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志[1]2004年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认知功能和氧化损伤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证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有效性以及有关抗氧化和NO/NOS途径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穿梭箱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行为学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及不同脑区(皮层、海马及纹状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内皮素(ET)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不同脑区CuZnSOD及nNOS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联合型学习、空间记忆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明显受损,在穿梭箱实验以及隐蔽平台试验、探索试验、反向试验中的学习成绩均明显下降;同时,血清及皮层中MDA含量升高,皮层及海马中SOD活性明显下降,皮层、海马及纹状体中GSH-Px活性明显下降;海马及纹状体中NOS活性明显升高,血清(浆)及海马中NO和ET含量明显升高;各脑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nNOS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针刺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且主要涉及大脑的海马区。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以及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不仅可显着改善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联合型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动物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痴呆大鼠的整个认知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且具有腧穴特异性。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减轻NO神经毒性及调节脑血流有关,且作用靶点主要在海马区。
咸铁岩[2]2004年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其神经生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对多梗塞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通过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栓子造成大鼠多梗塞性痴呆模型,以水迷宫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观察其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情况和针刺的干预作用。通过对MID大鼠脑内皮层、海马、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和乙酰胆碱含量的测定,探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改善多梗塞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生化机制。结果:1.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能缩短MID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增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和原平台穿越次数。2. 栓子模型组叁个脑区NE、DA、5-HT、Ach含量均显着下降;Glu、ASP、ASN、GLN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 05) 。针刺组NE、DA、5-HT、Ach含量显着上升,Glu、ASP、ASN、GLN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 05) 。与空白组差异无显着性(P>0. 05) 。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对MI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乙酰胆碱代谢紊乱,使之恢复正常水平有关。
黄煜[3]2011年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叁种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优选VD治疗方案。研究方法:将48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按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针刺组15例、西药组16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西药组脱落1例,纳入统计的病例每组各15例。治疗组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结合中药“黄地散颗粒”,针刺主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叁里、外关;针刺组针刺方法同“治疗组西药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叁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12周后运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观察叁组患者之间的认知功能差异,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观察叁组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1)在认知功能方面,治疗组、针刺组及西药组改善认知功能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7%、78.6%,其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的总评分均有改善(P<0.01),叁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的MMSE总评分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MMSE各因子评分的改善,叁组患者治疗前后对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的改善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的改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叁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视空间能力的改善均无显着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定向力、记忆力的改善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对计算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的改善叁组患者间无显着差异性(P>0.05)。(2)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针刺组及西药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3.3%、66.7%,其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前后ADL总评分均有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叁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的ADL总评分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ADL各因子评分的改善,叁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对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叁组患者间无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结合黄地散颗粒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能显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定向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尤其是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与盐酸多奈哌齐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相近,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价格相对便宜,故值得临床推广。
王彤[4]2004年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多发梗塞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多发梗塞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脑细胞凋亡调节作用机理。方法: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建立MID大鼠模型,并进行针刺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MID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的变化,采用TUNEL、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MID大鼠皮层和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及其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变化并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经Morris水迷宫测试:(1) MID大鼠学习记忆的获得、保持及再学习的能力存在严重障碍,学习记忆的过程延长,搜索策略主要以边缘式和随机式为主;(2) 针刺组表现为学习记忆的保持及再获得能力显着提高,搜索策略由边缘式和随机式逐渐转变为趋向式,学习记忆的过程缩短。2、 检测指标显示:(1) MID大鼠局部脑区可见多发软化坏死灶,大脑皮层变薄,细胞数目减少,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细胞脱失现象,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皮层及海马的凋亡细胞数目远高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 01) ;bcl-2、 bax基因的表达均增加,其中bax表达的变化更为显着,bcl-2/bax的比值下降。(2) 经针刺的MID大鼠局部脑区可见细胞轻度变性,偶见软化灶:大脑皮层局限性细胞数目减少,海马细胞脱失现象不明显,排列较整齐;皮层及海马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正常组(p<0. 05) ,而低于模型组(p<0. 05) ;bcl-2、 bax基因的表达均增加,其中bcl-2表达的变化更为显着,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了痴呆症状,推测其可能机制为通过针刺提高了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高表达,使bcl-2/bax比值上升,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皮层和海马的功能,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丁晓蓉[5]2003年在《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采用cDNA Array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10)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观察了8月龄R1皮层海马、P10皮层海马、P10皮层海马“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组和P10海马非穴位刺激组等七组之间588个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衰老对SAMP10皮层海马的影响以及针刺对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分析“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机理。结果显示如下: (1)伴随快速老化,P10皮层共有9类17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其中15个基因的表达下调,2个基因的表达上调;P10海马,共有7类10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8个基因的表达下调,2个基因的表达上调。皮层和海马均表现为下调基因占优势,说明衰老时基因表达以下调为主,涉及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内转录/效应/调节因子、应激反应蛋白、DNA合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动力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基因、细胞信号/细胞外联系蛋白、细胞受体等方面,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衰老机制的复杂性。 (2)P10皮层“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组与P10皮层对照组相比,共有9类20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5个基因的表达上调,5个基因的表达下调;P10海马“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组与P10海马对照组相比,共有9类16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0个基因的表达上调,6个基因的表达下调。涉及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内转录/效应/调节因子、应激反应蛋白、DNA合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动力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基因、细胞信号/细胞外联系蛋白、细胞受体和DNA结合和染色质蛋白等方面。针刺调节基因表达趋向于正常老化组,说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能够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调节来延缓脑老化。 (3)P10海马非穴位刺激组与P10海马对照组相比,共有3类6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5个基因的调节方向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组相同,1个方向相反,涉及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周期基因和细胞信号/细胞外联系蛋白等方面。还有一些基因在SAMP10小鼠脑衰老中没有出现变化,而针刺后其表达发生了变化。由此提出了针刺治疗效应和应激效应的假说。
文宰晟[6]2012年在《针药结合对气血亏虚型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结合“黄地散”方药治疗气血亏虚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形成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7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气血亏虚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9例、针刺组19例、西药组19例,纳入统计的病例每组各19例。综合治疗组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结合“黄地散”,针刺主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足叁里(双)、外关(双)、四神聪、百会;针刺组针刺方法同治疗组;西药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叁组均予以临床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中运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一认知部分(ADAS-cog)观察治疗后12周、治疗后6个月(随访研究)叁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差异,简易智能量表(MMSE)变化,评估叁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差异,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叁组之间的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1)ADAS-cog评分: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及西药组改善认知功能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1%、78.94%、73.68%,其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前后ADAS-cog勺总评分均有改善(P<0.05),叁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治疗组、针刺组的ADAS-cog总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内治疗后12周与6个月随访研究比较:综合治疗组P>0.05,针刺组、西药组P<0.05,说明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持续性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2)MMSE评分: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及西药组改善认知功能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73%,其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前后ADAS-cog的总评分均有改善(P<0.05),叁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治疗组、针刺组的ADAS-cog.总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内治疗后12周与6个月随访研究比较:综合治疗组P>0.05,针刺组、西药组P<0.05,说明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持续性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3)ADL评分: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及西药组提高同常生活能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4%、73.68%、68.42%,其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前后ADL总评分均有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治疗组、针刺组的ADL总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内治疗后12周与6个月随访研究比较:综合治疗组P>0.05,针刺组、西药组P<0.05,说明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持续性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结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西药组对于气血亏虚型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均能显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定向力;提高患者行的日常生活能力。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在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临床效果显着。而“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对认知功能和同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收作用相近。综合治疗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结合“黄地散”)对于疗效持续性方面优于针刺组、西药组。
赵奕[7]2013年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本研究,进一步阐明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理,为通督调神针刺法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病人,采用随机数字量表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通督调神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排除影响本课题研究的干扰因素。治疗组:主穴包括百会、神庭、印堂、人中、风府;辅穴包括:太冲、太溪、内关、丰隆、叁阴交。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对照组:主穴包括百会、四神聪;辅穴:太溪、悬钟、足叁里、大钟;得气候留针30分钟。两组均以苏州华佗牌一次性30号1~1.5寸不锈钢针灸针,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一天。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修订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eale, HDS)、修订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bil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Score, NFDS)、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the Sea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Vascular Dementia, SDSVD)的积分评估,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检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0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分布程度、Hachinsrk氏(HIS)缺血积分、修订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积分、修订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积分、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积分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在HDS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认知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组疗效差别不明显。3.在MMSE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认知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组疗效差别不明显。4.在ADL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SMS(躯体性自理能力量表)、ADL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ADL总积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通督调神针刺法优于普通针刺法。5.在NFDS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较好作用,且通督调神针刺法优于普通针刺法。6.在SDSVD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SDSVD积分)疗效比较(PP)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别,均有较好效果。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中医证候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者差别不明显。7.患者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在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与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均能显着降低患者一氧化氮(NO)和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的测定值,且通督调神针刺法较常规针刺法更明显。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3.通督调神针刺法能显着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在清除患者自由基和调节脑血流量方面较常规针刺组更具有显着性。4.通督调神针刺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丹凤[8]2013年在《“智叁针”对老年认知功能影响的脑功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老年人群的认知进行调查评估,观察其可能危险因素,并对针灸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针灸改善认知的“关键脑区”,从而为进一步探讨针灸改善认知的中枢机制提供靶向依据。方法:研究分叁步进行,首先是以一系列的量表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在排除血管性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的基础上,对来自社区和老年大学的老年人群进行认知评价,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者,并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MCI发病的相关性。第二步回顾分析既往文献,对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针灸临床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采用海马区注射Aβ法制作AD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叁组:模型组、智叁针组和非穴组,其中智叁针组予针刺“智叁针”;非穴组予针刺双侧肋下非穴点;模型组除不予针刺,其他操作均同其他两组。一个疗程后,利用FDG-PET观察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关键脑区”,为进一步探讨其中枢机制提供靶向依据。结果:临床调查部分:正常组和MCI组两组性别构成比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和MCI组两组间年龄段分布和文化程度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是否接受再教育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教育情况(0R2.44)和文化程度(ORO.45)是MCI阳性率的危险因素,年龄(0R1.35)是MCI阳性率的保护因素。文献分析部分:总体疗效比较,单纯针刺组与西药组在疗效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OR=1.11,95%CI(0.52,2.35)];针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在疗效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0R=4.15,95%CI(2.37,7.29)]。治疗前后MMSE增分比较,单纯针刺组与西药组在疗效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WMD=-0.58,95%CI(-1.03,-0.14)];针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在疗效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07,95%CI(1.59,2.55)]。针刺前后MMSE得分比较,单纯针刺组针刺前后MMSE得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WMD=-2.21,95%CI(-2.57,-1.84)];针药结合组针刺前后MMSE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WMD=-4.80,95%CI(-3.16,-2.53)]。动物实验部分:模型组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嗅球、扣带回、额叶皮质3区、运动皮质、顶叶联合皮层、压后皮质、感觉皮层、视觉皮层;智叁针激活脑区:终纹床核、背侧丘脑、下丘脑、大脑脚、中脑被盖、脑桥;针刺非穴激活的大鼠相关脑区主要为:背侧丘脑、下丘脑。结论:老年认知功能与年龄、文化程度及再教育情况息息相关。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群MCI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且上升趋势也随之增长;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中MCI的发病率越低,而再教育可以减少老年人群MCI的发病率。在老年MCI人群中,以延时回忆能力下降最为明显,而定向力能力几乎完整保留。针灸对AD患者的认知具有改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前后患者MMSE评分均有明显增高;但是在短期疗程比较中,单纯针刺的效果不及西医药物,针药结合的效果最好,并优于西药。然目前针灸治疗AD的临床研究鲜有遵循循证医学的,多为无随机对照,无盲法,小样本,短时的临床研究,故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有待以后设计更客观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智叁针”与非穴比较,其激活的脑区范围更大,具有特异性;“智叁针”激活的脑区从功能上与AD动物模型的“关键脑区”从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重迭性,提示“智叁针”激活的脑区(以边缘系统为主)可能是其改善认知的关键效应靶区。
冯柳芳[9]2007年在《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β-淀粉样蛋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β-淀粉样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电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以及对β-淀粉样蛋白的调节作用,深化电针预防和治疗AD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D-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加Aβ_(1-40)海马内注射的复合造模方法,随机将其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电针组经电针刺激“百会”、“大椎”、“肾俞”、“足叁里”等穴位,每日1次,经连续治疗28天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评价电针对大鼠的行为学的改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血清β-淀粉样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表连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等,研究电针对AD模型大鼠这些指针的影响。结果1.从行为学实验来看,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和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2.模型组血清β-淀粉样蛋白水平与其它各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β-淀粉样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3.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等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平均光度、积分光密度总和显着增加(P<0.05)。4.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电针能显着降低AD模型大鼠的血清β-淀粉样蛋白水平,电针能明显减少AD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电针能明显抑制AD模型大鼠脑内细胞的凋亡。实验证明电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认知功能和氧化损伤的研究[D]. 刘存志. 天津中医学院. 2004
[2].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其神经生化机制研究[D]. 咸铁岩. 天津中医学院. 2004
[3].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性研究[D]. 黄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4].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多发梗塞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彤. 天津中医学院. 2004
[5]. 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丁晓蓉. 天津中医学院. 2003
[6]. 针药结合对气血亏虚型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D]. 文宰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7].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赵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8]. “智叁针”对老年认知功能影响的脑功成像研究[D]. 周丹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9].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β-淀粉样蛋白影响的研究[D]. 冯柳芳. 湖北中医学院.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