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1]2003年在《梗阻性黄疸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及ICAM-1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 梗阻性黄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手术死亡率。有关肝脏实质细胞损伤的研究较多,而对非实质细胞的改变则关注较少。本文旨在阐明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作用。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胆总管结扎组)和对照组(游离不结扎组)两大组。每组又根据术后时间不同,分为5个小组。分别于相应时间处死动物,收集标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lauronic acid,HA),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在胆总管结扎3天后肝脏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ICAM-1表达增强,肝组织ICAM-1呈线样染色,表达于内皮细胞和其它窦壁细胞,如枯否细胞,而对照组ICAM-1表达微弱。 结论 梗阻性黄疸发生过程中存在有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这种损伤与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
张昱鹏[2]2003年在《生长激素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肝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前言 近年来研究发现粘附分子的变化与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和多脏器损害等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明确细胞粘附分子在梗阻性黄疸时的损伤机理及如何减轻其损害对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有重要意义。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粘附的膜表面糖蛋白,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炎症反应及细胞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白细胞(PMN)活化的标志。目前的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时细胞粘附分子的致损伤作用是通过激活的枯否细胞释放TNF、IL-1和INF诱导ICAM—1表达增强,诱使促进大量的PMN在肝窦及其他有内皮细胞损伤的组织中聚集,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组织损伤。因此抗粘附治疗有可能减轻各脏器损害,但是目前无确切及有效的方法。 近年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在梗阻性黄疸时作用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GH通过改善梗阻性黄疸时大鼠的肠粘膜机械屏障降低了血浆内毒素和TNF水平,似可改善预后,但其对梗阻性黄疸时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及机制国内外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通过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大鼠动物模型,探讨人重组生长激素对ICAM-1表达的影响及机理,并为临床减轻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感染及多器官损害进行实验性探索。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5只,体重300-350克。 2)实验器材:鼠固定手术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lnpSS光学显微镜手术器械及麻醉药品 3)实验试剂:ICAM-l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上海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瑞士雪兰诺药厂Saizen人重组生长激素。 2.实验方法 *将45只大鼠喂养7天,适应环境并进行检疫。 2)将45只鼠随机分成叁组 A假手术组 B梗黄组 C生长激素干扰组。 每组15只进行标记加以区分。 3)每次实验各组只数一致以防组间差异。 4)手术: A术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 B 2%戊巴比妥 4.5毫议100克腹腔内注射麻醉。 C固定大鼠于手术台上,术区备皮,消毒。 D上腹正中切口进腹,将肝脏向外拉开,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假手术组仅分离肝十H指肠韧带而不结扎胆管,实验组仅十C组万0只大鼠分离出胆总管5—0丝线结扎。 E仔细缝合关腹。 5)术后24小时自由进水,进食,自由活动。 6)术后第叁周始C组双后肢内侧皮下注射rhGHO.75in/1009/组B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7)实验叁周后再次麻醉,严格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抽取门静脉血置于试管中待测;取部分肝组织作常规石蜡切片。 8)常规HE染色。 9)ICAM—l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自然风干后加 3%H尸。作用10分钟;100MI/L非免疫血清阻断10分钟;抗一ICAM—l门: ·2·400V℃过夜;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37℃二小时;链霉菌抗生素蛋白一碱性磷酸酶溶液37℃3o分钟;厂BT/BOP显色,光镜下见棕色颗粒为阳性,蒸馏水漂洗;双重染色增强刑,37℃30分钟;对照设置:O)两种第一抗体均不加;p)只加一种第一抗体。 10)检测指标无着色为一,少于 10%为十,10%-50%为十十,>50院为十十十。 实验结果 梗黄组及生长激素干扰组的大鼠一周左右出现全身黄染,尿色深黄;胆管结扎叁周后终止实验,开腹见胆管结扎段以上极度扩张,管壁菲薄。然后抽血测胆红素,结果符合梗阻性黄疽,模型成功建立。 检测肝功结果:白蛋白(**B)*O组25.0二。*枯g/L,OJ组20.53 t 2.59吵L,OJ+hGH组 23.27 ti.98叭;谷丙转氨酶(ALT*O组20.07 is.98IU/L刀J组 174.67 t31.19IU/L,OJ+hGH组 120.00 z ZI.gllU/L,总胆红素(TBIL)SO组 6.14。l·84wmoyL,OJ+rhGH组 155·73。22.46pmoUL;直接胆红素(*mL)* 组4.38土1.33卜mo*L,叶组1扬.73土Zo.66pmo*L,OJ+rhGH组 129.27 t 22.78 pmWL。 肝脏形态学改变:大体标本见OJ组和rhGH干扰组大鼠的肝脏肿胀\无光泽、质硬、秽暗。光镜见:梗黄组大鼠肝细胞局灶性坏死,有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在汇管区及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在血管周围,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带增宽,肝脏结构改变明显。生长激素干扰组的大鼠HE染色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较梗黄组大鼠明显减轻。 大鼠肝细胞内ICAM一二表达结果:对照组阳性细胞表达少,梗黄组表达明显增加,梗阻性黄疽组较对照组大鼠的ICAM一二表达明显增强,P*.01,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应用生长激素后 ·3·ICAM则表达明显减少,梗阻性黄疽生长激素干扰组与梗阻性黄疽组两组 ICAMJ表达的比较 P<0.05,两组数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讨 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粘附分子的表达变化与梗阻性黄疽术后感染和多脏器损害等并发症
单恒云[3]2011年在《胆道梗阻及再通术后ICAM-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SD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术后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1)在外周血白细胞及肝脏和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大鼠ICAM-1的异常表达与梗阻性黄疸器官功能损伤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20只SD大鼠分成叁组,手术对照组(SH)、梗阻性黄疸组(OJ)、胆肠内引流组(ID),第一次次手术SH组仅分离胆总管,OJ组、ID组行胆总管结扎,常规饲养7天之后二次开腹,SH组处理同前,OJ组仅分离胆总管,ID组行胆肠内引流术,于第一次手术后7天及第二次手术后1d、3d、7d不同时间点分别取标本,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肝脏、肠道组织中的表达。用HE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肠道等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1)在肝脏、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SD大鼠结扎胆总管后TB、ALT、AST等含量呈持续上升的变化,在结扎7天后达上升期高峰。结扎7天后OJ组、ID组与SH组各生化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胆道梗阻后7天各生化指标明显升高。ID组行胆肠内引流术后各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于术后7天左右恢复正常,OJ组未解除梗阻者持续处于高水平。两组不同时间相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胆肠内引流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2、正常大鼠各组织细胞ICAM-1呈低表达水平,梗阻性黄疸7天后OJ组和ID组静脉血、肝及小肠组织细胞ICAM—1水平明显高于SH组,表明胆道梗阻后各组织ICAM-1呈明显上升趋势。ID组解除梗阻其表达明显下降,OJ组未解除梗阻者持续处于高水平,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胆肠内引流后各组织ICAM-1表达明显下降。随着梗阻的时间延长,黄疽加重,各组比较更为显着;提示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1)与肝、肠组织损伤呈正相关。3、肝、肠组织病理变化:SH组肝脏病理显示正常肝小叶结构。OJ组胆管结扎后汇管区、小叶周边可见到新生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原有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有少量脱落现象并可见少量肝细胞的坏死灶。ID组内引流后病理变化逐渐恢复正常。OJ组未解除梗阻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范围增大,细胞呈扁平形,管腔宽大,其外周基底膜及胶原纤维层增厚。偶有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可分化成小胆管,增生的小胆管和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形成间隔,分割、改建原有的肝小叶,使残存肝细胞形成大小不一的岛状结构。SH组大鼠肠黏膜完整,腺体形态完好,绒毛整齐而规则无萎缩性变化,未见细胞坏死等表现。OJ组肠黏膜在光镜下观察可发现肠粘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绒毛平均面积、高度、粘膜平均厚度均减少。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粘膜厚度变薄,绒毛变低、变窄、炎性细胞增多,小肠绒毛数量减少,变短变粗,互相融合,形态极不规则,并且存在绒毛断裂现象,肠腔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绒毛碎片,小肠腺变短变细,成萎缩样变。ID组第二次手术后肠组织病理变化逐渐恢复正常。结论:SD大鼠在通过结扎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时,其TB、ALT、AST变化的规律与人类不同,各生化指标水平在结扎胆总管术后第1-5天呈急剧上升趋势,第7天达到高峰,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若梗阻未解除则持续处于高水平,若此时行胆肠内引流组各生化指标均明显下降,至术后第7天左右可降至正常。在梗阻性黄疽时ICAM—1参与了肝脏、肠道等组织的损伤,ICAM—1在肝脏、肠道组织中表达程度与血清总胆红素(TB)的水平呈正相关,表明ICAM—1的表达与黄疽的时间和水平程度密切相关;ICAM—1与ALT.AST变化呈正相关性,表明随着ICAM—1持续升高,组织损伤逐渐加重。这均说明血清ICAM1的升高与器官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水平的高低极有可能反映OJ时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ICAM—1极有可能作为检测梗阻性黄疽(OJ)的重要指标。并提示尽早解除梗阻,可减轻组织损伤。
姚凯, 房淑彬[4]2003年在《胆道梗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大鼠胆总管结扎 (bileductligation ,BDL)后肝脏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特点。方法 胆总管结扎后 ,采用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 15min ,复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胆道梗阻 1、2周组 ,观察I/R后不同时相点肝功能 ,肝窦内皮细胞ICAM 1表达 ,1周生存率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I/R后 ,各组的 1周生存率分别为 :8/ 8、7/ 7、5 / 6 ;各组ALT、AST水平在I/R后均升高 ,正常对照组再灌注后 6h达最高值 ,而BDL各组再灌注后 1h水平最高 ,表现为峰值前移 ;再灌注后6hTNFα明显升高超过缺血前水平 (P <0 .0 1) ,SOD水平则明显下降 ;各组肝窦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变化趋势相同 ,再灌注 1h后明显升高 ,BDL组上升水平明显超过正常对照组 ;肝脏组织学检查 ,I/R后胆道梗阻大鼠可见程度不同的肝细胞变性 ,胞浆疏松 ,肝窦腔变窄 ,中性粒细胞 (PMN)浸润。结论 胆道梗阻大鼠具有 :①在一定的胆道梗阻时段内大鼠可以耐受 15min的肝门阻断 ;②肝窦内皮细胞ICAM 1过量表达加重肝脏I/R损伤 ;③缺血再灌注后ALT、AST峰值前移
参考文献:
[1]. 梗阻性黄疸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及ICAM-1的作用[D]. 梁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03
[2]. 生长激素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肝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D]. 张昱鹏.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3]. 胆道梗阻及再通术后ICAM-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D]. 单恒云. 昆明医学院. 2011
[4]. 胆道梗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初步研究[J]. 姚凯, 房淑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