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论文_伍照楚,张立山,弓雪峰,成柳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感发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感,小儿,直肠,清天,中药,滴入,风热。

外感发热论文文献综述

伍照楚,张立山,弓雪峰,成柳杨[1](2019)在《张立山教授从叁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导师张立山教授从叁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方法]通过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论述小儿外感发热易叁阳合病的特点,对导师张立山教授论治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附验案二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为小儿纯阳之体,脏腑娇嫩,易外感内伤而发热。针对其易从阳化热及常兼食滞、痰饮的病因病机,从叁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切中病机,疗效较佳。所举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小儿不明原因反复发热两则验案均符合叁阳合病病机,从此入手,以少阳代表方小柴胡汤为基础,再加太阳、阳明相关方剂,合方加减,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从叁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切中病机,可达迅速退热之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冯爱连[2](2019)在《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外感发热患者2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使用中药浴足护理的患者设定试验组,每组120例,对其临床效果及干预前后体温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30、60、9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浴足护理可有效缩短体温恢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刘素云,王喜聪,尹贵锦,邢彦伟,袁海红[3](2019)在《退热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热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对照1组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2组予中药口服,治疗组予同方剂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体温变化及热退时间。结果: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1组(86%)和对照2组(91.8%),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而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叁组热退时间比较,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自拟退热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能有效缩短热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李亮[4](2019)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1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小儿外感发热患儿633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下降情况、缩短发热时间、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咽痛及咽红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 05),并且体温降至完全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9.6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方淡思,许丽[5](2019)在《清天河水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初期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感发热,即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类发热症状,既可表现为单一疾病的临床反应,又可继发其他急性病症。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多发的一类儿童疾病。由于小儿自身生理的特殊性,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体温突变,如不及时处理,常常诱发惊厥抽搐,损伤(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范建红,孙峰军,范小康[6](2019)在《调节中药煎剂酸碱度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节中药煎剂酸碱度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颗粒剂水溶后直肠滴入治疗,观察组采用pH值为8.0~8.2的中药煎剂直肠滴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温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肠滴入后1、8、16、24、48 h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H值为8.0~8.2的中药煎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9期)

范小姣,何钰楠,向科林,邓燕,陈楠[7](2019)在《中医叁焦合脏腑辨证法在治疗外感发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叁焦合脏腑辨证法在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3月外感发热患者10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解热镇痛、止咳祛痰、缓解咽喉肿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叁焦合脏腑辨证法治疗,连续治疗5天,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全身不适中医症候积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两组血清IL-1、TNF-α、MIP-1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77%,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2.64%(P<0.05)。结论:中医叁焦合脏腑辨证法用于外感发热患者治疗中,可以缓解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与发热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甘凤坤,李原,秦会青[8](2019)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应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等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配合"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辨证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降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00%和84.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半小时退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0.5 h、1 h、2 h后体温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解除外感发热症状,退热快,不过度降温,不反弹,有效提高患儿舒适感。(本文来源于《中医外治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朱浩宇,冯晓纯,钱美加,徐迪,任一蒙[9](2019)在《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物理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物理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全身温水擦浴治疗,每日2次;中药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穴位涂擦中药复方退热凝胶,每日2次。记录入组后48 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 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48 h内最高体温降幅、体温曲线下面积及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结果中药治疗组25~48 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的0~24 h和0~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热犯表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显着,明显优于温水擦浴。(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刘宁,高士双,李洪洲,赵兰波[10](2019)在《刘景源教授辨治外感发热经验汇要(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感发热中的身热不扬、发热夜甚、夜热早凉、低热4种发热类型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行辨析。身热不扬常见于湿热病,其病机是热蕴湿中,湿遏热伏,治法为清宣湿热。发热夜甚是温热病热入营阴证的发热特点,病机为热盛营伤,治宜透热转气、清营养阴。夜热早凉常见于温热病后期,热邪深伏阴分,病机为热伏血络,治法为养阴透络。低热为温热病后期邪热耗伤真阴所致,病机为热邪深入下焦,导致真阴耗损、虚热内生,治法为滋阴清热。(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临床》期刊2019年05期)

外感发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讨论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外感发热患者2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使用中药浴足护理的患者设定试验组,每组120例,对其临床效果及干预前后体温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30、60、9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浴足护理可有效缩短体温恢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感发热论文参考文献

[1].伍照楚,张立山,弓雪峰,成柳杨.张立山教授从叁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冯爱连.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刘素云,王喜聪,尹贵锦,邢彦伟,袁海红.退热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9

[4].李亮.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17例[J].现代中医药.2019

[5].方淡思,许丽.清天河水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初期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

[6].范建红,孙峰军,范小康.调节中药煎剂酸碱度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7].范小姣,何钰楠,向科林,邓燕,陈楠.中医叁焦合脏腑辨证法在治疗外感发热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9

[8].甘凤坤,李原,秦会青.“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9

[9].朱浩宇,冯晓纯,钱美加,徐迪,任一蒙.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10].刘宁,高士双,李洪洲,赵兰波.刘景源教授辨治外感发热经验汇要(四)[J].现代中医临床.2019

论文知识图

外感发热证的高频药物归经百分比...茉莉花-449-1 茉莉花枝图1.花枝;2.花冠展开...葛根茉莉-茉莉腧穴

标签:;  ;  ;  ;  ;  ;  ;  

外感发热论文_伍照楚,张立山,弓雪峰,成柳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