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超声医学科福建宁德3521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33-02
1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女性多见,可见于任何年龄,其发生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但并非癌前病变,易与肝细胞肝癌、肝腺瘤等实质性肝占位病变混淆,据病变区动脉管径粗大且无门脉分支,认为肝窦血供动脉化或血流量大,而导致肝细胞结节性增生。
2病理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为正常肝细胞以不正常结构排列的良性瘤样病变而非真性肿瘤。单发多见,多位于肝表浅部位,少数位于肝实质深部,其直径可小于1cm或大至20cm以上,平均直径5cm,镜下检查肝FNH中肝小叶的正常结构消失,其成分由正常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s)、胆管和血管组成,病灶中心以星状或长条状纤维瘢痕组织为核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纤维间隔,此被认为是肝FNH的组织结构特征,纤维间隔内有动脉、静脉通道和增生的胆管,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病灶无出血倾向,几乎不会恶变。
3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体检或尸检时发现。发生于20-50岁,女性多见,也可以在男女各组的任何年龄组发病,少数患者有腹痛、扪及肿块和肝脾肿大,本病没有出血倾向,腹腔内出血者罕见。
4超声表现
4.1二维表现因周围肝组织回声正常,肝FNH显示为形态欠规则的均质性高回声或低回声区,或呈等回声、病灶外周无声晕,但边界清楚,可与周围肝组织相区别,典型者病灶中心部位可见到细条索状强回声,并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或排列。
4.2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呈星芒状分布,脉冲多普勒为高速低阻动脉血流:RI在0.4~0.6左右。
4.3超声造影
病灶在动脉相早期整体呈高回声,部分见轮辐状动脉、离心性填充和滋养动脉;门脉相呈高回声,部分见中央瘢痕呈低回声;延迟相呈等或高回声,中央瘢痕呈低回声。
5鉴别诊断
5.1肝细胞肝癌,有肝硬化背景,直径3cm左右小肝癌约90%表现为低回声型,周围有声晕及后方回声轻度增强的特征,肿块直径>5cm时,常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多普勒检查瘤内可探及较为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但不如FNH丰富。
5.2肝转移癌,常有原发病史,呈多发灶性,典型者呈“牛眼征”,低回声型,后方伴声衰减,但癌灶发生部位无规律性。
5.3肝腺癌声像图与肝FNH相似,但前者容易发生出血、坏死和液化,可出现相应的声像图改变,并且患者多有口服避孕药史。
5.4肝再生结节:发生在肝硬化病例中,多呈圆形或形态稍有不规整的低回声区,以直径1.5cm以下者多见,其周围存在不规则结缔组织高回声。
6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量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引起人们对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重视,目前,该病是一种肝脏良性局灶性病损,一经确诊,不需外科手术。常规超声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检出率高,但因其图像缺乏特征性,需依赖于超声造影,确诊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血管造影等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周永昌.超声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
[2]徐智章.现代腹部超声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06.
[3]王金瑞,曹海根.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
[4]刘吉斌,王金瑞.超声造影显像.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