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转化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学,镁合金,铝合金,氟化,耐蚀,钼酸,正交。
化学转化膜论文文献综述
周鹏,张涛,王福会[1](2019)在《预处理对6061铝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影响:表面相间电位差与高度差的协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因其密度小、成本低、力学性能优良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以及机械工业领域。然而,腐蚀问题是制约铝合金应用的一大瓶颈性问题。从合金设计入手,添加不同的元素来获得组织、性能不同的合金,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其耐蚀性。但是,不同合金元素的引入不仅仅改变了微观组织,同时也改变了合金微观电化学不均性,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曾纪勇,郭兴伍,郭嘉成,聂乐文,弓磊超[2](2019)在《镁合金表面新型高耐蚀性植酸化学转化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方法通过在单一植酸转化膜基础上,利用植酸的强络合作用,在反应溶液中引入金属离子,获得新型高耐蚀性植酸转化膜层。通过正交实验、SEM、EDS和电化学方法,对新型植酸转化膜层的工艺配方、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研究得到了新型植酸转化膜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5 g/L Mn(H_2PO_4)_2+10 g/L植酸,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0 min。在此工艺下,得到的膜层均匀,和未添加Mn离子的膜层相比,裂纹明显减小。EDS结果表明,膜层的主要元素为Mg、P、O、Mn、C,转化膜的成分可能是锰、镁与植酸形成的络合物。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植酸转化膜可以极大地降低镁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0.337μA/cm~2),对镁合金的保护效率为96.37%。结论通过在植酸转化膜中添加Mn元素,不仅可以减小植酸膜层的裂纹宽度,还可以极大地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海丰,任伊锦,李亚斌[3](2019)在《ADC12铝合金表面Co-Mn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酸钴为主盐,以高锰酸钾和硝酸钠为复合氧化剂,在ADC12铝合金基体上制备了棕黄色的Co-Mn化学转化膜。研究了Co-Mn化学转化膜的外观、厚度、结合力、表面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结果表明:Co-Mn化学转化膜均匀、连续,平均膜厚为5μm,与基体结合牢固;形貌上呈块状组织并有裂纹存在,其上分布有大量碎屑状颗粒物,主要组成相是Al_2O_3。Co-Mn化学转化膜的点滴时间达到442 s,腐蚀速率为14.667 mg/cm~2。与空白样相比,Co-Mn化学转化膜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降低。这表明Co-Mn化学转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9年05期)
朱宏达,管秀荣,邵忠财[4](2019)在《两种镁合金黑褐色化学转化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两种镁合金黑褐色化学转化膜。比较了两种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表面粗糙度、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钼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比铬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好。钼酸盐转化膜呈干枯河床状,表面粗糙度较大;铬酸盐转化膜呈片层状,表面粗糙度较小。钼酸盐转化膜的成分为Mg_2Mo_3O_8、MgMo_4O和Mg;铬酸盐转化膜的成分为MgCrO_4、MgO·Cr_2O_3和Mg。(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于强,赵金柱,崔艳丽,于升学[5](2019)在《铝合金红色Zr-Se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一种耐蚀性优异、表面带颜色且与漆膜结合力良好的铝合金化学转化技术,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氟锆酸钾和二氧化硒为主盐,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得了红色的Zr-Se化学转化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点滴试验、划格试验等对转化膜的耐蚀性、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测试表征,同时对转化膜的成膜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化处理后铝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远小于未经过转化处理的铝合金的。铝合金红色转化膜层主要是由Na_3AlF_6、ZrO_2、Se和复杂的有机螯合物等构成,说明制备出的转化膜层是一个高度异构的复杂系统。铝合金表面转化膜呈椭圆形,均匀致密,有利于增大膜层和漆膜的结合能力。转化膜耐蚀性与传统的铬酸盐转化膜较为接近;转化处理后的铝合金与清漆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7期)
燕汝[6](2019)在《利用特性吸附和配位驱动组装法在铁基底表面构建自组装膜和化学转化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膜是有机分子在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上自发组装形成的高度有序的超薄膜,可以有效地将金属基底与腐蚀介质隔离,从而达到减缓金属腐蚀的目的。分子自组装选用的溶剂大部分是有机溶剂,但是最常见的腐蚀介质是含有腐蚀性物质的水溶液,因此在铁基底表面发展一种典型的水相自组装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金属离子配位诱导的分子自组装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传感、分离、催化和金属防护等领域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新型的金属离子配位诱导的自组装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在金属基底表面构建具有一定厚度的多层组装膜(化学转化膜),从而替代磷化膜和铬酸盐钝化膜。本文证实了烷基磷酸酯水相组装成膜的可行性和优越并采用金属离子配位诱导自组装技术在铁基表面构建了一系列基于磷酸酯(有机膦酸)一金属络合物的微米级化学转化膜。膜层具有优异的抗蚀性,可以避免传统化学转化膜制备过程中的沉淀问题,实现了有机磷化膜(低磷)代替传统无机磷化膜的目的。将金属离子配位诱导自组装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到聚合物分子一聚丙烯酸,在铁基底表面构建了环境友好的有机-无机防腐蚀化学转化膜,实现了无磷化学转化膜的制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总结如下:(1)水和乙醇溶剂中制备的铁基表面的两种二(2-乙基已基)磷酸酯自组装膜的形貌和耐蚀性差异研究烷基磷酸酯中含有P、O杂原子,对氧化铁表面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可以作为两亲性物质,在固/液界面扩散、吸附和组装。本章中我们分别在乙醇和水中制备了铁基底表面的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自组装膜。通过ATR-FTIR、XPS和AFM等测试研究了两种自组装膜形成机理的差别;利用极化曲线和阻抗测试探究了膜层对铁基底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表明,在乙醇溶剂中,二磷酸酯分子通过静电和共价作用结合的方式在铁上组装,呈岛状分布;在水相中,二磷酸酯分子通过与铁基底发生化学反应形成P-O-Fe化学键进行组装,表面呈粒状突起的结构。当腐蚀电解质为0.5 M H2SO4溶液时,水相中组装得到的膜层腐蚀防护性能明显优于乙醇相中得到的膜层。(2)一步自组装法在铁基表面构建具有优异抗蚀性的新型植酸-金属转化膜采用金属离子诱导自组装技术,将铁试样浸入含有植酸和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制备出一系列植酸-金属络合物膜层。植酸对铁表面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可以组装到铁基底表面形成植酸膜层。单一的植酸膜层薄(0.56μm)而多孔,抗腐蚀性能较差,在氯化钠溶液中对铁基底的保护效率低于41%。利用金属离子的桥连作用,可以实现植酸-金属络合物在铁基底表面的层层组装,制备的植酸-金属络合物膜层更厚(>15μm),更致密,具有更加优异的腐蚀防护性能,保护效率均超过70%。植酸-金属络合物膜层的制备方法适用于Co2+、Ni2+、Zn2+、Ca2+、等多种金属离子。植酸-金属络合物膜层主要成分为植酸-金属络合物和相应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其中,植酸-锌膜层具有最优抗腐蚀性能,对铁基底的保护效率大于95%。(3)冷轧钢板表面羟轻基乙叉二膦酸-锌复合防腐涂层的制备及自增强机理研究本章中我们根据羟基乙叉二膦酸与铁离子或锌离子可以形成不溶性络合物的特性,在冷轧钢板表面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羟基乙叉二膦酸-锌复合防腐膜层。羟基乙叉二膦酸与铁离子较强的的络合能力有利于其吸附在铁基底表面,成膜过程中锌离子的参与促使膜层在叁维方向生长。羟基乙叉二膦酸-锌复合防腐膜层修饰的冷轧钢板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抗腐蚀性能经历叁个阶段的变化:增强阶段、平衡阶段和下降阶段。成膜时间为10 s时制备的羟基乙叉二膦酸-锌复合防腐膜层在氯化钠溶液中表现出最佳的自增强性能。浸泡2h后,保护效率由93.4%提升到99.3%,浸泡6 h后抗蚀性仍然优于原始膜层。采用XPS、ATR-FTIR、FE-SEM和EDS等方法,分析不同浸泡时间下羟基乙叉二膦酸-锌复合防腐膜层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表面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最终提出了膜层的自增强机理。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程中,伴随着Na+的嵌入和脱出,膜层中不稳定的羟基乙叉二膦酸-锌络合物分解为羟基乙叉二膦酸和锌离子,从涂层中逸出,导致膜层变得致密,并产生额外的结合位点,防腐能力大幅度提高。(4)基于聚丙烯酸自组装功能膜在铁基底上制备抗腐蚀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根据聚丙烯酸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在醇-水混合液中制备了铁基底表面的聚丙烯酸自组装膜。分别采用硝酸铈溶液、硝酸锌溶液或两者的混合溶液进一步修饰聚丙烯酸膜层,构建基于聚丙烯酸-金属络合物的有机-无机杂化膜。通过XPS分析,聚丙烯酸中的羧酸基团去质子后,与弱酸条件下溶解出的部分铁离子结合,进而吸附到金属基底表面形成聚丙烯酸膜层。铈(锌)离子修饰聚丙烯酸底层薄膜时,一部分金属离子与铁基底表面的聚丙烯酸结合,生成聚丙烯酸-金属络合物;一部分金属离子则转化为金属氧化物。电化学结果表明,在氯化钠溶液中,聚丙烯酸膜对铁基底的保护效率小于40%,当使用金属离子进一步修饰后,所得到的杂化膜对铁基底的保护效率最大可达到98%。此外,杂化膜的耐蚀性能与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1)
周志彬[7](2019)在《AZ91D镁合金环保型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众多优良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镁合金易腐蚀,自然氧化膜对基体起不到很好的保护。差的耐腐蚀性能直接危害到各类镁合金材料设备及镁合金制品的安全性能,导致仪器设备失效,造成生产安全事故。镁合金防腐处理显得至关重要,化学转化处理是一个有效又经济的方法。本文选择应用最广泛的AZ91D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以化学转化方法对镁合金做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镁合金酸洗溶液工艺参数优化。以最终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和外观均匀性为主要技术指标,对不同酸洗的酸洗效果及参数工艺进行了系统考察,最终锁定酸洗溶液最佳配方为:乳酸15 ml/L、柠檬酸15 g/L、硫脲2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 g/L。结果表明:在45℃的上述溶液中酸洗2-3 min,最终获得的表面改性层均匀、致密,耐腐蚀性能最佳。(2)表调工艺参数优化。以最终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和表面均匀性为主要技术指标,锁定表调最佳工艺如下:80 g/L氢氧化钠、4 g/L EDTA和5 ml/L焦磷酸钠,70℃下超声波下处理3 min;研究结果表明:经上述工艺配合之前的酸洗处理后,最终获得的转化膜均匀,致密,耐腐蚀性能最佳。(3)化成溶液有效组分筛选、配方及工艺参数优化。以膜层厚度和耐蚀性为主要技术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锁定化成最佳工艺:磷酸35 g/L,氧化钙6 g/L,马日夫盐8 g/L,硫脲0.2 g/L,偏钒酸铵1.2 g/L,硅酸钠0.6 g/L,硝酸钠1.5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 g/L,处理温度40℃,pH值2.7,处理时间100 s。按上述配方配制处理液,处理后可获得完整、均匀、致密的银灰色转化膜,其导电性能优异(电阻<0.2Ω),膜层厚度为4.14μm,耐蚀性有显着提高,封闭处理后中性盐雾时间可达33 h。(4)典型试样性能检测及结构分析。对最终所得转化膜膜厚、表面电阻、膜层耐腐蚀性能进行综合检测及微观结构分析;同时,对以转化膜为基底喷涂处理所得的复合涂层进行附着力,膜厚,膜层硬度检测。结果表明:最终获得的转化膜均匀致密,耐腐蚀性能显着提升,以转化膜为基底的涂层的附着力优异,达到5B。(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戴诗行[8](2019)在《不同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锡酸盐转化膜、磷酸盐-高锰酸钾转化膜、锌系磷酸盐转化膜、钼酸盐转化膜、锰系磷酸盐转化膜的性能。采用电化学测试、浸泡试验、扫描电镜对5种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锡酸盐转化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自腐蚀电位正移最明显,容抗弧半径最大,失重量最低且平稳,耐蚀性最好。锡酸盐转化膜晶粒细小、均匀、堆积紧密,无缝隙,其相组成为Mg、Al_(12)Mg_(17)和MgSn(OH)_6。(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9年02期)
吴存[9](2019)在《AZ80镁合金氟化镁化学转化膜在侵蚀性离子溶液中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医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物体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环境,医用植入材料受到血压、血流速度以及侵蚀性离子等作用而加速腐蚀,其中侵蚀性离子是影响植入材料腐蚀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侵蚀性离子对镁合金腐蚀的降解机理,对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镁合金腐蚀降解速率过快一直以来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然而表面处理是改善镁合金腐蚀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化学转化膜由于转化处理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是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AZ80镁合金氟化镁化学转化膜在生理盐水、侵蚀性离子(离子来源于血浆)溶液中的腐蚀降解行为,为改善其过快的腐蚀速率,采用绿色、转化时间较短的氟化钾化学转化法,在合金表面制备了氟化镁化学转化膜。通过浸泡、电化学等测试,分析了合金的腐蚀速率,通过SEM、XRD等方法,分析了腐蚀的宏观、微观形貌、腐蚀产物,对比考察了氟化镁化学转化膜对侵蚀性离子在镁合金中腐蚀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如下:氯离子能够加速腐蚀,氯离子的不断侵蚀,导致已有薄弱区域的进一步破坏和新薄弱区域的出现,此外,腐蚀速率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碳酸氢根能够减缓腐蚀,主要是由于在溶液中生成了比Mg(OH)_2更稳定存在的Mg_5(CO_3)_4(OH)_2·5H_2O;随着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出现,腐蚀速率变快,可能是由于表面Mg_2(OH)_2SO_4·5H_2O腐蚀产物膜疏松多孔,不能有效的阻碍氯离子进入基体;磷酸一氢根和葡萄糖能有效的降低合金的腐蚀速率,主要是由于生成了稳定存在的Mg_3(PO_4)_2。浸泡实验中,合金在Cl~-+HCO_3~-、Cl~-+HCO_3~-+SO_4~(2-)、Cl~-+HCO_3~-+SO_4~(2-)+HPO_4~(2-)、Cl~-+HCO_3~-+SO_4~(2-)+HPO_4~(2-)+C_6H_(12)O_6较在Cl~-中以失重计算的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81%、74%、84%、86%。氟化钾化学转化膜能够降低合金在生理盐水、含碳酸氢根以及磷酸一氢根中的平均析氢速率,相对非化学转化膜合金,化学转化膜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8.2%,19.4%,22.8%;化学转化膜能有效的降低合金的开路电位,增大电荷转移电阻。(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0)
陈毓洋[10](2019)在《Mg-Gd-Y镁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及热控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以及人类日常生活当中。然而,由于耐蚀性能差,镁合金的使用受到限制。表面处理是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化学转化工艺以其低廉的造价,简单的工艺被人们所青睐。传统的铬酸盐转化膜中六价铬有着强烈的致癌作用,渐渐被立法禁止,而磷酸盐转化膜作为替代品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对于磷化的成膜反应机理人们还没有很深刻的了解。之前有关化学转化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耐蚀性能上,对于化学转化膜兼具其他功能性的研究较少。近期,在3C行业以及电子通讯领域中,要求镁合金的防护涂层具有耐蚀-热控符合性能,用以保证镁合金构件中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相间电位差对磷酸盐化学转化膜成膜过程的影响。本文选取Mg-10Gd-3Y-0.4Zr(Mg-RE)以及AZ91D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RD,SKPFM等测试手段对于析出相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AZ91D中析出相Mg_(17)Al_(12)与α相之间的电位差(120 mV),远小于Mg-RE的析出相Mg_(24)(Gd,Y)_5与基体相之间的电位差(320 mV)。相间电位差影响了成膜反应中的主盐沉积,氢气析出等反应,最终影响了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能以及显微结构。2)晶核前处理对于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能的影响。金属基体表面状态会影响随后的成膜反应,本文借鉴金属凝固中可以通过加入变质剂来增加形核位点,加速形核的想法,通过晶核前处理来增加膜层的形核速度,最终达到优化磷化膜耐蚀性能的目的。最终腐蚀测试结果显示,通过形核前处理后膜层的耐蚀性能提高了70%。其中Ti/Zr表调前处理操作简单,对耐蚀性能提高也十分明显。3)原位掺杂制备耐蚀-热控化学转化膜本文通过纳米SiC颗粒的原位掺杂,获得了兼具热控-耐蚀性能的磷酸盐转化膜。SiC作为一种高热导率,宽禁带的材料在热控涂层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掺杂不同数量SiC颗粒对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能以及热控性能的影响。最终制备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发射率可达0.89,吸收率则可达到0.63,同时其耐蚀性能相较于原本的成膜工艺提高了2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2-01)
化学转化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方法通过在单一植酸转化膜基础上,利用植酸的强络合作用,在反应溶液中引入金属离子,获得新型高耐蚀性植酸转化膜层。通过正交实验、SEM、EDS和电化学方法,对新型植酸转化膜层的工艺配方、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研究得到了新型植酸转化膜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5 g/L Mn(H_2PO_4)_2+10 g/L植酸,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0 min。在此工艺下,得到的膜层均匀,和未添加Mn离子的膜层相比,裂纹明显减小。EDS结果表明,膜层的主要元素为Mg、P、O、Mn、C,转化膜的成分可能是锰、镁与植酸形成的络合物。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植酸转化膜可以极大地降低镁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0.337μA/cm~2),对镁合金的保护效率为96.37%。结论通过在植酸转化膜中添加Mn元素,不仅可以减小植酸膜层的裂纹宽度,还可以极大地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转化膜论文参考文献
[1].周鹏,张涛,王福会.预处理对6061铝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影响:表面相间电位差与高度差的协同作用[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曾纪勇,郭兴伍,郭嘉成,聂乐文,弓磊超.镁合金表面新型高耐蚀性植酸化学转化膜的制备[J].表面技术.2019
[3].李海丰,任伊锦,李亚斌.ADC12铝合金表面Co-Mn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9
[4].朱宏达,管秀荣,邵忠财.两种镁合金黑褐色化学转化膜的制备[J].电镀与环保.2019
[5].于强,赵金柱,崔艳丽,于升学.铝合金红色Zr-Se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19
[6].燕汝.利用特性吸附和配位驱动组装法在铁基底表面构建自组装膜和化学转化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周志彬.AZ91D镁合金环保型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戴诗行.不同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性能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9
[9].吴存.AZ80镁合金氟化镁化学转化膜在侵蚀性离子溶液中腐蚀行为研究[D].中北大学.2019
[10].陈毓洋.Mg-Gd-Y镁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及热控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