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习作目标的“三个层面”

探析习作目标的“三个层面”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226351)丁苏华

习作教学改革的前提之一是搞清楚学生习作的目标特征,学生时代的作文有其特有的形成轨迹,并表现出有规律的三个层面目标。由于以前没有重视这样的问题,习作教学的实践与评价有模糊迷乱之嫌,影响了习作教学改革的进程。笔者以为,对于习作的目标,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一、原生态层面

如同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习作目标中也有相对应的原生态层面的习作。如儿歌、儿童诗、自由散文、自由日记等。这类习作是人本质力量的自然外显,不刻意追求某种主题、表达形式或风格,正如陆游笔下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状态。这类习作不是教材作文的主体形式,常见于学校的课外兴趣组、文学社团中。虽不是教学主体,却是习作教学的有益补充和陶冶语言的重要途径,在第二课堂中很有生命力。教材习作教学中往往忽视它的存在和作用。

原生态层面的作文是最原始的习作,是习作的开始与奠基石,应在生活作文中鼓励孩子练习。由于受应试习作的牵制,大家重视不够。这种状态的作文充满感性、直觉、随机化,孩子们很喜欢,信手拈来,从不把它看做负担。这类层面的习作,充斥着孩子们的本真状态。因为这类习作顺应孩子们生命成长的轨迹,于是有人从这点出发大力呼吁习作的人文化、生命化。这类层面的习作曾有人力捧为习作改革的方向。作文有一个很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社会化目标,原生态层面的作文只是一个过程阶段和某一种状态,只看到这一层面,是片面的、过度自我化了,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丰富习作的状态和形式,并逐渐走向社会化。

对于原生态层面的习作性质和特点,宜立足于生活嬉戏、陶冶性情、培养兴趣、社会化引导的目标,把它作为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方存在和过程,引导儿童在游戏和生活中完成。如:幼儿园的语言课上,学生的课外游戏中,第二课堂的文学社里,生活交际中,文艺演出中,文人骚客的文字游戏中等等。让它作为语文表达的启蒙和人生的调味品,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在教材习作中和平时的课外日记、小作文训练中,可以穿插这类层面的习作训练,对孩子的一生成长是不可少的,很宝贵的财富。

二、文法化层面

这类习作是教材中的主体习作,在教材中系统呈现,循序而进。理性、机械性、序列化是它的主要特点。这种作文侧重解决“怎么写”的共性问题,是系统学习习作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载体。有命题范围或直接命题,必围绕一个相应的中心,讲究用词遣句,考究一定形式的谋篇布局,刻意运用某种表现手法,强调修辞格,没有个性风格,重在习得共性化的某一习作方法,故称文法化层面的习作,是达标类层面的作文。

这种层面的习作,孩子是把它作为任务完成的,是负担,真正喜欢写的人很少。但它必须完成,这个过程不可少,为习作能力的形成打下必要的基础。这类习作对教材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怎样使这样的习作理性而又不失感性和形象,机械训练中又有趣味,序列化中又有灵动、即时性,怎样面对孩子,让习作的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这些都是教材应该做到的。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应用语文,即习作必须遵守相当的社会规范,也必须符合某种文法,这就是习作文法化层面产生的根源。

这对教师也提出很高的要求,怎样开发好教材,引进生活,让孩子们乐写,这些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是因为这类习作的以上劣势,有专家于是呼吁习作改革方向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回避文法化习作的枯燥与繁琐,一度“自由作文”的提法很时尚,这从新教材可以看出。可是孩子习作能力的形成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过程,生活化的缓慢陶冶可以达到目标,但那牺牲的是速度与时间,增加的是办学成本,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就丧失了,而且质量不能保证,那样的习作只是随机的,仅凭兴趣而已。有些成人连写个一般的劳动协议、请假条、申请书之类的常用文体,都很成问题,就是很好的说明。言语的内容是感性形象的,言语法则和习惯是理性、系统化的,是客观的。因此,教材作文改革的任务很重。文法化层面的习作教学是必须面对的,这是每个学生可以达到的层面,也是必须具备的共性层面的写作能力。教者须立足于以文法的系统化、合序列化为主体来开发习作材料,以“言语表达形式和围绕中心选材”为指导性目标,同时根据习作教学的对象特点和当时的教学环境条件来确定教学方式。

三、个性化层面

这是习作自觉化、风格化的层面。此层面的习作不是练习运用某种手法而作,而是综合巧妙的整合技法,且技法的痕迹不明显,充分彰显自己的表达特点和语言特色。它主题深刻而不露骨,内容与形式都没有落入俗套的痕迹;有很强烈的创意,善于重新组合、借鉴、转化,形成了较稳定的个性表达特质。在竞赛作文中,往往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文章。

这类层面的习作,对于常写的主题和材料,总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思维的含金量很高,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态度、个性心理、语言风格、言语表达的娴熟。高考的高分作文中可以看到个性化作文的魅力,但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也不是人人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好作文,不只是有材料内容、言语形式,有训练,掌握了一般文法就行了,所谓“工夫在诗外”,教师应该努力因材施教,在这类习作的教学中尤其重要。

个性化习作的理想状态是大家所向往的,我们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总是过度拔高习作要求,总认为一般学生的作文“没心没肺”,缺少创新,对其评价很低,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有害的。达到这个层面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社会也不需要人人都是写作高手),教师得区别对待。追求个性化层面的作文,也曾有人鼓动一时,不久就偃旗息鼓了,可见效果一般。这类层面的习作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方向、方法,切不可作为全体学生的最终目标,只能作为个性的理想追求而已。

以上三个层面的习作目标,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中都存在,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来提高学生们的习作素养,需要教者把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标签:;  ;  ;  

探析习作目标的“三个层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