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法,位置,状语,语义,语法,叹词,汉语。
句法位置论文文献综述
邓盾[1](2019)在《从语法化看上古汉语名词化标记“所”的句法位置与句法功能特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生成语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可以从语法化的角度解释上古汉语名词化标记"所"在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上的特异性。以上古汉语的另一个名词化标记"者"为参照,"所"的表现极为异常:句法位置上,作为名词性词组核心的"所"出现在其补足语之前,违背了汉语名词领域核心在后的一般规律。句法功能上,"所"不能提取与之组合的谓词性词组的主语。"所"的上述异常表现都是由历史遗存导致的。假设名词化标记"所"是由义为"处所、地方"的名词"所"在以"有/无+所+谓词性词组"为代表的一类句法环境中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完成之后,名词化标记"所"继承并保留了它在上述句法环境中的位置,固化于"所+谓词性词组"这一序列中,形成一个以它自己为核心的名词性"所"字词组,这就是它位于充当其补足语的谓词性词组之前的原因。至于"所"为什么不能提取与之组合的谓词性词组的主语,笔者指出,提取的句法实质是移位、渗透以及删略叁步操作。根据历史遗存的假设,与"所"组合的谓词性词组就是"有/无+所+谓词性词组"里的谓词性词组,而该谓词性词组的主语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没有表层语音形式的空代词(PRO)。"所"字词组里的谓词性词组继续保留主语是PRO的特点,因为PRO不能移位,所以谓词性词组的主语不能被"所"提取。(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小东,董怡彤,王雅菲[2](2019)在《英汉状语句法位置层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的手法,对英汉状语句法位置进行再分类,并就英、汉状语句法位置分布的异同探讨两种语言中状语位置的可比性,以期为状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传统的状语位置"叁分法"无法体现英汉状语句法位置的具体异同;新的位置分类能更好地展现英汉状语在句法位置分布上的共同之处及差异;英汉语言间状语句法位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思旭[3](2019)在《双音化在句法位置的分化作用——兼论汉语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双音化在谓语核心动词前后的分化作用,解释动后附着成分与动前前置成分不能跟动词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将汉语附着词的虚化跟人类语言普遍的语法化路径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虚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特征,并分析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性。(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9年03期)
孙兴锐[4](2019)在《方位词“上”与“上面”表“位置高”义时的句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和"上面"属于典型的方位词,两者均有"位置高"的意义,在具体的运用中两者又不易区别。文章以"位置高"为切入点,从句法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蔡妍[5](2019)在《处所「デ」格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及语义指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处所「デ」格句首分布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句中宾语前分布表示动作进行的处所,句中宾语后分布凸显处所焦点。叁者可共现于同一句中,其语义范围为:句首分布>句中宾语前分布>句中宾语后分布,符合时间范围原则,受包容原则支配。处所「デ」格的语义有多种指向,受客观现实、句法位置、谓语语义特征等因素制约。其中,客观现实是最优先的制约因素,在其允许实现的前提下,处所「デ」格的句法位置与谓语的语义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佩[6](2019)在《并列标志隐现之制约因素:句法位置——莫言《檀香刑》的并列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莫言《檀香刑》中并列结构进行分类统计,旨在研究句法位置对并列标志隐现的影响,总结出并列标志隐现的一般规律,并解释不同句法位置上并列标志隐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孙兴亮[7](2018)在《双音化在叁个句子位置的句法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音化是实现汉语词类功能转化的重要方式。双音化引起词类功能改变的方式主要有融合和分化两种,双音化的融合和分化效应的产生与句法位置有关。文章结合制图理论对句法位置和双音化起作用的方式进行了重新分析,我们认为在句首和句尾双音化主要起融合效应,句中的位置有融合和分化两种情况。除句子位置外,双音化效应发生作用也受到语义的制约。(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赵小东,赵美玲,甘国莹[8](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中英学习者语料库试图对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并考察中英学习者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布异同。研究发现,本文对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分类可以覆盖两个抽样语料库中95%以上的联加状语;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将联加状语置于T单位主语前或其后,较为集中;而本族语者语料库中联加状语的出现位置更为丰富、多样,除主语前、后之外,也较多地出现在助动词与动词之间、非谓语动词前或省略形式之中。(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黄弋桓[9](2018)在《汉语叹词的句法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叹词与其他分句共现时,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看似句法位置灵活,但叹词在不同位置上的使用频率并不相同。从整体看,句首、句中和句末叹词在分布上依次递减。叹词的分布趋势与其不同功能有关,句首叹词主要突出情感,或用于呼唤、应答;句中叹词或凸显叹词前后句间的逻辑关系,或指向性不同,或为保持并继续话轮;句末叹词用于感叹前句或重复前句,故叹词的位置相当固定,不可任意变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潘宁宇[10](2017)在《英汉工具状语典型句法位置的认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具成分是所有语言中常见的概念之一。英语和汉语同属SVO句型,在这两种语言中有标记工具成分都以介词短语形式做状语修饰相关谓语动词,英语主要是"with+NP"结构,而汉语主要是"用+NP"结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各自的典型句法位置不同,"with+NP"一般位于简单小句句尾,而"用+NP"则紧邻在谓语动词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凸显观"和"注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英汉工具状语在小句中的典型句法位置,发现两者都遵循了认知规律,而差异的原因在于认知处理过程中,英语侧重于遵循抽象的逻辑顺序,而汉语侧重于遵循现实的时间顺序。这一现象说明语言的表达形式折射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思维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7年05期)
句法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比的手法,对英汉状语句法位置进行再分类,并就英、汉状语句法位置分布的异同探讨两种语言中状语位置的可比性,以期为状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传统的状语位置"叁分法"无法体现英汉状语句法位置的具体异同;新的位置分类能更好地展现英汉状语在句法位置分布上的共同之处及差异;英汉语言间状语句法位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位置论文参考文献
[1].邓盾.从语法化看上古汉语名词化标记“所”的句法位置与句法功能特异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赵小东,董怡彤,王雅菲.英汉状语句法位置层次比较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李思旭.双音化在句法位置的分化作用——兼论汉语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J].汉语学习.2019
[4].孙兴锐.方位词“上”与“上面”表“位置高”义时的句法分析[J].汉字文化.2019
[5].蔡妍.处所「デ」格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及语义指向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
[6].王佩.并列标志隐现之制约因素:句法位置——莫言《檀香刑》的并列结构研究[J].北方文学.2019
[7].孙兴亮.双音化在叁个句子位置的句法效应[J].华中学术.2018
[8].赵小东,赵美玲,甘国莹.基于语料库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黄弋桓.汉语叹词的句法位置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潘宁宇.英汉工具状语典型句法位置的认知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17