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相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馆陶,玻利维亚,河口,岩心,富县,火山岩。
岩相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杜玉龙,方维萱[1](2019)在《玻利维亚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沟系次生晕—遥感—构造岩相学综合评价技术组合研发与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玻利维亚Tupiza、Cuprita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开展沟系次生晕测量—遥感—构造岩相学解译填图的综合方法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显示:①遥感—构造岩相学解译填图单元,作为构造岩相学填图单位和沟系次生晕测量的工作底图,能快速识别工作区地形地物、地质和景观特征等,提高采样和综合地质填图的有效点率。②沟系次生晕采样层位以B层为主,采样粗加工粒度以-10~+60目效果最佳。③方法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显示该技术方法在安第斯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下为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勘查途径。(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5期)
王龙,陈培元,唐莎莎,王兴龙,郭丽娜[2](2019)在《西非P油田深水重力流水道岩相特征及组合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划分了P油田深水重力流水道的岩相与岩相组合类型,总结了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相序模式。P油田可划分为3大类岩相(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过渡类相,细砂-含砾砂岩相,泥石流和滑塌岩相)12小类岩相以及4大类(重力流水道岩相组合、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岩相组合、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半远洋沉积岩相组合、泥石流与滑塌岩相组合)15小类岩相组合,不同类型岩相与岩相组合的沉积特征与成因环境不同。P油田重力流水道沉积相序模式的下部为重力流水道沉积,向上依次过渡为天然堤、远洋-半远洋沉积。(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陈德坡,方惠京,王军,徐怀民,程磊[3](2019)在《坨11井区南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岩相组合识别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经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后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形成强吸水、低驱替效率的高耗水带,且高耗水带仅形成于单砂体的某一特定位置,以单砂体为研究单元的地质分析已难以满足该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需要。为此,基于岩心、露头的岩相分析,以岩性为主控因素将开发地质研究单元细化为岩相组合级次,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现岩相组合的常规测井资料地质解释。依据井资料归纳坨11井区南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复合砂体和单砂体的岩相组合模式,并结合储层渗流特征,认为从地质因素方面考虑,复合砂体间高耗水带易在坝主体Ⅱ-坝主体Ⅱ迭置模式中发育,单砂体内高耗水带易在单一坝主体Ⅱ岩相组合发育的朵叶体中部形成,垂向上高耗水带位置与坝主体Ⅱ发育位置相对应。(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2期)
罗丹婷[4](2018)在《志丹-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段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长7段目的层位属于半深湖-深湖沉积。首先,岩石的成分具有反映岩石组成的特征,是构成岩相的的物质基础。以岩石成分为第一要素,按照从大类到细分的原则进行岩相划分。从岩石的成分上可将岩相为细砂岩和细粒沉积岩两大类。其次,对细砂岩和细粒沉积岩两大类岩相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根据岩石的不同成因决定岩石的不同沉积特征,岩石的不同沉积特征造又决定岩石不同的沉积构造,岩石不同的沉积(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张婕茹,杨宏飞,韩建斌,李强,刘文超[5](2018)在《粒度概率曲线特征及岩相组合分析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锦州油田馆陶组砂岩属于辫状河沉积,储层发育并表现为大套砂岩特征。经岩心观察可知,纵向上粒度差异明显,揭示了沉积过程中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以及电阻率曲线多为光滑箱型,可见常规测井曲线在沉积环境分析中存在局限性。通过岩心观察识别出5种岩相、3种组合类型及3种沉积微相,系统总结了利用丰富的岩心、壁心粒度分析资料绘制的大量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借助岩相将粒度概率曲线类型标定、划分为3种类型,建立了不同沉积条件下的粒度概率曲线图版,用于辅助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划分。(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薛怀民,曹光跃,刘哲[6](2017)在《陆相火山岩区岩性组合-岩相填图试验——以内蒙古西太仆寺破火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陆相火山岩区的填图方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几经反复,为了与传统的沉积岩区填图方法相区别,反映火山作用的特点,先后探索过双重填图法(即岩相-地层学填图方法)、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填图法等,在局部地区取得过重要进展和成果。但在全国层面的实际填图工作中,没有摆脱将火山岩作为地层(组)的习惯性做法。探索和总结适合陆相火山岩区的填图方法体系,坚持推广反映火山作用特点的填图技术方法仍然是区调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火山岩相是重溯火山作用过程、恢复古火山机构的基础,理应成为火山岩地质图所要表达的核心要素,而岩性组合是确定岩相类型最直接和最可靠的依据。利用岩性组合-岩相进行火山岩区填图能够很好地反映陆相火山作用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7年11期)
杜显峰[7](2017)在《黔东南下江群岩相组合、物源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板块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拼贴而成,二者的拼贴作用在扬子东南缘形成了一条呈弧形展布的江南造山带,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过程长期受到地学界的关注。下江群分布于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湘黔桂地区,角度不整合覆于梵净山群之上,平行不整合于南华系之下,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对于该套地层的时代、盆地类型及构造背景等问题一直以来存在很多争议,对其进行详细研究能有效探索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演化过程。本文以黔东南及其邻区下江群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应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沉积相和物源属性综合研究,并结合区域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下江群的盆地性质及构造背景。通过相标志的识别和岩性横向、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下江群为一套同期异相的沉积产物,梵净山和芷江地区为滨岸-浅海陆棚环境,黔东南黎平-天柱地区为大陆斜坡环境,反映出盆地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镜下鉴定显示下江群砂岩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长英质火山岩屑及少量沉积岩屑;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下江群源岩为长英质岩浆岩;Dickinson物源判别图解和微量元素投图结果表明下江群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岩浆弧,底部层位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这些特点暗示下江群物源可能来自岩浆弧的中酸性火山岩。梵净山地区清水江组底部凝灰岩测年结果为777±9Ma,下江群碎屑锆石的年龄谱显示其年龄值主要集中在810~760Ma,具有794Ma主峰值和2016Ma弱峰值;810~760Ma的锆石自形程度好、发育振荡环带且Th/U比值大于0.4,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通过与扬子周缘和华夏地块的锆石年龄谱对比,发现下江群和扬子北缘具有相似的年龄谱,结合向南的古流向及砂岩岩屑特征,认为下江群的物源区应为下伏梵净山群和扬子北缘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组合、沉积相带展布和物源特征等表明下江群沉积盆地类型为楔顶盆地,其演化经历了缓慢沉降期(甲路组-乌叶组;横路冲组-通塔湾组)、初始裂陷期(番召组-清水江组;五强溪组-多益塘组)和强烈裂陷期(平略组-隆里组;百合垅组-牛牯坪组)叁个阶段的充填过程。扬子与华夏地块俯冲造山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早古生代晚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曾翔,蔡进功,董哲,边立曾[8](2015)在《东营凹陷古近系湖相泥页岩有机-无机组合类型与岩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泥页岩是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沉积方式共同作用的综合体,形成了多种有机质-无机矿物组合,认清各种组合的特征对泥页岩的岩相划分以及沉积环境解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Es3z,Es3x,Es4s)3个亚段的湖相泥页岩,通过薄片鉴定和XRD分析,依据矿物成分划分出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灰岩、混合泥页岩、黏土质泥岩和石膏质泥岩6种岩石类型;根据热解参数和孢粉相分析获取的有机质屑的形态特征,识别出高等植物、沉水植物、底栖藻类、无定形体等4种类型,考虑到岩石和有机质类型间关系和特征,对湖相泥页岩的岩相进行划分,进而解释了各层段泥页岩沉积特征的差异,这对加深理解泥页岩的形成过程以及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研究区泥页岩内有3种重要的有机-无机组合类型:1沉水/高等植物-碎屑矿物,岩石为块状结构,碎屑矿物含量高(48.6%)且分散状分布;有机质丰度低(TOC,1.14%),属II-III型干酪根,有机质屑以沉水和高等植物为主,含量达30.1%。丰富的陆源碎屑和高等植物大量存在预示着机械搬运能力较强,并与浅水高能环境生长的沉水植物相伴生,都表明该组合机械沉积为主特征。2无定形体-泥质/灰质,岩石由富含有机质的泥质和钙质纹层互层组成,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高(分别为23.0%和46.9%);有机质丰度(TOC,2.80%)增加,属I-II型干酪根,有机质屑以浮游藻类无定形体与粪球粒为主,含量分别为48.6%和35.1%。泥质纹层和大量无定形体的共同出现,预示了以浮游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为主体的无定形体在沉降的过程中和黏土矿物颗粒发生絮凝并最终沉淀;钙质纹层与浮游藻类骨骼大量絮凝沉积关系密切,这类组合总体反映了以化学沉淀为主的特征。3底栖藻类-泥质/灰质,岩石呈条带-斑块状,斑块内见底栖藻独有的网状结构,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接近(分别为34.4%和29.4%);有机质丰度较高(TOC,3.13%),属I-II型干酪根;有机质屑主要为底栖藻类,含量达60.2%。钙质/泥质与底栖藻的共同出现,反映底栖藻类大量勃发并原地沉积,同时影响碳酸盐与黏土矿物沉淀,该组合生物原地沉积占主导地位。根据有机-无机组合类型,将每种类型岩石又细分为沉水植物类泥质砂岩、沉水植物类砂质泥岩、底栖藻类砂质泥岩、无定形类泥质灰岩、无定形-底栖藻类泥质灰岩、次生沥青质泥质灰岩、无定形类混合泥页岩、底栖藻类混合泥页岩、沉水植物类混合泥页岩、沉水植物类泥岩、无定形-底栖藻类泥岩和次生沥青质-石膏质泥页岩等12个小类。各小类岩相组合类型与分布的差异,能够反映湖相泥页岩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特点。东营凹陷Es3z-Es4s段整体反映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的沉积过程。其中Es3z段以沉水植物砂质泥岩为主,反映以机械沉积为主导的沉积环境。Es3x段主要为底栖藻类混合泥页岩,说明生物沉积作用对该段沉积影响显着。Es4s段与Es3x段岩性特征相似,但无定形类混合泥岩大量出现,指示该时期化学沉淀广泛发生。矿物成分和有机质类型的差异会引起泥页岩沉积方式的变化,探讨有机-无机组合类型与岩相特征,能为细颗粒沉积机理和泥页岩形成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叶爽清,胡望水,王闯,吴成晨,程盼[9](2015)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47-大70井区岩相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47-大70井区10口取心井及研究区内其他取心井岩心及录井资料的研究,选取了以岩石学特征、岩心颜色、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生物特征、测井相为主的沉积微相的划分标志,建立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岩石相类型和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大量砂岩碎屑组分数据的统计分析,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储层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距离物源近,搬运历史较短,属于河流沉积;太原组储层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砾石英砂岩,进过长距离搬运,成分成熟度比较高,属于海岸沉积。层理构造是沉积相发育的重要沉积构造,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的层理类型。下石盒子组辫状河沉积相主要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冲刷面发育;山西组叁角洲平原沉积相主要发育平行层理、沙纹层理、韵律层理、透镜状层理,冲刷面发育;太原组障壁型海岸沉积相主要发育羽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以岩心观察划分为基础,结合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区水上分流河道测井相主要为箱型和钟型2个大类;辫状河道测井相主要为箱形;心滩测井相主要为钟形;决口扇测井相主要表现为漏斗形;溢岸砂主要为表现为指状;分流河道间湾测井相主要为微齿化、光滑直线形或指形,曲线异常幅度低。结合以上研究,目的层段主要识别出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4大类,块状砾岩相、块状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交错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粉砂岩相、波状层理粉砂岩相、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沙纹层理粉砂岩相、透镜状层理粉砂岩相、紫红色块状泥岩相、灰黑色水平层理泥岩相12小类岩石相类型。(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操应长,张少敏,王艳忠,马奔奔,宋丙慧[10](2015)在《渤南洼陷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相—成岩相组合及其物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方法,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岩相—成岩相组合、储层物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发育杂基支撑砾岩、颗粒支撑砾岩、砾质砂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等6种岩相,发育强压实—杂基重结晶、强压实、强溶解、强胶结、过渡类等5种成岩相,主要有颗粒支撑砾岩相—强压实弱溶解弱胶结成岩相、含砾砂岩相—中等压实强溶解弱胶结成岩相、砂岩相—中等压实弱溶解强胶结成岩相等11种岩相—成岩相组合;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为低孔、低渗储层,扇根物性差,以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为主,形成封堵层,扇中距砂泥接触面较远位置的岩相组合的底部物性较差,中部物性较好,以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形成储集层;扇中距砂泥接触面距离较近的位置和扇缘亚相物性差,形成遮挡层。(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5年02期)
岩相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划分了P油田深水重力流水道的岩相与岩相组合类型,总结了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相序模式。P油田可划分为3大类岩相(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过渡类相,细砂-含砾砂岩相,泥石流和滑塌岩相)12小类岩相以及4大类(重力流水道岩相组合、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岩相组合、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半远洋沉积岩相组合、泥石流与滑塌岩相组合)15小类岩相组合,不同类型岩相与岩相组合的沉积特征与成因环境不同。P油田重力流水道沉积相序模式的下部为重力流水道沉积,向上依次过渡为天然堤、远洋-半远洋沉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相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杜玉龙,方维萱.玻利维亚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沟系次生晕—遥感—构造岩相学综合评价技术组合研发与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19
[2].王龙,陈培元,唐莎莎,王兴龙,郭丽娜.西非P油田深水重力流水道岩相特征及组合规律[J].石油化工应用.2019
[3].陈德坡,方惠京,王军,徐怀民,程磊.坨11井区南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岩相组合识别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4].罗丹婷.志丹-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段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张婕茹,杨宏飞,韩建斌,李强,刘文超.粒度概率曲线特征及岩相组合分析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8
[6].薛怀民,曹光跃,刘哲.陆相火山岩区岩性组合-岩相填图试验——以内蒙古西太仆寺破火山为例[J].地质通报.2017
[7].杜显峰.黔东南下江群岩相组合、物源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8].曾翔,蔡进功,董哲,边立曾.东营凹陷古近系湖相泥页岩有机-无机组合类型与岩相特征[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9].叶爽清,胡望水,王闯,吴成晨,程盼.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47-大70井区岩相组合[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10].操应长,张少敏,王艳忠,马奔奔,宋丙慧.渤南洼陷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相—成岩相组合及其物性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