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压迫损伤,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
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论文文献综述
冷玉芳,金海燕[1](2009)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多聚甲醛PBS液灌注内固定,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腰6节段脊髓,于2.5%戊二醛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结果:电镜下,术后3d组腰4~腰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符合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7d和14d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符合凋亡表现。结论:坐骨神经损伤3d腰4~腰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发生了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谭志巍[2](2007)在《MAPK/ERK信号通路在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近年来对细胞死亡的深入研究,经典的“凋亡—坏死”的死亡分类模型已经显得过于简单。一般来说,某一种死亡刺激可能引起细胞多个死亡通路的活化,细胞最终发生什么样的死亡主要取决于被活化通路发挥作用的速度。多数情况下,Caspase通路发挥作用最快,因此程序性细胞死亡最常表现为凋亡。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如Caspase通路受阻时,Caspase通路不发挥作用或者速度慢于其它通路,细胞就会表现为凋亡样或坏死样等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Non-apoptotic programmed cell death,Non-apoptotic PCD)。例如:自体吞噬性细胞死亡,胞质性细胞死亡,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肝损伤、Huntington舞蹈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中发生的细胞死亡等无法归类于凋亡或坏死形式的细胞死亡都支持这一观点。国内外文献对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目前的报道多限于其表现形式和形态学描述,对非凋亡PCD的发生和信号传导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建立兴奋性氨基酸海藻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非凋亡PCD体外模型基础上,检测其ERK1/2、P38磷酸化的表达变化,并使用U0126、SB203580特异性阻断ERK1/2、P38通路,观察其对非凋亡PCD的影响,由此证明是否ERK1/2、P38通路在非凋亡PCD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明非凋亡PCD发生的客观规律提供新方向,以及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原代培养孕15-17天SD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适量KA诱导培养至第7天的神经元;使用TUNE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方法证实其发生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P38磷酸化表达情况,以初步明确MAPKs中何种通路参与了该过程;再用特异性抑制剂(U0126、SB203580)分别阻断ERK1/2、P38通路,观察该两条通路的阻断对非凋亡PCD的影响,明确MAPKs中何种通路参与了该过程。结果:K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发生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倒置相差显微镜见,神经元胞膜完整,胞浆内小空泡形成;扫描电镜示,神经元胞体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或伴裙褶状不规则突起;并且TUNE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经典的凋亡检测均为阴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在KA诱导的皮层神经元非凋亡PCD中出现ERK1/2通路的激活,且ERK2(P42)具有KA剂量依赖性。使用了ERK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能够有效的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并使得非凋亡PCD得以减缓,结合使用U0126后细胞活性增加现象,提示U0126在KA诱导的非凋亡PCD中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并不能有效的阻止非凋亡PCD的发生。结论:本研究中首次给出K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非凋亡PCD扫描电镜图像,丰富了非凋亡PCD形态学资料。本研究的新发现是在KA诱导的非凋亡PCD中ERK1/2的激活,以及U0126在KA诱导的非凋亡PCD中发挥保护作用。这些数据首次直接证实了ERK参与非凋亡PCD过程,为进一步探明非凋亡PCD发生的客观规律提供新方向,以及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01)
王亚琴[3](2007)在《MAPK/JNK信号通路在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及生存依赖于其细胞增殖、分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胚胎发育异常、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细胞死亡有主动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和被动性的非程序性细胞死亡之分,后者即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除去经典凋亡,最近几年更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死亡表型,可通称为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Non-apoptotic Programmed Cell Death)。迄今为止,尽管对非凋亡PCD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型细胞死亡的生理、生化基础尚不清楚。MAPK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多种膜受体传导的生长信号跨膜传递的交汇点或最后共同通路,参与细胞基质、生长因子、炎症反应等重要的信号途径,介导生长、发育、分裂、分化、凋亡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细胞过程。本课题希望通过神经元非凋亡PCD体外模型的建立,揭示非凋亡PCD在细胞形态学方面的一些特点,着重探讨其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与材料:(1)样本来源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海藻人酸(Kainic Acid,KA)各剂量组(5,10,50,100,500μmol/1,6小时)通过谷氨酸受体KA/AMPA诱导神经细胞非凋亡性PCD体外模型,光镜观察,TUNEL法和DNA凝胶电泳检测非凋亡性PCD,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形态;(2)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共同检测磷酸化MAPK/JNK的表达,了解P38的活化;(3)MAP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和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活化JNK1/2和P38的表达,用MTT法检测抑制前后细胞生存率差异,光镜观察抑制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空、泡细胞计数:(4)所用数据均用SPSS10.0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神经元胞浆广泛空泡化,TUNEL检测空泡细胞呈阴性,DNA凝胶电泳未见典型凋亡细胞DNA片段,空泡细胞胞膜完整,略显粗糙。Westernblotting检测见KA组磷酸化JNK1/2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磷酸化JNK1/JNK2表达有随KA剂量加大而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600125能有效抑制磷酸化JNK1/2的表达。KA组磷酸化P38与正常对照比无明显变化,与KA无剂量依赖关系,SB203580能有效抑制磷酸化P38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胞核磷酸化JNK1/JNK2阳性,磷酸化P38弱阳性。KA组细胞存活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随KA剂量增大而降低;SP600125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较KA组升高;SB203580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与KA组相比无明显变化。KA组空泡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多;SP600125抑制剂组较KA组空泡细胞减少;SB203580抑制剂组较KA组空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KA可诱导神经元非凋亡PCD体外模型,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其细胞胞膜完整。MAPK/JN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KA经KA/AMPA受体诱导的神经元非凋亡PCD,这种非凋亡PCD是能被SP600125所抑制的,细胞中活化JNK的表达与KA作用时间和剂量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未发现MAPK/p38途径直接参与介导KA诱导的神经元非凋亡PCD,SB203580对KA诱导神经元非凋亡PCD无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01)
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近年来对细胞死亡的深入研究,经典的“凋亡—坏死”的死亡分类模型已经显得过于简单。一般来说,某一种死亡刺激可能引起细胞多个死亡通路的活化,细胞最终发生什么样的死亡主要取决于被活化通路发挥作用的速度。多数情况下,Caspase通路发挥作用最快,因此程序性细胞死亡最常表现为凋亡。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如Caspase通路受阻时,Caspase通路不发挥作用或者速度慢于其它通路,细胞就会表现为凋亡样或坏死样等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Non-apoptotic programmed cell death,Non-apoptotic PCD)。例如:自体吞噬性细胞死亡,胞质性细胞死亡,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肝损伤、Huntington舞蹈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中发生的细胞死亡等无法归类于凋亡或坏死形式的细胞死亡都支持这一观点。国内外文献对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目前的报道多限于其表现形式和形态学描述,对非凋亡PCD的发生和信号传导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建立兴奋性氨基酸海藻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非凋亡PCD体外模型基础上,检测其ERK1/2、P38磷酸化的表达变化,并使用U0126、SB203580特异性阻断ERK1/2、P38通路,观察其对非凋亡PCD的影响,由此证明是否ERK1/2、P38通路在非凋亡PCD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明非凋亡PCD发生的客观规律提供新方向,以及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原代培养孕15-17天SD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适量KA诱导培养至第7天的神经元;使用TUNE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方法证实其发生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P38磷酸化表达情况,以初步明确MAPKs中何种通路参与了该过程;再用特异性抑制剂(U0126、SB203580)分别阻断ERK1/2、P38通路,观察该两条通路的阻断对非凋亡PCD的影响,明确MAPKs中何种通路参与了该过程。结果:K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发生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倒置相差显微镜见,神经元胞膜完整,胞浆内小空泡形成;扫描电镜示,神经元胞体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或伴裙褶状不规则突起;并且TUNE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经典的凋亡检测均为阴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在KA诱导的皮层神经元非凋亡PCD中出现ERK1/2通路的激活,且ERK2(P42)具有KA剂量依赖性。使用了ERK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能够有效的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并使得非凋亡PCD得以减缓,结合使用U0126后细胞活性增加现象,提示U0126在KA诱导的非凋亡PCD中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并不能有效的阻止非凋亡PCD的发生。结论:本研究中首次给出K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非凋亡PCD扫描电镜图像,丰富了非凋亡PCD形态学资料。本研究的新发现是在KA诱导的非凋亡PCD中ERK1/2的激活,以及U0126在KA诱导的非凋亡PCD中发挥保护作用。这些数据首次直接证实了ERK参与非凋亡PCD过程,为进一步探明非凋亡PCD发生的客观规律提供新方向,以及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论文参考文献
[1].冷玉芳,金海燕.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
[2].谭志巍.MAPK/ERK信号通路在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
[3].王亚琴.MAPK/JNK信号通路在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