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张晓峰

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张晓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师权威内涵和来源,学生管理,教学成绩,关爱学生

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峰[1](2016)在《关于中小学教师权威内涵和来源的现实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重要教育影响力的因素之一。时下教师权威的大小强弱直接来源于教师能否利用职位赋权和家长授权把学生管理好,来源于教师教学成绩高低和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心爱护的程度与多少。(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璐[2](2015)在《中小学教师权威异化现象与合理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中小学管理中教师权威的定位是否科学,是保证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针对教师权威在教育性与社会性的界定、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界定,着眼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面向学生主体性与创新性的培养改革,分析教师权威的异化现象,进而提出教师权威的角色合理性、定位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09期)

熊国清[3](2014)在《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权威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力,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缺少权威,那么德育的实效性是很难实现的。然而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期价值的多元化对教师权威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特别是现代性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的高扬,使得教师权威被看作是道德教育的绊脚石,在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合理的教师权威无疑是学校德育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中,却出现了教师权威消解的现象。这无疑会降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抑制教师和学生自身德性的发展。所以对教师权威的重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教师权威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消解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审视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教师权威重塑的几点思考。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由前言、五章正文和结语组成。首先,对教师权威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权威的来源对教师权威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教师权威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对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分析了教师权威的限度及其评判标准。再次,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理性的审视与反思,认为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的“去圣化”、教师制度性权威的旁落、教师知识权威的工具化和教师感召权威的脆弱化。教师权威的消解会抑制教师自身德性的发展,扼杀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造成师生关系的失衡。第四,对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消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多元价值观对教师权威的冲击、教师制度权威存在伦理缺陷、教师对权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取向对教师权威的消解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在对学校德育中教师权威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塑教师权威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0)

汪求俊[4](2008)在《关于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教师权威"的概念,揭示其内涵。教师权威的分类有多种角度,从教师作用的维度,可将其划分为教学权威和道德权威。外界社会文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典范意义的下降,是当今中小学教师权威弱化的两个深层原因。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树立中小学教师权威的价值。中小学教师教学权威的存在是必要的,树立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权威具有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08年11期)

卢志刚[5](2008)在《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制约因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弃教师权威可能会造成教学的混乱和教育目标的偏离,因而教师权威不可或缺。基于克利夫顿与罗伯兹关于教师权威的层面构成研究,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教师权威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教师专业素养、人格魅力、教学质量、学科背景、年龄和职务等五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陈志铅[6](2007)在《中小学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权威的来源及其定义"权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uthority"。一般认为,"权威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一定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中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个人。"从权威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是一种社会关系,即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其他人的影响。这一点,在人类社会中非常普遍。根据"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师权威,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起的(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S1期)

陈锦燕[7](2007)在《我国中小学教师权威困境的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认为权威的核心是权利。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权利主要表现为某种“利益”和“自由”。这就使得权利具有外在赋予性,正是由于这种外在赋予性使中小学教师权威容易受到多方关系的造就与制约,再加上这些权利在运行过程中的偏差,致使中小学教师权威发生异化,并最终导致了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困境。论文共有四个部分:前言:提出中小学教师是否拥有权威的问题。在把中小学教师权威定位为合法性权利的基础上,指出中小学教师权威具有外在赋予性。同时,认为应该把中小学教师权威问题放置到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进而追问中小学教师是否拥有他应该拥有的权威。第一部分:在综合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起点。划清权威与其相关概念——权力与威信的界限,从而界定权威的概念,分析权威以及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中小学教师权威的现状。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师权威处于困境之中,这种困境是一种“异化”的状态。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中小学教师内在诉求的异化——教师独立自主性的失落;中小学教师现实活动过程的异化——教学过程的权力主义;中小学教师实践客观结果的异化——“人”的缺失。第叁部分:探究中小学教师权威困境的成因。指出由于国家权力的过度介入,中小学教师内在诉求得不到体现。同时,由于市场的力量日益渗入,市场按其自身的逻辑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于是,在“市场”以及“金钱”主导下,中小学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难以正常进行。除此之外,重实利、重功名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一直潜在地制约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客观结果。(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王磊[8](2007)在《中小学教师权威问题研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权威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在学校这一培养人的社会集体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过程中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缺少教师权威发挥作用,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然而在追求学生自由、高呼摆脱束缚的教育时代,教师权威被许多人误解为教育道路上的绊脚石。教育者对于教师权威有了众多不同的阐释,以至于概念上的混乱阻碍了人们对教师权威问题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往往因为对教师权威的内涵认识不清而产生诸多现实中的困惑;而外界对教师权威的种种不合理的认识,一方面造成对教师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加重了现实中作为平常人的教师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使得社会舆论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这一现实,笔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师权威进行全面的整理,通过理清目前教师权威问题中存在的几点疑问来明确教师权威的内涵,进而分析中小学教师权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权威存在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使之朝向有利于教育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1.中小学教师权威的理性辨析。通过把握教师权威的内涵及其与教师权力、教师威信、学生自由、教师所处的地位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教师权威的概念,避免概念混淆造成的错误的教师权威观。2.理清概念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教师权威存在的意义。教师权威是维持学校秩序的重要保障,树立教师权威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文化的有效传递以及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3.中小学教师权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权威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权威的边缘性,制度权威的脆弱性,以及权威主义的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阐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即社会投入的关注不足,缺少外部制度及环境的有利支持;对教师评价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教师自身缺乏正确的教师权威观;部分教师素质不高,缺乏威信等。4.提出合理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权威存在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权威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教师的外部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府的支持、学校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社会舆论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同时又要促进教师自身的支持系统,包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权威观,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感召权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从个体权威走向群体权威。只有内外合力共同作用,教师权威才能真正得以确立,从而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20)

陈锦燕[9](2006)在《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合法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权威是教师所拥有的一种合法性权利,其合法性的基础在于国家、俗民社会以及学生的认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公共舆论表达其意志,形成教师的制度权威;俗民社会经由文化传达“尊师”思想,使教师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权威;学生的向师心理以及对知识的推崇,使教师的个人权威得以形成。(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陈艳,林清华[10](2003)在《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弱化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主旨展开的,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但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的同时,教师权威似乎成了“教师专制”和“限制自由”的代名词而不断弱化。“一些激进人士由此完全否定教育人员对儿童实行(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03年18期)

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中小学管理中教师权威的定位是否科学,是保证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针对教师权威在教育性与社会性的界定、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界定,着眼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面向学生主体性与创新性的培养改革,分析教师权威的异化现象,进而提出教师权威的角色合理性、定位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峰.关于中小学教师权威内涵和来源的现实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

[2].王璐.中小学教师权威异化现象与合理性辨析[J].教学与管理.2015

[3].熊国清.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塑[D].西南大学.2014

[4].汪求俊.关于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8

[5].卢志刚.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制约因素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6].陈志铅.中小学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及其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7].陈锦燕.我国中小学教师权威困境的成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

[8].王磊.中小学教师权威问题研究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

[9].陈锦燕.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合法性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陈艳,林清华.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弱化与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3

标签:;  ;  ;  ;  

中小学教师权威论文-张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