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火花塞离子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花塞,电流,离子,发动机,间隙,电压,模型。
火花塞离子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周乃君,陈文杰,夏彬彬,林乔[1](2014)在《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火花塞离子电流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子电流的诊断方法,设计了一套以火花塞为传感器,以MC9S12XS128单片机为核心的离子电流检测系统.该系统应用单片机技术以及离子电流回路检测发动机工作时的燃烧信号,通过高压硅堆以及小波降噪技术自动隔离高压、高频信号,然后对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进行在线采集并通过界面显示,有效提取特征参数;对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离子电流信号进行试验研究,采集1 000个点耗时约20 259μs,离子电流两个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5 ms,此离子电流的峰值延迟时刻大约是42°,与实际气缸的燃烧情况基本一致;通过与数字示波器采集信号对比,验证了本系统对离子电流信号采集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周乃君,林乔,郑五洲[2](2014)在《火花塞类型及偏置电压对离子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测内燃机离子电流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直流升压电路及MC9S12XS128单片机构建了离子电流的测量系统,并将几种典型的火花塞在不同偏置电压下进行了离子电流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离子电流,并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向上位机实时传送数据进行观测与线下分析;在150V-300V电压范围内,增加直流电压,火花塞使用柱形平头中心电极能够明显的提高离子电流峰值。研究成果可作为离子电流监测系统研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4年06期)
钟新宝,成志明,刘琼,王本亮[3](2014)在《火花塞离子电流产生与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花塞离子电流包含大量发动机缸内燃烧信息,基于其产生的机理阐述了火花塞主要结构参数如电极结构、点火电压以及点火正时等对离子电流的产生以及检测方面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偏置电压以及发动机缸内燃烧状况对离子电流产生与检测的影响。对火花塞间隙0.8mm、0.9mm和1.0mm时定量探讨了偏置电压与离子电流的关系,即间隙越小测量敏感程度越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农机》期刊2014年05期)
钟新宝,成志明,刘琼,王本亮[4](2013)在《基于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点燃式发动机早燃状态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阐述火花塞离子电流法的基本原理,以NF157FMI汽油发动机为例设计一套火花塞离子电流检测系统.基于气缸内燃烧时产生的离子电流信号,经小波阈值去噪后分析其波形特点,根据其获得的燃烧信息实现对发动机早燃状态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刘纯志[5](2013)在《基于火花塞离子电流的汽油机冷起动闭环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美国联邦测试规程FTP-75测试得知,配备有催化转化器的汽油机近80%的HC、CO排放是在冷起动最初的几分钟产生的。但是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欧Ⅲ、欧Ⅳ取消了发动机起动后怠速40秒的暖机时间。因此对冷起动过程中排放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冷起动过程及其排放特点,研究点火提前角与冷起动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对比目前冷起动排放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通过研究火花塞离子电流、缸内压力和点火提前角叁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火花塞离子电流作为反馈信号,通过控制点火提前角来减少排放的闭环控制策略。并利用GT-power和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了发动机模型、离子电流模型和控制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冷起动过程中,通过控制点火提前角使缸压峰值出现在上止点后10°CA到21°CA之间,将会改善缸内的燃烧状况,进而改善排放。对冷起动控制前后的参数比较发现:在1500r/min、1200r/min、1000r/min、900r/min、700r/min和500r/min六种转速下,控制前后的转矩增加了9.03%、9.52%、13.6%、13.2%、18.5%和30.0%。燃油消耗率下降了3.0%、5.2%、3.5%、6.4%、8.5%和8.6%。在排放方面:控制前后的HC排放下降了5.9%、11.1%、12.2%、8.2%、7.0%和15.7%。CO和NO也都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3-06-01)
邓清方,袁文华[6](2013)在《基于FLS-SVM的火花塞离子电流点火信号时间差软测量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理论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发动机的转矩、转速以及点火提前角为特征参数的火花塞离子电流点火信号时间差软测量模型,并采用混沌量子遗传算法对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惩罚函数C和核参数σ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所得参数相对误差小于1.00%;其优化控制后的发动机CO体积分数比原型发动机降低8.61%,NOx体积分数降低12.83%;HC体积分数降低7.68%,取得了较好的排放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刘纯志,简晓春,郑佰平,房科[7](2012)在《火花塞离子电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火花塞离子电流的产生机理和检测方法;介绍了离子电流的研究进展,包括发动机爆燃、失火、压力和空燃比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在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控制中的应用和发展。可以看出,在汽车电控领域离子电流法较其他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提出如何将离子信号从定性变为定量,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发动机的综合控制是离子电流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2年03期)
高辉,吴筱敏,高忠权,孟祥文,李根[8](2010)在《盲源分离法在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在线监测中,以火花塞作为传感器测量并分析离子电流信号时,测得的离子电流信号易受到火花点火干扰的问题,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源分离方法应用于实测火花塞电流信号的分离.采用盲源分离法对实测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抽取出无火花尾干扰的离子电流信号和点火火花尾信号,其离子电流在上止点附近和压力峰值附近分别出现明显的火焰前锋区和焰后区两个峰值.对同一转速、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实测离子电流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增大,离子电流的两个峰值均会减小,且峰值出现的时刻均有所推迟,同时点火火花尾对离子电流信号的干扰也会增强.(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李建文,王天友,徐正飞,刘宏威,刘伍权[9](2008)在《外加电场对火花塞离子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在发动机燃烧过程特定时域的火花塞离子电流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离子电流外加电场的两个结构参数;利用自主开发的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在一台单缸4冲程小型汽油机上试验研究了火花塞间隙和偏置电压对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火花塞离子电流检测电路中偏置电压选定在400~600 V为宜。偏置电压和火花塞间隙对离子电流峰值、积分值和信号延续期等特征参数有明显的影响,而对信号峰值位置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吴召明,谢辉,许振忠[10](2007)在《SI/HCCI双燃烧模式汽油机火花塞离子电流检测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离子电流信号在HCCI燃烧负荷拓展控制中的应用,研制了一套用于SI/HCCI双燃烧模式下离子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出两种模式下的离子电流信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研究表明离子电流信号能够良好地指示实际燃烧过程,如燃烧定时、非正常燃烧等,可为HCCI燃烧控制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期刊2007年02期)
火花塞离子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测内燃机离子电流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直流升压电路及MC9S12XS128单片机构建了离子电流的测量系统,并将几种典型的火花塞在不同偏置电压下进行了离子电流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离子电流,并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向上位机实时传送数据进行观测与线下分析;在150V-300V电压范围内,增加直流电压,火花塞使用柱形平头中心电极能够明显的提高离子电流峰值。研究成果可作为离子电流监测系统研制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花塞离子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周乃君,陈文杰,夏彬彬,林乔.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火花塞离子电流检测系统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周乃君,林乔,郑五洲.火花塞类型及偏置电压对离子电流的影响[J].内燃机与配件.2014
[3].钟新宝,成志明,刘琼,王本亮.火花塞离子电流产生与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机.2014
[4].钟新宝,成志明,刘琼,王本亮.基于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点燃式发动机早燃状态的检测[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刘纯志.基于火花塞离子电流的汽油机冷起动闭环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6].邓清方,袁文华.基于FLS-SVM的火花塞离子电流点火信号时间差软测量模型及其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刘纯志,简晓春,郑佰平,房科.火花塞离子电流研究进展[J].北京汽车.2012
[8].高辉,吴筱敏,高忠权,孟祥文,李根.盲源分离法在火花塞离子电流信号分离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
[9].李建文,王天友,徐正飞,刘宏威,刘伍权.外加电场对火花塞离子电流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08
[10].吴召明,谢辉,许振忠.SI/HCCI双燃烧模式汽油机火花塞离子电流检测装置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