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溶蚀作用论文_任启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藏溶蚀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酸盐,作用,白云岩,气田,塔里木盆地,酸性,流体。

埋藏溶蚀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启豪[1](2018)在《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目的层,主要研究工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段和西南坳陷的东北部,主要包括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麦盖提斜坡叁个构造单元。前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寒武系勘探主要集中在表层岩溶风化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奥陶系-寒武系深层的勘探程度整体较低,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岩芯及薄片观察描述,建立了研究区埋藏溶蚀作用的岩相学识别标志。同时通过分析与埋藏溶蚀作用相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成岩作用基础研究,明确了导致埋藏溶蚀作用发生的流体性质,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埋藏溶蚀作用形成机制及其差异性,并评价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通过对岩相学的细致分类描述,指出了富镁热液流体埋藏溶蚀作用的叁个岩相学标志,分别是溶蚀标志、沉淀标志以及伴生热液矿物组合标志。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两种热液白云石化流体的来源:一类是深部随断裂上涌的热液流体,对围岩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其高~(87)Sr/~(86)Sr值、低δ~(18)O值、高温及高盐度的特征是富镁热液流体埋藏溶蚀作用的典型地球化学标志,这类流体可以形成大量有效孔隙并沉淀鞍形白云石;另一种是地层热液流体,其地化属性与基质白云岩相似,但均一温度要高于围岩,没有深部流体进入,总体上大部分流体以随埋藏升温的地层水为主,对围岩不具备强烈的侵蚀性,对储层的影响较小,基本不能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研究区目的层被辉绿岩体侵入的现象较为常见,与辉绿岩体直接接触的两侧碳酸盐岩易发生强烈的接触烘烤变质作用从而发生大理岩化,在此过程中除原岩地层中少量地层水参与外,没有外来流体的参与。由于缺少外来流体的溶蚀作用,大理岩储层物性与原岩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以继承原岩的孔渗为特征。而通过对岩浆作用(及期后热液)相关蚀变储层的分析认为,其主要的溶蚀标志包括绢英岩化蚀变、萤石脉周围孔洞的发育。其沉淀标志为萤石、闪锌矿、方铅矿及硬石膏等多种矿物的组合发育;其地球化学标志为萤石具有较高的~(87)Sr/~(86)Sr值、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硫矿物具有较轻的δ~(34)S值。由于岩浆期后热液相对于碳酸盐岩具有强烈的不饱和性,因而在水-岩反应过程成中会导致围岩的蚀变,从而使致密的围岩形成新的有效储集空间。根据对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埋藏溶蚀作用,将研究区主要的储层孔隙演化分为白云岩与灰岩等多个序列,并结合该区盆地内部断裂的样式,建立了埋藏溶蚀作用的发育模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倪胜利,李俞锋,敖海兵,王思鹏[2](2016)在《中古15井区颗粒石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中地区中古15并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发育3种古溶蚀作用,分别为准同生溶蚀作用、风化壳溶蚀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溶蚀作用是发生在中-深埋藏阶段的具有建设性的成岩作用。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岩芯、成像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发现,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埋藏溶蚀作用更多受外源溶蚀作用的影响,成岩过程及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过程(TSR)产生的酸性流体和岩浆热液沿着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断裂及先期形成的孔洞层等发生运移,具有近端溶蚀、远端胶结的特性,使得本区良里塔格组储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是储层形成及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6年S1期)

杨贵来,谭钦银,王瑞华,李桃,程锦翔[3](2015)在《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成岩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口一词的学术观点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洞的形成原因在是在地表环境下溶蚀形成的。笔者以丰富的野外地表地质调查一手资料及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压汞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测试分析资料剖析,通过对岩石地腹与地表孔洞特征对比、地腹与地表溶蚀环境与溶蚀特征对比研究认为,深部埋藏环境下溶蚀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中孔洞的成因。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洞特征在地表和(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江凯禧,何文祥,彭丽,陈祖林,朱俊章[4](2015)在《南海流花碳酸盐岩台地珠江组礁灰岩埋藏溶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流花碳酸盐岩台地近年来利用高精度3D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新发现珠江组礁灰岩地层发育数量众多的灰岩坑,平面上沿NWW向断层分布。由于灰岩坑的形成导致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油气成藏更加复杂,给油气勘探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以岩心抽提物GC、GC/MS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运动史、地层水动力特征等,分析该区埋藏酸性流体的成因与来源;并对"白垩状"灰岩成因提出新的认识,探讨了研究区埋藏酸性流体溶蚀模式。研究认为,埋藏酸性流体主要来源于:(1)烃源岩内有机质热演化作用及其生成的烃类与矿物和水的有机无机氧化作用,(2)原油运移过程中在输导层内的有机无机氧化作用,(3)油藏内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等形成的有机酸性流体。研究表明原油生物降解成因有机酸浓度可达4 300μg/g油以上。流花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的"白垩状"结构灰岩,是在活跃地层水动力条件下,由有机酸性流体长期溶蚀、浸泡和淘洗形成。在含油层段内发育的致密夹层,仅外部受酸性流体溶蚀改造而内部未受影响部分仍保留致密结构而未能形成"白垩状"灰岩。埋藏可溶性有机酸性流体在活跃的地层水动力条件下,通过复杂的裂缝网络发生运移,在断层和裂缝最发育区岩体破碎,酸-岩反应空间最大,速率最高,造成碳酸盐岩地层溶蚀垮塌,从而形成沿NWW向断裂体系分布的灰岩坑。(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5年02期)

蒋小琼[5](2014)在《普光与建南气田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埋藏溶蚀作用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约有叁分之一的油气资源赋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均与碳酸盐岩密切相关。我国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四川盆地东部,除发现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整装碳酸盐岩气田-普光气田外,还发现了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建南等大型油气藏,并且在其周缘还不断取得新的发现,显示川东北地区二迭系-叁迭系碳酸盐岩储层中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前人对川东北地区二迭系-叁迭系碳酸盐岩储层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二迭—叁迭系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埋藏溶蚀作用密切相关。普光气田与建南气田均位于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均为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储层中孔隙的发育都与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密切相关,但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无论规模还是储集性能均大大强于建南气田。本论文根据普光、建南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埋藏溶蚀机理研究现状,按照“区域背景分析—典型剖面解剖—实验模拟—埋藏溶蚀作用控制因素—埋藏溶蚀作用模式建立”的研究思路,以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采用宏观与微观、地质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普光、建南气田沉积埋藏史、典型剖面成岩作用分析,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在碳酸盐岩孔隙形成和演化中的贡献,同时,综合深埋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序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普光与建南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溶蚀作用的主控因素及其差异,明确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建立埋藏溶蚀的成因模式,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和进一步勘探选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普光与建南气田储层成岩作用序列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序列大致为:海底环境的藻粘结、泥晶化作用→一世代纤柱状胶结→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二世代粒状胶结→白云岩化、新生变形作用→埋藏阶段的压溶、充填作用→构造挤压作用、重结晶作用→Ⅰ期埋藏溶蚀及充填作用→进油→油演化为沥青→Ⅱ期埋藏溶蚀作用及晚期充填→进气;建南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白云岩化发生在埋藏期、构造挤压作用之前,其余成岩作用序列与普光气田一致。2、普光与建南气田储层溶蚀作用普光与建南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均经历了叁期溶蚀作用: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早期(I期)埋藏溶蚀作用、晚期(II期)埋藏溶蚀作用。早期大气淡水溶蚀形成的孔隙与原生孔隙在早成岩期—中成岩期早期大多已被胶结物填塞,现今孔隙主要为埋藏溶蚀孔隙。I期埋藏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有机酸及CO2有关,相应的温度为90℃—120℃;Ⅱ期埋藏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与H2S及产生H2S的TSR反应有关,相应的温度为165℃-180℃左右。普光气田I期埋藏溶孔形成于侏罗纪,Ⅱ期埋藏溶孔形成于白垩纪;建南气田Ⅰ期、Ⅱ期埋藏溶孔形成于侏罗纪。3、普光与建南气田储层埋藏溶孔识别标志主要根据储层成岩序列对埋藏溶孔进行识别,识别标志如下:①在普遍发育构造挤压作用的地层中,溶孔完整未变形。表明溶孔形成于构造挤压作用之后,为埋藏溶蚀孔隙。②细—粗晶白云石被溶蚀。细一粗晶白云石为早期白云岩化后在埋藏阶段重结晶形成或埋藏阶段白云岩化而形成,这类白云石被溶蚀表明溶蚀发生在埋藏阶段。③与压性缝、碎裂缝及碎粒有关的孔隙被溶蚀。说明溶蚀作用发生在挤压作用之后。④保存较好未变形的孔隙中无沥青充填,而孔隙附近有沥青产出。表明该类孔隙发育于油演化为沥青之后,为晚期埋藏溶孔。⑤充填于早期溶孔中的白云石晶体外缘有沥青衬边且被溶蚀,表明溶蚀发生在油演化成沥青之后的埋藏阶段。4、普光与建南气田白云岩储层成因①普光与建南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成因不同。普光气田白云岩储层主要为准同生期白云岩化产物,形成了大量早期白云岩;建南气田白云岩储层主要是埋藏期产物,形成的白云岩数量少。这是造成普光和建南气田白云岩发育规模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也是普光气田储层储集性能好、建南气田较差的主要原因。②普光气田与建南气田白云岩化成因的差异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普光气田长兴组及飞仙关组为台地边缘礁滩相,礁滩后发育局限台地或蒸发台地,为准同生期白云岩化提供了充足的高镁钙比盐水,因而形成规模较大的白云岩层(体);而建南气田礁滩沉积毗邻开阔台地,海水不易发生强蒸发作用,不利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因而发育埋藏白云岩层(体),且规模较小。③普光与建南气田白云岩化成因及白云岩化强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埋藏溶蚀作用程度和储层发育。5、构造挤压作用构造挤压作用对普光与建南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中埋藏溶孔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是埋藏溶蚀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一环。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尤其对白云岩储层,挤压构造应力作用非常重要。岩石更易被挤压破碎、碎裂,形成大量的微裂缝和裂缝,为酸性流体进入储层提供了重要的通道,有利于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发育。6、埋藏溶蚀机理模拟实验(1)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表明,不同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溶蚀最强时的温度段不同①乙酸对碳酸盐岩埋藏溶解实验表明,在50MPa压力下,由常温到200℃,乙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呈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趋势。溶蚀作用最强的温度段为90℃左右,温度高于90℃之后,溶蚀作用呈下降趋势,且越接近200℃,各类样品的溶蚀能力差异越小。②CO2对碳酸盐岩埋藏溶解实验表明,在50MPa压力下,由常温到200℃,CO2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呈现较强→强→弱的变化趋势。溶蚀作用最强的温度段为60℃-90℃,90℃时溶蚀量最大,温度高于90℃之后,溶蚀作用呈下降趋势,200℃时,各类样品的溶蚀率越趋于一致。③82S对碳酸盐岩埋藏溶解实验表明,由常温到200℃,H2S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温度范围较大,为60℃-150℃,溶蚀作用最强的温度段为120℃—150℃。温度高于150℃之后,溶蚀作用明显下降,各类样品的溶蚀率趋于一致。(2)碳酸盐岩溶蚀序列模拟实验表明,矿物成分、酸性流体与矿物接触的比表面积是影响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不同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实验表明,在不同温压条件下,方解石均比白云石更易溶;不同粒度、不同压力溶蚀实验表明,流体与矿物接触的比表面积是控制溶蚀强度的重要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埋藏环境中,白云岩比灰岩更易溶蚀,更易成为优质储层。(3)以乙酸、CO2溶液为流体介质的埋藏溶蚀—沉淀的动力学实验表明,埋藏条件下低温区溶解、高温区沉淀,验证了埋藏溶蚀的热循环对流驱动机制7、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选区条件对比分析普光气田与建南气田储层成岩作用、构造、沉积背景,综合埋藏溶蚀机理模拟实验,认为优质储层的发育与礁滩沉积相、白云岩化作用、构造挤压、埋藏溶蚀作用密切相关,有利于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选区条件如下:①白云岩化作用发育区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②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紧临局限台地或蒸发台地或潮坪相的礁滩相更有利,这样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礁滩相灰岩获得充足的高镁钙比流体而白云岩化。③构造挤压作用发育的地区更有利。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尤其对白云岩储层,挤压构造应力作用非常重要。岩石被挤压破碎、碎裂,从而形成大量的微裂缝和裂缝,有益于后期埋藏溶蚀的进行。④与烃源岩接近的古温度为90℃-120℃左右及165℃-180℃左右的古构造高点有利于Ⅰ期、Ⅱ期埋藏溶蚀作用发生,可能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4-11-01)

佘敏,寿建峰,沈安江,贺训云,朱吟[6](2014)在《埋藏有机酸性流体对白云岩储层溶蚀作用的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0.2%乙酸与亮晶鲕粒含灰云岩、鲕粒云岩和粉细晶云岩的埋藏溶蚀模拟实验,对埋藏环境下有机酸流体流经白云岩内部对其溶蚀改造作用及其产生的溶蚀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白云岩释放出Ca2+、Mg2+物质的量浓度为(13.19~20.48)×10-3mol/L,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升高),有机酸对白云岩的溶蚀能力相应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超过20%;溶蚀后样品的质量平均损失约1%,而孔隙度平均提高5%,渗透率平均增加幅度高达300%;有机酸性流体在深埋条件下仍对白云岩地层具有较强溶蚀性;白云岩经埋藏溶蚀后其内部孔隙和喉道溶蚀加大,并相互连通,导致孔喉体积增加、数量降低,这对渗透率的提高具有异常明显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山述娇,周博,陈韵骐[7](2013)在《蜀南地区下二迭统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南部下二迭统碳酸盐岩缝洞型岩溶储层的形成是不同期次的溶蚀作用和充填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应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结合盆地发展演化阶段的不同,对川南地区埋藏溶蚀作用特征、溶蚀期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埋藏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发育的控制作用。综合研究表明该区下二迭统埋藏溶蚀作用大致可以分出五期:第一期为茅口组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溶蚀作用;第二期为龙潭组沉积时因峨眉山地裂运动引起的热液溶蚀作用;第叁期为印支末期与志留系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的溶蚀作用;第四期为燕山运动引起的构造破裂与埋藏溶蚀作用;第五期为喜山运动引起的构造破裂与埋藏溶蚀作用。多期次的埋藏溶蚀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增加了原储集体的储集和渗透能力。(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张军涛,吴世祥,唐德海,龙胜祥[8](2013)在《含泥碳酸盐岩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模拟埋藏条件下含泥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分析了粘土矿物的富集程度和赋存状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增加,粘土矿物含量是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在80~160℃时达到极值。而粘土矿物的赋存状态从主要分布于裂缝中到包裹状再到残余于裂缝之中。溶蚀率大致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中在160℃、48 MPa条件下获得了最高的溶蚀率。碳酸盐岩泥质含量的差异对溶蚀率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粘土矿物的赋存状态似乎更为重要。随着溶蚀作用的继续,粘土矿物对溶蚀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80~120℃时,粘土矿物减缓了溶蚀率增加的速度,但是温压继续增加时,这种影响又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3年02期)

金振奎,余宽宏[9](2011)在《白云岩储集层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以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岩心、薄片、物性特征及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溶蚀作用特征及机理。块状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为塔东地区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溶蚀孔洞以中小孔为主,分布较密集。溶蚀孔洞及裂缝充填物δ18O值偏负,一般远低于围岩;δ13C值略偏负,部分正值;87Sr/86Sr值略偏高。包裹体成分中CH4、CO2含量较高,部分包裹体H2S含量也较高,包裹体形成时有机质已经进入高演化阶段,反映深埋藏环境。大量硅化作用以及较高的均一温度均反映热液活动。溶蚀作用主要包括有机酸溶蚀、热水溶蚀;酸性流体主要有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2、H2S,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生的H2S和深部火山活动带来的CO2;热流体作为酸性流体的载体,克服溶蚀作用动力学障碍,完成了对深层白云岩的溶蚀。深大断裂及其伴生断裂为热流体运移提供通道,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晶间孔以及压实作用下形成的微裂缝使得酸性流体呈弥散状扩散并对白云岩储集层进行整体溶蚀。图7表2参25(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1年04期)

胡明毅,蔡习尧,胡忠贵,钱勇,向娟[10](2009)在《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深部埋藏溶蚀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埋藏溶蚀作用的类型、发育特征、成因机理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期次、不同规模的埋藏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有机酸溶蚀作用和热液溶蚀作用等。其中有机酸溶蚀作用主要以组构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为特征,并且其形成的溶孔多被烃类充填,有机酸溶蚀作用构成了该区深部的第一高孔隙带。热液溶蚀作用以选择性溶蚀为特征,多沿断裂、裂缝等分布,发育有萤石、绿泥石、闪锌矿、高温石英、重晶石等热液矿物,热液流体多来自地壳深部,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热液溶蚀作用形成了该区第二高孔隙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埋藏溶蚀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塔中地区中古15并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发育3种古溶蚀作用,分别为准同生溶蚀作用、风化壳溶蚀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溶蚀作用是发生在中-深埋藏阶段的具有建设性的成岩作用。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岩芯、成像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发现,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埋藏溶蚀作用更多受外源溶蚀作用的影响,成岩过程及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过程(TSR)产生的酸性流体和岩浆热液沿着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断裂及先期形成的孔洞层等发生运移,具有近端溶蚀、远端胶结的特性,使得本区良里塔格组储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是储层形成及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藏溶蚀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任启豪.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D].成都理工大学.2018

[2].倪胜利,李俞锋,敖海兵,王思鹏.中古15井区颗粒石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J].中国矿业.2016

[3].杨贵来,谭钦银,王瑞华,李桃,程锦翔.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成岩作用-埋藏溶蚀作用[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4].江凯禧,何文祥,彭丽,陈祖林,朱俊章.南海流花碳酸盐岩台地珠江组礁灰岩埋藏溶蚀作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

[5].蒋小琼.普光与建南气田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埋藏溶蚀作用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6].佘敏,寿建峰,沈安江,贺训云,朱吟.埋藏有机酸性流体对白云岩储层溶蚀作用的模拟实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山述娇,周博,陈韵骐.蜀南地区下二迭统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3

[8].张军涛,吴世祥,唐德海,龙胜祥.含泥碳酸盐岩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2013

[9].金振奎,余宽宏.白云岩储集层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以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

[10].胡明毅,蔡习尧,胡忠贵,钱勇,向娟.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深部埋藏溶蚀作用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塔河地区寒武系热液白云石化模式图碳酸盐岩中有机质成岩作用与埋藏成岩...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溶蚀现...巴楚-麦盖提地区小海子组中-深埋藏环...麦10井小海子组储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巴开2井生屑灰岩段储层综合柱状图(比...

标签:;  ;  ;  ;  ;  ;  ;  

埋藏溶蚀作用论文_任启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