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积累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分配,物质,小麦,玉米,产量,冬小麦。
积累与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姚黎,杨重法,王玲蕊[1](2019)在《温度对甜瓜根系物质积累分配及其吸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激情"厚皮甜瓜为试材,设置4个处理(OU、HUP、HOP、HOU),分析不同温度环境对厚皮甜瓜物质分配、根系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影响,以期为促进厚皮甜瓜的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吸收能力和减缓海南地区厚皮甜瓜生理性萎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HUP,苗期抑制植株茎粗和根径的生长,中后期促进地上部及主根生长;在厚皮甜瓜生长的各生育时期,HOP和HOU处理主侧根长、根粗、干物质积累量均降低,同化产物向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大于地下部;HOP及HOU处理伤流液量与根系活力显着低于OU及HUP处理。综上所述,高温及地上部高温会抑制厚皮甜瓜根系的干物质分配导致根系不发达;适当增加根区温度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和根系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2](2019)在《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分配模型,通过分析氮素调控的小区试验数据,采用统计模型技术建立基于相对生长度日(RDDT)的冬小麦群体和个体地上部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和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运用水分调控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DMA)呈典型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水和氮供应量明显促进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说明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极端干旱地区保证水分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各处理DMA的变异系数群体为3.45%~5.19%,个体为2.03%~3.91%,表明群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筛选并构建基于归一化的返青后以RDDT为变量的滴灌冬小麦群、个体RDMA预测模型(MMF):GRDMA_i=(0.001 2+1.003 2RDDT~(4.193 6))/(0.012 9+RDDT~(4.193 6))和SRDMA_i=(0.001 2+1.011 3RDDT~(4.691 1))/(0.018 9+RDDT~(4.691 1)),模拟准确度在0.988 4~1.027 4;以及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指数模型,模拟准确度为0.977 5~1.035 4,表明基于RDDT和分配指数的冬小麦群、个体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路永强,刘玉秀,周发宝,张正茂,姜宗昊[3](2019)在《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分配的调控作用,以‘普冰151’‘晋麦47’和‘普冰9946’为试验材料,田间模拟旱作栽培(W0)、少雨年(W1)、平雨年(W2)和多雨年(W3)环境,研究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开花前后植株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的异同。结果表明,与W0相比,小麦营养器官在W1、W2和W3环境下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以及花后转运氮素量均高于W0(除W2环境下的‘晋麦47’),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比W0提高2.4%~22.9%、9.5%~10.5%和16.2%~30.2%,水分供应促进小麦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素在花后再分配至籽粒。W1环境下‘晋麦47’营养器官氮素的平均转运效率显着高于W0;而‘普冰151’和‘普冰9946’在W1环境下显着小于W0。说明水分增加对小麦氮素转运能力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W0相比,‘普冰151’和‘普冰9946’产量在水分处理条件下显着增加,但水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晋麦47’则表现为W3较W0减产但不显着,W2产量显着高于W0;水分供应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进而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建平,李鹏兵,卢伟鹏,张龙龙,李召峰[4](2019)在《滴灌春小麦水分截获量及植株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管6滴灌模式"下,滴灌春小麦水分截获量及不同品种远近行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分析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在"1管6滴灌模式"下,春小麦品种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等不同地区的7个品种(系),研究距滴管带远近不同行(距滴管带最近行记为R1、中间行记为R2、最远行记为R3)在小麦发育关键时期开花期与成熟期植株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结果】"1管6滴灌模式"下,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拔节期-孕穗期与孕穗期-开花期远行R3灌水截获量为59与56 mm,与该时段最大蒸散量62与43 mm相近;小麦品种开花期各器官氮营养指数、开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转运氮、籽粒蛋白质的行间降低幅度均小于灌水截获量的降低幅度(R2与R3相对于R1依次降低33.6%与60.3%);小麦花前氮素转运率、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氮收获指数R2与R3相对于R1依次升高(津强7号花前氮素转运率、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依次降低);各器官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与再转运氮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1,茎鞘、叶片、穗的再转运氮与对应的开花期氮营养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3、0.643、0.717,籽粒氮素积累量与再转运氮、花后氮素积累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与0.737。【结论】"1管6滴灌模式"下,小麦各行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不会受到水分胁迫;植株体内营养状况越好,花前氮素转运量越大;籽粒氮素主要来源于花前氮素的转运,"1管6滴灌模式"下,远行R2与R3的花前氮素转运率、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氮收获指数相对于R1会升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侯云鹏,孔丽丽,蔡红光,刘慧涛,高玉山[5](2019)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干物质与养分的积累分配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变化与转运分配特征,为区域春玉米滴灌施肥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6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进行定位试验,以农华101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分别设置农民栽培(FP)、高产栽培(HY)和超高产栽培(SHY)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产量构成特性的影响。【结果】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玉米产量显着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6.0%和37.4%;穗粒数和百粒重低于FP模式,但单位面积穗数显着高于FP模式。HY和SHY模式较FP模式显着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并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分别提高8.0%、23.3%、10.0%、33.9%和13.8%、42.6%、21.6%、44.6%)。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HY和SHY模式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均高于FP模式(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6.9%、4.2%和23.8%、10.9%);且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晚于FP模式。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显着降低了玉米开花前养分转运率和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显着提高了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r=0.7513—0.9840),其中开花后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与农户栽培模式相比,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模式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的同时,推迟了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进而使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有较高的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同时显着提高了玉米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因此,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利用氮磷钾肥料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是实现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郭松,喻华,曾祥忠,江云,熊忠伟[6](2019)在《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我国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氮肥的合理施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为明确合理施用控释尿素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当地主推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CK)、N 300 kg/hm~2普通尿素(U300)、N 225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225)和N 300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300)共4个处理。测定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含量,并在花后0、10、20、30 d动态检测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成熟期玉米各器官中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规律一致,均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而且籽粒中氮素占比高于干物质占比,茎、穗轴和苞叶中氮素占比低于干物质占比。与U300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在CU300处理下增加4.2%,CU225处理下降低1.8%,而氮素积累在CU300处理下提高20.1%,CU225处理下降低0.2%,但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着。CU225处理与U300处理玉米花后氮素吸收比例在46.7%~49.3%之间,而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的变化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春玉米通过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其氮肥施用量减少25%仍可保障玉米花后正常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需求,保证玉米产量稳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段丽君,李国元,汪殿蓓[7](2019)在《分根区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盐离子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中离子的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对耐盐性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根区盐分异质性分布条件下植物对盐离子的积累和分配特征,通过分根的方式控制不同根区盐分的浓度,对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幼苗根、茎和叶中的Na~+、K~+、Ca~(2+)、Mg~(2+)和Cl~-的分配以及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白蜡在局部盐胁迫时,盐胁迫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略高于无盐胁迫的根系;叶中的Na~+和Cl~-含量显着低于均匀盐胁迫处理,但是显着高于对照;局部盐胁迫处理提高了盐胁迫根系中的K~+、Ca~(2+)和Mg~(2+)含量,提高了叶片K~+/Na~+,而对叶中Ca~(2+)和Mg~(2+)的影响不明显。局部盐胁迫显着降低了叶中的脯氨酸的含量,而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局部盐胁迫条件下,绒毛白蜡能够显着降低叶片中Na~+和Cl~-的积累,提高了叶片K~+/Na~+,降低脯氨酸的积累,有助于缓解局部盐胁迫。(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飞,王建国,李林,刘登望,万书波[8](2019)在《施钙与覆膜栽培对缺钙红壤花生Mg、Fe、Zn吸收,积累及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施钙与覆膜栽培对花生植株Mg、Fe、Zn营养改善状况,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典型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缺钙酸性红壤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Ca0)、施钙375 kg·hm~(-2)(Ca375)、施钙750 kg·hm~(-2)(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OF)、覆膜栽培(PF)],采用土柱栽培,研究施钙与覆膜栽培对植株Mg、Fe、Zn含量,积累及籽仁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明显提高了花生茎秆、根系、果针、籽仁中Mg和Fe含量,其中,Ca750-OF处理较Ca0-OF分别提高19.2%、10.4%、38.6%、3.1%和21.5%、30.9%、27.5%、20.0%,但显着降低了叶、茎秆、果壳及籽仁中Zn含量。覆膜栽培提高了茎秆、果针、籽仁Mg含量及果壳、籽仁Zn含量,较露地栽培分别提高10.8%、12.2%,但降低了花生叶、茎秆、根系Fe和Zn含量。施钙与覆膜栽培增加了花生植株、生殖体(针壳、籽仁)Mg积累量、籽仁Mg分配系数。施钙实现花生整个植株体Fe积累量的富集,其籽仁Fe分配系数显着提高68.8%,而覆膜栽培籽仁Fe和Zn积累量显着高于露地栽培。增施钙肥降低了花生营养体Zn积累量,显着提高了籽仁Zn积累量及籽仁Zn分配系数,提高效果表现为Ca750>Ca375。年份、施钙处理、栽培措施叁者间对籽仁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存在正交互作用。植株Ca积累量与Mg、Fe积累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存在协同吸收关系。综上,施钙与覆膜栽培促进了土壤活化,有利于花生植株中Mg、Fe的吸收,加快Mg、Fe、Zn向籽仁的富集,进一步扩大"库容"。本研究结果为南方酸性缺钙红壤旱地改良及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浩玮,白小明,陈辉,樊敬辉,李雄亮[9](2019)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N积累、分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氮、磷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单株种植,以采自甘肃榆中和天祝2个扩展能力不同的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材料,设3个氮素施肥水平(N1,5 g·m~(-2);N2,10 g·m~(-2);N3,15 g·m~(-2))、3个磷素(P_2O_5)施肥水平(P1,5 g·m~(-2);P2,15 g·m~(-2);P3,25 g·m~(-2)),共10个处理组合,研究了氮、磷肥对草地早熟禾氮积累、分配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草地早熟禾草坪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草地早熟禾地上、地下和整株氮积累量逐渐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天祝草地早熟禾地上、地下和整株氮积累量先增大后减小,榆中草地早熟禾地上、整株氮积累量逐渐增加,地下氮积累量先增大后减小。随氮、磷肥施量增加,草地早熟禾地上氮分配比例逐渐增加,地下氮分配比例逐渐降低;氮利用效率逐渐降低。草地早熟禾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氮肥施量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磷肥施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榆中草地早熟禾氮积累量、氮利用效率高于天祝草地早熟禾。与磷肥相比,氮肥对草地早熟禾氮积累、分配和利用的影响更为明显。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肥施量极显着(天祝)或显着(榆中)正相关,氮积累量与硝酸还原酶(NR)活性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5期)
李月梅[10](2019)在《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省目前主栽的4个甘蓝型春油菜杂交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全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差异。结果表明,4个品种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4号。4个品种均在蕾薹期或花期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分别占全生育期的54.11%、70.36%、74.63和51.15%。植株体内氮素、磷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期推进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略有回升;钾素含量则随生育期推进始终呈下降趋势。4个品种的N、P、K养分吸收总量均呈K>N>P的趋势,氮素吸收量为119.76~168.44 kg/hm~2,磷素吸收量为26.92~51.56 kg/hm~2,钾素吸收量为223.30~283.72 kg/hm~2。同一施肥水平下,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3号>青杂4号,生育期较长的青杂2号和青杂5号在产量上占有优势。成熟期氮素和磷素多分配于籽粒中,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0.86%~72.39%和68.38%~80.51%;钾素在茎枝和角壳中分配较多,占吸收量的83.63%~93.33%。(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积累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分配模型,通过分析氮素调控的小区试验数据,采用统计模型技术建立基于相对生长度日(RDDT)的冬小麦群体和个体地上部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和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运用水分调控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DMA)呈典型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水和氮供应量明显促进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说明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极端干旱地区保证水分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各处理DMA的变异系数群体为3.45%~5.19%,个体为2.03%~3.91%,表明群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筛选并构建基于归一化的返青后以RDDT为变量的滴灌冬小麦群、个体RDMA预测模型(MMF):GRDMA_i=(0.001 2+1.003 2RDDT~(4.193 6))/(0.012 9+RDDT~(4.193 6))和SRDMA_i=(0.001 2+1.011 3RDDT~(4.691 1))/(0.018 9+RDDT~(4.691 1)),模拟准确度在0.988 4~1.027 4;以及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指数模型,模拟准确度为0.977 5~1.035 4,表明基于RDDT和分配指数的冬小麦群、个体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积累与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姚黎,杨重法,王玲蕊.温度对甜瓜根系物质积累分配及其吸收能力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2].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路永强,刘玉秀,周发宝,张正茂,姜宗昊.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杨建平,李鹏兵,卢伟鹏,张龙龙,李召峰.滴灌春小麦水分截获量及植株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J].新疆农业科学.2019
[5].侯云鹏,孔丽丽,蔡红光,刘慧涛,高玉山.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干物质与养分的积累分配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9
[6].郭松,喻华,曾祥忠,江云,熊忠伟.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段丽君,李国元,汪殿蓓.分根区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盐离子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8].王飞,王建国,李林,刘登望,万书波.施钙与覆膜栽培对缺钙红壤花生Mg、Fe、Zn吸收,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9].张浩玮,白小明,陈辉,樊敬辉,李雄亮.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N积累、分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氮、磷肥的响应[J].中国沙漠.2019
[10].李月梅.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