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剧论文-杨深林,邱晶

境遇剧论文-杨深林,邱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境遇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姆雷特》,境遇剧,萨特,现代英雄

境遇剧论文文献综述

杨深林,邱晶[1](2018)在《萨特境遇剧理论视域中的《哈姆雷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萨特境遇剧理论为切入点,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进行解读,从哈姆雷特面临的极限境遇、主动选择复仇成为悲剧英雄与主动选择承担伦理责任的自由个体性伦理意蕴叁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哈姆雷特既不是一般存在主义哲学意义上的洞彻世界荒诞本质而犹疑、反复和缺乏行动的"思想巨人"与"软弱王子",也不是传统普遍性伦理学意义上恭顺而被迫承担复仇责任的封建英雄,而是萨特个体性伦理学意义上具备理性、仁慈和冷静等优秀质素,并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勇于承担伦理责任的现代英雄。(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8年01期)

潘秋阳,冯涛[2](2018)在《萨特境遇剧中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萨特的境遇剧既是一种叙事形态,又是一种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存在主义哲学始终强调的主体自由和境遇剧的特定环境之间的矛盾,贯穿于萨特的戏剧作品当中。萨特的境遇剧孕育着作家对于现实的思索,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辨。萨特正是通过这种"境遇的禁锢"和"选择的自由"辩证地印证了自己的理论,萨特每一部戏剧都在挣脱现实的枷锁,努力寻找希望的出口,让读者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感受到光的温暖。(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02期)

易耿[3](2017)在《浅谈萨特境遇剧的哲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萨特称自己的戏剧作品为"境遇剧",这种类型的戏剧,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来展现人物面对特殊的境遇的时候如何来做出选择的过程。萨特在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还不遗余力的用他的戏剧作品来宣传他的"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理念。可以说萨特的剧作是将哲学思想与文艺作品巧妙结合的绝佳范例。(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4期)

安宁[4](2017)在《一出存在主义的境遇剧——《刺客聂隐娘》的一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改编自唐传奇、由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影片《刺客聂隐娘》,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陌生化的观影感受。本文认为,与唐传奇的干净利落、快意恩仇相比,《刺客聂隐娘》更像是一出存在主义的境遇剧。影片赋予聂隐娘不同于传统概念中刺客的意义,将其放入一个极具冲突同时又具有无限生发性的情境中,在她对田季安"杀,还是不杀"这样的延宕中,由她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了其存在的意义,完成了由取人性命的刺客到护人返家的侠客的转变。影片故事情节看似淡薄、疏离,实则内蕴丰富,有着古希腊悲剧似的紧凑感,影片以聂隐娘的视角为中心,演绎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哲学理念。(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郑联[5](2016)在《萨特境遇剧的舞台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境遇剧是萨特独创的一种戏剧样式,通过极限境遇的塑造来凸显人物的自由选择,强调人的行动和责任,具有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从舞台表达看萨特的戏剧,舞台空间以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束缚人自由的独特境遇,舞台布景营造出幻觉性的境遇氛围,用充满象征意味的景物造型实现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完美结合,而舞台灯光和色彩则展现出境遇带给人的绝望和希望,传递出萨特对他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1期)

田琳[6](2016)在《“境遇”电影:从萨特“境遇剧”看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影的空间叙事中,封闭空间是时常出现的一种叙事场景,它将人物的行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让人物在极端的环境中被激发出人性假恶丑的一面,以此与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电影的主题。根据萨特境遇剧《禁闭》的启示,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可称为"电影境遇剧",即境遇电影,其具有几何状的叙事结构和内外双层的空间结构,并且在拍摄技巧和手法上具有一定的套路。(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0期)

张佳[7](2015)在《萨特“境遇剧”中个体的“自由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境遇剧"作为萨特文学中戏剧创作的一个独特之处,集中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理。在他的剧作中体现了一系列的存在主义哲理,主要是他的"自由选择论",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更向个体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坐标和伦理尺度,体现了萨特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密切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思考。(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5年01期)

邓秋[8](2013)在《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中的悲剧“净化”说——以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学》作为西方最早的具有科学系统性的有关美学的着作之一,其作者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文艺思想界也发生了长久的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悲剧"净化"说和悲剧主角"过失"说为历代学者津津乐道。本文将以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为例,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中的"净化"说,探讨其对于分析现代作品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17期)

贺萍,任长明[9](2011)在《处境与选择——论萨特境遇剧的生存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的文学天才,同时也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特作为文学家,其一生不仅在文学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其境遇剧的哲学思想也给予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我们以启示。纵观萨特的所有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蕴涵了深刻的生存哲学,而用萨特的话来说,他一直也只是把哲学视为文学的辅助学科,那么萨特作品又是怎样表现出其哲学思想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1年08期)

翁瑜[10](2010)在《从《禁闭》看萨特“境遇剧”的哲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境遇剧是萨特哲学的特殊载体,他善于通过境遇剧的形式表述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萨特的境遇剧有着独特的境遇,《禁闭》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又富于哲理意蕴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境遇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萨特的境遇剧既是一种叙事形态,又是一种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存在主义哲学始终强调的主体自由和境遇剧的特定环境之间的矛盾,贯穿于萨特的戏剧作品当中。萨特的境遇剧孕育着作家对于现实的思索,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辨。萨特正是通过这种"境遇的禁锢"和"选择的自由"辩证地印证了自己的理论,萨特每一部戏剧都在挣脱现实的枷锁,努力寻找希望的出口,让读者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感受到光的温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境遇剧论文参考文献

[1].杨深林,邱晶.萨特境遇剧理论视域中的《哈姆雷特》[J].四川戏剧.2018

[2].潘秋阳,冯涛.萨特境遇剧中的存在主义哲学[J].学术交流.2018

[3].易耿.浅谈萨特境遇剧的哲学内涵[J].长江丛刊.2017

[4].安宁.一出存在主义的境遇剧——《刺客聂隐娘》的一种解读[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

[5].郑联.萨特境遇剧的舞台表达研究[J].戏剧之家.2016

[6].田琳.“境遇”电影:从萨特“境遇剧”看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J].大众文艺.2016

[7].张佳.萨特“境遇剧”中个体的“自由选择”[J].学园.2015

[8].邓秋.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中的悲剧“净化”说——以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为例[J].青春岁月.2013

[9].贺萍,任长明.处境与选择——论萨特境遇剧的生存哲学[J].戏剧文学.2011

[10].翁瑜.从《禁闭》看萨特“境遇剧”的哲学意蕴[J].安顺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境遇剧论文-杨深林,邱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