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拉索论文-王国庆,刘红波,于敬海,陈志华

预应力拉索论文-王国庆,刘红波,于敬海,陈志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力拉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索节点,抗滑移,类型构造,应用现状

预应力拉索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庆,刘红波,于敬海,陈志华[1](2019)在《预应力拉索抗滑移节点类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预应力钢结构来说,索撑系统中拉索和撑杆的连接节点无疑是整个结构中的核心构件。而索撑系统中索夹的抗滑移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材料的产生,预应力拉索抗滑移节点也得到的改善和创新。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的工程和索夹抗滑移节点的研究现状,介绍其构造类型和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熊康栋[2](2019)在《拉索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架结构的设计问题上,无论是施加预应力还是进行形态优化,都是为了使结构体系受力合理,造价低廉。两者目的相同,方法各异,这就为两种设计方法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对预应力网架结构进行形态优化设计,既能通过施加预应力调整结构内力分布,又能通过形态优化进一步的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结构造价。本文以拉索预应力网架结构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建立了正交正放预应力网架、正放四角锥预应力网架等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推导了结构中预应力最优值计算方法和结构形态优化方法,并对两者结合创建了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考虑了预应力和网架形状这两个变量,以应变能最小为目标,对不同变量提出两级优化算法:第一级是在结构形状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使结构应变能最小而进行的预应力值的优化;第二级是在预应力值确定后,结构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依据节点应变能灵敏度进行的结构形状优化。两级优化交替进行,直至得到应变能最小的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运用本文创建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预应力网架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先确定拉索预应力的取值,再根据节点的应变能灵敏度分别在节点高度方向和x,y,z叁个空间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研究了预应力给结构带来的影响以及结构在节点位置调整过程中应变能、节点应变能灵敏度、位移和内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对优化前后结构的形状和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拉索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构刚度,增强结构抵抗外力和变形的能力,验证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程华,郑欣豪,任俊儒,戴睿熙,周强[3](2018)在《索拱结构中拉索预应力模拟方法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索拱架式移动机库屋盖为例,分别基于直接法和降温法进行拉索预应力模拟,并求解杆件截面正应力和拉索轴应力大小及误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果相差极小,降温法适用于模拟施工顺序,但Instate法因只能在第一荷载步使用而不能用于施工顺序模拟。(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6期)

苏毅,朱洪黎,孙达庆[4](2018)在《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竹(木)框架结构因其抗侧力性能差,导致地震灾害下损失较大。在竹(木)框架中增设对角预应力拉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抗侧刚度。为研究重组竹框架结构中对角预应力拉索对结构抗震失效概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对其易损性进行分析。通过定义3个性能水平,以地震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响应参数,分析得到无对角预应力拉索的重组竹框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分析对角预应力拉索对重组竹框架,得到2种预应力水平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与无对角预应力拉索的重组竹框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角预应力拉索对重组竹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王青伟,肖畅,任宏峰[5](2018)在《某大跨张弦梁钢屋盖预应力拉索张拉及滑移施工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119.8m跨张弦梁管桁架钢屋盖结构进行相关施工技术的分析。通过施工方案比选,确定了安全、经济、合理的滑移施工方案,对支撑胎架、滑道结构、预应力拉索的张拉和滑移施工进行设计研究,并将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该工程屋盖结构已经施工完成,整个预应力张拉和滑移施工过程非常顺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些施工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应琪,陈云,欧阳素娟[6](2018)在《自复位钢框架结构研究进展Ⅰ:基于预应力拉杆/拉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钢框架结构强震时梁柱节点或柱脚可能产生脆性破坏而导致不易修复或代价昂贵。可恢复功能钢框架结构基于结构的摇摆/自复位机理,能够有效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和震后残余变形。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预应力拉索/杆的叁种不同自复位钢框架结构,主要包括预应力拉索结合金属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预应力拉索结合摩擦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和基于高强预应力拉索的自复位耗能支撑。系统分析和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基于预应力拉索的可恢复功能钢框架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对自复位钢框架的研究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5期)

周烽炜,沈晓飞[7](2018)在《广西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封闭煤场预应力拉索钢桁架施工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1000MW)封闭煤场钢结构工程采用技术先进的预应力钢桁架结构方案,由于受跨度较大且受场地、工期等因素限制,施工难度较大。重点介绍了钢桁架两侧分单元吊装、中间分区提升、单元间补杆、地面拼装等施工方法的施工要点,及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吊装单元划分、支撑架选型、提升方案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2)

于志强,伍定一,周绪红,高晋东,王忠全[8](2018)在《常德芦荻山收费站全张拉索膜结构预应力施加数值模拟与施工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IDAS/Gen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常德芦荻山收费站全张拉预应力索膜结构的预应力施加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该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进行反复试算,得出最佳索力初始应力;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索力预张力施工的可靠性及施工安全性,对该结构中主结构索力施加的施工全过程索力、位形以及桅杆应力监测。研究表明:整体张拉结构形式预应力的施加宜采用先同步张拉背索,然后张拉谷索的方法使整体结构成形;在预应力施加初始阶段结构变形量较大,预应力的施加过程应分级缓慢加载;张拉过程中,桅杆在动态过程中应力变化比较复杂,对钢桅杆的应力监测十分必要。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切实可行,施工过程中结构关键杆件应力、索力及位移在可控范围之内,施工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朱思宇,张建林[9](2017)在《某大跨度预应力拉索-管桁架干煤棚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干煤棚跨度为163 m,对其进行结构选型分析,确定采用预应力拉索-倒叁角管桁架形式,并完成了结构设计。利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Midas Gen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验算,并用ANSYS进行整体稳定分析,分析结构表明结构的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期刊2017-07-01)

孙达庆[10](2017)在《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抗侧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现代木结构建筑。竹木框架预制程度高、施工方便,切合我国“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竹木框架结构试验研究和震害经验表明:传统竹木框架抗侧力性能不足,在地震中极易发生倒塌。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一种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结构以克服传统竹木框架抗侧力性能不足的缺点。此外,采用预应力拉索整体加固竹木框架的研究较少,所以研究预应力拉索整体加固的竹木框架的受力特点也显十分必要。本文先从有限元分析入手,在全面了解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的受力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竹木框架基于强度的弹塑性设计方法中的关键问题,最后对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了叁维实体精细化建模的方法,得到的受力结果与实验实际受力状态相符合,通过螺栓连接的滑移模拟出来了竹木框架滞回曲线的捏拢特征。结果表明了采用预应力拉索能够明显提高竹木框架的刚度,最后分析了预应力大小和拉索截面面积对框架抗侧力性能的影响。(2)推导了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的刚度计算公式,给出了拉索截面面积和预应力大小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准确性。(3)分析了我国规范中竹木框架基于强度的弹塑性设计方法的不足,通过算例对基于强度的弹塑性设计方法中竹木框架的强度折减系数进行了计算,并比较了普通竹木框架和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强度折减系数与相关参数的关系。(4)选用相应的性能标准给出了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的概率地震需求曲线和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对角预应力拉索能够降低重组竹框架各性能状态的超越的概率,明显减小框架在大震下倒塌的概率。(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预应力拉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网架结构的设计问题上,无论是施加预应力还是进行形态优化,都是为了使结构体系受力合理,造价低廉。两者目的相同,方法各异,这就为两种设计方法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对预应力网架结构进行形态优化设计,既能通过施加预应力调整结构内力分布,又能通过形态优化进一步的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结构造价。本文以拉索预应力网架结构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建立了正交正放预应力网架、正放四角锥预应力网架等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推导了结构中预应力最优值计算方法和结构形态优化方法,并对两者结合创建了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考虑了预应力和网架形状这两个变量,以应变能最小为目标,对不同变量提出两级优化算法:第一级是在结构形状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使结构应变能最小而进行的预应力值的优化;第二级是在预应力值确定后,结构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依据节点应变能灵敏度进行的结构形状优化。两级优化交替进行,直至得到应变能最小的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运用本文创建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预应力网架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先确定拉索预应力的取值,再根据节点的应变能灵敏度分别在节点高度方向和x,y,z叁个空间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研究了预应力给结构带来的影响以及结构在节点位置调整过程中应变能、节点应变能灵敏度、位移和内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对优化前后结构的形状和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拉索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构刚度,增强结构抵抗外力和变形的能力,验证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力拉索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庆,刘红波,于敬海,陈志华.预应力拉索抗滑移节点类型及应用[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熊康栋.拉索预应力网架结构形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3].程华,郑欣豪,任俊儒,戴睿熙,周强.索拱结构中拉索预应力模拟方法及比较[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

[4].苏毅,朱洪黎,孙达庆.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8

[5].王青伟,肖畅,任宏峰.某大跨张弦梁钢屋盖预应力拉索张拉及滑移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

[6].应琪,陈云,欧阳素娟.自复位钢框架结构研究进展Ⅰ:基于预应力拉杆/拉索[J].结构工程师.2018

[7].周烽炜,沈晓飞.广西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封闭煤场预应力拉索钢桁架施工关键技术[C].第七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8].于志强,伍定一,周绪红,高晋东,王忠全.常德芦荻山收费站全张拉索膜结构预应力施加数值模拟与施工监测[J].工业建筑.2018

[9].朱思宇,张建林.某大跨度预应力拉索-管桁架干煤棚设计与分析[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2017

[10].孙达庆.对角预应力拉索重组竹框架抗侧力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标签:;  ;  ;  ;  

预应力拉索论文-王国庆,刘红波,于敬海,陈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