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羟基喹啉论文_曹小江,周志旭,赵春深,李天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羟基喹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喹啉,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酸,晶体,自由基,鲱鱼。

甲基羟基喹啉论文文献综述

曹小江,周志旭,赵春深,李天祥[1](2019)在《2-羟基-5,6,7,8-四氢-5,8-亚甲基喹啉-3-羧酸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5,6,7,8-四氢喹啉及衍生物是医药和农药的重要中间体。2-羟基-5,6,7,8-四氢-5,8-亚甲基喹啉-3-羧酸是合成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方法目前无文献报道。本文以降冰片烯为起始原料,经水合、氧化、缩合、环合和水解5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总收率43.09%,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该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且收率较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方小牛,李佳,易绣光,易志强,陈家怡[2](2019)在《一种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单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理论计算与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和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Cu(Ⅱ)配合物,[Cu(L)(Phen)(H_2O)]·CH_3OH(1,HL=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固态漫反射、光致发光及理论计算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是一种零维(0D)结构的单核体。固态光致发光表明其为蓝紫色光发射体。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表明其发射归属于配体-配体电荷转移(LLCT)。固态漫反射测量显示该化合物存在1.91 eV的窄带能隙。(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清[3](2018)在《铜催化合成异喹啉-1,4-二酮、异喹啉-1,3,4-叁酮类衍生物及烯烃的叁氟甲基羟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杂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分子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有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自由基化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构建此类杂环的重要手段。其中,氮中心自由基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含氮杂环化合物。此外,在农药和药物分子中叁氟甲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团,因为它能有效改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膜渗透性、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稳定性。自由基化学已经成为向各种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引入叁氟甲基基团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因此开发新的自由基方法学对构建含氮、含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这些研究策略指导下,发展了新的含氮杂环的构建方法和有效的向分子内引入叁氟甲基基团的新的策略。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铜催化氮自由基参与的脱氰羰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异喹啉叁酮类衍生物,并首次合成一系列新杂环化合物3-亚胺基异喹啉-1,4-二酮衍生物。第二部分介绍了铜催化烯烃的叁氟甲基羟基化反应,为合成β-叁氟甲基烯酰胺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同时合成一系列3-羟基-2取代异吲哚酮类化合物。所有产物的结构经磁共振谱及高分辨质谱得到了鉴定,以实验结果为基础,为新反应提出了合理的机理。(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周成芳,成红丽,王香兰[4](2018)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与8-羟基喹啉协同萃取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双溶剂萃取体系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与8-羟基喹啉(HQ)对稀土元素钐Sm~(3+)的萃取行为,考查了萃取剂的摩尔比、水相pH值、温度等因素对钐分配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溶剂萃取体系HPMBP/HQ对Sm~(3+)具有显着的正协同效应,当HPMBP与HQ的摩尔比为7∶3时,协同增长因子最大,达到10.83。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HPMBP/HQ体系对Sm~(3+)的萃取为放热反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找高效、高选择性的稀土萃取分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郑晓彤,陈薛钗,陈姿喧,庆宏,邓玉林[5](2017)在《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神经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Sal)是一种儿茶酚异喹啉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脑内并执行多种生理功能。通过机体代谢,Sal可转变成为内源性神经毒素参与帕金森病(PD)的发生,由此引发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的研究显示,Sal还参与酒精成瘾的形成以及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激素的释放,是潜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调节因子。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展开探讨Sal的神经生物学功能,为深入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李瑞,李言,杨恩翠,赵小军[6](2017)在《8-羟基喹啉与2,2′-二甲基丙酸共配位的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1个新颖的8-羟基喹啉(Heq)与2,2′-二甲基丙酸(piv H)共配位的异金属配合物[Dy_6Co_3(EtOH)_3(μ_3-OH)(μ_6-CO_3)(μ_5-CO_3)_3(NO_3)_3(piv)_6(eq)_6],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以及变温磁化率测定等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能进行表征.该配合物结晶于叁方晶系R3空间点群,a=1.662 33(4)nm,b=1.662 33(4)nm,c=7.606 40(4)nm,V=18.203 1(12)nm~3,Z=18.配合物中6个Dy~Ⅲ离子和3个Co~Ⅱ离子通过1个μ_3-OH~-、3个μ_5-CO_3~(2-)阴离子以及1个μ_6-CO_3~(2-)阴离子桥联形成1个封闭笼子状的九核金属簇,九核中心的外围被6个piv-配体和6个eq-配体包围,形成1个球形的分子结构.分子内相邻的Dy~Ⅲ和Co~Ⅱ离子之间呈现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当外加场为零时该配合物交流磁化率的虚部低温区出现频率依赖,表明配合物具有慢磁弛豫行为.(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李小芳,冯小强[7](2017)在《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台常数K_(20)=5.91×10~3L/mol,K_(35)=7.70×10~3L/mol,二者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1;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热力学函数△rH_m~e=1.34×10~3J/mol,△rG_m~e=-2.12×10~4J/mol,△rS_m~e=76.41 J/(mol·K);鲱鱼精DNA的相对黏度增大,熔点明显升高,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人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王玉敏,赵丽楠,崔其福,王月华,杜冠华[8](2016)在《内源性神经毒素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神经毒素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salsolinol,Sals)为多巴胺代谢产物,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参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机制。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是致使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的理想神经毒素,其可模拟帕金森病缓慢发展的自然疾病进程,可使大脑能够慢慢适应进行性损伤。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诱导凋亡的发生,使其近年来成为研究帕金森病的重要工具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薛斐[9](2016)在《Actinophyllic Acid的不对称合成探索和手性2-甲基-5-羟基—二取代十氢喹啉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工作由两部分组成:(1)天然产物actinophyllic acid的不对称合成探索;(2)手性2-甲基-5-羟基-二取代十氢喹啉的不对称合成。(1)(-)-Actinophyllic acid是从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Alstonia actinophylla中分离得到的单萜吲哚生物碱,因具有显着抑制TAFIa(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剂)的活性以及新颖复杂的结构,吸引了众多合成化学家的关注。由于从自然界中获取(-)-actinophyllic acid的资源十分有限(分离产率0.0072%),因此对该天然产物进行不对称合成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生源合成途径,而且对其作为新型抗血栓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Actinophyllic acid具有十分新颖独特的结构,其一体现在结构中包含五个连续的手性中心,且其中两个为季碳中心(C16,C20);其二在其复杂的笼状环系中,包含1-azabicyclo[4.4.2]dodecane、1-azabicyclo[4.2.1]nonane、octahydropyrrolo[1,2-a]azocine、2-azabicyclo[3.3.2]decane等较为少见的特征性结构单元。此外,一个高度官能团化的内半缩醛片段又进一步增加其合成的挑战性。因此,actinophyllic acid的结构一经发表,就吸引了大批合成化学家的注意。如何建立高效新颖的合成策略搭建其骨架以及实现其不对称合成是近年来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热点。本论文内容:以天然(S)-3-羟基-2-吡咯烷酮为手性源,通过对其3位羟基官能团进行修饰制备吡咯烷酮222;222与邻硝基苯乙醛226经Aldol缩合、氧化、引入羟甲基、还原硝基形成吲哚等步骤制备关键中间体吲哚178c。将178c进行转化得到具azocino[4,3-b]indole骨架的化合物,并在其基础上分别通过四种策略尝试构建actinophyllic acid的核心骨架:1)亚胺与环丙烷[3+2]环加成策略;2)分子内交叉脱氢偶联构建C19-C21碳碳键再成吡咯环的策略;3)分子内亚胺离子的Mannich加成构建吡咯环再经分子内Aldol反应成C19-C20碳碳键策略;4)硝酮[3+2]环加成构建异恶唑烷环再经分子内Henry反应构建C19-C20碳碳键策略。通过以上策略的探索,我们发现由于空间位阻过大,亚胺与环丙烷[3+2]环加成前体难以制备;吲哚并azabicyclo[3.3.2]decane环系的不稳定性使其难以通过分子内交叉脱氢偶联构建C19-C21碳碳键;而叔胺氮原子的亲核性使其容易与醛形成缩醛胺。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前叁种策略均未获成功。最终,具有azocino[4,3-b]indole骨架的亚胺278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制备硝酮323,323与硝基烯328通过1,3-偶极环加成形成恶唑烷330a和330b。330a和330b再分别通过脱保护、氧化羟基为醛、分子内Henry反应构建C19-C20碳碳键、氧化羟基为酮的合成序列转化为具有核心骨架的化合物(+)-334和(-)-334,攻克了actinophyllic acid全合成中骨架构建的难关。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以相对简单的后续转化完成目标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由于(+)-334和(-)-334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因此,若对(+)-334和(-)-334分别进行后续转化,有望同时实现(+)-actinophyllic acid和(-)-actinophyllic acid的不对称全合成。(2)手性2,5-二取代十氢喹啉是一类重要的含氮双环手性合成子。其作为天然产物的骨架,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箭毒蛙体内,并往往具有显着多样的生物活性。此外,作为手性合成子,2,5-二取代十氢喹啉在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C2为甲基取代的2,5-二取代十氢喹啉是复杂天然产物如(-)-GB 13和(+)-GB-16重要的合成前体,尽管目前针对手性2,5-二取代十氢喹啉已有较多的合成研究,但对于C2为甲基取代的2,5-二取代十氢喹啉的报道却很少。本论文内容:以已知化合物52为原料,与巴豆醛加成得到烯酮54。烯酮54与(S)-苯乙胺通过双Michael加成得到化合物56a和56b,经过简单转化分别得到顺式和反式稠和的2-甲基-5-羟基-二取代十氢喹啉62a和62b,62a’和62b’。这条以双Michael加成为关键策略的合成路线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最终产物62a和62b,62a’和62b’分别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可分别用于不同构型具有2-甲基-2,5-二取代十氢喹啉骨架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慧娜,刘颖昕,李荣,周琦,付文升[10](2016)在《基于2-甲基-8-羟基喹啉的镝单分子磁体的晶体结构及磁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甲基-8-羟基喹啉(HL)为配体合成了2个含有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Dy2L4(HL)4(H2O)2](Cl O4)2·2H2O(1)和[Dy2L6(C2H5OH)]·H2O(2)。虽然在这两个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都是2-甲基-8-羟基喹啉,但其参与配位的方式不同。这导致2个化合物中镝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进而对化合物的磁性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甲基羟基喹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和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Cu(Ⅱ)配合物,[Cu(L)(Phen)(H_2O)]·CH_3OH(1,HL=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固态漫反射、光致发光及理论计算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是一种零维(0D)结构的单核体。固态光致发光表明其为蓝紫色光发射体。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表明其发射归属于配体-配体电荷转移(LLCT)。固态漫反射测量显示该化合物存在1.91 eV的窄带能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羟基喹啉论文参考文献

[1].曹小江,周志旭,赵春深,李天祥.2-羟基-5,6,7,8-四氢-5,8-亚甲基喹啉-3-羧酸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9

[2].方小牛,李佳,易绣光,易志强,陈家怡.一种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单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理论计算与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3].王清.铜催化合成异喹啉-1,4-二酮、异喹啉-1,3,4-叁酮类衍生物及烯烃的叁氟甲基羟基化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周成芳,成红丽,王香兰.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与8-羟基喹啉协同萃取钐[J].中国稀土学报.2018

[5].郑晓彤,陈薛钗,陈姿喧,庆宏,邓玉林.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神经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7

[6].李瑞,李言,杨恩翠,赵小军.8-羟基喹啉与2,2′-二甲基丙酸共配位的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李小芳,冯小强.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

[8].王玉敏,赵丽楠,崔其福,王月华,杜冠华.内源性神经毒素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6

[9].薛斐.ActinophyllicAcid的不对称合成探索和手性2-甲基-5-羟基—二取代十氢喹啉的合成[D].重庆大学.2016

[10].王慧娜,刘颖昕,李荣,周琦,付文升.基于2-甲基-8-羟基喹啉的镝单分子磁体的晶体结构及磁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公司开发的叁氮哇类抑制剂(a)直流场为0时,化合物14ln(τ)对温...最早的非给体-受体型双极性材料ADN及...配体B和配合物d、e的UV吸收光谱图5-甲氧甲基-8-羟基喹啉铝涂层50℃处理...5-甲氧甲基-8-羟基喹啉铝的荧光发射光...

标签:;  ;  ;  ;  ;  ;  ;  

甲基羟基喹啉论文_曹小江,周志旭,赵春深,李天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