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排列论文-王静,吴晶

肋排列论文-王静,吴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肋排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式反应器,离散斜向肋,光暗循环

肋排列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吴晶[1](2019)在《离散斜向肋管式反应器的肋排列角度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离散斜向肋管式反应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以离散斜向肋管式反应器为对象,基于CFD方法研究肋排列角度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离散颗粒模型模拟微藻在反应器中的运动路径,并引入叁个评价指标:平均光暗循环频率、光暗循环强化效率和光梯度与速度场协同角来全面评价反应器性能。研究发现:排列角度增加,平均光暗循环频率增加,而光暗循环强化效率先增加后减小。α=37.5°为最优排列角度,此角度下小球藻藻液的光暗循环强化效率最高,叁种光照条件下分别为2.37、0.90和0.48;暗区光梯度与速度场协同程度最好,平均|cosβ|为0.65,是光管的1.48倍;同时平均光暗循环频率分别较光管提高了8.0倍、3.7倍和2.5倍。(本文来源于《生物产业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凌长明,田丽亭,赵冬梅,关志强[2](2004)在《叶片尾缘内冷通道中最佳强化传热的针肋排列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湍流模型对涡轮叶片尾缘针肋通道的换热与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研究通道内针肋排列 方式对换热与流动的影响,对叁种不同的针肋排列方式的通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顺排和叉排的区别,并提出了 一种沿流向叉排的针肋排列方式,且对各种排列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乐[3](2003)在《高Pr数流体在不同肋排列叁维内肋管中热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内单相流体强制对流换热是强化传热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在降低换热器的能源消耗,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叁维内肋管就是应用于单相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新型强化传热管件。本文以未使用过的润滑油为工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在Re=40~800;Pr=300~2500的范围内,对高Pr数流体在8根肋螺旋排和4根肋顺排叁维内肋管中的传热和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肋排列叁维内肋管的研究,在以前有过对肋叉排的研究报告,而没有对肋螺旋排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是首次对肋螺旋排的研究,肋螺旋排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在研究中采用了Nikuradse关于粗糙管内流动的壁面相似规律为基础将流体在叁维内肋管中的流态划分为层流区、过渡流区和湍流区,并建立了各流态区的临界雷诺数判据准则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肋螺旋排和肋顺排叁维内肋管各流态区相应的转换雷诺数较光管有较大的降低。其临界雷诺数的大小与相对肋高、相对肋宽、相对肋轴向间距和相对肋周向间距等参数有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了努谢尔特数、范宁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准则关联式。分析了肋的结构参数对换热和流阻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热力性能系数和换热强化比两个评价指标对各实验管进行评价,初步确定了在肋螺旋排和肋顺排条件下的肋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案。在文中还将张川的研究结论与本次的研究结论作了高Pr数流体在不同肋排列叁维内肋管中的热力性能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以高Pr数流体作为对流换热的工质条件时,肋螺旋排在过渡流区和湍流区具有较好的热力性能,而肋顺排在层流区有较好的热力性能。本文根据实验数据获得的准则关联式和其它结论均可用于关于肋螺旋排和肋顺排叁维内肋管换热器的设计领域,为在工程应用中选取合理的肋排列形式及肋结构参数以达到最优的热力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11-05)

张亚[4](2003)在《空气在不同肋排列叁维内肋管中的热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内单相强迫对流换热是强化传热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降低换热器的能源消耗、减小换热器体积和重量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所研究的叁维内肋管就是应用于各种换热器中单相强迫对流换热的新型强化传热管。叁维肋管的使用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效果和优良的热力性能。但由于叁维内肋管的叁维肋结构的复杂性,目前对其强化传热机理的分析和研究远未完成,特别是肋排列形式和肋形结构尺寸等影响管内对流换热特性的系统研究工作仍需要进行更加完善的研究。叁维内肋管有肋顺排、肋叉排和肋螺旋排叁种排列方式。原来的研究只对肋叉排叁维内肋管的热力性能作过较为粗略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是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肋顺排叁维内肋管和肋螺旋排叁维内肋管。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常规分析,确定了肋顺排叁维内肋管和肋螺旋排叁维内肋管的肋几何参数的优化方向。同时,也将肋顺排、肋叉排和肋螺旋排叁种排列方式的叁维内肋管的肋尺寸、螺旋级数和排列方式进行了综合性的比较。本文以空气为工质,在Re=300~35000的范围内对四根肋顺排叁维内肋管和八根肋螺旋排叁维内肋管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获得了努谢尔特数、范宁摩擦系数与雷诺数、肋几何参数的准则方程式,并对叁种不同肋排列的叁维内肋管的这几种方程式进行了罗列、比较和分析,从而为实践中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另外,本文首次发现了空气在经过叁维内肋管时在过渡流区内会存在“热力性能增速不稳定区”,在这个区域中,换热强化比M和阻力增大比N会有一个陡降的阶段,而热力性能系数增加的速率比在层流区的要稍微缓慢些。发现这个区域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选择叁维内肋管流态区域的依据。本文根据实验数据获得的拟合方程式和重要结论可用于不同排列的叁维内肋管换热器的设计领域,为在工程应用中合理的选取叁维内肋管的排列方式、最佳肋尺寸结构,以及计算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11-05)

肋排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应用湍流模型对涡轮叶片尾缘针肋通道的换热与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研究通道内针肋排列 方式对换热与流动的影响,对叁种不同的针肋排列方式的通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顺排和叉排的区别,并提出了 一种沿流向叉排的针肋排列方式,且对各种排列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肋排列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吴晶.离散斜向肋管式反应器的肋排列角度优化设计[J].生物产业技术.2019

[2].凌长明,田丽亭,赵冬梅,关志强.叶片尾缘内冷通道中最佳强化传热的针肋排列结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

[3].李乐.高Pr数流体在不同肋排列叁维内肋管中热力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3

[4].张亚.空气在不同肋排列叁维内肋管中的热力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3

标签:;  ;  ;  

肋排列论文-王静,吴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