe叁元体系,实验测定了823K等温截面图及完整的液相面投影图。Ce-Co-Sb和Ce-Co-Fe叁元体系的相平衡实验测定,为后续的优化评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第叁,运用CALPHAD技术,充分考虑到Ce-Co-Sb和Ce-Co-Fe叁元系中各平衡相的晶体结构特征,建立了合理的热力学模型。结合文献报道的相平衡实验信息(如溶体相的溶解度区间、不变反应温度、相转变温度、相平衡成分、初晶相区域等),及液相混合焓等热化学数据,结合本文测定的实验结果,优化评估了Ce-Co-Sb和Ce-Co-Fe叁元体系,构建了自洽合理的热力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相平衡计算和凝固过程分析,很好地再现了相关的实验结果。最后,根据本文优化得到的Ce-Co-Sb和Ce-Co-Fe叁元系数据库,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的Co-Fe-Sb和Ce-Fe-Sb叁元系数据库,构建了 Ce-Co-Fe-Sb四元系热力学集成数据库。运用构建的热力学数据库,对VaCo4Sb12-CeFe4Sb12垂直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不同含量合金化元素Ce和Fe对Ce-Co-Fe-Sb体系相平衡关系的影响。之后,运用Scheil模型对Ce-Co-Sb和Ce-Fe-Sb叁元合金及Ce-Co-Fe-Sb四元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相同成分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热力学模拟计算能够较好地再现实验测定结果。本文获得的Ce-Co-Fe-Sb四元系热力学数据可为多元掺杂CoSb3基热电材料体系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5-31)

张志红,张嘉培[7](2019)在《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黏土多组分重金属吸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土垫层土颗粒的吸附特性是控制溶质运移的重要关键因素,进而影响对防渗屏障长期服役性能的准确评估。在传统单组分吸附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Ziegler最大耗散率原理,通过构建弥散型自由能函数和弥散型耗散率函数,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非理想状态体系下适用于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非平衡态吸附模型。所建模型预测的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非平衡态吸附模型能够正确揭示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在黏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丽枫,邱吉雨,刘铮玥,朱德英,姜茂发[8](2019)在《CaO-SiO_2-La_2O_3体系亚固平衡关系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aO-SiO_2-La_2O_3体系作为稀土材料在冶炼和加工工艺中涉及的基础渣系,其中的相平衡关系和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对于相关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热力学平衡实验,结合XRD,SEM和EDS等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CaO-SiO_2-La_2O_3体系特定成分,温度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同时,依据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对该体系内相关物相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数据进行了估算,确定了CaO·3SiO_2·2La_2O_3叁元物相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数值范围,为<-11588268+7841.682·T-1118.94·T·ln(T)+75527271·T~1+0.1275485·T~2-0.0000164647·T~3。最终,明确该体系全部成分范围内,CaO·3SiO_2·2La_2O_3可分别与CaO, SiO_2, La_2O_3, La_2O_3·2SiO_2, La_2O_3 SiO_2, 2.335La_2O_3·3SiO_2, CaO·SiO_2, 2CaO Si02, 3CaO·2SiO_2和3CaO·SiO_2共10种物相亚固平衡共存。(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陈平,刘海波,谢巧勤,周跃飞,徐亮[9](2019)在《铁-锰氧化物对磷酸盐环境行为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天然铁-锰氧化物中锰氧化物对铁氧化物吸附磷的影响及磷在铁-锰氧化物中的选择性分布,本文选择一种不含磷的铁-锰氧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铁-锰氧化物处理前后(有无锰氧化物)吸附磷的变化,结合FT-IR、酸碱电位滴定、Zeta电位、XPS表征结果,探究磷在天然铁-锰氧化物表面吸附过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1mol/L盐酸羟胺水溶液能彻底溶解锰氧化物(约wt.28%,主要为软锰矿、拉锰矿、斜方水锰矿),但未改变铁-锰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10](2019)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增加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课程中所涉及的基于理想化模型和假想假设的简化。通过这种改革尝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经典热力学的内容和普适性,引发学生对经典热力学无法解释变化的思考,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拓宽学术视野。(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31期)

热力学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封闭系统中非平衡热力学性质,特别是自旋链中经过一个淬火过程后的平衡热力学性质已经成为了量子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之一.研究了横向磁场作用下含XZX+YZY型叁体相互作用的XY自旋链中的非平衡态热力学性质.具体考虑了当XY型链中横向外磁场发生一个突变(淬火)时链中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分别对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功、功涨落和不可逆熵产生等热力学量的影响.研究显示: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可能对平均功的增加起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关键取决于初始外磁场强度的取值.接着,还发现:通过调节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强度可以很有效地抑制功涨落.最后,考虑了不可逆熵产生在不同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下随外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不可逆熵产生在临界磁场附近会出现特殊的尖峰特征,并且尖峰值随XZX+YZY叁格点相互作用的增加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碳酸钴分解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试验研究[J].包装学报.2019

[2].贺志,余敏,王琼.多格点相互作用对横向磁场作用下XY型自旋链中非平衡态热力学性质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3].尤田.吸收器在非平衡定态下的热力学研究[J].化工机械.2019

[4].刘振楠,陶东平,姚春玲,范兴祥,张凇源.钛微合金钢炉外精炼相平衡研究与热力学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19

[5].左磊,张起,代圣超,ADU-MENSAH,Derick,梅德清.应用热力学相平衡预测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低温性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6].徐呈亮.CoSb_3基热电材料体系Ce-Co-Sb/Fe叁元系的相平衡测定及热力学优化[D].北京科技大学.2019

[7].张志红,张嘉培.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黏土多组分重金属吸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孙丽枫,邱吉雨,刘铮玥,朱德英,姜茂发.CaO-SiO_2-La_2O_3体系亚固平衡关系的热力学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9].陈平,刘海波,谢巧勤,周跃飞,徐亮.铁-锰氧化物对磷酸盐环境行为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和机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

论文知识图

由选择性表面修饰法制得的补缀型微米...不同边界条件下通道内的总潜热传递速...表面氧化物与基体平衡计算的热力学模...液相混合焓(a)La相界面温度,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分布不同气体进口N2质量分数下气—液相界...

标签:;  ;  ;  ;  ;  ;  ;  

热力学平衡论文_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