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讲经文论文_计晓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摩诘经讲经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文,敦煌,维摩诘,校注,文殊,注释,不退。

维摩诘经讲经文论文文献综述

计晓云[1](2017)在《《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的文殊信仰——以贞松堂藏本及国图藏《文殊问疾》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遗书中现存8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皆演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其中演绎《文殊问疾品》的共有两篇:罗振玉贞松堂藏本《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一卷)》及国家图书馆藏BD15245号(新1445)《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本文从这两卷讲经文之间的关联、写作年代以及其尊崇文殊的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两卷讲经文内容大致相接,属于同一大部维摩诘讲经文内前后相接的两卷,产生于中唐时期。与原始经文相比,这两卷讲经文都呈现出尊崇文殊的特点,这与当时唐代敦煌地区民间盛行的文殊信仰有直接关系,记载文殊降诞时有"十般瑞相"之说的《文殊吉祥经》是其源头,它影响到维摩诘讲唱文学的构成元素。(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敦煌变文全集》课题组,何剑平[2](2017)在《《维摩诘经讲经文(八)》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遗书中现存共八篇《维摩诘经讲经文》,前人对此均有校録。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北敦一五二四五号为底卷,在前贤之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汇校和汇注,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俗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杜维茜[3](2017)在《敦煌文献中的《维摩诘经讲经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俄Φ 101号卷子创作时间和抄写时间应当在公元873年之前的晚唐时期;S.4571号讲经文的创作时间在公元672年之后,抄写时间大致在五代宋初;俄Φ252号《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其抄写时间是在公元774年之后,抄写者很有可能是两个人;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本和北图BD15245号《文殊问疾第二卷》(拟)两种讲经文创作时间都应当在672年之后。此外,P.3079号卷子与北图BD05394号这两张卷子很有可能同抄于一张卷子。八种《维摩诘经讲经文》的讲经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叁段式讲经法(经文→说白→唱词);一种是在叁段式讲经法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说白、唱词”循环结构模式。其中“说白”部分是骈散结合的;“唱词”是为了反复吟唱经文和“说白”,主要以五、七言为主。《维摩诘经讲经文》和变文相似,其文学性非常高。佛经原典中的维摩诘,其前世分为两种形象:可考的东方妙喜国无动佛跟前的菩萨和毗舍浮佛国中释迦牟尼佛前世的七弟弗沙毗离俗士形象;疑似的金粟(栗)如来和阿弥陀佛奉事弟子无垢称形象。其今世示现为毗耶离城中“离车”家族的富有长者,有妻子和一双儿女。在娑婆世界他有着助佛传法、度化众生的大量事迹。佛经原典较为全面、立体地展现出了维摩诘居士的大智慧和大善巧方便、饶益六道众生的生动形象。(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5)

项楚[4](2005)在《《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崔善熙[5](2005)在《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与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的‘之’字偏正结构用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摩诘所说经》或称《维摩诘所说不思议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经》、《维摩诘经》等。现存的叁种汉文译本中,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叁卷(406年)影响最大,当时曾广泛流行。此经是在《般若经》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大乘经,属于早期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敦煌变文是盛行于唐代寺院和民间的一种俗讲文学,与同期其它文献相比,变文的语言更接近当时的实际口语,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和口语化特征。从汉语发展史上看,上承先秦两汉的文言用语,下启宋元白话口语,是连接中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敦煌变文中《维摩诘经讲经文》共有7篇。这些写本大约写于10世纪初,是一种向俗讲过渡时期之讲经文。看讲经文内容的深度,可判此经似为僧讲而非俗讲。《维摩诘经讲经文》是以鸠摩罗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为底本,用‘引用-说明-讲唱(韵文)’的形式叙述经典内容。本文是以目前校堪最精,收录最全,权威性最高的《敦煌变文校注》中《维摩诘经讲经文》为底本。 本文先从《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之’用法中筛选出占绝大多数的连接定语、中心语的‘之’,主要以《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用‘之’连接的定中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叁个平面理论,针对其定中结构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进行了比较。《维摩诘所说经》比《维摩诘经讲经文》早500年历史。因此,描写《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定中结构的面貌,同时揭示其定中结构的发展和变化是有意义的。 本文结构上共分五章,另有一章结语。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然后说明从《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筛选出的‘之’用法概况。 第二章是《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定中结构的句法分析比较。在句法方面,重点考察了定语和中心语构成成分的类别、流变和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了定中结构的各种句法功能,描写了定中结构的构成模式。 第叁章是《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比较。首先,从中心语这一视角梳理了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就《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定中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进行比较。其次,具体分析了《维摩诘所说经》与《维摩诘经讲经文》定中结构的各种语义功能。再次,对于两类特殊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5-05-08)

何剑平[6](2003)在《《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撰写年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遗书中现存7篇《维摩诘经讲经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文献资料,考察了其中5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的创作年代。(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03年04期)

武晓玲[7](2003)在《《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补》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以为《敦煌变文校注》使敦煌变文研究接近完成。笔者再取原卷之复印件并参之以相关论文重新校读 ,发现有不少可商之处。本文仅《维摩诘经讲经文》不足之处指出 13条。(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武晓玲[8](2002)在《《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以为,黄征、张涌泉两位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下简称《校注》)的出现,使敦煌变文研究接近完成。然而笔者再取原卷之复印件并参之以相关论文(尤其是《校注》截稿后出现的文章)重新校读,仍发现有不少可商之处。然而笔者再取原卷之复印件并参之以相关论文(尤其是《校注》截稿后出现的文章)重新校读,仍发现有不少可商之处。本文仅指出《维摩诘经讲经文》部分不足之处,近一百二十条。其中包括:(1)误录。如“八自在我”,录作“人自在我”。又如:“正法如佛手”,“如”,原卷实作“为”字。(2)误释。如:“风摇珂佩凤凰偏”,《校注》以为“凤凰偏”于义无取,“偏”当读作“翩”,句意谓珂佩(贝壳等联缀而成的腰带)随风飘拂,犹如凤凰翩翩飞翔。实际上,凤凰文中当指一种首饰,“凤凰偏”之“偏”,倾斜义。又如:多生,佛教认为生命自无始以来于六道轮回,每人都有无量次生命。《校注》以为是指轮回六道之众生。(3)《校注》存疑,笔者提出己见。如:“如斯显现一场间,王乃都之如不都”之“王”,当读“往”。“慈悲隔事相提挈,未委何方是道场”之“隔事”,既是,既然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2-05-01)

杨雄[9](1989)在《《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轮校编成的《敦煌变文集》,给敦煌变文的研读开拓了大道通途。但变文难读,待校之处仍多。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续加补校,成果辉煌。然未竞处仍存。谨以《维摩诘经讲经文》五篇(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1989年04期)

郭在贻,张涌泉,黄征[10](1988)在《伯2292《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一文中研究指出伯希和所劫经编号2292卷《维摩诘经讲经文》,经王庆菽先生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卷五。王先生在海外迻录此文,并加以校勘,使之得以公诸于世,其功诚不可没。唯因敦煌写本俗语、俗字、假借字较多,又有一些不同于今日的书写特例,所以本篇的校勘亦尚未能尽如人意。尽管自《敦煌变文集》出版后的叁十多年间,有徐震堮、蒋礼鸿等先生作了匡谬补阙的工作,但当校而失校或既校而失当的地方仍不在少数。最近我们依据写本原卷(缩微胶卷)对该篇重新进行了校理,现把有关校勘方面的问题辑为一编,予以刊布,望行家指正。又《敦煌变文集》卷五录有伯2122《维摩诘经讲经文》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1988年05期)

维摩诘经讲经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遗书中现存共八篇《维摩诘经讲经文》,前人对此均有校録。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北敦一五二四五号为底卷,在前贤之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汇校和汇注,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摩诘经讲经文论文参考文献

[1].计晓云.《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的文殊信仰——以贞松堂藏本及国图藏《文殊问疾》为考察中心[J].宗教学研究.2017

[2].《敦煌变文全集》课题组,何剑平.《维摩诘经讲经文(八)》校注[J].中国俗文化研究.2017

[3].杜维茜.敦煌文献中的《维摩诘经讲经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项楚.《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崔善熙.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与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的‘之’字偏正结构用法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

[6].何剑平.《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撰写年代[J].敦煌研究.2003

[7].武晓玲.《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补[J].敦煌研究.2003

[8].武晓玲.《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榷[D].苏州大学.2002

[9].杨雄.《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J].敦煌研究.1989

[10].郭在贻,张涌泉,黄征.伯2292《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J].浙江学刊.1988

论文知识图

如Ф. 252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叁 宝盖供养(莫高窟!"#“近”的动态位移图式

标签:;  ;  ;  ;  ;  ;  ;  

维摩诘经讲经文论文_计晓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