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性状论文_邢耀潭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胎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性状,刺激素,卵泡,母羊,受体,牦牛。

双胎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邢耀潭[1](2011)在《天祝白牦牛FSH、FSHR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双胎性状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天祝白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HRM和PCR-SSCP方法对FSHβ基因的5′端、FSHR基因5′端和第10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天祝白牦牛双胎牛的分子标记,为今后天祝白牦牛双胎选育提供分子育种理论。研究结果如下:(1)FSHβ基因5′端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天祝白牦牛在FSHβ基因5′端的2对引物P1和P2扩增片段,经HRM扫描发现,P2片段具有突变位点。再经SSCP检测,在天祝白牦牛上检测到AA、AB型两种基因型,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测序结果显示,P2片段中AB基因型个体在FSHβ基因5′端的-2009bp碱基处发生了突变,碱基突变为C变为T,氨基酸由Leu变为Pro。(2) FSHR基因5′端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对于天祝白牦牛FSHR 5′端扩增片段P3和P4扩增片段中,经HRM扫描发现,P4片段没有多态性,P3片段在天祝白牦牛上检测到了CC、CD两种基因型。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出现了正常型和突变型个体,突变个体在FSHR基因5′端-1195bp处发生了突变,碱基由G变为A,氨基酸由Met变为Val。(3) FSHR第10外显子P5,P 6扩增片段在被检测的天祝白牦牛中均未检测到多态性。这与其它双胎牛、多胎羊等报道有差异。(4) FSH和FSHR基因多态性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经过对本实验设计的6对引物扩增片段比对分析发现,引物FSHβP2扩增片段(-2009bp处),FSHR基因P3片段(-1195bp处)在天祝白牦牛单胎群体和双胎群体中,双胎母牛的突变率显着高于单胎母牛的突变率,说明FSH和FSHR基因很可能是控制天祝白牦牛双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同时也证明了PCR-HRM和PCR-SSCP分子标记进行辅助标记选择是可行的。这为天祝白牦牛双胎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分子育种基础,此前一直认为牦牛属于单胎动物,未曾有过双胎的报道。(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6)

黄萌[2](2008)在《肉牛RXRG和MyoD1基因的克隆、SNPs筛查及其与肉质和双胎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分别以秦川牛、鲁西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4个品种牛的514份血样和西门塔尔牛的组织样为材料,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和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同源序列克隆技术结合电子PCR (ePCR)、反转录PCR (RT-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PCR-RFLP),对牛的视黄素受体γ(RXRG)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运用测序和PCR-RFLP结合的方法对视黄素受体γ(RXRG)基因和生肌决定因子1 (MyoD1)基因的部分基因组DNA片段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检测,运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了MyoD1基因与上述6个品种牛部分生长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运用Logistic概率型非线性回归分析和卡方独立性检验研究了RXRG基因与上述6个品种牛双胎性状的相关性,得到了如下结果:(1)利用RT-PCR技术,对牛RXRG基因进行克隆,将得到的片段重组到PMD19-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一个长为1811 bp的cDNA片断。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牛RXRG基因的该片段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63个氨基酸。与其他动物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人、猪、猕猴、小鼠、大鼠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89.5%、93.4%、87.2%、83.9%、85.2%的同源性。获得了牛RXRG基因的cDNA序列。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牛RXRG基因在肌肉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2)运用测序法寻找牛RXRG基因SNPs,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A1941G,该位点位于3′非编码区。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鲁西牛双胎群体和单胎群体及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西蒙杂交牛单胎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鲁西牛双胎和单胎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卡方适合性检验,鲁西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将鲁西牛群体的A1941G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与双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卡方独立性检测结果显示,基因型分布在鲁西单、双胎牛群体上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3)运用测序法寻找牛MyoD1基因SNPs,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C1867T,该位点C-T突变引起甘氨酸/丝氨酸的转变。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不同群体间的多态性,并与相应牛群体的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群体的C1867T位点的突变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秦川牛未达到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对肉牛的背膘厚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对大腿肉厚的影响显着(P<0.05),对日增重、屠宰率、肌间脂肪、大理石花纹、嫩度的影响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黄萌,许尚忠,昝林森,张路培,高雪[3](2008)在《牛RXRG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视黄素X受体基因γ(retinoid X receptor-gamma,RXRG)作为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测序法寻找牛RXRG基因SNPs,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A1941G,该位点位于3′UTR。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鲁西牛双胎群体和单胎群体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西蒙杂交牛单胎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鲁西牛双胎和单胎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χ2适合性检验,鲁西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将鲁西牛群体的A1941G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与双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卡方独立性检测结果显示,基因型分布在鲁西单、双胎牛群体上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8年02期)

张路培,张小辉,许尚忠,高雪,任红艳[4](2007)在《牛GDF9和BMP15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作为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了它们在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和中国荷斯坦牛4个品种中的遗传变异,并在鲁西牛群体中研究了其多态位点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鲁西牛中GDF9基因的3′UTR发现缺失突变,而其它3个品种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对鲁西牛群体中该多态位点与单、双胎性状之间进行卡方显着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与双胎牛群体基因型分布有极显着的差异(P=0.006),双胎牛群体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单胎牛群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突变体mRNA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相比总自由能值差异不大,但突变体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二级结构稳定性明显大于野生型。在鲁西牛、南阳牛和秦川牛的BMP15基因中发现编码区第759~762位有GAAA 4个碱基存在缺失突变,但没有检测到突变纯合个体,中国荷斯坦牛中没有检测到该突变。卡方显着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和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基因型组成差异不显着(P=0.947)。(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梁宏伟[5](2005)在《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FSHβ基因SSCP多态性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双胎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SSCP 分子标记方法对FSH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序对其基因的5’端、第3 外显子和3’端进行了序列分析,旨在探索牛双胎性状的分子标记的适宜方法,为今后高繁殖力牛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FSHβ基因5’端多态性及序列分析 秦川牛在FSHβ基因5’端的叁对引物(FSH?P1、FSH?P2、FSH?P3)扩增片段均有多态,中国荷斯坦牛除了引物FSH?P1 所扩增片段没有检测到多态外,在其两对引物扩增片段中均发现存在多态。 (1)对于引物FSHβP1 扩增片段,在秦川牛上检测到AA、BB 和AB 型叁种基因型,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达到了中度多态(0.5>PIC>0.25),秦川牛群体中多态性高,遗传变异较大,而在中国荷斯坦牛中只检测到了1 种基因型,该位点未发现多态。测序结果显示,秦川牛中AA 基因型个体在65bp 插入了一个G 碱基;BB 基因型个体在73bp、281bp 和284bp 碱基处发生了突变,73bp 处插入了一个T 碱基,281bp 处T→G,284bp处G→A。 (2)对于引物FSHβP2 扩增片段,在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上均检测到了多态性,均出现了正常型和突变型个体,秦川牛正常型个体在642bp处G→A,突变型个体在642bp处G→A,690bp 处C→G。在中国荷斯坦牛中正常型个体和突变型个体在642bp 处的突变与秦川牛一致,均发生G→A 的突变,另外突变型个体在424bp 处还插入了碱基C。 (3)引物FSHβP3 扩增片段在被检测的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均表现出了多态。测序结果显示,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个体在1804bp、1805bp 和1806bp 处T→C,在秦川牛突变型个体中还在1700bp 处C→T,而中国荷斯坦牛突变型个体在1638bp 处插入了碱基G。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在1804bp、1805bp 和1806bp 处均为C 碱基的研究结果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属首次研究发现。 2.FSHβ基因第3 外显子及序列分析 FSHβ基因第3 外显子在秦川牛上具有多态性,而在中国荷斯坦牛上未发现多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5-06-01)

雷雪芹,魏伍川,陈宏,许尚忠,徐廷生[6](2004)在《6个牛品种在FSHR基因位点的遗传关系及其多态对双胎性状的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CR-RFLP技术,对秦川牛、中国荷斯坦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中国西门塔尔牛6个牛品种176个个体的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5′端进行多态性分析,4种内切酶对PCR产物的单酶切结果发现,Pst ,Sin 和Hae 3种内切酶的酶切产物均为单态,而Taq 的酶切产物出现多态性,表现为3种基因型(AA,BB,AB),品种间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有较大差异。对3个有单双胎记录牛的品种分析发现,秦川牛双胎母牛的等位基因A(0.5500)及基因型AA(0.5000)的频率高于单胎母牛(A:0.3500,AA:0.3000);而荷斯坦牛双胎母牛的等位基因B(0.5937)及基因型BB(0.6875)的频率均高于单胎母牛(B:0.5416,BB:0.4167),在后代中有同样的趋势;在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双胎母牛、随机母牛及种公牛3种类群中,双胎母牛和种公牛的等位基因B(0.5909,0.5417)和杂合子基因型AB(0.8182,0.9167)的频率高于随机母牛(B:0.3182;AB:0.4546)。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现为西门塔尔牛和延边牛首先聚在一起,然后晋南牛、秦川牛、荷斯坦牛、南阳牛依次加入。(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7期)

雷雪芹,陈宏,袁志发,徐廷生,雷初朝[7](2004)在《牛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双胎性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 ,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 .结果发现 ,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 6 0 % (6 10 ) ,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 2 0 % (2 10 ) ;在荷斯坦奶牛中 ,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 2 5 % (5 16 ) ,单胎母牛突变率为 6 6 7% (1 15 ) ;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 .这表明 ,选择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序列分析发现 ,在FSHR基因的第 15 0 6位碱基发生了突变 (T→C) ,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雷雪芹,陈宏,徐廷生,袁志发,雷初朝[8](2003)在《FSHR基因的PCR-RFL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FSHR基因 5’端 (包括侧翼序列和第一外显子 )的限制性内切酶TaqⅠ的PCR -RFLP标记研究发现 ,在秦川牛中双胎母牛的A基因频率 (0 5 5 0 0 )和AA基因型频率 (0 5 0 0 0 )分别高于单胎母牛的A基因频率 (0 35 0 0 )和AA基因型频率 (0 30 0 0 ) ;在黑白花奶牛中双胎母牛的B基因频率 (0 5 937)和BB基因型频率 (0 6 875 )均高于单胎母牛的B基因频率 (0 5 4 16 )和BB基因型频率 (0 4 16 7) ,也就是FSHR基因的 5’端的PCR -RFLP标记在一个品种内单胎母牛和双胎母牛之间有一定趋势 ,但两个品种的趋势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3年04期)

雷雪芹,陈宏,袁志发,雷初朝,徐廷生[9](2002)在《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云南畜牧兽医》期刊2002年04期)

孙鹏举,杨培勤[10](1988)在《科尔沁单双胎母羊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育种工作中,极早地了解主要生产性能与早期性状的相关性,对于我们确定该羊是保留还是淘汰具有很大意义。为此我们分析了科尔沁单双胎成年母羊的主要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并比较了单双胎羊的生产性能和早期性状,以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1988年01期)

双胎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分别以秦川牛、鲁西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4个品种牛的514份血样和西门塔尔牛的组织样为材料,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和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同源序列克隆技术结合电子PCR (ePCR)、反转录PCR (RT-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PCR-RFLP),对牛的视黄素受体γ(RXRG)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运用测序和PCR-RFLP结合的方法对视黄素受体γ(RXRG)基因和生肌决定因子1 (MyoD1)基因的部分基因组DNA片段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检测,运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了MyoD1基因与上述6个品种牛部分生长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运用Logistic概率型非线性回归分析和卡方独立性检验研究了RXRG基因与上述6个品种牛双胎性状的相关性,得到了如下结果:(1)利用RT-PCR技术,对牛RXRG基因进行克隆,将得到的片段重组到PMD19-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一个长为1811 bp的cDNA片断。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牛RXRG基因的该片段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63个氨基酸。与其他动物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人、猪、猕猴、小鼠、大鼠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89.5%、93.4%、87.2%、83.9%、85.2%的同源性。获得了牛RXRG基因的cDNA序列。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牛RXRG基因在肌肉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2)运用测序法寻找牛RXRG基因SNPs,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A1941G,该位点位于3′非编码区。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鲁西牛双胎群体和单胎群体及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西蒙杂交牛单胎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鲁西牛双胎和单胎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卡方适合性检验,鲁西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将鲁西牛群体的A1941G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与双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卡方独立性检测结果显示,基因型分布在鲁西单、双胎牛群体上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3)运用测序法寻找牛MyoD1基因SNPs,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C1867T,该位点C-T突变引起甘氨酸/丝氨酸的转变。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不同群体间的多态性,并与相应牛群体的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群体的C1867T位点的突变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秦川牛未达到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对肉牛的背膘厚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对大腿肉厚的影响显着(P<0.05),对日增重、屠宰率、肌间脂肪、大理石花纹、嫩度的影响差异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胎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邢耀潭.天祝白牦牛FSH、FSHR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双胎性状的关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

[2].黄萌.肉牛RXRG和MyoD1基因的克隆、SNPs筛查及其与肉质和双胎性状的关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黄萌,许尚忠,昝林森,张路培,高雪.牛RXRG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联分析[J].遗传.2008

[4].张路培,张小辉,许尚忠,高雪,任红艳.牛GDF9和BMP15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

[5].梁宏伟.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FSHβ基因SSCP多态性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6].雷雪芹,魏伍川,陈宏,许尚忠,徐廷生.6个牛品种在FSHR基因位点的遗传关系及其多态对双胎性状的标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7].雷雪芹,陈宏,袁志发,徐廷生,雷初朝.牛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双胎性状的关系[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

[8].雷雪芹,陈宏,徐廷生,袁志发,雷初朝.FSHR基因的PCR-RFL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3

[9].雷雪芹,陈宏,袁志发,雷初朝,徐廷生.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2002

[10].孙鹏举,杨培勤.科尔沁单双胎母羊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8

论文知识图

荷斯坦奶牛微卫星电泳图之二Fig.9ThePa...荷斯坦奶牛微卫星电泳图之一Fig.8ThePa...秦川牛微卫星电泳图之一Fig.10ThePatt...同羊FSHR基因第十个外显子的SSCP图谱6个牛品种间系统聚类图基因测序筛查SNP结果

标签:;  ;  ;  ;  ;  ;  ;  

双胎性状论文_邢耀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