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_崔鹤滕,冀寿健,徐倩,黄玉庭,徐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分泌,神经,肿瘤,多巴胺,磷酸,胃腺,脱羧酶。

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崔鹤滕,冀寿健,徐倩,黄玉庭,徐建明[1](2019)在《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与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价值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会(UICC-AJCC)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在判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搜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病历资料,按照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进行重分期,应用赤池信息标准(AIC)判断其价值大小。结果共纳入3320例患者,男性1352例,女性1968例;以白种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61.2±13.0)岁;肿瘤多见于肺上叶,右侧肿瘤较左侧肿瘤多见;病理类型以肺类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是否行手术、放疗、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以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分期系统分期后,两版分期系统整体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ICC-AJCC第八版分期系统AIC值为11 382.199,小于第七版分期系统的11 387.104。结论 UICC-AJCC肺癌分期系统第八版比第七版能更好地反映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2期)

丁奎[2](2019)在《刺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运动和应激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物种,在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产业中刺参养殖产业的单一产值最大。刺参行为学研究可为刺参采捕设施的研发和增殖放流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刺参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等增养殖模式创新提供参数支撑。行为内分泌学是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探究动物激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以褪黑激素和两种代表性神经肽为例,综合运用红外摄影技术、运动行为量化软件、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褪黑激素和两种神经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作用和行为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此外,本研究还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查明了刺参应激行为—吐肠行为的内在分子机制。1.褪黑激素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内在机制研究检测了褪黑激素在刺参体腔液中的含量,并采用体腔注射的方法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刺参运动行为的影响。此外,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检测了褪黑激素对刺参肌肉组织代谢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在刺参体腔液中的浓度为135.0 ng/L左右,随着注射褪黑激素浓度的增加,注射后9小时内刺参运动的总距离和步数逐渐减少,且部分处理组差异显着,而平均和最大运动速度及步幅和步幅频率均有所下降,但无显着差异。因此褪黑激素对刺参具有镇静作用。在褪黑激素处理组刺参肌肉组织中检测到22种代谢物的浓度发生改变,其中5-羟色胺、9-顺式视黄酸、全反式视黄酸、黄素单核苷酸浓度明显下降。此外,处理组肌肉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腺苷5'-叁磷酸(ATP)的浓度均降低。因此,褪黑激素抑制刺参运动行为的潜在生理机制包括运动调节剂—血清素浓度下降、降低脂肪酸氧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2.Pedal神经多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内在机制研究采用体腔注射后记录刺参运动行为变化的方法研究Pedal神经多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影响,同时基于UPL-Q-TOF-MS代谢组学检测技术研究Pedal神经肽注射后刺参肌肉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edal神经肽注射后刺参的步幅有所降低,表明该神经肽很可能参与调节刺参肌肉的收缩。此外,运动路程、步数的增加和运动速度的降低表明Pedal神经肽可增强刺参的运动耐力而降低其运动效率。肌肉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胆碱(PC)的下调、LysoPCs和LysoPEs的升高以及花生四烯酸(ARA)浓度的升高是Pedal神经肽对刺参运动行为产生这些影响的潜在生理机制。3.SALMFamide神经多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内在机制研究体外合成刺参L型SALMFamide神经肽后,采用体腔注射的方法研究了SALMFamide神经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作用,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该神经肽注射后刺参肌肉生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SALMFamide神经肽使刺参运动步幅有一定提升,表明该神经肽可能参与刺参体壁肌肉松弛的调节。此外,运动路程、步数、时间和运动速度均增大表明SALMFamide神经肽不仅增强了刺参的运动耐力,而且提升了刺参的运动效率。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刺参肌肉泛酸含量的升高、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胆碱(PC)比例的变化、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s)和花生四烯酸(ARA)浓度的升高是SALMFamide神经肽调控刺参运动行为的潜在生理机制。4.刺参吐肠行为内在分子机制研究为探究刺参应激行为—吐肠行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RNASeq)测序平台同时测试了刺参叁种状态下的样品:正常(TCQ)、去除内脏时(TCZ)和去除内脏后3小时(TCH)。测试结果表明总共产生129,905个unigenes,N50长度为2651个碱基对,54787个unigenes可从7个功能数据库(KEGG,KOG,GO,NR,NT,Interpro和Swiss-Prot)得到注释。此外,在TCQ与TCZ、TCZ与TCH和TCQ与TCH的比较中,分别鉴定出190、191和320个发生差异表达基因(DEG)。这些DEG可映射到KEGG数据库中的157、113和190个信号传导途径。KEGG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DEGs分别属于“环境信息处理”、“生物系统”、“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类别。这些DEGs与肌肉收缩、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神经和肌肉损伤、能量供应、细胞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这些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助于阐明刺参吐肠行为的内在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崔鹤滕[3](2019)在《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判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价值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并评价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在判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收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4年通过病理明确诊断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类癌)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患者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性别、确诊年龄、种族、婚姻状态等)、原发肿瘤特征(大小、位置等)、淋巴结转移范围、远处转移信息、是否手术以及生存时间等。按照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进行重分期,应用赤池信息标准(AIC)判断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价值大小。具体统计方法如下: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获取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中,以p<0.05认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共纳入3320例患者,男性1352例,占40.7%;女性1968例,占59.3%;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46。种族以白种人为主,共2890例,占87.0%;黑种人307例,占9.2%;其它人种占3.8%;患者平均确诊年龄为(61.2±13.0)岁,中位确诊年龄65.0岁;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共1829例,占55.1%;单身(离异、分居)患者1321例,占39.8%。肿瘤多见于肺上叶,占40.2%;右侧肿瘤(58.0%)较左侧肿瘤(39.5%)多见;病理类型以肺类癌为主,共2143例,占64.5%。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187例,占65.9%。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肺类癌在性别、确诊年龄、手术人数、TNM分期等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发病位置、左右肺、手术及TNM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及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肺类癌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种族、年龄、发病位置、左右肺、手术及TNM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及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同分期下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第七版和第八版分期系统分期后各期别的整体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完整TNM分期系统的AIC值结果显示,第八版分期系统AIC值为12149.894,小于第七版分期系统的AIC值(12164.896)。结论1.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肺类癌患者数量多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男性,肺类癌好发于女性。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平均确诊年龄晚于肺类癌。2.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肺类癌均以右肺多见。3.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肺类癌相比,分期更晚,预后更差。4.性别、年龄、手术及TNM分期是影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肺类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5.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肺癌分期系统第八版比第七版能更好地反映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9-05-30)

陈望军[4](2019)在《噪声污染对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索噪声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寻找噪声污染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体内因素以及预防损伤干预措施。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探讨噪声污染对机体生命系统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和探索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方法:给与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不同强度的噪声刺激,或先给予干预措施,再给予相同噪声刺激,用ELISA(1)检测噪声刺激组、对照组大鼠血液、脑组织核苷酸、儿茶氨酚类激素、热休克蛋白-70的水平。结果:1.将Wistar大鼠分别置于强度为35d B、65d B、85d B噪声污染环境中20天,大鼠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8.22%、53.96%、72.95%,利血平+85d B噪声组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了7.49%;肾上腺素(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3.69%、74.12%、87.73%,利血平+85d B噪声组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了9.28%;大鼠血液多巴胺(D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5.32%、18.27%、24.71%,利血平+85d B噪声组D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了27.65%。实验结果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2.大鼠血液环磷酸腺苷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4.53%、36.29%、72.84%,利血平+85d B噪声组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比对照组升高了6.32%。大鼠血液环磷酸鸟苷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4.43%、66.64%、87.74%,利血平+85d B噪声组环磷酸鸟苷(c GMP)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了11.68%。实验结果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3.将大鼠置于35 d B、65 d B、85 d B强度的噪声污染环境中20天,大鼠脑组织中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伏隔核,丘脑,杏仁核脑组织c-fos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着升高,且随噪声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利血平组c-fos表达水平比照组有所升高,但与刺激组比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着升高,利血平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比噪声污染组明显降低。结论:实验结果发现,噪声污染能显着影响体内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脑组织内c-fos,Hsp-70表达显着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A)是噪声污染引起损伤的主要因素;利血平可降低或耗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环境噪声0类标准强度的噪声(35d B)刺激也能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和蛋白表达异常,并造成机体损伤。实验结果为修订噪声污染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政法学院》期刊2019-05-01)

陶伟丽[5](2019)在《肝外胆道系统神经内分泌癌20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干细胞,且具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能够产生生物活性胺和/或多肽激素的肿瘤~([1]),属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肿瘤的范畴,可发生于全身多种器官和组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仅占0.49%~([2])。NENs曾被认为是一类罕见病,但是近30年来,年龄调整后发病率从1973年1.09/10万上升到2012年6.98/10万,增加了6.4倍,多见于肺部(1.49/10万)和胃肠胰部位(3.56/10万)~([3])。同时,随着医师对该病的逐渐重视、内镜等技术的进步,NENs的诊断率不断增加。肝外胆道系统NENs包括胆囊NENs及肝外胆管NENs,肿瘤类型类似于消化道NENs,其中胆囊NENs最为常见。病理类型中,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发病率较高,占该部位恶性肿瘤的4%。肝外胆道系统NECs确诊时即有40%~50%患者出现肿瘤扩散~([4]),预后较差。目前对肝外胆道系统NECs的诊治仍在探索中,相对于胃肠胰NENs研究较少,国内外已发表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关于肝外胆道系统NECs生存预后分析的报道也较少,尚未形成规范化的诊治方案。本研究检索了1988年以来报道肝外胆道系统NECs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选取数据报道较完整的病例,并结合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和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外胆道系统NECs患者,共计12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从而探索肝外胆道系统NECs的规范化诊疗。资料与方法应用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检索胆囊和肝外胆管NECs相关中文文献,应用PubMed、Web of Science检索相关英文文献,选取数据报道较完整的病例,并结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3月1日收治并确诊的20例原发性肝外胆道系统NECs患者,其中包括11例胆囊神经内分泌癌(gallbladder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GB-NECs)及9例肝外胆管NECs,共计129例肝外胆道系统NECs患者。对病理学可追溯的病例进行病理复核,包括病理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i-67指数等,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等对OS的影响。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数据进行作图和分析,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性使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Bonferrironi法,Wilcoxon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9例肝外胆道系统NECs患者中,发病部位在胆囊68例,肝外胆管61例,男女比例1.14:1,年龄29-89岁,中位年龄66岁。68例胆囊NECs患者中,男女比例1:1.18,年龄38-89岁,中位年龄62岁。61例肝外胆管NECs患者中,男女比例1.54:1,年龄29-85岁,中位年龄69岁。肝外胆道系统NECs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黄疸、腹部不适、纳差等症状就诊。2.免疫组化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78.3%(18/23),突触素(Syn)阳性率88.0%(81/92),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率85.2%(69/81),CD56阳性率98.2%(55/56)。3.肝外胆道系统NECs中,小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SCNECs)的预后比大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LCNECs)预后差(mOS为7.7对9.7个月,p=0.647),Ⅰ-Ⅲ期患者的预后较Ⅳ期患者好(9.3对4.8个月,p=0.003),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0.011)是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肝外胆管NECs中,SCNECs的预后比LCNECs好(mOS为8.8对6.4个月),但差异统计学意义(p=0.623)。胆囊NECs中,SCNECs的预后比LCNECs差(mOS为6.8对1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4.肝外胆道系统NECs患者mOS为8.9个月,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五组:手术组、手术+放化疗组、单纯放化疗组、放化疗+手术组和对症支持治疗组。手术+放化疗组的mOS较长,为11.6个月。五组治疗方法组间对比,对症支持治疗组和手术+放化疗组,对症支持治疗组和放化疗组+手术组,手术组和手术+放化疗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根治性手术组比非根治性手术组的预后好(9.9对6.6个月,p=0.018)。手术+放化疗组中,19例患者接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化疗,mOS为11.9个月;1、2、3年生存率为50.0%、12.5%,0%。结论1.肝外胆道系统NEC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SSA等,有助于延长生存期,手术治疗对晚期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生存获益。3.小细胞亚型和大细胞亚型预后无明显差异。4.分期是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其中I-III患者比IV期患者预后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罗小庆[6](2019)在《中国人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Ts)是发病率较低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上少见,中国缺乏完善的数据库,导致对此类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认识不足。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关于中国人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文献,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我们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中获取了从2010年09月到2018年09月的所有文献。总结了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等对GI-NETs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应用合并风险比(HR)以及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结果:总共有23项研究,共纳入2616个GI-NETs患者,其中男性1733名,女性883名,男女比例为1.96:1,发病年龄为14-87岁,好发年龄为40-69岁,其中又以50-59岁发病率最高。在原发肿瘤部位方面,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直肠(63%),其次为胃(26%)。诊断时处于G1期占61%;G2期占11%;G3期占28%。Meta分析研究表明GI-NETs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性别(男与女)(HR:1.287,(1.102-1.504),P<0.005);年龄(>60岁与<60岁)(HR:1.546,(1.314-1.818),P<0.005);肿瘤大小(>2cm与<2cm)(HR:2.198,(1.814-2.663),P<0.005);肿瘤部位(胃与肠)(HR:1.485,(1.300-1.697),P<0.005);病理分级(G3与G1+G2)(HR:2.611,(2.206-3.091),P<0.005);T分期(T3+T4与T1+T2)(HR:2.382,(1.972-2.876),P=0.005);淋巴结转移(有与无)(HR:2.001,(1.673-2.395),P<0.005);远处转移(有与无)(HR:3.188,(2.317-4.385),P<0.005);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HR:4.609,(2.826-7.516),P<0.005)相关。结论:中国人群GI-NETs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直肠,其次为胃,诊断时大多处于预后较好的G1期、G2期,G3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Meta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方法均是影响GI-NETs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将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对GI-NETs患者的预后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7](2019)在《多巴脱羧酶参与调节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中,为了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无脊椎动物发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其中,多巴脱羧酶作为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一种关键酶,不仅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它催化生成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研究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理想材料。该综述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多巴脱羧酶的研究现状、蛋白分子结构及催化机制等理化性质,说明了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到的重要生理学功能。此外,也对多巴胺参与的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儿茶酚胺系统、多巴胺、多巴胺及其受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多巴脱羧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针对于多巴脱羧酶展开的研究也十分丰富,然而,国内外对淡水小龙虾多巴脱羧酶的文献报道还是十分稀少。在我国,淡水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于甲壳类动物,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近些年来,淡水小龙虾因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进而导致其养殖产量下降。细菌性疾病是淡水小龙虾的主要病因,因此探究小龙虾抵御细菌的免疫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而小龙虾多巴脱羧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为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年庆,谢方丽,刘思忆,陈恒宝,张晨松[8](2019)在《嗜铬粒蛋白A水平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临床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的变化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关系。方法:采取分层的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已经完成手术切除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71例纳入研究。在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时间节点分别静脉抽血检测血清CgA的水平,采用肝脏彩超、CT(必要时增强CT)或者MRI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转移性肿瘤,建立患者档案,把每次结果记录下来。结果:血清CgA水平越高,肝脏转移的几率越大,CgA≤44U/L(即正常值)与CgA≥100 U/L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A≤44U/L与CgA≥300 U/L,CgA≥500 U/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显示血清CgA水平越高差异性越大;分析术后3年36例肝脏转移患者的病例,结果显示肝脏转移时CgA水平越高,分级越低,主要是G1,G2,而G3肝脏转移时CgA虽然增高,但不像G1,G2那么明显。CgA≥100 U/L及CgA≥500 U/L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gA水平的不断增高可以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肝脏转移的提示指标,CgA水平越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程度越低。(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林潘宏,李航,刘楚永[9](2019)在《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泵入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合并利尿剂抵抗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泵入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合并利尿剂抵抗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例Ⅰ型心肾综合征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利尿剂抵抗情况、心肾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反应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眼睑或面部水肿、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肺部湿啰音、心影扩大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5,7天的尿量均显着增多(P均<0.05),呋塞米用量均显着减少(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B型脑钠肽(BNP)、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泵入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能够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利尿剂用量,改善心肾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蒋世烨[10](2019)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腺癌在多层螺旋CT特征并加以鉴别,选取典型病例,进一步分析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癌预后的因素,以此为依据,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及消化系统腺癌共计27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病理诊断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胃腺癌共计45例,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ncer,G-NEC)患者15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G-NET)患者15例及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s,G-ADC)患者15例。经病理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及胰腺癌患者共23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ncer,P-NEC)患者106例,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127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CT检查。对上述各组的多个多层螺旋CT特征进行评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鉴别影像学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用以确定计量资料的最佳分界值。对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及胰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将患者首次治疗时间作为零点时间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不等,最终随访日期截止于2018年10月31日,探究两者影像特征及其与生存期(OS)的关系,组间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的生存率曲线比较的假设检验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上所有统计学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G-NEC与G-NET及G-ADC组中存在差别的CT特征有肿瘤最大径(P=0.023)、肿瘤位置(贲门、胃底及胃体为上部,胃体中下部及胃窦为下部,P=0.02)、病灶数量(单发、多发及散发,P=0.003)、肿瘤边缘是否清晰(P<0.001)、粘膜是否完整(P<0.001)、淋巴结是否转移(P<0.001)、转移性淋巴结最大径(P=0.008)和有无淋巴结的坏死(P=0.006)在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进行了G-NEC与G-NET两组间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发现G-NEC的病灶更大[(4.72±1.73)cm比(2.08±1.02)cm,P<0.001)],位于胃体中下部及胃窦的概率更高(60.0%比13.3%,P=0.021),单发病例更多(100%比66.7%,P=0.042),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93.3%比20.0%,P=0.001)。G-NEC和G-ADC两组间的CT特征的单因素分析,G-NEC的转移性淋巴结直径比G-ADC的大[(1.82±0.69)cm比(1.23±0.65)cm,P=0.045],G-NEC的肿瘤边缘较G-ADC清晰(60.0%比0,P=0.001),G-NEC的肿瘤粘膜较G-ADC肿瘤粘膜完整(53.3%比66.7%,P=0.014)。2.胰管扩张(P=0.000,HR=5.656,95%CI 2.213-14.452),肿瘤边界模糊(P=0.000,HR=16.360,95%CI 4.415-60.619)和强化程度(不明显,轻度,明显,P=0.026,HR=3.261,95%CI 1.207-8.808)是P-NEC与P-DAC的最显着CT特征差异。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与P-NEC的预后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而肝转移、脉管侵犯及治疗方法与P-DAC的预后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CT特征对于鉴别G-NEC与G-NET及G-ADC具有经济、便捷等优点。不同病理级别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灶大小有显着差异,G-NET病灶小于G-NEC。两者肿块最长径的最佳分界点为3.45cm。与G-NET相比,G-NEC位于胃体中下部及胃窦的概率更高,单发病例更多,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性淋巴结坏死的可能性更大。G-NEC的转移性淋巴结直径较G-ADC的大,G-NEC的肿瘤边缘较清晰,G-NEC的肿瘤粘膜较G-ADC肿瘤粘膜完整。2.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及胰腺癌的CT特征对诊断、治疗意义重大。胰腺癌多表现为边界模糊,胰管扩张及不明显或轻度强化,肝转移,脉管侵犯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胰管扩张较少及轻度强化,肝脏及淋巴结转移提示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物种,在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产业中刺参养殖产业的单一产值最大。刺参行为学研究可为刺参采捕设施的研发和增殖放流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刺参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等增养殖模式创新提供参数支撑。行为内分泌学是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探究动物激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以褪黑激素和两种代表性神经肽为例,综合运用红外摄影技术、运动行为量化软件、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褪黑激素和两种神经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作用和行为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此外,本研究还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查明了刺参应激行为—吐肠行为的内在分子机制。1.褪黑激素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内在机制研究检测了褪黑激素在刺参体腔液中的含量,并采用体腔注射的方法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刺参运动行为的影响。此外,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检测了褪黑激素对刺参肌肉组织代谢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在刺参体腔液中的浓度为135.0 ng/L左右,随着注射褪黑激素浓度的增加,注射后9小时内刺参运动的总距离和步数逐渐减少,且部分处理组差异显着,而平均和最大运动速度及步幅和步幅频率均有所下降,但无显着差异。因此褪黑激素对刺参具有镇静作用。在褪黑激素处理组刺参肌肉组织中检测到22种代谢物的浓度发生改变,其中5-羟色胺、9-顺式视黄酸、全反式视黄酸、黄素单核苷酸浓度明显下降。此外,处理组肌肉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腺苷5'-叁磷酸(ATP)的浓度均降低。因此,褪黑激素抑制刺参运动行为的潜在生理机制包括运动调节剂—血清素浓度下降、降低脂肪酸氧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2.Pedal神经多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内在机制研究采用体腔注射后记录刺参运动行为变化的方法研究Pedal神经多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影响,同时基于UPL-Q-TOF-MS代谢组学检测技术研究Pedal神经肽注射后刺参肌肉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edal神经肽注射后刺参的步幅有所降低,表明该神经肽很可能参与调节刺参肌肉的收缩。此外,运动路程、步数的增加和运动速度的降低表明Pedal神经肽可增强刺参的运动耐力而降低其运动效率。肌肉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胆碱(PC)的下调、LysoPCs和LysoPEs的升高以及花生四烯酸(ARA)浓度的升高是Pedal神经肽对刺参运动行为产生这些影响的潜在生理机制。3.SALMFamide神经多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内在机制研究体外合成刺参L型SALMFamide神经肽后,采用体腔注射的方法研究了SALMFamide神经肽对刺参运动行为的调控作用,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该神经肽注射后刺参肌肉生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SALMFamide神经肽使刺参运动步幅有一定提升,表明该神经肽可能参与刺参体壁肌肉松弛的调节。此外,运动路程、步数、时间和运动速度均增大表明SALMFamide神经肽不仅增强了刺参的运动耐力,而且提升了刺参的运动效率。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刺参肌肉泛酸含量的升高、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胆碱(PC)比例的变化、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s)和花生四烯酸(ARA)浓度的升高是SALMFamide神经肽调控刺参运动行为的潜在生理机制。4.刺参吐肠行为内在分子机制研究为探究刺参应激行为—吐肠行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RNASeq)测序平台同时测试了刺参叁种状态下的样品:正常(TCQ)、去除内脏时(TCZ)和去除内脏后3小时(TCH)。测试结果表明总共产生129,905个unigenes,N50长度为2651个碱基对,54787个unigenes可从7个功能数据库(KEGG,KOG,GO,NR,NT,Interpro和Swiss-Prot)得到注释。此外,在TCQ与TCZ、TCZ与TCH和TCQ与TCH的比较中,分别鉴定出190、191和320个发生差异表达基因(DEG)。这些DEG可映射到KEGG数据库中的157、113和190个信号传导途径。KEGG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DEGs分别属于“环境信息处理”、“生物系统”、“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类别。这些DEGs与肌肉收缩、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神经和肌肉损伤、能量供应、细胞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这些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助于阐明刺参吐肠行为的内在分子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崔鹤滕,冀寿健,徐倩,黄玉庭,徐建明.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与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价值的验证[J].癌症进展.2019

[2].丁奎.刺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运动和应激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3].崔鹤滕.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判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价值的验证[D].军事科学院.2019

[4].陈望军.噪声污染对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D].甘肃政法学院.2019

[5].陶伟丽.肝外胆道系统神经内分泌癌20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D].郑州大学.2019

[6].罗小庆.中国人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9

[7].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多巴脱羧酶参与调节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9

[8].张年庆,谢方丽,刘思忆,陈恒宝,张晨松.嗜铬粒蛋白A水平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临床关系的探讨[J].淮海医药.2019

[9].林潘宏,李航,刘楚永.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静脉泵入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合并利尿剂抵抗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蒋世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免疫杂交实验检测Tmeff2基因敲除...别孕烯醇酮的合成路径注释:图显示了别...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大脑皮层运动区-图3 神经内分泌系统一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二方组分布

标签:;  ;  ;  ;  ;  ;  ;  

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_崔鹤滕,冀寿健,徐倩,黄玉庭,徐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