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势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势,直流电机,零点,永磁,传感器,成核,直流电动机。
电势法论文文献综述
乔国旗[1](2017)在《基于反电势法的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永磁同步电机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也得到越来越被重视。伴随着永磁同步电动机本体及其相关控制系统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在交流传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永磁同步电机在控制精度、动态性能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永磁同步电机大多采用霍尔传感器来实现对电机转子位置检测,进而控制电机,而这些外置的位置传感器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更加冗杂,使得永磁同步电机在体积上过大没有优势,这就限制了永磁同步电机在其他精密领域的应用,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研究,致力于一种在无位置传感器条件下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新型驱动方式,该新型驱动方式也必将逐渐替换掉一些老式的驱动方式,成为未来调速系统新领域里一个主流趋势。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在控制策略技术和无位置传感器条件下转子位置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换相逻辑,进而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通过反电势法来获取电机转子位置信息的原理,并设计反电势过零检测电路,由于该检测电路确定转子位置信号时涉及分压滤波电路,因此存在延迟,最后需要对电机换相点进行补偿。之后建立了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并在其位置控制环节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由于在电机功率驱动模块需要进行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因此简要介绍了SVPWM技术和实现方法。在自适应控制算法上,由于最小二乘法(RLS)比最小均方法(LMS)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动态特性,因此本论文采用RLS算法作为自适应控制的检测算法。由于普通RLS算法的遗忘因子是固定不变的,这在控制性能上存在缺陷,因此本文还对RLS算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搭建实验平台,以dsPIC33FJ芯片为控制核心处理器,用C语言编写控制程序,用IGBT作为功率开关器件,并搭设了保护电路、隔离电路和控制电路,完成了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调试,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机达到一定转速时,基于反电势法的过零位置检测法能够准确的判定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通过对普通RLS算法自适应控制的改进,使得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在动态性能上得到优化。(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田彦,王媛,高山,冯迪[2](2017)在《直流电势法在探测堤防垂直土工膜埋深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垂直铺设土工膜是堤防防渗的重要措施,而土工膜埋设深度是保证堤防防渗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土工膜的隐蔽性,对施作后土工膜仍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直流电势法基于土体电阻率较小而土工膜相对绝缘的电学特性,探测铺设土工膜土体的电流场和电势场.将双电极对称布置在土工膜两侧,给土体施加电场,测量土工膜两侧各测点的电压.利用COMSOL数值仿真软件研究不同深度土工膜对电流场和电势场的影响,获得它们之间的规律,采用C语言编制了反演土工膜深度的程序.通过数值方法和室内试验验证,该算法获得土工膜埋深精度在7%范围内,满足工程测量中对土工膜埋设深度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赵蕾[3](2017)在《微通道中大分子、纳米粒子吸附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脉冲流动电势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以及疾病治疗中蛋白质、聚电解质等大分子及纳米粒子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物质的吸附行为及相互作用,为相关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表面电荷性质是物质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之一,表面电荷性质的改变能够体现在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或其变化过程中,因而测定物质表面电荷的变化,能够对其相应的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可以根据表面电荷的变化,对物质在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测定。鉴于此,本学位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脉冲流动电势法为研究手段,以微通道表面的电荷变化为基础,对蛋白质、聚电解质等大分子以及纳米粒子在微通道表面的吸附、吸附层的稳定性、吸附动力学、影响因素及其纳米粒子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测定。提出了定量评价涂层稳定性、毛细管电泳分析中蛋白质分子的吸附作用的新方法,实现了纳米粒子吸附动力学的原位测定,以及纳米粒子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非标记、原位测定。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物质在表面吸附的方法,流动电势的原理、发现、发展以及测定方式,总结了流动电势法研究蛋白质、聚电解质以及纳米材料方面的工作,比较了脉冲流动电势法和传统流动电势法,指出了脉冲流动电势法的优势,最后总结了脉冲流动电势法在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章: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稳定性与聚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及被吸附表面的性质相关,快速、有效地评价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稳定性是进行可靠涂层以及相关应用的基础。本工作以分子量为1800的聚乙烯亚胺(PEI)为研究对象,利用脉冲流动电势法研究了PEI聚电解质在裸毛细管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提出了ζ电势的速率改变量SR值,量化表征了聚电解质的浓度、涂层时间对聚电解质在裸毛细管表面吸附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优化的涂层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生物材料,如蛋白质分子、核酸分子、血清样品及大肠杆菌在稳定的PEI聚电解质膜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稳定性,同时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对脉冲流动电势法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地研究表面电荷稳定性的方法。第叁章:毛细管电泳分析中蛋白质分子在毛细管表面的吸附作用是影响蛋白质分子有效分离与分析的主要因素。本工作以初始阶段蛋白质分子在裸毛细管表面吸附产生的流动电势的变化速率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电解质浓度、不同金属离子及不同浓度金属离子的缓冲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在裸毛细管表面的吸附作用,通过比较初始流动电势的变化速率和毛细管电泳分析中该条件下蛋白质分子的电泳峰的峰高总和度,得出蛋白质分子在裸毛细管表面吸附产生的初始流动电势的变化速率越大,蛋白质分子在裸毛细管表面的吸附作用越强,通过初始流动电势的变化速率量化表征了毛细管电泳分析中蛋白质分子在裸毛细管表面的吸附作用。第四章:以稳定的PEI聚电解质涂层为基础,利用脉冲流动电势法测定了电荷密度一致、尺寸不同的氧化石墨烯(GO)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实验通过测定五组不同浓度的GO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吸附产生的初始比值流动电势的变化速率,得到了GO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吸附产生的初始吸附常数ki的值,结果显示随着GO片层尺寸的增大,其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吸附产生的初始吸附常数ki的值减小,最后得出ki的值和GO尺寸(DLS法所得尺寸)的关系。第五章:纳米粒子在电性相反的表面吸附形成纳米粒子单层膜可以充分发挥纳米粒子的优势,也是纳米材料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本工作在稳定的PEI聚电解质涂层为基础,利用脉冲流动电势法研究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吸附产生的初始比值流动电势的变化速率,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PEI聚电解质膜吸附产生的初始吸附常数ki的值。通过测定不同尺寸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PEI聚电解质膜表面的吸附作用,得出初始吸附常数ki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尺寸(DLS法和TEM法测定所得尺寸)的关系。第六章:纳米材料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测定对保证纳米材料在生理体系的使用安全性使用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本工作以初始阶段蛋白质分子和纳米材料在裸毛细管表面的吸附为基础,研究了GO与溶菌酶(LYZ)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GO与一定浓度LYZ的混合溶液产生的流动电势值,结合Hill方程,得到了GO与LYZ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常数KD以及结合数n值。最后我们研究了缓冲溶液的pH、电导率、NaCl盐溶液对GO与LYZ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利用荧光光谱法验证了脉冲流动电势法所得的结果,证明利用脉冲流动电势法能够快速、原位及非标记地测定蛋白质分子与纳米粒子之间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刘林[4](2016)在《电极电势法在计算化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是表明反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数量标志,定量地描述了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1]),可以利用其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判断反应限度、预测反应方向、计算平衡组成及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等。因此,在热力学学习中,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和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通过实验测定化学平衡组成,根据平衡时各组分浓度或分压来计算标准平衡常数;二是根据电化(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12期)
陈帅,吕卫阳[5](2013)在《直流无刷电机反电势法控制技术的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反电势法滤波电路所带来的相移补偿问题,对传统的反电势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使得对反电势零点信号延时30°电角度即为换相信号。对换相期间所产生的虚假过零点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反电势零点信号的误判断。采用对称计数模式的PWM在导通期间检测反电势零点信号,通过不断比较分压后的端电压和重构虚拟中性电压,准确提取出反电势过零点信号,最终保证了直流无刷电机换相的准确程度。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反电势零点检测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3年08期)
刘玉明,吴爱国,王硕[6](2013)在《基于反电势法BLDCM转子位置检测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反电势过零检测方法,讨论了90电角度相移滤波存在的不足,给出了一种无需深度滤波,并由软件滤除换相续流产生的干扰信号的方法,增大了反电势法在电机控制中的调速范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换相点测算不精确带来的转矩脉动,试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3年06期)
刘衍富[7](2013)在《基于反电势法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刷直流电机用电子换向代替了机械电刷与换向器,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和出力大等优点。但是由于位置传感器的存在,使传统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限制。本课题以无刷直流电机为被控对象,采用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并对此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说明了无刷直流电机微分方程的建立过程,并简单介绍了常用的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一反电势法,了解了反电势法控制的原理并分析了反电势的特性。然后针对常用的反电势法的实现方法——端电压法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无位置传感器下电机的启动技术,采用最有效的叁段式启动法对电机进行启动。确定控制系统的算法,为下一步仿真打下基础。本设计在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在传统PID控制方法下设计了抗积分饱和的PID控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根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了基于TMS320F2812DSP控制器为核心的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电源电路、驱动逆变电路、信号检测电路以及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并对所有的电路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软件结构,详细介绍了电机转速以及换相时刻点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3-06-02)
刘井岩,刘凤君[8](2012)在《利用等电势法画等效电路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生画等效电路最基本的方法是电流法,而高中生在处理较复杂的混联电路问题时,如果再用电流法,就可能陷入无法逾越的"泥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等电势法(初中所说的节点法)画等效电路图,提高做题效率.那么,怎样利用等电势法画等效电路图呢?首先要简化电路,先去表,电压表直接从电路中去掉,电流表一般情况下用一根导线代替(为了判定电流表所测电流时不能直接用导线来代替);其次要确认等电势(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12年04期)
王建,马卫兴,刘玮炜,许兴友,陆路德[9](2010)在《流动电势法对L-谷氨酸水溶液结晶过程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流动电势法研究L-谷氨酸饱和水溶液的降温结晶过程,考察了溶液起始温度和酸度对结晶过程中流动电势(ν)-结晶器温度(t)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温度为15℃的L-谷氨酸饱和溶液在较高酸度条件(pH<3.5)下成核明显,25℃下等电点附近有成核能力,30℃下在不同酸度下均显示一定的成核能力;pH=2.5、pH=3.5的L-谷氨酸饱和溶液,只在起始温度15℃下可形成晶核;pH=3.0的饱和溶液在起始温度25和30℃下可有效地形成晶核。运用生长基元理论对此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王磊,莫鸿强,王剑,田联房[10](2010)在《一种“反电势法”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电动法控制永磁直流无刷电机,是通过检测反电动势过零点获得转子位置实现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新的过零检测电路,较之以前的方法更加简单可靠。给出了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实验证明了这些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13期)
电势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垂直铺设土工膜是堤防防渗的重要措施,而土工膜埋设深度是保证堤防防渗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土工膜的隐蔽性,对施作后土工膜仍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直流电势法基于土体电阻率较小而土工膜相对绝缘的电学特性,探测铺设土工膜土体的电流场和电势场.将双电极对称布置在土工膜两侧,给土体施加电场,测量土工膜两侧各测点的电压.利用COMSOL数值仿真软件研究不同深度土工膜对电流场和电势场的影响,获得它们之间的规律,采用C语言编制了反演土工膜深度的程序.通过数值方法和室内试验验证,该算法获得土工膜埋深精度在7%范围内,满足工程测量中对土工膜埋设深度检测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势法论文参考文献
[1].乔国旗.基于反电势法的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2].田彦,王媛,高山,冯迪.直流电势法在探测堤防垂直土工膜埋深中的应用[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赵蕾.微通道中大分子、纳米粒子吸附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脉冲流动电势法分析[D].兰州大学.2017
[4].刘林.电极电势法在计算化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
[5].陈帅,吕卫阳.直流无刷电机反电势法控制技术的改进研究[J].微电机.2013
[6].刘玉明,吴爱国,王硕.基于反电势法BLDCM转子位置检测方法的改进[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
[7].刘衍富.基于反电势法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D].青岛大学.2013
[8].刘井岩,刘凤君.利用等电势法画等效电路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
[9].王建,马卫兴,刘玮炜,许兴友,陆路德.流动电势法对L-谷氨酸水溶液结晶过程的表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王磊,莫鸿强,王剑,田联房.一种“反电势法”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