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中医医院四川苍溪628400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对我县高食管癌高发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对40-69岁的常驻居民登记并进行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通过随访选取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实施分组诊断及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白光内镜检查以及传统手术。观察组则采取消化内镜中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并实施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剥离术治疗,两组均纳入33例。结果:对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提示观察组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良好,同时实施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消化内镜技术;早期食管癌;诊断
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andvalueofdigestiveendoscopyinthediagnosisofearlyesophagealcarcinoma.Methods:fromMarch2015toDecember2017,weselected66amongthepatientsdiagnosedasearlyesophagealcarcinomabyclinicalrelatedexamination.Forexample,Accordingtotheenvelopemethod,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pidedintotwogroups:traditionalwhitelightendoscopyandtraditionalsurgery,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diagnosedbynarrowbandimagingunderdigestiveendoscopeandtreatedbyendoscopicmucosalexcision.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ofobservationgroupwas97.0,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observationgroup.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P<0.05),theoperativetime,thetimeofhospitalizationand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were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useofdigestiveendoscopyinearlyesophagealcancerpatientsi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tishelpfultoimprovethetreatmenteffectandpromotetherecoveryofpatients.Digestiveendoscopytechnique;earlyesophagealcarcinoma;diagnosis
食管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是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发现。提高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提高该病症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1],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消化内镜技术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式,同时其也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探析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此次研究中将在2015年3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中选择66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进行诊断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做下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对我县范围上消化道癌高发乡镇的全人口作为目标人群,参照上消化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进行筛查,对筛查出并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中选择接受治疗的66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访接受治疗的患者,详细了解患者治疗情况,依据信封法实施分组诊断及治疗,2组患者各纳入病例33例。研究病例选择标准:①均符合临床对早期食管癌诊断标准。②无其他脏器严重合并症。③符合内镜诊断及治疗指证。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精神病史。②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③病例资料不完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为(54.7±4.6)岁。11例为食管上端、14例为食管中段、8例为食管下段。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为(54.8±4.7)岁。12例为食管上端、15例为食管中段、6例为食管下段。组间对比上述指标,均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对比性良好。此次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经其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白光内镜检查,进镜后对患者的食管黏膜进行观察,记录病变范围以及病变大小,发现可疑病变后进行传统手术治疗: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开胸后进行食管游离处理,切除肿瘤病灶。之后采取平卧体位,做15cm由剑突到肚脐部位的手术切口,进行腹部手术。术后在患者颈部胸骨上方约2横指位置做5cm的弧形切口,并实施颈部吻合术,术中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观察组为患者进行消化道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进镜后结合放大内镜对患者的消化道黏膜表便微血管形态以及微细腺管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染色,标记病灶,超声内镜判断肿瘤黏膜下的浸润深度,并进行肿瘤类型鉴别。采用1:10000的肾上腺素盐水以及少量的靛胭脂在黏膜下层进行注射,注射量为2-3ml,对隆起的病变使用圈套电凝法进行切除或黏膜剥离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
依据患者的诊断记录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诊断准确率并进行组间对比。另外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中各项数据组间对比的处理工具,此次研究中主要涉及研究数据为患者性别、年龄、诊断准确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依据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的不同实施X2检验及t检验,若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0%,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意义,详细对比见表1。
表1两组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及治疗,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意义,详细对比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对比分析
3讨论
早期食管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是指肿瘤病灶的浸润深度尚未超出黏膜下层。食管癌患者的典型症状主要为吞咽困难,但早期表现并不明显,甚至不会出现,因此患者往往不易察觉自身已经患病。有相关研究发现,只有当患者的食管直径不足50%时患者才会出现明显症状,为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3]。但因为早期食管癌在4年内一般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对于有定期体检习惯的患者而言,仍会有充裕时间进行诊断及早期治疗。鉴于此也建议大众建立定期体检的习惯,对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恶性疾病实施早诊断、早治疗,以便维护自身健康。
以往临床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多通过白光内镜进行,普通光内镜下可依据患者食管黏膜颜色、形态的变化以及血管纹理的改变等进行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该种检查方法对于正常黏膜与病变黏膜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相对较高,同时也可能导致活检存在盲目性以及随机性[4]。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33例患者中仅有26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78.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0%。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当中的应用也愈趋广泛。其是在传统白光检查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化学以及电子染色等方式进行病变诊断,色素内镜技术是通过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从而跟正常黏膜颜色区别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检验方法会对患者喉间产生较大刺激,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出现着色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影响诊断准确率[5]。
窄带成像技术则是一种通过光学过滤进行检查的方法,其不需要进行染色即可清晰分别食管黏膜的形态以及结构。且该种检查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检查所需时间较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对于不易进行染色检查的食管入口、下咽食管等部位也可通过该种检查方法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自身食道清洁度可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前应注意为其进行充分的食管冲洗,清除食管黏液,以便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则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治疗的常用方法,此次研究发现与传统手术相比,实施该种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为(45.6±8.9)min、(5.7±1.9)d均有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有明显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研究结果证明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同时实施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也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为临床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依据。
综上所述,对早期食管癌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为患者实施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也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故值得在临床实施推广。
参考资料
[1]赵磊,周媛媛.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分析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34(60):343-344.
[2]董志伟,乔友林,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85.
[3]别文华.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34(b11):141-142.
[4]韦凯扬.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0):259-260.
[5]汤雅静.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分析中的价值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