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黎陈伟刘杰(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当阳444100)
【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组和T型钢板治疗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锁定钢板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显著高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的73.8%,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T型钢板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T型钢板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74-01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摔倒是最常见的原因,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将对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做一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间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组和T型钢板治疗组,每组各46例。其中锁定钢板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3.6±2.1)岁,Ne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15例,Ⅳ型12例。T型钢板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3.2±2.3)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6例,Ⅳ型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臂丛神经麻醉,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将头静脉游离后牵向内或外侧,确定肱骨近端骨折部位及与肩袖关系,确认肱二头肌长头腱。顺该肌腱找到冈上肌前部和肩胛下肌上缘之间的旋转肌间隙,然后在C臂机引导下进行复位,观察组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普通T型钢板内固定,将钢板置于肱骨近端外侧,钢板上缘位于大结节顶端下方5mm处。确认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成功后,在骨折远近端各使用3~4枚相应螺钉固定,彻底止血后反复冲洗伤口,逐层关闭伤口。
1.3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采用Neer评分[1]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疼痛占35分,功能使用情况占30分,活动范围占25分,解剖复位占10分。90~100分为肩关节功能优,80~89分为良,70~79为可,<70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如表1所示,锁定钢板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显著高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的73.8%,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见表2,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n(%)]
组别优良可差优良率(%)
锁定钢板治疗组(42例)33(78.6)5(11.9)2(4.8)2(4.8)90.5﹡
T型钢板治疗组(42例)25(59.5)6(14.3)6(14.3)5(11.9)73.8
注:﹡与T型钢板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肩峰撞击征内固定松动、脱落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
锁定钢板治疗组(42例)1(2.4)0(0.0)1(2.4)4.8﹡
T型钢板治疗组(42例)3(7.1)4(9.5)2(4.8)21.4
注:﹡与T型钢板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优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P<0.05),这与刘刚[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体积较小,可减少钢板对软组织的刺激,有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3]。同时术中利用的螺钉可以直接和接骨板上的螺孔相吻合,防止了脱钉和内固定物脱落。
综上所述,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T型钢板治疗,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瑞,李健,柳伟,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2):1072-1074.
[2]刘刚,郑华伟,范勇,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8):1435-1437.
[3]赵启,申宪军,孟利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05-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